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質負利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實質負利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MatthewC.Klein寫的 貿易戰就是階級戰:日益惡化的階級不平等,如何導致全球經濟失衡、引發國際衝突 和橘玲的 如何停止焦慮愛上投資:股票+人生設計,追求真正的幸福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國際金融》美仍為實質負利率高盛:金價年底上看 ... - 奇摩股市也說明:【時報-台北電】美國聯準會(Fed)展開積極升息,按照歷史經驗,金價原應走弱,但專家指出美國目前實質利率仍為負值,因此黃金仍具吸引力。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經濟新潮社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曾永清所指導 蔡素月的 新北市國中教師人格特質與理財行為之相關研究 (2018),提出實質負利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人格特質、理財行為、國中教師。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MBA學位學程) 管康彥所指導 王一安的 策略創新型組織變革:內田洋行與龍角散個案探討 (2016),提出因為有 策略創新、組織變革、內田洋行、龍角散的重點而找出了 實質負利率的解答。

最後網站您不可不知的負利率(上)(時事短評) - 高上公職則補充:陳揚仁,負利率,費雪方程式,名目利率,實質利率,通貨膨脹率,【焦點短評】 各國央行在2008 年金融海嘯之後相繼開啟寬鬆的,高點,高上公職專精專辦國家考試種類:高普考,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實質負利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貿易戰就是階級戰:日益惡化的階級不平等,如何導致全球經濟失衡、引發國際衝突

為了解決實質負利率的問題,作者MatthewC.Klein 這樣論述:

★ 榮獲2021年蓋爾伯獎(Lionel Gelber Prize)★ 貿易戰的問題根源不是地緣政治,也絕非國家體制之爭 各國內部不同階級之間的衝突,才是加劇各國貿易失衡的病灶! 貿易戰常被認為是國與國之間無法避免的衝突,必須爭奪你死我活,因為各國的國家利益必定無法調節。然而,本書兩位作者挑戰主流國際貿易的論點,直指「貿易戰」背後掩蓋著過去三十年來日益不平等的階級戰——貿易衝突其實是各個國家內部政治決策所產生的非預期後果,被犧牲的往往是各地的一般勞工與退休者,富豪與權貴階級則因此受惠。本書除了提供重要觀點,以供了解方興未艾的全球貿易戰,也為美國與其它貿易順差國提供改善建言。   【重磅

推薦序】 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管理學系副教授 〈左派觀點的美中貿易戰分析〉 孔誥烽|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偉森費特政治經濟學教授 〈理解全球金融危機與美中衝突的新視角〉 【專文導讀】 黎  班|美中貿易與政治觀察家、《端傳媒》特約評論 〈貿易戰=階級戰?國際金融觀點的特殊性與不足〉 【眾聲推薦】 李 淳|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 林宗弘|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 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閻紀宇|《風傳媒》副總編輯   本書顛覆一般人的認知,作者直指「國家舉債」與「貿易赤字」並非問題,重點在於投機的無用投資與「不健康的貿易失衡

」,在在加劇了全球各地的階級不平等: • 在中國,由於信用氾濫導致過度投資,大而無當的投資建設在各地拔地而起,將民眾的財富移轉給大型製造商、開發商以及省級與地方政府。然而遭遇金融危機或發展瓶頸時,中國政府雖必須維持政權,卻不願執行合理的財富再分配政策,反而試圖透過貿易順差與金融外流,將中國經濟模型的成本轉嫁給世界其他經濟體。 • 在德國,經由幫高薪資所得者減稅、過低的遺產稅,以及縮減社會津貼等政策,國民所得從勞工手中被轉移給資本所有權人,造成德國民眾的購買力轉移到權貴家庭和他們控制的企業,因此無力吸收國內生產的所有商品與勞務。而二〇〇八年後,沉溺於追求零財政赤字(黑零)的德國政府,更是大幅削

減基礎公共建設與社會福利。 • 在美國,美元的優勢,意味著美國人吸收來自世界各地多數的超額資本流入與超額製造品,也造成了房市債務泡沫與工廠外移。這些結果不合理地由一般美國大眾所吸收,且因許多美國權貴階級受惠於此,讓整個體系更加穩固。   美國長期以來承受的貿易逆差,造成一般美國大眾確實承擔了許多的經濟苦果與社會問題。然而這並非因為生活在貿易順差國中的德國人和中國人特別邪惡,一個國家不是非得透過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才能實現繁榮。追根究柢,這些問題導因於美國金融家和中國、德國工業家的利益相得益彰,透過國家政策與權貴階級的共謀,一般民眾的所得被大規模移轉到富豪以及他們控制的企業手上。 我們生活在

一個全球化、休戚與共的世界,這已是老生常談。但書中提到加速且升級的全球貿易活動與金融體系,將世界上幾乎每一個人聯繫在一起,而各國內部愈來愈嚴重的不平等,在加乘作用下加劇了國與國之間的貿易衝突,仍然是現在進行式。這些問題時至今日讓你我感同身受,同時也依舊令人怵目驚心,包括某國高到令人無力負荷的房價、債務危機、失業問題與污染,經常可循線探究到另一個國家——中國政府迫害工會發起人,並提供廉價的銀行貸款給房地產開發商,導致遠在天邊的美國製造業勞工失去工作;德國企業為因應德國政府縮減福利支出而削減工資的決策,卻使得西班牙發生房市泡沫……放眼世界各地,一般平民百姓的購買力都因此遭到剝奪。但人們卻在本國至上

主義者和機會主義者的哄騙下,錯將問題源頭導向國與國之間的利益必定會相互牴觸,而非追究各國內部不同經濟階級之間的衝突。 以更大的歷史格局來看,我們必須有所警覺:現今一切均顯示一九三〇年代的歷史有重演之虞——當時國際經濟與金融秩序的瓦解,撼動民主的根基,更助長致命的民族主義,結果迎來了戰爭、革命與種族滅絕。為此,我們必須辨識問題根源,及時針對病灶對症下藥,才有可能避免重蹈人類社會的覆轍。   「(本書)結合政治與經濟分析,同時敏銳地切入歷史,強調犧牲勞工而優惠富人的國內政策,不但是國內紛爭的根源,更使國際衝突不斷。」 (二〇二一年蓋爾伯獎獲獎評語) ■ 獲獎推薦 -------------

--------------------------------- ★ 榮獲2021年蓋爾伯獎(Lionel Gelber Prize) ★ 入圍2020年《金融時報》與麥肯錫最佳商業書籍 ★《策略+商業》(Strategy + Business)最佳商業書 ★ 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亞當‧圖澤(Adam Tooze)等重要經濟學者一致推薦 ■ 必讀原因 ---------------------------------------------- ★ 清楚概述貿易的整體基礎理論、根本性變化以及與跨國金融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 爬梳美、中、德三國財政政策的歷史,發掘國際貿

易失衡的關鍵! ★ 以更大的視野綜觀國際貿易局勢,才能啟發了解自身在國際貿易的位置。   ■ 國外讚譽 ---------------------------------------------- ★ 所有關心全球經濟的人必讀。書中精彩論述一國之內攀升的不平等,特別是在中國與德國,如何危害到我們的經濟。 ——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政治經濟學教授,《全球化矛盾》作者 ★ 這是一本必讀著作,由兩位敏銳的國際經濟評論家所寫。作者對於一個國家內的不平等,如何與國際衝突連結起來,進行扎實的分析,並為全球化危機提供解答。 ——亞當‧圖澤(Adam Tooze),

《崩盤》作者 ★ 重要之書。 ——馬汀‧沃爾夫(Martin Wolf)資深英國經濟記者,《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 對問題核心提出了深刻的論證。 ——《經濟學人》(Economist) ★ 作者們將貨幣、財政與社會相關政策嚴密聯結起來,並且針對什麼是正確的抉擇、何處出了問題提出重要觀點……對於歷史上貿易和金融的洞見值得一讀! ——喬治‧梅隆(George Melloan),《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 簡潔有力的論述與廣博翔實的紀錄。 ——安德魯.埃爾羅德(Andrew Yamakawa Elrod),《新勞動論壇期刊》(New

Labor Forum) ★ 博學、原創且具有啟發性的著作,解釋了全球經濟失衡已成為無數金融危機的根源。 ——埃內斯托‧塞迪略‧龐塞‧德‧列昂(Ernesto Zedillo Ponce de León),耶魯大學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前墨西哥總統 ★  作者宏大的敘事連結了收入不平等、地緣政治、貿易、金融和甚至環境議題。 ——麥克西米蘭‧凱恩芬特(Maximilian Kärnfelt),德國智庫Merics《簡報中國電子報》(China Briefing Newsletter) ★  在這僅數百頁的篇幅中,作者針對激烈政治和全球經濟不平衡之間的交錯影響,做出廣泛有力的論證。 ——萊恩

・艾文(Ryan Avent),《二十一世紀工作論》作者,《策略+商業》 (Strategy + Business)

實質負利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記得打開頻道鈴鐺🔔 光速接收金錢爆資訊

✨追光者請關注✨

世光Line官方帳號➡ http://nav.cx/2NuwkCF
Facebook粉專➡ https://bit.ly/2CDPgAY
微博➡ https://bit.ly/2NDsWOf


#楊世光 #金錢爆

新北市國中教師人格特質與理財行為之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實質負利率的問題,作者蔡素月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國中教師個人人格特質與理財行為的關係,以做為日後國中教師理財素養之專業成長、理財教育課程規畫與教師個人理財行為探討等相關研究之參考。本研究在背景變項方面探討性別、教學年資、教育程度、教學領域、學校規模、修習理財課程、理財知識興趣、理財實務經驗等八個變項;人格特質變項方面有開放性、嚴謹性、外向性、親和性、神經質等五個變項;在理財行為變項方面有消費與儲蓄、保險與風險管理、信用與借貸、投資行為等四個變項。本研究對象為新北市公立國中教師,調查所得資料以SPSS 18.0電腦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事後多重比較、皮爾森相關、典型相關等量化方法處理分析

。本研究結果敘述如下:一、新北市國中教師人格特質情況,以嚴謹性較明顯。二、新北市國中教師理財行為整體表現中等,以信用與借貸表現最佳。三、新北市國中教師之理財行為因背景變項之不同,在性別、修習理財課程數量、對理財知識的興趣及存款以外的理財實務經驗等四項達顯著差異。四、新北市國中教師人格特質各向度與理財行為各向度部分達顯著相關,嚴謹性人格特質與理財行為各向度都達顯著相關。五、新北市國中教師人格特質與理財行為有典型相關,嚴謹性人格特質愈明顯之教師,愈能有好的理財行為;神經質人格特質愈明顯之教師,愈不能有良好的理財行為。

如何停止焦慮愛上投資:股票+人生設計,追求真正的幸福

為了解決實質負利率的問題,作者橘玲 這樣論述:

股市充滿了小道消息、臆測、妄想、謊言。   暢銷書《洗錢》的作者橘玲,終於出手了——寫出他的投資心得,並且教讀者如何不再困惑、焦慮,看穿投資的真相,下一盤不會輸的棋!   許多人一買了股票就患得患失,在買進賣出之間猶豫,在低點恐慌、在高點亢奮。疑神疑鬼,最後任憑時間流逝。   日本超人氣的理財專家、《洗錢》的作者橘玲,也走過這樣的心路歷程。他是自學有成的投資者,也曾經買過幾十本「股票必勝法」書籍猛K,加上在經濟學、商學、投資學、心理學等多領域的閱讀淬煉,悟出了一般散戶如何在充滿風險、魔鬼盤據的投資市場中存活,而且能過得輕鬆而自由。   尤其在當今,實質負利率的時代,加上政府負

債沉重,勞保勞退會不會破產也很難說。因此自己來保護自己的資產,更有其必要。金融知識,是你唯一,也是最強大的武器。   本書將提到以下觀念:   ★股票投資就是賭博   ★不存在賽馬必勝法的理由   ★資本主義的原理   ★經濟學上最正確的投資法   ★金融商品促銷的花招   ★在人生的前半段,對你的整體資產影響最大的是「人力資本」,而在人生的後半段則是……   作者強調:   股票投資是碰運氣的遊戲   股票市場大致上是有效率的,但會產生些微的扭曲   資本市場是自我增殖的系統,因此長期來看股票市場會擴大、股價會上漲   這本書是橘玲特別為:   1.想要進入股

市的新手;   2.在股海中浮沉而時常胡思亂想的人   所寫的,一本容易上手、讓人豁然開朗的投資入門書。讓您不再患得患失,能夠一眼看穿銀行理財專員、股市名嘴、投資分析師、財經記者的伎倆,能夠安心投資,實現自己的財務獲利與自由人生。   作者簡介 橘玲   1959年生,早稻田大學畢業。「快樂海外投資協會」(AIC,http://www.alt-invest.com)創始會員之一。   2002年以小說《洗錢》出道,隨即獲得矚目,各大媒體譽為「徹底了解金融知識的作者所寫的驚天動地的『合法』逃稅小說」;同年出版的《撿黃金羽毛,變成有錢人》暢銷30萬冊,被譽為「新世紀的資本論

」。   他在日本是炙手可熱的投資理財暢銷書作家,重要的小說作品除《洗錢》(經濟新潮社出版)之外,還有《永遠的旅行者》、《亞玖夢博士的經濟入門》、《亞玖夢博士的腦科學入門》等;投資理財著作甚多,如《下雨的星期天想想幸福的意義吧》等。另外他也翻譯了自由經濟的經典《百辯經濟學》(Defending the Undefendable,中譯本經濟新潮社出版)的日譯本。   相關著作   《洗錢》 譯者簡介 鐘慧真   「上輩子」是軟體工程師,國立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畢業,曾任職於飛利浦半導體與宏達電。目前是從事日翻中筆譯的家庭主婦,定居於日本長野縣。譯作《不執著的生活工作術》《B

ig Data大數據的獲利模式》(皆經濟新潮社出版)。   部落格:【黛博拉看日本】deborahjong.wordpress.com/   前言 沒膽也有沒膽的投資法 第一章 為什麼投資股票可以把一百萬變成一百億? ◎「JCOM男」的傳奇 ◎有「股票專家」這回事嗎? ◎投資股票就是賭博 ◎關於複利與槓桿 ◎將無限的財富拿到手的方法 ◎將一百萬變成一百億的遊戲 ◎「人類滅亡之年」的妄想 ◎一天內賺進二億日圓,賠掉七億日圓 ◎股票市場裡住著魔法師 第二章 從「堀A夢」的炒股案談起 ◎超速是犯罪? ◎資本主義的原理 ◎因為不存在市場機制,才發生了活力門事件 ◎「堀A

夢歷險記」是這麼開始的 ◎財富從天而降? ◎「堀A夢」正是資本主義本身 ◎登峰造極的虛擬公司 ◎天真的孩子們將日本變成廢墟 第三章 當沖交易是一種生活型態 ◎另一種自由的可能性 ◎不存在賽馬必勝法的理由 ◎股票交易是一種心理戰 ◎有人賺就會有人賠 ◎走勢圖能預知未來嗎? ◎尋找異常現象 ◎股票市場的星際大戰 ◎就算是如此也要成為當沖交易人嗎? 第一章至第三章總結 第四章 股票投資是什麼樣的遊戲? 股票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究竟什麼是投資? ◎股份有限公司的誕生   ◎民主主義與資本主義 ◎併購基金的魔法 股價是如何決定的?   ◎極致的答案 ◎債券是預估利率的遊

戲   ◎股票投資是預估未來盈餘的遊戲 第五章 以股票創造財富的方法 「如神仙般一出手便命中」的投資術   ◎奧瑪哈的先知 ◎平成年間的點石成金老人 ◎唯實論與唯名論   ◎找出小拳王阿丈或洛基的方法   ◎結果,資本主義是殊途同歸 股市名嘴的致富術   ◎將資產託付給「如神仙般一出手便命中的人」 ◎低PQ的人們   ◎販售「安心」的一門生意 ◎全是「後勢看漲」與「保持中立」的原因   ◎成為股市名嘴的方法 第六章 經濟學上最正確的投資法 速攻世上最簡單易懂的財務理論   ◎青年馬可維茲 ◎頭蓋骨底下真的裝著腦子嗎?   ◎風險有如波浪起伏 ◎發現有效的投資組合

  ◎財務理論的終點 ◎經濟學上最正確的投資法 經濟學家與華爾街的戰爭   ◎對「效率市場假說」的反擊 ◎老頑固與故障的錄放音機   ◎真的沒問題嗎,諾貝爾獎? ◎投資全球市場 第四章至第六章總結 第七章 金融知識貧乏的人們 ◎《傻瓜之壁》金融版 ◎賭博的成本 ◎可疑的金融商品促銷活動 ◎以削翻凱子為目的之金融商品 ◎保本型基金的花招 ◎利用避險基金致富 ◎賣的是偽善,卻佯裝為關懷 ◎不知從哪冒出來的凱子 第八章 給超級門外漢的投資法 1 資產配置   ◎擴大的市場與縮小的市場 ◎最大的資產便是自己本身   ◎投資是大人玩的遊戲 2 國際分散投資   ◎投資整個

全球市場 ◎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投資法   ◎確定提撥退休金的正確投資法 3 匯差風險   ◎出口廠商為何因匯差而虧損? ◎將百分之八十五的金融資產運用於外幣 4 超外行投資法   ◎「超外行投資法」的基本概念 ◎該把資金投注在哪裡? 5 全球市場投資組合   ◎績效 ◎風險 6 超外行投資法vs.私人銀行 第七章至第八章總結 參考書目 後記 接到融資追繳令的那一天   前言 沒膽也有沒膽的投資法   我對股票產生興趣差不多是在將近二十年前,剛好是發生神戶大地震,以及奧姆真理教沙林毒氣事件使得日本舉國陷入混亂的一九九五年。那年秋天Windows95問世,正式

揭開網路時代的序幕。讀了比爾.蓋茲所著的《擁抱未來》(The Road Ahead)這本書而深受其精神感召的我,萌生一個想法,就是投資這位革命家所經營的企業。於是,我隨即前往當時上班地點附近的日本最大證券公司的分行,要買生平的第一張股票。   與我接洽的是感覺有點憤世嫉俗的老行員,臉上裝著慇勤的笑容說道「微軟?我倒是沒聽過這家公司」、「如果要玩股票的話,稍微吸收一下知識會比較好吧」,並將擺在櫃檯旁的小冊子遞給我。因為我是個完全沒碰過股票的新手,以為只要到了證券公司,什麼樣的股票都買得到。不過令人有點納悶的是,老行員竟不知道微軟這家公司。   當時我拿到的是「股票ABC」這樣的小冊子,封

面是一休小和尚正襟危坐地閱讀日經新聞與上市個股財報總覽的可愛插畫。大致上瀏覽了一下,覺得「就這樣?投資股票不難嘛!」、「只要逢低買進,逢高賣出就可以了!」   之後我到書店,選購了不少股票投資的入門書。利用上班通勤的時間,三天就全部讀完了,不過我仍是一頭霧水。結果,又到書店買了其他的入門書籍。就這樣讀了數十本後(不追根究柢絕不罷休的個性),我終於發現了一件事。我所發現的不是「股票必勝法」,而是為何我一頭霧水的原因。   進入二十一世紀,全球資本主義或市場基本教義下「沒有投資股票?那你很難生存下去喔」的想法十分盛行。「點一下便賺了二十億日圓的二十七歲無業投資人」、「掌管市值逾一兆日圓的企

業集團,卻在三十三歲的年紀身陷囹圄的年輕企業家」等,都成為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即使認為「股票感覺上風險很大」而敬而遠之,或是覺得「這些人到底都在搞些什麼名堂」而疑神疑鬼,許多人還是抱著研究一下的心態到書店看看。就像十幾年前的我一樣。   不過,就算讀了股票的入門書,也不懂股票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原因在於,股票故意設計得就是要讓人一頭霧水。   簡單來說,股票的世界裏有三個完全容不下彼此的派別,他們各說各話,亮出複雜的數學式,或秀出難懂的圖表,或念著像經文般的專業術語,玩弄著「股」和「蠱」傻傻分不清楚的股市新手。不知不覺中,不明究裏的人因為無知而成了愚昧的輸家。   股票分析師或基

金經理人等金融界的「菁英」又攪和進來,使情況變得更加混亂。他們卯足了勁讓投資人到處疲於奔命地買賣股票或基金,並自信滿滿地宣揚著有如神授天機般的股市預測。在這個充滿妖魔鬼怪的世界裏,手上如果沒有地圖,絕對無法抵達目的地。   在日本,許多人常說「政府將因為債台高築而破產、即使繳了年金退休後也拿不回來、大多數人將來都會變成低收入戶」,以此來威脅利誘膽小的人。   股市名嘴、經濟學家、理財顧問、財經記者等「金融專家」異口同聲地這麼說:   「把錢存在郵局或銀行,會因為『政府破產』或『惡性通膨』而血本無歸。從現在開始,必須主動承擔風險來保護自己的財產。」   他們並不是胡說八道。抱持危

機感是非常重要的事,但無謂地懼怕或受到煽動,尚未做好最起碼的準備便出海朝向新大陸前進,並很快地觸礁玩完的人,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   股票市場是孳生人類欲望的巨大迷宮,沒有人能預料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要是「金融專家」無法指引我們正確的方向,就只有靠自己走出一條路。   膽小鬼也有膽小鬼的投資法。如果讀了這本書之後,覺得「原來如此,股票投資其實並不可怕」的人能因此而多了起來,的確是非常值得欣慰的事。 第1章 為什麼投資股票可以把一百萬變成一百億?「JCOM男」的傳奇 二○○五年十二月,人才派遣公司JCOM於東京證券交易所新興股票市場(market of the high-growt

h and emerging stocks, Mothers)公開上櫃。十二月八日,瑞穗證券公司將JCOM的股票「以一股六十一萬日圓賣出」的指令,不小心誤植為「每股一日圓賣出六十一萬股」。這樁烏龍交易讓該證券公司蒙受四百億日圓的虧損;另一方面,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並將二十多億日圓利潤納入口袋的二十七歲無業男子,則成為熱門話題。之後被稱為「JCOM男」的這名男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是把學生時代打工存的一百六十多萬日圓當作本錢,從五年前開始進行股票投資,目前的資產大約有一百億日圓」。雖然無從得知他所說的「資產」指的是投資總額還是淨利,但若一百萬果真變成一百億,代表著短短的五年內財富增加

了一萬倍。 不必多說,大家都知道這是多麼驚人的事。至於到底有多驚人?若每年資產不增加個十倍,一百萬就沒辦法在第五年變成一百億。換算成年利率,便是每年百分之九百(哇!)的資產運用績效。在日本,銀行活存的年利率只有百分之○.○○一而已。 聽到這樣的消息,不管是誰應該都想知道: 「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像他一樣?」 但不可思議的是,被譽為「金融專家」的那些人,對於這個普羅大眾的單純疑問完全沒有回應。平常總是高高在上、滔滔不絕的他們,突然都低頭不吭聲了。為什麼呢? 理由是,那些「金融專家」恨不得「JCOM男」從地球上消失。因為,該怎麼做才能在五年內將資產增加至一萬倍,誰也無法回答。光是被住在隔壁的小學生問道

「明明是專家,為什麼沒辦法做到像無業的大哥哥那樣呢」,臉就不知道該往哪裏擺。 不過,故事還沒有告一段落。

策略創新型組織變革:內田洋行與龍角散個案探討

為了解決實質負利率的問題,作者王一安 這樣論述:

台灣傳統產業漸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之下,企業與政府亦沒有加以鞏固傳統產業的核心技術,直到近十年來傳統產業開始自覺,積極思考轉型之道,然因為過去未及時做出反應,即使近年台灣走向實質負利率時代,有望促進出口,然傳統產業想重拾本業優勢走出新事業的過程會仍為艱辛。日本亦有許多傳統企業經營了百年以上,過去在工業時代背景下,其企業以出色的生產線管理與產品品質控管,成為當時追求生產效率時代下的佼佼者,然日本企業在注重生產概念的同時也不斷追求規模經濟,大量生產低成本又品質精良的產品,歷經了80年代對於高品質所引起的品質管理熱潮、90年代科技的突飛猛進,這些百年企業不斷地挑戰自身的管理思維,推動新的經營策略與具體

的變革行為,投入資源強化自身的核心能力,持續地在相關領域與新興市場為顧客服務,企業為了要永續經營,受環境衝擊後,要做到及時反應、迅速爬起,固然平時就需要不停地調整組織運作的每一個環節,適時地轉變經營的策略,捨棄過去帶來成功現在卻不合時宜的經營觀念。從以上的討論更可以看出相較於台灣,日本的企業較不會一窩蜂地投資當代熱門的產業,而是持續地深耕自身的核心能力,投資其他相關的資源或能力,進而重新定義自己以開創新的市場;日本許多百年企業,為提高自身競爭力,發起創新與變革並堅持本業的技術與能力,化危機為轉機,老牌公司也能夠煥發新生機。故本研究希望以業界第一的日本百年企業:龍角散與內田洋行兩個案公司為標竿,

進一步挖掘其受外在衝擊後再復榮景之奧義,又老企業是如何突破自我、注入新思維後不間斷地創新,為自己創造藍海市場,本研究欲以實際的企業個案來討論百年企業由策略面之創新進而做出改變與調整的實例,以期為台灣企業所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