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廖美瑩寫的 幼兒聽覺藝術教材教法:玩出關鍵素養 和王順民陳麗芬林昕暐游佳靜林淑女的 當代臺灣兒童托育服務析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聯絡我們-社團法人新北市保母協會也說明:板橋協會. (新北市板橋南區居家托育服務中心) 板橋本會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1段178號3樓 板橋本會電話:8951-7829 (協會) 8951-7830 (居服) 傳真:8951-9193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心理 和洪葉文化所出版 。

亞洲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南玉芬所指導 李竣晟的 居家托育人員對兒童保護服務責任通報態度之研究 (2021),提出居家托育服務中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居家托育人員、信任程度、責任通報、態度、兒童保護。

而第二篇論文南臺科技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教育經營碩士班 李金泉 博士所指導 黃庭衫的 臺南市幼兒園教保人員知覺園長正向領導與工作滿足感及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幼兒園教保人員的重點而找出了 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解答。

最後網站居家托育服務中心服務項目 - 彰化縣社會福利管理系統則補充:為因應送托需求之家庭,彰化縣政府辦理居家托育服務中心,以提升托育人員育兒專業知能,適時輔導與管理,建立優質、專業的居家式托育服務型態。 ☆服務內容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幼兒聽覺藝術教材教法:玩出關鍵素養

為了解決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問題,作者廖美瑩 這樣論述:

  讓最了解教保人員的困境與需求,也最具創意及美感的廖美瑩教授,帶您與幼兒輕鬆快樂的體驗聽覺藝術之美,一起玩出關鍵素養!     1. 本書的基礎理論及教保活動範例皆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無論新手或資深教保人員皆可輕鬆的運用於教學中   2. 教保活動範例篇之教材規劃過程嚴謹,並由11位教保人員經教學實驗結果後修正,受到專家及教保人員的肯定   3. 教保活動範例篇之教材皆根據課綱美感領域目標及教保人員之需求來編寫,並能整合美感領域   4. 教材所規劃之主題符合幼兒園教保活動主題的需求   5. 提供音樂學習區及鬆散素材運用於聽覺藝術的活動範例,可以引導幼兒玩出創意及關鍵素養     本

書共提供134個教保活動範例及9個室內和室外之音樂學習區範例   音樂包含50首歌曲、14首律動歌曲及4首古典樂曲

居家托育服務中心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現在很多父母,在小朋友2歲的時候,沒有辦法順利回到職場,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父母找不到合適的照顧人力。

這樣看起來,是保母數量不足嗎?巴特,出現了一個很弔詭的現象:也同時有很多保母找不到小孩可以帶!

以三民區為例,目前有4百多位的保母,但是卻有70位保母,面臨沒有小孩收托的窘境。

家長有找保母的需求,但是保母卻沒有小孩可以帶,why?

面對這樣的詭異現象,社會局是否在保母媒合上面出了問題?我們團隊比對了相關數據,發現高雄市6個居家托育服務中心,保母媒合成功率僅22%。因此,如何建立保母專業制度和加速媒合,成了當務之急。

對此我建議,請社會局將保母資訊整理出來,與民政局合作,透過里政系統(里長)去介紹住家就近的優質保母,讓家長能有更充分的資訊。

另外,我請社會局規劃建立「保母專業分級制度」。目前保母帶一位小孩,就是15,200,做了一輩子的保母,也沒有多大的薪資提升空間。

如果,社會局能媒合社大,或是托育輔導組織,提供不同領域的專業進修課程,透過第三方認證分級,讓有特殊專業的保母,能有更高的薪資條件,這樣才能提升保母專業進修的誘因,提高年輕人把保母作為終身職涯規劃的可能。

並且提供不同需求的家長有不同的選擇,讓第一級的專業保母,有更合理的薪資條件,並且讓台灣保母成為專業的服務產業!

居家托育人員對兒童保護服務責任通報態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問題,作者李竣晟 這樣論述:

居家托育人員為責任通報人,其個人背景、文化、價值觀、對法律的理解程度以及與被通報人的關係、互動都會影響通報人是否通報的決策,本研究為探討哪些因素會影響居家托育人員對於責任通報之態度。研究目的:了解居家托育人員對於現行兒少保護責任通報制度的理解程度、了解居家托育人員對於現行兒少保護責任通報所持的態度、探討居家托育人員通報與否之決定性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採取量化與質化混合研究,以立意抽樣方法,請高雄區之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協助發放線上問卷,共計回收241份,並深度訪談三位居家托育人員,並將結果綜合討論。研究結果:本研究之居托育人員主要為女性(99.2%)、50歲以上(40.2%)、已婚或喪偶(87

.1%)、大專院校(含)以上畢業(57.3%)、年資未滿5年(36.5%)、取得保母人員技術士證(36.9%)、收托2人(47.7%)、收托兒年齡介於1歲至未滿2歲(43.3%)、日間托育(80.9%)、每年平均在職訓練時數18小時至30小時(90.9%)。研究結論:居家托育人員之教育程度與對兒保通報之信任程度達顯著性差異、影響居家托育人員通報與不通報之關鍵因素主要包含:擔心誤報、擔心人身安全以及擔心工作受到影響三點。

當代臺灣兒童托育服務析論

為了解決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問題,作者王順民陳麗芬林昕暐游佳靜林淑女 這樣論述:

  本書主要是扣緊當前公共及準公共化的關懷旨趣出發,藉由歷史性考察,以進行對於包括居家式、社區式、機構式抑或是其他類型之兒童托育服務的文獻脈絡爬梳,特別是透過「理念—政策—立法—行政—服務措施」的論述架構,以歸結出來這些不同托育服務模式之變與不變的運作法則,從而回應於所謂〈兒童權利公約〉與〈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的精神體現 作者簡介   王順民     學歷︰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博士     現職︰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經歷︰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教授     著作:《宗教福利》、《社會福利服務:困境、轉折與展望》、《超越福利國家

?! --社會福利的另類選擇》(與郭登聰、蔡宏昭合著)、《當代台灣地區宗教類非營利組織的轉型與發展》、《社會福利析論》、《社會福利現象的考察與解讀》、《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與王篤強、胡慧嫈、郭登聰、鄒平儀合著)、《透視社會福利現象--社會時事評析》、《剖析社會福利現象--社會時事評析》、《考察社會福利現象--社會時事評析》、《解讀社會福利現象--社會時事評析》、《青少年兒童福利析論--童顏、年少、主人翁!?》(與張瓊云合著)、《探究社會福利現象--社會時事評析》、《生命歷程與家庭福利》、《台灣的社會安全制度--經驗考察與人文思索》、《社會福利服務析論--當代台灣地區的方案計畫討論》(與陳麗芬

合著)、《人間、社工、浮世繪—兼論非營利組織的批判性思考》、《從〈兒童權利公約〉到〈兒少權法〉的增修變革析論》(與陳麗芬、林淑女合著)   陳麗芬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法學博士     現職︰桃園市安置機構主任     經歷︰元智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桃園市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主管人員專業訓練班講師   林昕暐     學歷︰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碩士     現職:桃園市托嬰協會理事長、桃園市政府托育管理會委員、中華孕嬰童教保聯合總會常務監事、中華民國兒童教保聯合總會理事、桃園市托嬰中心負責人     經歷︰桃園市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主管人員專業訓練班講師

  游佳靜     學歷︰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碩士     現職:桃園市托嬰中心主任及督導     經歷︰桃園市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主管人員專業訓練班講師、新竹縣市評鑑及訪視輔導員、新竹縣市托育人員在職訓練班講師   林淑女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碩士     現職︰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講師     經歷︰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專案督導、護理師、助產士、桃園市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主管人員專業訓練班講師 第一章 當代臺灣兒童托育服務的演進歷程考察 第一節 前言:社會變遷與兒童托育服務 第二節 兒童托育服務的萌芽時期:從民國11至69年 第三節 兒童托

育服務的建置化時期:從民國70至87年 第四節 兒童托育服務的法制化時期:從民國88至102年 第五節 兒童托育服務的專業化時期:從民國103至104年 第六節 兒童托育服務的社區化時期:從民國105至106年 第七節 兒童托育服務的公共及準公共化時期:民國107至110年 第八節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居家式兒童托育服務析論 第一節 居家式托育服務的演進歷程 第二節 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建置概述 第三節 與居家式托育服務相關的時事新聞評析 第四節 居家式托育服務的相關政策與法令規章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社區式兒童托育服務析論 第一節 社區式公共托育家園的演進歷程 第二節 社區式公共托

育家園的圖像概述 第三節 與社區式公共托育家園相關的時事新聞評析 第四節 社區式公共托育家園的相關政策與法令規章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機構式兒童托育服務析論 第一節 機構式托育服務的演進歷程 第二節 機構式托育服務的圖像概述 第三節 與機構式托育服務相關的時事新聞評析 第四節 機構式托育服務的相關政策與法令規章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其他類型兒童托育服務析論 第一節 公共托育資源中心(親子館) 第二節 企業、機關(構)托育服務 第三節 定點臨時托育服務   第六章 托嬰中心之經營風險管理探討 第一節 前言:風起雲湧的托嬰中心 第二節 托嬰中心之相關機制設計 第三節 托嬰中心相

關的文獻討論 第四節 托嬰中心經營風險管理的研究策略規劃 第五節 托嬰中心經營風險管理的相關研究發現 第六節 本章小結:結論與建議 本章參考文獻   第七章 托育人員之專業知能培育探討 第一節 前言:關於托育人員的愛憎兩難情結 第二節 托育人員之專業知能培育的相關文獻討論 第三節 托育人員之專業知能培育的研究策略規劃 第四節 托育人員之專業知能培育的相關研究發現 第五節 本章小結:結論與建議 本章參考文獻   第八章 代結論:積重難返的臺灣兒童托育服務 第一節 社會變遷底下的兒童福利意涵及其相關策進作為 第二節 兒童托育服務的相關專書彙整 第三節 兒童托育服務的未來變遷趨向 本書參考文獻 作

者序     本書取名為《當代臺灣兒童托育服務析論》主要是扣緊當前公共及準公共化的關懷旨趣出發,藉由歷史性考察,以進行對於包括居家式、社區式、機構式抑或是其他類型之兒童托育服務的文獻脈絡爬梳,特別是透過「理念—政策—立法—行政—服務措施」的論述架構,以歸結出來這些不同托育服務模式之變與不變的運作法則,從而回應於所謂〈兒童權利公約〉與〈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的精神體現。     必須說明的是:限於篇幅,本書聚焦在2歲以下兒童托育服務,首先,第一章的「當代臺灣兒童托育服務的演進歷程考察」,探討的是我國兒童托育服務建置化的發展歷程,至於,第二章的「居家式兒童托育服務析論」、第三章的「社區式兒童托育服務

析論」、第四章的「機構式兒童托育服務析論」,分述三種不同的兒童托育服務及其相關聯的政策、法令、規章和行政作為,此外,第五章的「其他類型兒童托育服務析論」則是環視當前諸如公共托育資源中心(親子館)、企業或機關(構)托育服務以及定點臨托服務等非主流的兒童托育服務,進行個別性考察,藉此思索多元兒童托育服務模式的可行、不可行和可為、不可為。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幾個章節的篇幅論述當中,我們也試著透過相關聯的時事新聞及其衍生性論述,以讓兒童托育服務的觀念充權,貼近於您、我如常的生活世界。     至於,第六章的「托嬰中心之經營風險管理探討」以及第七章的「托育人員之專業知能培育探討」,則是將游佳靜主任與林昕暐

理事長這兩位資深托育工作者的學位論文,納入本書章節架構的一部分,主要用意乃是想要藉由托育現場的實務經驗,以鑲嵌從抽象到具體、從理論到實務以及從規範性到表達性等等不同面向、角度的議題發想。最後,第八章的「代結論:積重難返的臺灣兒童托育服務」,則是藉由社會變遷底下的兒童福利意涵及其相關策進作為、兒童托育服務的相關專書彙整以及兒童托育服務的未來變遷趨向等三個子題,藉此思索滾動式修正的決策模式,所牽動對於托育服務及其兒童最佳利益的關懷意旨,這部分的自為反思,也是研究團隊的專業自我期許。     感謝陳麗芬、林淑女兩位老師的費心整理書寫,本書也是研究團隊啟動第三人生的起手式,藉由走過臺灣托育百年史的文獻

爬梳出發,以期盼諸多先進的提點指正。   主編 王順民

臺南市幼兒園教保人員知覺園長正向領導與工作滿足感及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

為了解決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問題,作者黃庭衫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幼兒園園長正向領導對教保人員離職傾向之影響,並以教保人員之工作滿意度為中介變項,以探討工作滿度之中介效果,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臺南市公私立幼兒園教保人員為研究對象,利用臺南市政府行政區分進行抽樣調查,共施測50 所公私立幼兒園計300 位受試者,扣除56 份答題不完整,有效回收問卷共244 份,有效回收率為81.33%,經由統計分析之相關分析與迴歸分析,歸納出以下結論:一、幼兒園園長正向領導與教保人員工作滿足感有顯著的正相關,其中以幼兒園園長正向意義的領導與教保人員外在滿足感的正相關最強。二、幼兒園園長正向領導、教保人員工作滿足感與教保人員離職傾向有顯著的負相關,其中以

幼兒園園長正向溝通的領導、教保人員外在滿足感與教保人員離職傾向的負相關最強。三、幼兒園園長正向領導分別顯著正向影響教保人員內在及外在滿足感,進而顯著負向影響教保人員離職傾向,其中內在滿足感有顯著的部份中介效果(中介強度為21%),而內在滿足感亦有顯著的部份中介效果(中介強度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