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特教老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學前特教老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LorraineO.Moore寫的 融合可以這樣做:379個學前融合教學策略 和黃文樹等的 幼稚教育的理論與實務研究(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111學年度學前特教學生巡迴輔導申請事宜 - 特殊教育科也說明:一、依據本縣身心障礙巡迴輔導教師服務實施要點辦理。 二、申請方式:請於即日起至111年7月29日(星期五)前至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以學校學務端帳號登錄,以附件說明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心理 和秀威資訊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學前特殊教育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謝協君所指導 邱苡家的 正念APP應用於學前特教人員減壓之研究:工作壓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及生活滿意度 (2020),提出學前特教老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正念、學前特教人員、工作壓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生活滿意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鐘梅菁所指導 何宣其的 學前特教教師面對幼兒園轉型的挑戰與因應策略 (2017),提出因為有 幼兒園轉型、學前特教教師、挑戰、因應策略的重點而找出了 學前特教老師的解答。

最後網站課程與教學 - 臺東縣政府教育處特教資源中心則補充:▻學前巡迴輔導教師特教專業知能研習(講師: 蔡昆瀛教授研習日期:8/28) · ▻學前 ... 老師、陳東甫老師 研習日期:3/5、3/26). 臺東縣特教資源中心. 95048臺東縣臺東市四維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學前特教老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融合可以這樣做:379個學前融合教學策略

為了解決學前特教老師的問題,作者LorraineO.Moore 這樣論述:

  融合可以這樣做》提供超過350個有效的策略,協助幼教老師和學前特教老師滿足三至七歲幼兒的需求,以促進小小學習者成功學習,尤其是特殊需求幼兒。   作者依據美國《身心障礙者教育法案》(IDEA)2004年修正案更新書中資訊,並提供國家組織的資源清單、詞彙表,以及可複印給學生和家長的講義。本書提供與學習和行為相關的近期大腦研究、論述評量和身心障礙類型的專章,以及適性發展實務,藉此協助幼兒:   ﹡ 增進粗大動作與精細動作技能  ﹡ 發展情緒和社會能力  ﹡ 習得較佳的溝通、聆聽和專注技巧  ﹡ 學習管理自身的行為  ﹡ 發展預備性的閱讀、書寫和數學能力    本書提供成人必要的工具,以協助

幼兒在學校和生活中的各個面向上完全地發揮潛能。 作者簡介 Lorraine O. Moore   擁有教育心理學博士學位。她曾任中小學教師、國高中諮商師,以及各教育階段公私立學校的學校心理師。Lorraine曾任聖湯瑪斯大學聖保羅分校(University of St. Thomas - St. Paul, Minnesota)和聖瑪麗學院明尼蘇達分校研究中心(St. Mary□□ College Graduate Center in Minneapolis, Minnesota)諮商與心理學系碩士班課程的講師及兼任副教授。Lorraine在兒童發展領域的閱歷豐富,並在全球化的脈絡下,致力替兒

童營造更平和及愉悅的環境。其著作包括《融合可以這樣做》(Inclusion Strategies for Young Children)、《融合:給家長的實務指南》(Inclusion: A Practical Guide for Parents)、《這就是學習──家長如何協助孩子學習》(Learning, What It Is─How Parents Can Help)、《為兒童打造均衡的生活》(Creating Balance in Children□□ Lives)及《讓兒童均衡發展》(Creating Balance in Children)。她的最新著作《為兒童打造均衡的生活》主述近

期大腦研究在兒童的學習和健康之應用。Lorraine是《兒童和平共處活動手冊》(Whole Kid Peace Activity Book)一書的共同作者。她目前住在美國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市,並在該地工作與教導太極拳。 譯者簡介 劉學融   ◎學歷:  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  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學士   ◎現職:台南市東區復興國小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教師   ◎經歷:苗栗縣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學前巡迴輔導教師   ◎譯作:  《與泛自閉症兒童一起成長:給家庭的逐步學習手冊》  《從遊戲中學習:學前融合教育實務的妙點子》  《家庭托育環境評量表—修訂版》(合譯)  《國小低年級教室實務評量

》(合譯)  (以上均為心理出版社出版)

學前特教老師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開學前,新北市國中小教職員要在8/15前完成施打疫苗,也針對全市補習班近九千名從業人員造冊施打疫苗,守護學童和學校老師們的健康!
日前 #侯Sir 到雙和 #靜思堂 關心國小教職員疫苗施打狀況,雖然已經很久沒和同學碰到面,老師們依然心繫著孩子,希望打完疫苗趕快產生保護力,能順利在開學時恢復正常上課模式。
#新北教育局 已於7/20安排讓中央核定的2萬名國小教職員工(含特教學校、實驗教育、外僑學校)接種疫苗,目前已完成施打超過7成。今(26)日也開始為公私立國高中職第一階段造冊1萬8千名教職員工進行接種,施打時間為7/26至7/28,預計今日可完成6,274人接種;政府立案之補習班教職員工約9千人,則安排在7/27至7/29於亞東醫院接種。
本次未納入造冊的教職員,像是新聘任代理代課教師、課後照顧或社團教師等,教育局會依教育部指示進行第二階段造冊,市府會配合教育部規劃,務必在開學2週前全面施打完畢!
#新北市第三級警戒準則 #行動治理 #安居樂業 #侯友宜

正念APP應用於學前特教人員減壓之研究:工作壓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及生活滿意度

為了解決學前特教老師的問題,作者邱苡家 這樣論述:

  老師的工作壓力若未被自身覺察和關注,會對其個體的身心健康影響,亦會影響到工作品質和學生的學習。本研究旨在探討正念App功能與介面之設計,對於學前特教老師、幼教老師與學齡前專業團隊工作者在應用上能達到減壓之作用。  研究方法採用立意取樣網路問卷調查法,以台灣20歲以上在職的學前特教老師、幼教老師和學齡前專業團隊工作者為研究樣本;共回收201份問卷,有效問卷18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4%。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Sobel test、描述性統計、項目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斜交)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 學前特教人員背

景變項在工作壓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壓力、生活滿意度上無顯著差異。二、 學前特教人員工作壓力程度和COVID-19壓力有顯著正相關,生活滿意度和工作壓力有顯著負相關;COVID-19壓力影響工作壓力,進而影響生活滿意度。三、 正念App功能之重要性排序: 以影片介紹正念概念(n=127)、專注在呼吸的韻律上概念(n=121)、有正念相關連結可供參考(n=93)、有短文介紹正念概念(n=88)、固定時段練習(n=85)、有影片可以跟著做身體動作(n=73)、以指導語進行身體動作的引導(n=70)、腹式呼吸(n=59)、正常呼吸(n=41)、鼻子吸氣嘴巴吐氣(n=37)、數呼吸次數(n=

17)。四、 正念冥想App問卷具有好的信效度。五、 性別與職業對正念App參與度、功能性、美觀性和資訊品質無顯著差異,僅年齡對參與度有顯著效果。六、 正念App介面功能之重要性排序: 資訊品質、功能性、美觀性、參與度。七、 正念App介面設計的面向之分為互動性與實用性兩類。八、 正念App介面設計之建構問卷具有好的信效度。  依據研究者的了解,此為國內首度探討正念App功能與介面之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提出未來研究及實務工作的應用與建議,期待未來有更多研究來驗證此研究結果。關鍵字:正念、學前特教人員、工作壓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生活滿意度

幼稚教育的理論與實務研究(二)

為了解決學前特教老師的問題,作者黃文樹等 這樣論述:

  本書乃有關幼稚教育的理論與實務研究的論文彙集。概分四大篇:第一大篇「幼教思想尋根探源」;第二大篇「幼師培育理論思索」;第三大篇「幼兒教師相關研究」;第四大篇「積木遊戲相關研究」。第一及第三大篇,各有五篇論文,第二大篇有四篇論文,第四大篇有三篇論文,合計十七篇。作者群含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樹德科技大學幼保系和師資培育中心、輔英科技大學幼保系等校系教授,以及現職具碩士學位之幼稚園教師。每一篇論著均為各文作者之最新力作,體悟與專精各有其獨到處,頗能從多元層面切入,探研幼稚教育的理論與實務。 作者簡介 黃文樹 現職:樹德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學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曾任: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兼任副教授、教授   榮譽事蹟:1.1993年榮獲台灣省教育廳第三屆教育學術論文優等獎2.1994年榮獲台灣省教育廳第四屆教育學術論文優等獎3.1995年榮獲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成果報告乙等獎4.1998年榮獲行政院國科會研究獎勵甲種獎5.1999年榮獲行政院國科會研究獎勵甲種獎6.2000年榮獲行政院國科會研究獎勵甲種獎7.2001年榮獲樹德科技大學研究績優8.2005年榮獲樹德科技大學研究卓越獎

學前特教教師面對幼兒園轉型的挑戰與因應策略

為了解決學前特教老師的問題,作者何宣其 這樣論述:

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學前特教教師在經歷幼兒園轉型期間所面對的挑戰及因應策略。研究對象是具有幼兒園教師及特殊教育教師雙證照的兩位資深教師,其任教幼兒園從融合班轉型成特幼班和普幼班,研究期程達四年時間,研究方法以半結構訪談為主,主要研究發現如下:一、 學前特教教師經歷幼兒園轉型時所面臨的挑戰(一) 學前特教教師時時得承受著心理壓力面對幼兒園轉型教師時時刻刻都在承受著心理壓力,而這些心理壓力來自於對幼兒園轉型的陌生而感到茫然擔憂;部分來自於學校對教師的期望,讓教師擔心無法完成學校所交付的任務;部分則是來自於教師對自己的期許,希望面對新課程模式也能有非常好的表現。此外,擔任行政職的教師

還須承受同事對學校行政期待的壓力。(二) 學前特教教師在課程與教學方面受到考驗教師在面對新的班級及新的課程仍需反覆摸索調整教學,因為幼兒園從融合班轉型成特幼班和普幼班,學生特質與學生人數和過去的教學經驗不同,必然會在轉型的過程中,讓老師受到不同的考驗。(三) 學前特教教師面臨處理不完的行政工作每一個階段的改變,就會出現配合改變所需完成的行政工作,例如:爭取設立普幼班,需參與協調會議,備齊法規資料、學校歷年資料。準備設立普幼班,行政工作則有規劃學校空間環境、建置消防設備等等。完成普幼班的立案申請則須備齊各項相關稽查資料、安排人員說明。教學現場也有各種須配合行政的工作,例如:清潔消毒記

錄、病假管理監控等等。 (四) 學前特教教師遭遇時間不足的窘境教師在幼兒園轉型期間,無論在教學與行政工作方面都需要時間適應。例如:處理設班行政業務、尋求方法調整教學。處理行政任務,調整教學又都不是一次就能完成,新的任務或是教學問題又常常接踵而來,造成時間不足的窘境。二、 學前特教教師在面對幼兒園轉型挑戰時的因應策略(一) 運用過往的經驗做中學教師秉持「做中學」的態度,在面對新的班級模式,從過往的帶班經驗中,選取較合適的部分在新班級中嘗試,嘗試的過程中會不斷反省修正,直到找到最適合新班級的方式。(二) 透過專業對話適時釐清教師的疑惑專家學者、經驗教師的分享,以及與共同參與

轉型的同事進行專業對話,能適時釐清教師的疑惑,避免信心低落,促使學校與教師對轉型達成共識,提供適切的支援,另外也能幫助教師看見自己的盲點,讓教師更快找出合適的因應策略,使園所改革有更好的品質。(三) 藉由閱讀與研習進行自我增能教師會在初步掌握幼兒園轉型的方向及需求時,評估自身所具備的能力之後,即著手進行自我增能的學習活動,例如:閱讀相關書籍、參加研習。雖然已提早增能但仍會在面臨新課程及新班級的教學上受到考驗,不過,也因為有教師即早增加與幼兒園轉型目標有關的知能,才能在面對新舊教學衝擊時,減緩衝擊的影響。最後提出建議,作為學前特教教師及其幼兒園在面臨轉型過程之參考。關鍵字:幼兒園轉型、學前

特教教師、挑戰、因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