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中正路郵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臺北市立大學 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 王明志所指導 吳亞築的 基隆河舊河道士林段新生地利用之探究 (2019),提出屏東中正路郵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基隆河、截彎取直、新生地、地理資訊、土地利用變遷。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大學 科技管理學系 陳棟樑所指導 施明輝的 應用IPA模式探討企業客戶授信服務品質-以某信用合作社為例 (2017),提出因為有 信用合作社、授信、服務品質、重要-績效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屏東中正路郵局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屏東中正路郵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基隆河舊河道士林段新生地利用之探究

為了解決屏東中正路郵局的問題,作者吳亞築 這樣論述:

基隆河為孕育臺北地區文明的三大河流之一,然而民國五十年代起,多次因颱風而引起的氾濫,卻造成臺北市民生命財產極大的損失,因此整治基隆河流域成為臺北市的當務之急。基隆河曾歷經兩次截彎取直工程,第一次工程範圍為士林區之河道,因而開發出大片文教休閒用地,影響當地生活至鉅;第二次工程則包含範圍更廣,也徹底解決臺北市基隆河的淹水問題。本文的研究主題則聚焦在第一次截彎取直工程後的士林段,其新生地的利用之探究。 本研究使用地理資訊與技術、文獻分析及田野調查等方法進行研究,劃分不同的時期,針對舊河道新生地不同時期的土地利用,從河道、人工湖演變成新生地,直到成為今日格局方正的重劃區,分析並探討其土地利用變

遷與歷程。 以基河路、中正路、士商路及承德路五段所環繞的區塊為例,1973年仍為水體居多,此時期截彎取直工程已結束,但是對於舊河道的規劃使用卻無定論, 1980年廢河道整治完成規劃後,開始整地施工,為研究區增加大片土地。1991年土地利用以提供民眾休憩用途為主。2002年則以提供民眾的民生相關需求服務為先。2012年遷居於此地的民眾日漸增多,為便利民眾,因此設置郵局,提供郵政服務。到了2020年兒童新樂園已進駐此區,聯合周邊的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提供民眾科學教育及休閒娛樂。

應用IPA模式探討企業客戶授信服務品質-以某信用合作社為例

為了解決屏東中正路郵局的問題,作者施明輝 這樣論述:

金融基層人員其本身因提供客戶服務時必須要有判斷客戶的意向、訊息、即時的資訊、以提供正確的且為客戶所需的服務。為瞭解企業客戶對於某信用合作社的放款人員授信服務品質的重視度及滿意度,並應用重要-績效分析(IPA)找出企業客戶放款人員服務品質主要缺口,歸納出主要待改善因素,以提升信用合作社對於企業客戶的服務品質。本研究以信用合作社之企業法人放款客戶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共計發出正式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48份。資料回收後使用敘述性統計、信度分析、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相關分析進行資料分析,並由重要-績效分析法找出信用合作社授信服務品質缺口。研究發現:1.企業客戶對於信用合作社提供授信

各項服務重視程度高於滿意程度,2.企業客戶對信用合作社提供的關懷性服務最為重視也最為滿意,3.不同背景的企業客戶認為信用合作社提供的服務重視度及滿意度有差異,4.信用合作社授信服務的反應性為最優先改善之項目。本研究根據上述結論提出參考建議,並將本研究結果提供給信用合作社最為授信提升授信服務品質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