崇善路水電材料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崇善路水電材料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LauravanDernootLipsky寫的 創傷照管:照顧別人的你,更要留意自己的傷 和孫銀銀(主編)的 不可不知的日韓文化(基礎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究竟 和中國水利水電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王梅玲、莊吉發所指導 徐美文的 盛清時期宮廷用紙之研究 -以圖書、檔案、書畫為中心 (2021),提出崇善路水電材料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盛清時期、宮廷用紙、圖書用紙、檔案用紙、書畫用紙。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運籌管理學系 鄭志展所指導 曹明華的 建立家用空調裝修工作安全檢核表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家用空調裝修、職業災害、職業安全衛生檢核表的重點而找出了 崇善路水電材料行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崇善路水電材料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創傷照管:照顧別人的你,更要留意自己的傷

為了解決崇善路水電材料行的問題,作者LauravanDernootLipsky 這樣論述:

  ★創傷管理經典之作   ★長銷10年不墜・讀者絕讚好評   ★釋一行強力推薦!方昱、留佩萱、楊培珊專文推薦   ★王意中、王增勇、方格正、朱剛勇、何素秋、林立青、林靜如、周志建、周慕姿、胡展誥、紀可恩、洪仲清、洪素珍、陳志恆、陳鴻彬、海苔熊、徐敏雄、莊秀美、黃天豪、劉仲彬、賴芳玉、醫勞盟、蘇益賢、蘇逸人──一致推薦   如何協助他人排解創傷?   如何在受他人創傷影響後,自我修復?   一本人人都需要的療傷書!   「好像做什麼也改變不了現狀……」   「我覺得自己永遠做得不夠多……」   「下班回家除了看電視,我什麼也不想做……」   「我累積了一堆怒氣,就快要爆

炸了……」   「孩子說我再也不陪他們玩,也不唱歌或大笑了……」   「如果我離職了,還有誰能做這件事?」   若你驚訝地發現自己不僅遇過類似情境,還有過相同感受,就是出現了常見的「創傷接觸反應」。就像畫家的衣服會沾到顏料、園丁的指甲縫裡會塞滿泥土,幫助他人面對創傷、接收過多負面消息也會留下印記。這些都是為了對抗創傷遺留的影響,進而在自覺或無意識的情況下,發展出的應變策略。   而你需要的並非放個長假、吃頓大餐,而是「創傷照管」。   無論是社工、生態學家、教師、消防員、醫療人員、警察、環保人士、居家照護員、軍人、家暴工作者、生物學家、動物收容所職員、國際救援工作者、社會改革運動者、照顧

年長父母或幼兒的人,甚至是因資訊流通而接收過多創傷資訊的你我,都需要了解創傷照管。   這個由創傷接觸領域先驅蘿拉.李普斯基提出的概念,將在本書中獲得完整解釋。不僅涵蓋「如何協助他人排解創傷」「如何受他人創傷影響」「如何解讀並從經驗中學習」等一系列自我對話的過程,還打破受創者與幫助者之間的界線,分辨與管理創傷造成的影響。作者並提出「創傷照管五大方向」,由內而外提升照顧自己、他人以及環境的能力。書中還舉出十個各行各業的真人實例,讓創傷照管更貼近現實生活。   本書既是引導方向的羅盤,也是能夠實踐練習的指南,使我們面臨嚴峻挑戰時,仍能維持身心健全,並在他人和周遭環境需要時伸出援手。 各界盛讚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增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方昱(《我往那裡走,因為那裡看不見路》作者、東海大學社工系兼任助理教授)   方格正(臨床心理師)   朱剛勇(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   何素秋(家扶基金會執行長)   林立青(作家)   林靜如(律師娘)   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紀可恩(社工師、「每天簡單學社工」「樹光Treelight」主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洪素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鴻彬(諮商心

理師、資深輔導教師)   留佩萱(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美國執業心理諮商師)   海苔熊(科普心理作家)   徐敏雄(臺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理事長)   莊秀美(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黃天豪(新田/初色心理治療所首席顧問臨床心理師)   楊培珊(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人生障礙俱樂部》作者)   賴芳玉(律師)   臺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醫勞盟)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蘇逸人(長庚大學行為科學科所副教授) 名人讚譽   所有助人工作的前提,都是要能與當事人所經歷的創傷與痛苦,有一定程度的感同身受。理想的情況是

能保持在中間地帶,既沒有遠到麻木不仁,也不會近到遍體麟傷,然而這又談何容易呢?本書試著提醒且疼惜我們這些助人者,自己的工作有多麼不容易,以及別忘了好好照顧自己。──方格正,臨床心理師   別成為下一個受創傷者!在從事創傷的助人工作中,我們是否已被創傷所反噬,而渾然不知?面對長期暴露在創傷的險境,書中鉅細靡遺詳列了創傷接觸反應的警訊,讓讀者能夠適時且細膩地自我覺察,拿捏好心理界限,讓自己與創傷之間,維持應有的安全距離,將負面影響降至最低。透過創傷照管的指引,讓自我全新改造,而煥然一新。──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助人工作者常在別人的需求中看見自己的責任,但在照顧別人之後

,卻往往忘了照顧自己,「替代性創傷」成了這個現象的命名,而這本書提供了重要的提醒與參考。「苦難悲傷是天主親吻你的記號」是做為天主教徒的我,重新凝視創傷的力量所在。找到帶給你靈性力量的自我照顧方式,是助人工作者都需要不斷尋找的,我們共勉。──王增勇,政大社工所教授   作者運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描繪創傷帶來的各種層次與改變。透過不同案例故事,引領讀者以新視野去面對創傷情境,並發現最適合照顧自己的方法。本好書的出版,不僅值得助人工作者間有更多對話,更應推薦給所有人共同品味。──何素秋,家扶基金會執行長   身為心理師,我常被問:「聽到許多不幸的故事,你會不會很難受?」答案當然是會的。但過往在學習

與實習時,卻總是試圖表現出不受影響,以證明自己夠穩定、夠專業。這本書打破了助人工作者「不該受個案的影響」「如果受影響就是不專業」的迷思。正如作者所言,否定只會造成更大的傷害;正視自己的脆弱,才有機會適時為自己療傷。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他人,是我一貫的助人理念。本書透過創傷照管的概念,引導你學會看見自己的傷口,並從案例中看見訴說的方式,演示助人工作過程中的自我警覺。這樣的自我覺察讓我們能在工作中調整自我,免於職業上的情緒傷害,更避免傷害我們的服務對象。我認為這個過程之於我們的助人工作而言,是必須的、道德的,更是專業的,值得我們學習與看見。──紀可恩,社工師、「每

天簡單學社工」「樹光Treelight」主編   創傷的書籍非常多,但替代性創傷的書並不太多,而《創傷照管:照顧別人的你,更要留意自己的傷》這本書則在創傷及替代性創傷的議題之間來回描述,因為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免於創傷。此書有三個特點:一、每篇都有很雋永機智的圖。簡單的圖說出了重點,即使是沉重的議題,卻以幽默的圖像輕輕地放置在讀者的心裡。二、在創傷的絕望中,以真實的故事,在故事主人翁覺察自身的歷程中,讓書中的觀點更貼近真真實實、活生生的人。三、在書中,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述說如何由內而外的改變,以及個人與制度同時均須改變的重要性,而且每章節最後都有鼓勵讀者試一試的可執行之自我照料方法。這是結合知

性、感性與執行力的一本自我照料好書。──洪素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我身邊有很多助人者,都曾因為聆聽案主陳述痛苦經歷而生活大受影響,更在大量接觸身心受創的案主後,變得心力交瘁,時常需要藉助各種途徑讓自己能喘口氣,恢復能量。當一個助人者抱持熱忱投入身心照顧的行列中,沒想到卻弄得自己也滿身傷,真是當初始料未及。然而,助人技術往往需要透過大量經驗累積方能逐漸成熟,因此,如何在這一行中走得長、走得久,是助人者無法逃避、得面對的課題。而這本書正提供所有從事身心照顧的人們一個明確的指引,如何在照顧他人的傷的同時,也保護自己、安頓好自己。──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提到「創傷」,多

數人可能立即想到心理或生理層面的傷痛;但在本書中,作者特別提醒我們,別忘了「創傷」之所以會讓廣大民眾難以承擔,除了是社會缺乏足夠的話語和積極性的文化去討論,更有來自大眾長期對造成「創傷」背後系統性壓迫的漠視。換言之,人們不僅將「創傷」窄化為個人層面的心理或生理問題,甚至將回應它的方法和結果視為「社會形象」在經營,深怕處理不當引發他人輕看。不同於這種觀點,作者在這本書裡提出「創傷照管五大方向」:營造探詢的空間、選擇我們專注的焦點、懷抱悲憫之心並建立社群、回想生命中感恩的事物以取得平衡,以及每天練習對齊本心。我發現這五大方向在夢想城鄉協會裡,也正被實踐著,特別是建立信任社群和不斷對齊本心。我們發現

,唯有擁有支撐適合自己生命價值觀的社群關係,才能不因害怕孤寂,而被具傷害性的價值觀綁架。唯有勇敢接納真實的自己、不斷與本心對焦,才可能對當下的困境提出回應策略,而非盲目從眾或逃避現實。 ──徐敏雄,臺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理事長   乍看書名,以為是談「助人者自我照顧」的書籍,但這本書遠大於此!雖然從創傷出發,但「創傷照管」的本質,是要培養我們專注當下的能力;開始探索自我、學習照顧自己,並確實修正這個世界。這是一本關於追求徹底「覺醒」的書,教導我們:當我們有意識去注意生命當下發生的一切,才能真正享受生命。──黃天豪,新田/初色心理治療所首席顧問、臨床心理師   真正的同理心,是必須把自己也納入

的。本書想告訴所有在生活、工作中,時常需要與人互動、替他人勞心勞力的每個人,你值得更好地對待自己。如果沒有把「自己」這個工具照顧好,就難以提供他人好的服務與照顧。「創傷照管」觀念,值得所有從事廣義助人服務工作的讀者了解與實踐。──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本地少有聚焦替代性創傷的譯著。源於一位長年獻身創傷助人工作者的深度省思,著眼人類、物種及環境的創痛苦難。習於接應世間困苦的廣大工作者,心靈不免磨難。本書細緻爬梳多樣的「創傷接觸反應」,並以前人智慧為基提出「創傷照管」的五大方向,對致力創傷苦難的工作者而言,是踏上覺知與照料自我創傷之途的珍貴指南。──蘇逸人,長庚大學行為科學科所副教授   閱

讀這本書就像照鏡子一樣,讓我們能把自己看得更清楚、瞭解得更透徹,使我們用更好的方式擔任助人工作者並從事助人工作。沒錯,同情心就是快樂之本。享受吧。 ──釋一行,禪師與和平主義者   對以照顧創傷者為己任的人來說,本書無疑是份珍貴的禮物,更是為他們提供充滿智慧與關懷的工作指南。──傑克.康菲爾德,臨床心理學博士   任何創傷工作者都會受到焦慮、暴躁與莫大的悲傷感擄掠,但關上這些感官,反而可能造成情感麻木。我們渴望找到智慧名言與新鮮的觀點來幫助自己,也渴望獲得他人的理解。在這本精采的書中,可以找到幫助你度過難關的一切所須,不只讓你快樂起來,也能讓你用更聰明的方式完成助人工作,這絕對是創傷工作者

必讀的一本書。 ──吉妮.妮西卡,《你可以自由:讓受虐婦女不再暗夜哭泣》作者   本書為努力改善社會與我們共享環境的人們,提供了寶貴建議。作者一生致力於關懷與服務他人,因此十分了解其他同樣致力實現遠大利益者的處境。她提醒我們所有人,在珍惜與服務他人和環境時,也要擁抱與他們建立關係所帶來的快樂。 ──約翰.弗利克,全美奧杜邦學會主席   本書讓我了解該如何用言語述說我親自前往伊拉克三次,以及後續協助美軍人員排解戰爭創傷時的感受。也讓我明白,自己經歷的痛苦並非需要壓抑或麻痺的軟弱,而是次級創傷。不過,最重要的是,這本書為我指引了一條雖不簡單卻實際的明路,教我如何展開更美好、健康的生活。──布萊

恩.帕瑪(Brian Palmer),記者   我擔任律師才兩年時間,已發現自己身上出現不少次級創傷的徵兆,這讓我既驚訝又鬆了一口氣。驚訝於過去從不知道擔任公訴辯護人,會對自己造成如此影響;而這也同樣讓我鬆了一口氣,仰賴本書幫助我承擔那些看似非人所能承受的悲劇。只有透過本書中闡述與推薦的做法,我才能確保自己的靈魂完好無缺。因為這本書,我所代表辯護的每個人都因此獲得更好的服務。我推薦所有公益律師與法學院學生讀這本書。 ──伊莉莎白.拉提瑪(Elizabeth Latimer),布魯克林辯護人服務公設辯護人   包含作者自己在內的創傷倖存者與工作者的故事,就像銳利但堅韌的布料,而蘿拉就像一部紡

織機,以常人都能理解的建議為線,將所有一切縫合起來,織出一條溫暖、柔軟、能夠安撫人心並帶來安全感的毯子。這本書的重要之處在於,提醒我們照顧他人時,別忘了照顧自己,也提供自我照顧的實用建議。我真希望自己剛開始幫助家暴受虐婦女與兒童時,就能接觸這本書!──格雷琴.特斯特(Gretchen Test),安妮凱西基金會兒童福利計畫主管   作者藉由這本開創性的創傷照管指南,幫助我們透過全新眼光,看待照顧助人工作者。此外,本書也是一份實用、溫馨的指南,教導我們培養能力,在照顧他人的同時也照顧自己。任何助人工作者都可以從本書深刻的見解中獲益良多。 ──米亞.艾森施達特(Mia Eisenstadt),人

類學家   當我們面對社會上最嚴峻的挑戰時,可能忽略自我照顧的重要性,甚至因此變得任意妄為。對於這些願意犧牲自身需要、幫助他人的社會工作者來說,明明有機會幫助他人,卻又不明白自己為什麼經常精疲力竭,本書以溫柔但犀利的筆觸,鼓勵我們追求老生常談的身心平衡,無論在工作或生活上最終皆能充實度過。──切爾西.塞克斯頓,美國電動汽車市場分析師  回首三十四年的警察生涯,我真希望這本書更早問世,成為我的案頭讀物。這本書為因工作無可避免要處理創傷的專業人士、針對官僚體系帶來的壓力,以及實務上不斷目擊的各種創傷情境,提供清楚、犀利、幽默又相當實用的應對指南。極度推薦本書。 ──諾曼.史丹普,前西雅圖市立警察

局長 讀者好評   ★亞馬遜讀者4.7顆星高分推薦・Goodreads讀者4.3顆星絕讚好評   ● 這本書就像黑暗中的一道光,幫助我正視自己的情緒,也讓我的工作更持久。   ● 這本書不管是在人際、照護管理,都提供了絕佳的遠見。   ● 聰明、易讀,還很實用。   ● 所有的照顧者,不管是照顧人、動物、植物,都能夠獲得幫助。   ● 我是一名音樂家,從沒想過這樣的書能幫到我,但它真的讓我發現連自己都不知道的創傷!   ● 這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如果你的工作領域和「照護」有關, 我大力推薦!   ● 如果我在10 年前就讀到這本書,我的朋友應該會是現在的10 倍吧!   ● 我會牢牢記住書

中有關職業倦怠的建議,並努力減輕壓力。   ● 這本書能讓我們擁抱當下的美好與喜悅,並給予我們力量去克服困難,覺得人生並不那麼孤單。   ● 我認為「創傷照管」這個概念應該要讓更多人理解!因為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正在面對這樣的難題!  

盛清時期宮廷用紙之研究 -以圖書、檔案、書畫為中心

為了解決崇善路水電材料行的問題,作者徐美文 這樣論述:

清代文風鼎盛,宮廷用紙頗講究,紙張種類多元且具有特色,因此本文探討盛清時期宮廷用紙,以圖書、檔案、書畫用紙為研究對象。本論文研究目的為了解宮廷圖書、檔案及書畫使用甚麼紙張?有無使用紙張的規範?對文化保存的傳承是否有貢獻。本研究使用歷史法與文獻探討法,使用原始資料,從調閱各種檔案開始,搜尋各種圖書、檔案與書畫相關資料,並輔以各種志書以查閱紙張來源,並尋找紙張購買或進貢宮廷之足跡,從中探索圖書、檔案及書畫等使用紙張,並對文獻進行深入探討。經過深入文獻分析與比對發現盛清時期宮廷圖書、宮廷檔案和宮廷書畫都有其獨特用紙及共通性用紙,且具有某些規範,但大多還是以皇帝的旨意為主要規範。根據研究結果,可知利

用第一手檔案文獻做研究,已逐步釐清盛清時期宮廷用紙的全貌,並找出其用紙具有規範,也逐漸釐清各種紙張名稱、種類與用途,讓吾人可了解歷代造紙深具科學性、藝術性、保存與傳承性。

不可不知的日韓文化(基礎篇)

為了解決崇善路水電材料行的問題,作者孫銀銀(主編) 這樣論述:

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符號,讀懂一種文化,它能為你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助你收獲一種全新的人生體驗。從日本的動漫到韓國的石鍋拌飯, 翻開書開始一次精彩異常的日韓文化之旅,你將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本書在選材上既注重內容的豐富性, 也兼顧了材料的趣味性。內容涉及成長的足跡、時尚駕到、韓潮來襲、美食地圖、韓國街拍、日本眾生相、日韓趣談等。這里有流行韓國的「自然育兒法」,有穿韓服的講究,還有日本的「方便面」文化及韓國的宮廷料理……全書以中文閱讀為主,書中穿插了重點詞語的英文表達方式,助你全面了解日韓文化,在閱讀中輕松提高英文水平。 前言Chapter 1成長的足跡:痛並快樂着

01 流行韓國的「自然育兒法」02 韓國家長流行讓孩子「推遲上小學」03 韓國的「幸福教育」改革04 高考:韓國的地獄考試05 鷺粱津:韓國的考試學院「集中營」06 韓國特色的教育現象:合法的懲罰07 工薪家庭的韓國留學熱08 令人驚嘆的日本幼兒教育09 日本人如何培養團隊精神10 愛學習的日本人11 不重視英語的日本人Chapter 2文化慢旅:古老與現代的碰撞01 看相算卦:韓國的特色服務業02 勿用標准抹殺方言之美03 韓國全州「三件寶」04 韓國國門:崇禮門05 善德女王:韓國歷史上位女王06 韓國紙幣上的歷史人物07 日本忍者:古代版的00708 日本的「海女」文化09 日本的「神」

10 日本天皇即位之神的加冕11 日本「小精靈」:河童的傳說12 一絲不苟的日本文化遺產保護Chapter 3文明之道:禮字先行01 解密日本人:為何愛說對不起02 你知道怎樣鞠躬嗎03 愛「排隊」的日本人04 茶道:喝茶的藝術05 吃不飽的日本飯局06 日本駕駛,禮字當頭07 日本騎車之規矩08 日本的手機文明09 入鄉隨俗:日本送禮的學問10 過年時,韓國上班族想要什麼禮物11 必須知道的韓國風俗禮儀12 送韓國朋友禮物要「合禮」13 韓國習俗之四不為Chapter 4休閑有方:喚醒好心情01 世界的麻將博物館02 日本動漫風靡的秘籍03 日本大人孩子都愛光腳健身04 日本插花藝術05 日

本的洗澡文化06 日本的溫泉之旅07 汗蒸:韓式桑拿08 韓國人的娛樂夜生活09 韓國咖啡文化知多少10 韓國的便利店有哪些11 從購物袋看韓國的環保意識Chapter 5時尚駕到:值得收藏的日韓風01 韓國的國民拖鞋:山寨版阿迪達斯02 穿韓服的講究03 愛美的韓國人04 韓國男性也流行化妝05 「精致」韓國06 韓國潔凈的「化妝室」07 時尚首爾08 解密日本女和服背后的包包09 日本和扇的誘惑10 原宿:日本的香榭麗舍大街Chapter 6韓潮來襲:戒不掉的韓國情結01 韓劇之源:江原道02 韓國「國民藝人」03 韓國偶像組合的氣球顏色04 韓國偶像團體解體后的辛酸05 韓國影視「泰慧智

」時代06 體驗「死亡」——體味生命的意義07 韓國當鋪的悄然變化08 韓國人氣爆棚的卡通形象:企鵝Pororo09 韓國新松島市:無所不在的城市Chapter 7美食地圖:難忘的東瀛味道01 日本人酷愛的危險料理:河豚料理02 關東特色美食文字燒03 日本人在過年時要吃蕎麥面04 日本的「方便面」文化05 日本與眾不同的盒飯文化06 酷愛海苔的日本人:每年吃掉100億張07 日本美食必備:綠芥末08 日本人人愛醬油09 日本的元氣:鰻魚節Chapter 8舌尖上的盛宴:韓國美食01 韓國必點美食:石鍋拌飯02 跨越時空的韓國大醬03 韓國的宮廷料理04 令人垂涎的韓國料理05 愛吃五花肉的韓

國人06 精美不忍下嘴的米糕07 韓國的「國民拉面」:農心「辛拉面」08 接地氣的炸醬面Chapter 9吃出韓國味:做個地道韓國粉01 獨特的慶祝文化:炸雞加啤酒02 韓國人令人匪夷所思的飲食方法:冬冷夏熱03 大補韓國人04 韓國酒文化:炸彈酒05 韓國特色茶文化:無茶之茶06 韓國孩子每天必吃四種食物07 韓國用餐,規規矩矩08 韓國美食,想說愛你不容易Chapter 10韓國街拍:一個真實的韓國01 韓國人:低調與張揚的合體02 在韓國,要習慣脫鞋子03 韓國的免費與不免費04 首爾富人區「狎鷗亭」的由來05 一句改變韓國交通秩序的話06 韓國的多元型教堂07 韓國的屋頂是綠色的08

韓國職場:用效率代替加班09 韓式停車:守規則,沒煩惱10 生意場上的韓國人11 韓國的賢妻良母12 可憐韓國父親心Chapter 11日本眾生相:品味日式生活01 日本人「跪」的傳統習俗02 日本人起名字的講究03 日本節約面面觀04 撿垃圾的球迷和日本垃圾文化05 島國特有的市井民情06 風行日本的「AA制」07 日本紅包文化08 日本的「的爺」09 感恩,無處不在10 舶來的聖誕節,日本人怎樣過11 獨樹一幟的日本紙媒文化12 令人震撼的日本綠化Chapter 12崇尚民族風:愛的日本特色01 日本人的床:榻榻米02 日本的招財貓03 日本的夏天:蚊香豬的故事04 具價值的貓:Hello

Kitty05 人見人愛的大阪福神06 人偶:日本獨特的傳統手工藝品07 震撼人心的日本太鼓表演08 漢字在日本09 紙:日本的「神物」10 日本傳統工藝一絕:寄木細工11 貓頭鷹:日本的智慧聖鳥12 烏鴉:日本的立國神獸13 日本人喜愛的花Chapter 13傳統韓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01 「我們」背后的民族凝聚力02 韓國人離不開的「圈子」文化03 「身土不二」,支持國貨04 韓國人取名字的學問05 大孝韓國06 嚴苛的兵役制度07 韓國婚禮的變遷08 韓國特色的正月初一和十五09 溫馨寧靜的韓國春節10 韓國人的清明與墓葬Chapter 14異國節日:戀上日本風情01 睡魔祭的力量02

愛忘事的日子:日本忘年會03 日本七五三節:孩子的節日04 感恩父親節05 母親的節日06 日本女兒節07 其樂融融的日本敬老節08 日式元旦風情09 不帶「情人味」的七夕節10 日本的中元節Chapter 15景致名片:尋找心中的美01 日光神橋02 伊勢神宮的奇特傳統03 日本神仙的居所:出雲04 不一樣的日本:「悍妻之鄉」05 韓國月亮村:月亮升起的村庄06 韓國珍島上的神奇海路07 首爾清溪川:用高架橋換來的美Chapter 16愛上運動:揮灑動感青春01 韓國高爾夫球運動熱情02 日本:柔道之國03 日本相撲,越肥越好04 日本第二大國技:棒球05 日本足球崛起的背后06 奧運冠軍

致謝背后的日本文化07 激勵下一代的日本體育動漫Chapter 17日韓趣談:你不知道的文化秘密01 神秘的韓國石老人02 一年21個情人節的韓國03 日本不可思議的抗震古建築04 日本人上廁所不能沖撞「廁神」05 令外人不解的日本現象06 日本人神秘的笑容07 電視台沒有廣告,你信嗎08 日本的12個月名稱的由來09 日本數字的幸運值大排行10 清潔生活就會長壽

建立家用空調裝修工作安全檢核表之研究

為了解決崇善路水電材料行的問題,作者曹明華 這樣論述:

我國地處亞熱帶,冬夏氣候明顯,因此家用空調係家戶必備之家電產品,無論新建或裝修住宅,家用空調裝修在臺灣成為營建工程中規模小、工期短、轉包多之中小型工程。而施工或裝修人員基於施工環境、管理意識、安全作為等產生不安全行為,常造成墜落、電擊、倒塌,甚至爆炸等職業傷害。但從我國家用空調裝修相關研究中,有關勞工作業安全之研究則付之闕如,因此若能透過施工過程的管理,提供施工人員符合作業現況的作業安全檢核表,應可有效避免冷氣空調裝修的職災發生。本研究透過工業安全管理等文獻,並蒐集冷氣空調等勞安職災案例,綜整提出空調裝修工程的危險因子及預防施工作業危險事項,並透過空調業者及專業技術工作人員進行深度訪談,針對

家用空調裝修意外事故進行分析後提出改善建議。再由人、物、環境等構面建構可資業界在管理家用空調裝修的勞工安全檢核表,包含空調裝修工程施工前檢點施工場所的材料、器具、設備及環境等,並於施工中檢點施工人員的工法及行為,一經發現職災的潛在原因即立刻採取適當措施以防止災害發生。本研究結果提供家用空調專業裝修人員作業過程之安全檢核表使可遵循及查核管理,以確保更安全的作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