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語錄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宮崎駿語錄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翡翠小太郎寫的 你看事情的角度,決定了幸福的長度:21個切換視角的練習,辛苦也能是幸福 和張聿超的 當西方遇到東方:隨著大師們的足跡,穿越組織學習的盲點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宫崎骏名言_小红书也說明:关于宫崎骏说的名言佳句,你还知道哪些? 宫崎骏的经典。有的作品,能陪伴一阵子,但好的作品,能够陪伴你一辈子。#摘抄#励志#宫崎骏#我的日常. 点击查看全文.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白象文化所出版 。

華梵大學 美術與文創學系碩士班 黃智陽所指導 張書豪的 有容乃大-張書豪道德經句篆刻創作研究 (2020),提出宮崎駿語錄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道德經、自然、修行、圖形。

而第二篇論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 陳維翰所指導 洪譽文的 從榮格心理學探討女性自我認知之插畫創作—以新藝術風格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新藝術、榮格心理學、女性自我意識、童話故事的重點而找出了 宮崎駿語錄書的解答。

最後網站宮崎駿經典語錄,每一條都讓人感動,你喜歡你一句呢?則補充:網文界神書,《仙逆》的十大經典語錄,每一句都是人生感悟想必追過仙俠小說的大部分書迷朋友都看過《仙逆》,作爲耳根的成名之作、封神之作,這本書完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宮崎駿語錄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你看事情的角度,決定了幸福的長度:21個切換視角的練習,辛苦也能是幸福

為了解決宮崎駿語錄書的問題,作者翡翠小太郎 這樣論述:

幸福不需追尋,只需發現。 當你改變看世界的方式,世界就會因此改變! 21種思考觀點+21項生活練習, 助你吸引好運、累積財富,遇見更好的自己。 人生的每件事,都是最好的事! 特別收錄►翡翠小太郎嚴選!0.1秒轉換觀點的名人經典語錄   就像攝影有各種鏡頭,同樣的風景,透過不同的鏡頭,   世界呈現的模樣也會截然不同。   攝影家會自由選擇鏡頭,表達出他是怎麼看這片風景。   在本書中,日本超人氣作家翡翠小太郎以名人的真實故事為例,   幫助你在看待人生的種種疑惑時,有更多樣的選擇:   ●「AKB48之父」秋元康招來好運的習慣   ●《SMAP×SMAP》超人氣編劇鈴木修翻轉負債

的行動   ●《佐賀的超級阿嬤》作者島田洋七面對貧窮的態度   ●「奇蹟的蘋果」木村阿公「沒有敵人」的栽培法   ●人氣繪本作家信實成就夢想的祕訣……等   透過21道生動有趣的問答,徹底改變你的思考方式:   ▍搖滾天王矢澤永吉曾經負債三十億日元,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沒有指望……後來他發現,只要把事情想成是○○,一切就豁然開朗。請問,○○是什麼?   ▍動畫導演宮崎駿總是跟年輕的工作人員說,製作電影有三大原則,第一是「有趣」,第二是「有價值」,第三是什麼?   ▍日本冠軍格鬥家們有個共通點,就是會忘記冠軍腰帶收在哪裡。為什麼呢?   ▍世界上最強、最厲害的開運寶物,其實是「束口袋」。為

什麼呢?   →→→當你擁有更寬廣的視角,你會發現,原來看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種!   21道生活練習題,教你轉換觀點,相信好事會發生:   ■ 吸引好運:覺得自己運氣很好,不需要技巧或天賦,只要認定自己運氣很好就可以了。   ■ 從三幕劇結構看人生:把人生當成一部電影,自己是主角,敵人是配角。試煉,就是贏得觀眾掌聲的高潮。   ■ 成就理想中的自己:人會因為相遇而改變,你可以成就一千倍優秀的自己。   ■ 享受不如預期的發展:正因為事情不如預期,所以才有趣。   ■ 改變過去:過去無法改變。但未來,可以改變過去。   日本暢銷心理作家翡翠小太郎想告訴你的人生必備金句:   /人生是無聊,還

是有趣,關鍵不在於「現實」,而是你的「想法」。   /所謂的夢想,就在你用盡全力伸長了手的0.1公分之後。   /金錢這種東西,你讓它開心,它就會增加。   /比事實具有更大影響力的,是「自己的想法」。   /過去的心靈創傷無法決定你的未來。而未來,可以改變過去。 誠摯推薦   Luckylulu|圖文作家   村子裡的凱莉哥|親子部落客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雪兒Cher|旅人作家   (以上按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有容乃大-張書豪道德經句篆刻創作研究

為了解決宮崎駿語錄書的問題,作者張書豪 這樣論述:

「有容乃大」意謂具備度量與寬容,才能夠成就大業。由於對於道家思想的敬慕,因而以此作爲此次創作的主題。進一步創作内容以老子《道德經》的章句爲核心,體悟老子《道德經》的智慧語錄,其内容深富哲理,作爲藝術創作者,試著透過藝術的高度表現,將哲學與美學的兩相結合,期望老子哲學思想之藝術精神。透過書法篆刻藝術的文字轉化,將篆刻内容中的不同形式來演繹道家精神。篆刻的形式美就是透過字法、篆法、刀法,以及章法來布篆創作完成,傾注創作者本身的情趣,在每個文字内容上投注文字内涵,讓篆刻藝術明確地將形式與文字内容的結合,表達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亦即是所謂的「印語」,借此來述志抒情,讓篆刻的形式與文字内容相互影響,使語

言的文字美與形式美達成統一,且相得益彰。篆刻是書法藝術的創作延伸,篆刻承載著多樣的藝術面貌。書法是一種修行,從書法入手,經過多年的學習,再進入篆刻的領域,寄情於老子《道德經》的章篇内容,不斷地冶煉出藝術情懷,以書法綫條的藝術表現以及審美情趣,導引出另一番的視覺藝術。而這篆刻藝術也是一種圖形的轉化,傳達一種方寸視覺,可以寫情寫意,且融入心靈的活動中,表現出高度的文化藝術意涵。

當西方遇到東方:隨著大師們的足跡,穿越組織學習的盲點

為了解決宮崎駿語錄書的問題,作者張聿超 這樣論述:

第五項修練+U型理論+中庸=一趟Upower的奇幻旅程   ◎面對不確定與複雜的未來,政府或企業解決問題,需要系統思考與外部觀念;反思東西方大師們一生智慧的結晶,是現代人必須重啟與加入的思維模式。   ◎三千年前的經典,藉由《第五項修練》與《U型理論》的概念,再次活躍於現代學習型組織中;前兩本書沒講清楚的,加入了《中庸》,竟然豁然開朗。   ◎這是一本需要邊讀邊思考的書,隨著章節的發展,啟發每位讀者在面對未來挑戰時,能藉由自我的領悟進而自然流現,影響小我、成就大我。   由自我、小我到大我的U旅程──讓個人與團隊學習的脈絡更清楚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對的人往往可遇不可求,於是有養

兵千日、用在一時的說法;有了對的個人,才能進一步有對的團體,這是企業內組織學習的目的;也是彼得.聖吉《第五項修練》,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管理類書籍的關鍵。   奧托夏默的《U型理論》對《第五項修練》,在心靈面的流程,做了進一步的解構,如何用大師的U流程領悟U理論,不僅是讀懂該書的關鍵,更重要的是即知即行,必須透過有意義的對話,找到引燃心中迷惑的引信,一旦開竅,自然觸類旁通。   西方的這些理論,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萌芽,只是在歷史的軌跡中被曲解,《中庸》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為學之道,就是補強彼得.聖吉、奧托夏默兩位大師沒有說清楚,由自我、小我到大我的過程。   讀懂理論,不是

學習的重點,會運用理論才是關鍵;百年來的思想家、哲學家早就沉澱與留下許多啟發心靈的金句,只是現代人在一味追求新知的過程中忽略了;建議讀者要用紙本即讀即思,不能用讀電子書看小說的方式掃過;拋磚引玉,藉由書中Upower架構,領悟背後經典的涵義,才是本書價值所在。 超驚豔推薦   旭榮集團創辦人與董事長 黃信峯   前台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 現任職福邦證券董事長 林火燈   聚和國際公司董事長 郭聰田博士   EMBA 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 作者簡介 張聿超   個人座右銘「臨淵慕魚,不如退而結網」,是勉勵自己要以終身學習態度充實所知;因此在本身專業領域學習外,在擔任高階主管時,以在職進修

方式取得英國威爾斯大學泰晤士商學院MBA;又因資訊與網路時代來臨,續就讀政治大學商學院資訊管理組,取得EMBA碩士學位。   職業生涯中,歷任小型企業創業家與不同規模企業之高階主管數十年,於生產、業務、行銷、人資、資訊等領域,有多年之經營管理實務經驗。   為能進一步運用與發展此書理論,以驗證組織學習的效能,作者在完成此書後,正式取得美國Vistage CEO發展機構之教練資格,以協助企業建立以第五項修練為標竿之學習型組織。   欲與作者討論此書內容,請使用郵箱:[email protected]   推薦序 知識的交換是人類最高尚的行為 這是一本令人驚豔的書,

道理呢?容我說一下 讀書會不只是讀書而已 學習的追尋與紀律 導讀 前言 企業主與高階主管的自我修練 複雜理論與系統思考 U型理論簡述 踏上U型之旅 自我學習與組織變革 自然流現是個人修為的體現 領悟後的轉折進入U的右端 循序漸進──由自我、小我到大我的Upower旅程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推薦序一 知識的交換是人類最高尚的行為   張聿超兄在2019年3月退休後,利用閒暇時間,把他曾經閱讀過的一些經典好書,例如:《第五項修練》、《U型理論》等,整合自己一生在職場上的體驗,將感想寫下來,留下記錄給年青一輩的朋友們;這是極佳而正面的教材,真正達到知識的交換,也是人類最高尚的行為。大

家敬愛的張聿超幕僚長,在旭榮集團服務了16個春夏秋冬,2019年屆齡榮退,他的背影讓公司的同仁們很懷念,記得張兄在2003年,報到後的第二個月,就建議在公司內部成立EMBA管理雜誌的讀書會;每月定時定點,同仁們共同研討,也學習將雜誌內管理相關的內容,應用在公司業務上,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現在,回首來時路,在2003年成立的EMBA讀書會,所有參與的員工,16年來,就像西伯利亞候鳥「雪雁」,為了生存南下過冬,再於次年春季北上返鄉,沿途越洋跨洲,飛行數千公里,在途中藉著不停的相互鳴叫,彼此鼓勵打氣,以提高飛行的動力。旭榮這個EMBA讀書會,同仁們也像雪雁的飛行,在團隊學習下吸收新知,彼此間鼓

勵打氣,在市場經濟的無情競爭中,不僅生存下來,集團也即將邁進第46個年頭;讀書會帶動了旭榮的學習文化,至今16個年頭,念茲在茲,全員感恩。   旭榮也在非洲設廠,張兄每年至少有兩個月在遙遠的賴索托、肯亞,視察督導工廠營運,對公司成長貢獻良多,並為年輕一輩的幹部們樹立了標竿,讓企業能在穩健中成長。   我們人生在職場工作數十年後,最終總要面臨退休;最優雅的返鄉,應當就是在離開工作崗位的最後一年,以更認真賣力的工作回報。跟張兄共事的最後一年,我可以體會出,他把職場生涯也當作是一場奧林匹克的馬拉松比賽,最後一年就好比馬拉松選手跑最後一圈,在萬眾矚目下,以穩健的步伐跑進可容納十萬人的體育場;張兄退

休前的賣力演出,令人感動,更使人刻骨銘心。   能為曾經共事16年的老朋友的書寫序,是件很開心的事,在閱讀此書的當下,提醒讀者們要記得日本漫繪大師宮崎駿說過的話:「看到和做到的距離,是人類最遙遠的旅行」。   旭榮集團 創辦人與董事長 黃信峯 推薦序二 這是一本令人驚豔的書,道理呢?容我說一下   我個人的職場經驗中,有些事情,不論經過多久,總是會留在腦海無法忘懷。例如:我因為長期在資本市場工作,看到國內外的上市企業,能長期列在上市公司名單的並不多見;要持續成為產業龍頭的,那更是鳳毛麟角;資本市場為什麼要鼓勵企業追求永續,那是因為企業要永續,是何其不易啊!   另外有一件讓我記憶深刻

的事,是在參加美國知名大學舉辦的主管訓練課程中,有一堂很特別以反思為主的課;其中一個課題問的是:什麼事可以讓一個CEO晚上食不知味、夜不成眠,只能凝視窗外月亮,久久不已?這個題目的答案是要提醒大家,對一個CEO而言,日常Operation的稍許失誤,不會讓CEO睡不著,但是創新的科技或新商業模式的誕生,很可能讓一家公司,一夜之間成為一文不值。所以,作為一個CEO,最需要具備的能力是強烈的覺察力(Perception),就是對未來要有感知的能力。   再一個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過去幾年,微軟起死回生、轉型成功的故事,微軟新任印度裔執行長Satya Nadella在Hit Refresh這本書裡

有非常精彩的描述,他在帶領微軟轉型的歷程裡,在第一次和所有高層主管在會議中,藉由他自己家庭的故事,引導大家把心裡的話說出來,藉由相互的示弱,讓團隊共識逐漸形成,整個過程的描述、令人感動。   以上的三個例子,對我來說雖然印象深刻、無法磨滅,但是卻很星、破碎,直到我和聿超兄聊起他寫這本書的動機、內容、心路歷程時,透過他的詮釋,才突然發現這些事,從他的書上都可以找到蛛絲馬跡,而且是有脈路可尋的。   聿超兄這本《當西方遇到東方──跟著大師們的足跡,穿越組織學習的盲點》,融合了組織學習的經典,也就是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練、奧托.夏默的U型理論,以及固有的中華文化;而我特別用「融合」這個字眼,是有

用意的。   簡單的說,聿超的書,闡述了第五項修練雖然是過去一、二十年組織學習的經典之作,發表之後也陸續作了補強,但似乎仍在「向過去學習」的難題中停滯。特別是環境變化十倍速的今天,運用起來,難免不足。在閱讀夏默的書中,聿超兄領悟了U型理論能彌補這個不足的道理,因為藉由U型流程,在不斷的反思中,正是要感知正在形成的未來,進而「向未來學習」。   更進一步,聿超兄認為U型理論雖然能補強第五項修練的不足,可是在一個組織裡,要能夠做到提升系統性感知未來的能力,仍取決於組織裡每個人的修練程度;一旦做到每個人有一定的知識水平,良好的共識自然容易形成,進而成為優秀而主動的學習型團隊。而欲提升個人學習能力

,中庸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就是最好的修練。   聿超兄書中精彩之處,不只在發現第五項修練、U型理論的不足,不只在發現中華文化,特別是中庸可以扮演的角色;聿超兄最厲害的是融合了這套學習理論,自己創建了的三個環環相扣的U型體系,從最內層的自我學習的U,進到第二層小我(集思社群),透過對話,建立組織共識。第三個是大我的U,建立一個系統思考為核心方法的集智社群,這是聿超兄的創見;在有理論基礎的支持下,也是可以付諸實踐的方法。   這本書的資訊濃度非常高,每一句話、每一段落、每一個例子、每一個引述,都來自他的博覽群書、認真觀察、用心體驗、以及他獨有的對組織學習的熱愛與投入。讀這本書,有一點

難度,需要有一些職場歷練,需要對組織管理有一些體會,因此為了讓大家易於閱讀,本書中的案例,也都是我們生活經驗裡,比較能理解或體會的案例,可謂用心良苦。   總之,厲害了,聿超兄;朋友們,趕快買下這本書來好好修練吧!對個人、對組織都有很大的幫助的!   前台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 現任職福邦證券董事長 林火燈 推薦序三 讀書會不只是讀書而已   我在2016年70歲時,出版了《那些年,我和我的朋友們》這本書,談我人生中的三個讀書會與老友們。台北的讀書會39年來從未間斷,即將破金氏紀錄;另外一個以小學同學為主,是我自幼一起成長的夥伴;還有一個在高雄當地的「聚愛會」,則偏重於產業人士。   這

三個不同性質的讀書會,在已逝去的時光裡,不止陪我度過歡樂與成長,也同時在每一次聚會的交流與對話中,啟發我們在許多主題上的不同觀點的反思;這讓我在看這本書時,特別有似曾相似之感,因為讀書會流程走的正是中庸的為學之道,在每一次的選書報告後,都有審問與論辯的過程。   當年的Robert Nourse,是因為覺得需要,所以找了同儕來協助,結果變成了一種終生的習慣,在共同學習、共同成長中,穿越了思維的盲點;也在自我超越下,改變了固有的心智模式。在今日回首過去,突然也躍出了當年選讀《第五項修練》的情境,卻沒能真正理解自己的讀書會模式,早已經在持續的行動中,不斷的以U型流程與同儕的協助下,完成了進化。

  在以「《第五項修練》、《U型理論》為核心的基礎下,要快速閱讀並真正理解張聿超先生這本書是不容易的;最好的做法,正是做中學;藉由真正的實踐,來反思作者要以中庸的為學之道作為構建自我的原因,要設法在與同儕不同觀點的對話中,學習如何傾聽,在不帶偏見下,相互幫助成長。   企業是營利事業不是學校,因此組織學習在企業內,要能真正有效,一直以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聚和公司內部設有讀書會,我是以創新、分享與關懷作為核心;因為在我的心目中,學習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例如:穿插一些文藝活動,就能讓同仁感受到公司的愛心,也只有在輕鬆的環境,創新與分享才能萌芽,這樣的讀書會才能昇華到如U型理論中所描述的右端,

能夠將所學的知識轉化成為可應用之學,藉由做中學不斷的產生回饋,累積每個人的人生經驗,而在不知不覺中濃縮成為個人成長所需要的直覺(洞察力)。   作者整理這本書花了不少心力,除了案例之外,最難能可貴的是引用了許多先哲的語錄,適切的穿插在內文之間,來幫助讀者以深思的方式自行理解。偏偏在溝通的領域,文字與語言有個別的力量,因此我相信若有機會與作者本人對話,一定會有更深入的體會,估計這也是為何U型理論一再強調聆聽與對話的必要,而中國古代的許多典籍,也都是以這樣的方式成為紀錄,流傳至今。   與其說我受益於讀書會的形式,不如說我受益於我的同儕們,唯有在信任的基礎下,與他們坦誠相待、促膝相談,互相砥礪

、互相學習,這才是真正有實質意義,屬於自己的小組會。   聚和國際公司董事長 郭聰田 博士 推薦序四 學習的追尋與紀律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長得總是一個樣子,不幸的家庭則各自有各自的不幸。」   在企業界,何嘗不是這樣?那些被時代洪流淘汰的企業,往往有不同的原因,但是那些能夠跨越時代持續成功的公司,往往有著類似的面貌。其中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他們建立了組織學習的文化,讓他們可以隨著時代的浪濤,去嘗試、去冒險、去失敗,然後成長。但有經驗的企業主管都知道,學習型組織雖然聽起來像是一個理想國,真要推動起來,卻充滿了各種挑戰。   張聿超先生擔任企業高階主管多年,對於組織學

習有著充沛的熱情和豐富的經驗。在他這本探討組織學習的著作裡,有三個面向讓我印象極為深刻:第一,他對於組織學習這個主題的追尋的過程。學習本來就是一個動詞,成長更是一個移動的目標。他從《第五項修練》開始到《U型理論》,乃至於各個國際企業案例,並分析比較,再加上他個人的人生經驗和反思,淬煉結晶,因而誕生出本書。   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書中他提到,在2017年時他看到EMBA雜報導了私董會的運作模式,他進一步追蹤這個議題,並且輾轉取得專書進行了解與研究。作為EMBA雜誌該篇文章的作者,我可以想見,閱讀這篇文章的人不知凡幾,但是能夠採取行動實際進行追蹤,最後融合其他著述,動手架構出自己的知識體系的人

,恐怕只有鳳毛麟角。   第二,他對於西方和東方的理論和思維系統的融合。書中,他把《第五項修練》、《U型理論》等西方著作,和東方的〈中庸〉等中華文化經典,不斷地來回檢視,分析比較與融合。這種做法套用「U型理論」的說法,不只是下載式的學習,不僅止於單向地向現有理論學習,而是進一步在不同體系中激盪,是一種「生成式」的學習,產生更多的包容與可能。   第三,他用輸入與輸出展現了學習的紀律。多年來我有機會認識很多資深領導人。我的經驗是,如果你問一位高階主管退休後想要做什麼,在得到眾多的答案中,「寫一本書」可以說是排前三名的選項。但根據我多年來的觀察,真正能做到的此事的人比例極低。因為寫一本書需要強

大的行動力和紀律,特別是在這個變動喧囂的時代,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之一,恐怕就是坐下來靜靜的面對自己、和自己對話,並寫下文字。而寫一篇文章已經困難了,何況是一本書。   要做到這點,某種程度上是須要經歷書中提到的U型過程,跨越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才能獲得「自然流現」的結果。張聿超先生用本書顯示,不論對個人或企業來說,學習不只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紀律。   EMBA 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 ■導讀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第五項修練》一書的完成,是企業學習型組織發展的濫觴,彼得.聖吉長期觀察企業在進行問題解析,策略規劃時,缺少

系統思考的深度,提出企業要以系統思考為核心,開始個人與組織的變革,建立學習型組織做五項修練。這個觀念的提出,在1990年之後,的確在產業內造成一股組織學習風潮,隨後他又出版了實踐篇與心靈篇,來補強團隊學習在實踐時必須建立的修練心法。這麼多年下來,觀察許多產業內部訓練的制度與行動,書中描述的盲點與學習障礙,好像也並未消失;而在通訊、科技、網路環境的超速發展下,企業內學習、訓練的模式也還是依循舊有框架,頂多是有一個紀錄出缺勤課程與內容的平台,大多數的個人,在學習方法與心態上,仍不脫被動的下載模式。在企業普遍仍偏於形式化的學習型組織下,這時閱讀奧托.夏默提出的《U型理論》,隨著U型流程的轉折,個人內

在與外在上的衝突,個人與組織間的關係,突然間感覺整個邏輯豁然開朗,在學習的方法與檢驗上,好像有了較為清晰的架構;尤其在與《第五項修練》進行互補式的交叉閱讀下,呼之欲出的有效能型學習型組織,應該要朝這個方向大步邁進了。《U型理論》在2007年書籍出版後,2014年又重新翻譯並再版多次,隨後在大陸舉行了數場大型研討會,設法要以更流暢的文字敘述,來釐清觀念進行推廣,凸顯這個理論對於管理學界的影響力;我們邊寫邊學這個西方管理學界最新的理論,卻也在夏默《U型理論》的內涵中一再發現中華文化的影子。夏默在研討會的對話中,總提到《第五項修練》的學習重心,是向過去學習,所以在對應新興複雜性問題時,總考慮不夠周全

,缺乏具創意與能配套的解決方案。夏默因而花費了八年時間,先後與150位科學家與企業家訪談,透過深度的對話與反思來整理思緒,提出了《U型理論》做為他的研究心得。夏默的《U型理論》特別強調要感知正在生成的未來,我們嘗試由過去的經驗來驗證,這時發現2,500多年前仍屬政治經濟一體化的的春秋戰國時期,中華文明的經典子籍就已經挑明,士大夫必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既向過去學習,又向未來挑戰;而歷史中的許多對話紀錄,也歷歷再現地證明了這些原本只是讀書人,透過自薦或引薦得到重用下,在不同領域下為官的能耐,許多傳世的經史典籍也得以流傳至今。

從榮格心理學探討女性自我認知之插畫創作—以新藝術風格為例

為了解決宮崎駿語錄書的問題,作者洪譽文 這樣論述:

摘要 IABSTRACT II謝誌 III目錄 IV表目錄 VII圖目錄 IX第一章 前言 11.1 創作背景與動機 11.2 創作目的 21.3 研究對象與限制 2第二章 文獻探討 32.1 榮格心理學 32.1.1榮格心靈探索 32.1.2榮格的集體無意識與無意識 32.1.3榮格的原型定義 52.1.4榮格的12原型定義 82.2女性主義與個人意識 182.2.1現代女性主義的自由 182.2.2女性的自我認知 182.2.3童話中的女性角色 192.3新藝術風格 202.3.1新藝術風格的起源 202.3.2新藝術風格在各地發展與影響 202.3.

3新藝術對現代設計繪畫的發展與精神 232.3.4新藝術中以女性為元素之風格--代表畫家慕夏 242.4插畫創意表現 252.4.1插畫的定義 252.4.2插畫的影響 252.4.3插畫的表現形式與種類262.5案例分析 272.5.1日本插畫家匠(TAKUMI)新藝術風格的作品分析與探討 282.5.2插畫家魏士博Sean Wei將新藝術風格以愛為名的創作分析探討 342.5.3海報畫圖像與新藝術風格商業海報的創作分析與探討 352.6分析三位創作者在構成上的關聯性 372.7小結 37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架構 383.1符號學理論 383.2研究範圍與架構 39第四章 創作執行

414.1創作說明 414.2歸納創作風格元素 414.3花的象徵意涵 424.4創作原型的角色對應與原型定義 444.5創作色彩計畫 454.6創作草圖 46第五章 創作呈現 485.1系列一 天真者:代表人物灰姑娘創作過程與作品解析 485.2系列二 孤兒代表人物:白雪公主創作過程與作品解析 535.3系列三 勇者:代表人物花木蘭創作過程與作品解析 585.4系列四 愚者代表人物:魔髮奇緣創作過程與作品解析 635.5系列五 統治者代表人物:冰雪奇緣(愛莎)創作過程與作品解析 685.6系列六 創造者代表人物:愛麗絲創作過程與作品解析 745.7系列七 愛人者的代表人物:美女與

野獸創作過程與作品解析 805.8系列八 叛逆者代表:睡美人創作過程與作品解析 855.9系列九 探索者代表:海洋奇緣創作過程與作品解析 915.10系列十 魔法師代表;青蛙與公主創作過程與作品解析 975.11系列十一 智者代表:風中奇緣創作過程與作品解析 1025.12系列十二 照顧者代表:勇敢傳說創作過程與作品解析 108第六章 創作成果展示 1146.1展覽名稱:自我與陰影 1146.2展覽資訊 1146.3展覽實景 115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16參考文獻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