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籍資料查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學籍資料查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翠蓮,李鎧揚寫的 四六事件與臺灣大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模組名稱:異動管理適用單位:國小也說明:畢( 修) 業生證書字號設定. 1 .當年度0 9 6 學年度畢業學生列表. 2 .核準字號. 3 .X M L 歷屆畢業生資料查詢. 畢( 修) 業生移出學籍作業. 1 .學生資料. 2 .學生成績.

大仁科技大學 休閒運動管理系休閒事業管理碩士班 潘寶石所指導 劉芳儀的 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覺知自由及休閒參與相關性之研究-以原臺南市行政區為例 (2020),提出學籍資料查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休閒活動、休閒覺知自由、休閒參與、國小高年級學童。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曾錦達所指導 李冠生的 澎湖縣國小學生對學校學習環境的滿意度及其改善需求之調查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學習環境、滿意度、改善需求的重點而找出了 學籍資料查詢的解答。

最後網站各類系統 - 國立中正大學資訊處則補充:建立學生學籍資料,處理學生每學期升級、註冊作業及學生之休學、轉系、退學(含 ... 提供查詢列印課程一覽表、教師課表、學生有關選課結果以及歷年教師開課資料,並處理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學籍資料查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四六事件與臺灣大學

為了解決學籍資料查詢的問題,作者陳翠蓮,李鎧揚 這樣論述:

  1949年國共內戰中,國民黨政府落居劣勢,南京等地學潮不斷,臺灣成為最後的反共基地。臺灣大學與省立師範學院學生,因腳踏車雙載事件引發大規模抗議,當局為控制校園安定,在校方同意下於4月6日進入兩校宿舍逮捕學生,史稱「四六事件」。該事件成為校園白色恐怖的濫觴,此後臺大四六事件救援會、各學生社團活躍分子在1950年代陸續因政治案件遭逮捕判刑,校園不再是自由開放的知識殿堂,黨國威權教育逐步確立。   七十年前這塊土地上的年輕人曾因義憤、熱情、社會關懷而付出慘烈代價。回顧歷史,但願悲劇不再重演,並希望重建學術自由、多元價值、獨立思考、關懷社會的大學校園。

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覺知自由及休閒參與相關性之研究-以原臺南市行政區為例

為了解決學籍資料查詢的問題,作者劉芳儀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瞭解原臺南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之現況,並探討休閒覺知自由及休閒參與之關聯性。研究以原臺南市109學年度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為對象,採問卷調查法,以「原臺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覺知自由與休閒參與之研究問卷」為研究工具,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總計發放500份正式問卷,回收457份問卷,剔除無效問卷,所得有效問卷共431份,有效回收率94.3%。本研究之資料處理以統計軟體SPSS for Windows 12.0進行相關統計分析,使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結果顯示:一、國小高年級學童以男性居多,每

次休閒時間是1-5小時為最多,每週零用錢在100元以下居多,家庭教養方式民主可溝通多於嚴格多服從,家庭社經地位以中高家庭社經地位略多。二、不同人口背景變項於休閒覺知自由在性別、家庭社經地位上有顯著差異。三、不同人口背景變項於休閒參與在性別、每次休閒時間、每週零用錢多寡、家庭教養方式、家庭社經地位上都有顯著差異。四、休閒覺知自由與休閒參與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 最後,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做為參考∶休閒教育要實施,融入課程作業中;學校週末有社團,學生休閒好選擇;休閒社群好處多,學童休閒有同伴;重視休閒和學業,身心健康品學佳;家長身教和言教,全家休閒動起來;休閒活動規劃好,多元選擇少

不了。

澎湖縣國小學生對學校學習環境的滿意度及其改善需求之調查研究

為了解決學籍資料查詢的問題,作者李冠生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對學校學習環境的滿意度及其改善需求及改進意見,並進一步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對學校學習環境滿意度的差異情形。 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提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國民小學行政人員、教師及後續研究者參考。 本研究根據文獻探討結果,編製「澎湖縣國小學生對學校學習環境的滿意度及其改善需求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以109學年度澎湖縣37所國民小學全部已註冊學籍的高年級學生1101人為母群體,預試問卷階段採用叢集分層隨機抽樣,正式問卷階段採取普查方式進行調查研究(排除預試樣本),合計有效樣本887份,回收率100%,可用率達99.4%。 蒐集的資

料分別以專家效度、項目分析、信度分析、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 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一、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大致滿意其學校學習環境整體及各面向,其中對「校舍」的滿意度最高,其後為「校園」、「附屬設施」,而對「運動場」的滿意程度則相對最低。二、澎湖縣國小五年級學生對於學校學習環境整體及校舍、運動場、校園、附屬設施之滿意度皆高於六年級學生。三、班級教室位在二樓的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對學校學習環境整體及運動場、校園、附屬設施之滿意度皆高於班級教室位在三樓的高年級學生。四、離島地區的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對附屬設施之滿意度高於馬公市區的高年級學生。五、學校規模7~12

班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對學校學習環境整體及運動場、校園、附屬設施之滿意度高於學校規模6班(含)以下及13班(含)以上的高年級學生。六、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對「運動場」的改善需求最高,其後為「附屬設施」、「校園」,而對「校舍」的改善需求最低。七、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認為最需要改善的地方前五名為「廁所的環境和設施」、「戶外球場,體育場館或學生活動中心室內球場的環境和設施」、「班級教室的教室數量、空間大小、環境安全與設備」、「Wi-Fi無線上網」及「垃圾場、資源回收室、垃圾桶和回收桶等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