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 產地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孔雀 產地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國立故宮博物院寫的 2022年壬寅故宮動物園大月曆 和涂睿明的 古瓷之光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孔雀有哪幾種種類?如何分辨雄雌? - GetIt01也說明:二是孔雀雉屬(Polyplectron)鳥類,共八種,多分布在東南亞,部分亞種在南亞、我國海南島、巴布亞紐幾內亞也有分布,與孔雀屬親緣關係較遠,當然就是純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國立故宮博物院 和湖南美術所出版 。

逢甲大學 歷史與文物研究所 王嵩山所指導 游明欽的 中國古瓷釉風格的再現:以策展「釉惑三千年。瓷瓷細語」做詮釋 (2020),提出孔雀 產地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瓷釉風格、策展、上古青瓷、瓷釉史、貼塑。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地學研究所地質組 吳樂群、陳惠芬所指導 黃浩珉的 多明尼加藍-綠色針鈉鈣石致色成因 (2020),提出因為有 拉利瑪、多明尼加、針鈉鈣石、藍綠色、釩、定年的重點而找出了 孔雀 產地的解答。

最後網站加州孔雀氾濫開屏高聲擾居民則補充:孔雀 被視為百鳥之王,是美麗的觀賞動物,通常只能在動物園看到,不過在美國南加州的帕薩迪納,還有聖蓋博谷,卻有大群孔雀,入侵住宅區。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孔雀 產地,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2022年壬寅故宮動物園大月曆

為了解決孔雀 產地的問題,作者國立故宮博物院 這樣論述:

  禮盒封套:高級雙面印刷《清 郎世寧 畫孔雀開屏》、《明 呂紀 百鶴圖》,真實呈現畫作。   精緻禮盒:動物圖紋打凸設計,故宮老虎躍然紙上。   長44 x寬42公分 x高6cm,±1.5cm   月曆封面:高級紙質與印刷,局部磨砂設計予以雅緻質感。   內頁:每月一張共12張+封面1張+索引2張=15張   尺寸:長50 x寬38公分,±5mm   12張內頁均作裁切線方便撕下,可裱框收藏,讓您擁有一座故宮動物園。   附贈動物造型貼紙,可作為重要日期的標註。   商品規格   商品重量:淨重:557g   包裝材質:精美紙盒   包裝尺寸(寬):45cm包裝尺寸(高

):6cm毛重:1023g   產品主要材質:紙   用途(功能):掛曆   出產地:台灣   此商品尺寸不適用超商取貨,僅限宅配運送    

孔雀 產地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鮑魚有「餐桌黃金、海珍之冠」的美譽,除了日本鮑質素超高,澳洲及南非都盛產鮑魚,國產鮑的質素又如何?


足本訪問: https://bit.ly/3aaSBJm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推薦影片: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籽想旅行】直擊東南亞首個人妖騷後台 變性舞台一姐的日與夜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BBq_D0-Lsg)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鮑魚產地 #日本鮑 #南非孔雀鮑 #澳洲鮑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

中國古瓷釉風格的再現:以策展「釉惑三千年。瓷瓷細語」做詮釋

為了解決孔雀 產地的問題,作者游明欽 這樣論述:

摘 要中國陶器使用最早大約在新石器時代,經歷了數千年的製瓷經驗累積與傳承,再藉由製瓷原料的發展應用,開發出灰青釉、三彩釉、各種單色釉,釉下彩的青花瓷、釉裡紅,釉上彩的五彩、粉彩、琺瑯彩及釉下青花釉上五彩的鬥彩、釉下五彩等等種類繁多的陶瓷器釉彩工藝。這些起於商周延至晚清時期的器物,各有各自不同的用途與時代特徵,有貴族賞器,也有庶民生活用器,我們都將于與陳列展示。此策展設計方向是希望藉由歷代古陶瓷器中具「代表性造型」及「時代性的釉色」配合展示敘事,盡可能地完整將各朝代不同瓷釉品類的器物,以編年史式的系統的、脈絡化展示。為使觀眾更容易親近、了解展示物件,特將整個陶瓷釉史區分成多個主題展示區,使

展示更具活潑性及趣味性,讓觀展者體驗有別於過去傳統的觀展經驗,以吸引更多觀眾參與。本次展示器物中還有兩項特殊的亮點,首先是幾乎完整的展現出三千年來陶瓷釉色的時代演化。另一項就是將原始青瓷(商周~漢代)及上古青瓷(東漢、六朝~隋唐)多量、多樣的呈現。這些青瓷器物是近三十幾年來才大量的被人們所研究與認知,即時是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庫房裡也很少見到,其中以越窯、洪州窯青瓷中具有動物或特殊時代風格器型、紋飾形式的器物,在中國的各博物館展示裡也是非常罕見。策展不僅僅只是呈現物件的外貌,也要述說器物的今生過往;不只是要在框櫃裡展現時代藝術的風文樣貌,更要讓參觀民眾有機會直接親近的感受,這都會在本次策展實踐中得

到。雖然本特展的重點主要在於彩釉的呈現,但在這約一千五百年前僅有單調釉色的青瓷時空裡,卻特別突出了工藝技術與造型的特殊性。還有,個別時代也有特別名貴的色釉在展示中呈現。這些具有民俗與宗教意義的物件,都隱含著很高的研究價值,值得未來再專章的深入探討。

古瓷之光

為了解決孔雀 產地的問題,作者涂睿明 這樣論述:

《古瓷之光》是知名瓷人、陶瓷文化研究者塗睿明的全新力作。以朝代為序,遴選了中國陶瓷藝術史上77件至美珍寶,記錄下陶藝與中華文明碰撞的每個精彩瞬間,深入講述中國陶瓷藝術的美學變遷。 從古瓷的造型、色彩、材質、工藝、歷史背景等角度切入,全方位展現中國陶瓷征服世界的美學魅力,重點解讀其美在何處、普通人如何欣賞以及這些陶瓷器在中國古代社會文化中的功能與角色,讓我們得以從一件件陶瓷作品中,探尋到歷代的審美雅趣、民俗風情與匠心工藝。 讀完本書,當我們在博物館中面對一件瓷器時,便懂得如何去欣賞它造型的優雅、顏色的美妙、畫面的意趣、細節的深意、背後的故事……對中國陶瓷的美,產生更加具體、深刻的認知和感受,

而不再只是用簡單的一個“美”字籠統概括。   涂睿明 著名瓷人、陶瓷文化研究者、作家。長物居陶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致力於景德鎮瓷藝復興,傳承傳播傳統陶瓷文化、美學,推動傳統陶瓷藝術的當代轉化。已出版《撿來的瓷器史》《紋飾之美》《制瓷筆記》。   序言 | 001 第一章 先秦 | 初生 仰紹文化鸛魚石斧圖彩繪陶缸 | 畫之初 008 馬家窯文化彩陶 | 文明之光 014 龍山文化白陶鬶 | 變形記 019 西周原始青瓷壺 | 晨曦初現的薄光 024 秦兵馬俑 | 被遺忘的戰士 027 第二章 漢唐 | 成長 晉德清窯黑釉雞首壺 | 吉

032 唐長沙窯 | 釉下彩之殤 037 唐三彩馬 | 現實主義之巔 042 唐越窯秘色瓷瓜棱瓶 | 秘色之謎 046 唐邢窯白瓷雙龍耳盤口瓶 | 雄渾中的秀色 050 唐魯山窯花瓷腰鼓 | 暗夜之光 054 五代越窯雙系罐 | 侘寂之源 057 第三章 宋 | 初長成 宋汝窯無紋水仙盆 | 夢 062 宋汝窯三足洗 | 造型的極致與終結 066 宋官窯方盆 | 橫平豎直 070 宋官窯筆舔 | 無用之用 074 宋官窯弦紋盤口瓶 | 氣定神閑,波瀾壯闊 078 宋哥窯雙魚耳香爐 | 靜夜焚香 083 宋哥窯膽瓶 | 輕風吹到膽瓶梅 087 宋鈞窯天藍葡萄紫海棠式花盆 | 異彩紛呈 092

宋定窯白瓷孩兒枕 | 嬰戲的魅力 096 宋定窯印花白鹿銜芝圖折沿盤 | 白色的奢華 100 宋磁州窯梅瓶 | 風花雪月 104 宋登封窯珍珠地劃花橄欖瓶 | 虎虎虎 109 宋耀州窯鳳紋提梁壺 | 壺裡乾坤 113 宋龍泉窯琮式瓶 | 玉琮 117 宋龍泉窯雙摩羯魚耳紙槌瓶 | 牆外香的雪拉同 122 宋景德鎮窯青白釉瓜形壺 | 一壺風雅 127 宋吉州窯木葉碗(盞) | 奇跡 132 宋建窯兔毫盞 | 點茶神器 136 遼黃釉鳳首瓶 | 朝鳳英姿颯爽 142 宋綠釉獅子香爐 | 神完氣足 145 第四章 元 | 分水嶺 元青花鳳首扁壺 | 飛升 150 元青花魚藻紋大盤 | 中國水墨與伊

斯蘭裝飾 154 元龍泉褐彩玉壺春瓶 | 玉壺買春的典雅 159 第五章 明 | 巨人 明永樂青花龍紋扁瓶 | 氣壯山河 166 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盤 | 纏繞世界的蓮花 171 明永樂青花壓手杯 | 盛名之下 177 明永樂甜白釉刻花纏枝蓮紋梅瓶 | 通感的誘惑 180 明永樂翠青釉三系蓋罐 | 暗藏殺機 185 明宣德寶石紅釉僧帽壺 | 偉大的探險 189 明宣德填紅釉三魚紋高足碗 | 時間之間 193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 生“雞”勃勃 197 明嘉靖礬紅地黃彩花卉紋四方盤 | 憂鬱的微光 203 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 | 光恰似水 207 明萬曆青花花鳥圖繡墩 | 不秀而敦 | 21

1 明仿官釉筆山 | 安穩如山 215 明宜興窯時大彬紫砂壺 | 文人意趣的勝利 219 明德化白瓷觀音像 | 造像之美 225 第六章 清 | 盛極而衰 清康熙青花雲肩紋將軍罐 | 威風八面 230 清康熙五彩道教人物圖瓶 | 色彩的交響樂 234 清康熙青花夔鳳紋雙陸尊 | 一步之遙 241 清康熙青花松鼠葡萄紋葫蘆瓶 | 自然靈感與把玩 247 清康熙素三彩三果紋盤 | 茄紫鵝黃皮瓜綠 251 清康熙青花山水棒槌瓶 | 藍色水墨 255 清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 | 茶杯裡的四季 260 清康熙青花團花鋸齒紋搖鈴尊 | 如觀美人 268 清康熙孔雀綠釉花觚 | 陰柔之美 272 清康熙冬青

釉雲紋水盂 | 案上風景 276 清康熙綠釉暗刻螭龍紋雙耳托盞 | 茶杯的進化 279 清康熙豇豆紅八大碼 | 美人醉 286 清康熙人物故事圖盤 | 另一扇窗 294 清雍正灑藍釉地黃花盤 | 明日黃花 298 清雍正粉彩花鳥抱月瓶 | 瓷上繪畫的極軌 302 清雍正粉彩福壽雙全橄欖瓶 | 一個時代的側影 307 清雍正鬥彩鴛鴦蓮池紋盤 | 平淡天真 313 清雍正琺瑯彩瓷赭墨竹石圖碗 | 端起一片竹林 318 清雍正青花釉裡紅牡丹圖瓶 | 詩書畫印 321 清雍正茶葉末釉螭耳花澆 | 從來多古意 325 清雍正海棠式花觚 | 結構之美 329 清雍正黃地青花壽桃紋盤 | 兩種意志 333

清雍正十二色菊瓣盤 | 色彩的盛宴 337 清乾隆粉紅地粉彩扒花番蓮紋碗 | 錦上添花 342 清乾隆白釉番蓮紋玲瓏碗 | 要有光 346 清嘉慶紅地描金萬福連連蓋罐 | 極致的奢華 349 清道光紅地留白梅花紋蓋碗 | 雅俗之間 352 清大雅齋瓷綠地墨彩菊花紋渣鬥 | 一個女人的生活與愛 356   曾經,中國陶瓷的美征服了世界! 它佔領歐洲中產階級家庭的餐桌、壁櫃,陳列在土耳其國王宮殿顯著的位置,供奉于日本幕府將軍的壁龕;它被收藏在世界各地宏大的博物館,與人類傑出的藝術品共聚一堂、分庭抗禮。數百年間,不論地域、文化、種族,無數人都為之傾倒。但今天人們似乎把關注的

焦點全然轉移到他處,很少真正關注它的美。 拍賣會更關心一件瓷器的真偽、稀有程度、時間是否久遠,它為誰燒造,被何人使用、收藏又流轉於何人之手。於是,長久以來,宋瓷在拍賣會上的表現,就往往難以與某件傳承有序的乾隆官窯瓷器相抗衡,儘管它展現出無盡的精巧、華麗與複雜,卻未能超越那看似簡單樸素的器形與顏色帶給世界的美的感動——連乾隆皇帝本人也必定這麼認為(他令宮廷畫家畫下的他鍾愛的瓷器,絕大多數都出自宋代)。 考古學家殫精竭慮地尋找、發掘古代窯址,搜尋蛛絲馬跡判斷一件器物的產地、時代、真偽。而它的美不在考古學家的職責範圍,所以考古報告獨獨沒有美的位置。 展覽的情況也類似。一個展覽的分量往往在其“學

術性”,而不是“美”。去年我專程到浙江省博物館參觀“天下龍泉”展覽。引人注目的兩件藏品:一件是船形硯滴,顯赫而炫耀地擺放在入口處。但即使置身于眾多龍泉青瓷的傑作中,它也無足輕重,不過略顯奇技淫巧。更不必說將之放置在整個陶瓷史如群星閃耀的眾多傑作之中,而它卻堂皇地成為某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另一件是來自日本的“螞蝗絆”,被深藏在展廳的腹地。人們走進展廳,經過長廊,在安保人員的指引下繞過幾個拐角終於找到。然後屏息凝氣,按幾下快門,發出一聲聲讚歎,心滿意足地離開,甚至不再看一眼展覽上其他眾多的藏品。而那只是一件殘破的青瓷碗,毫不掩飾地顯露出處處修補的痕跡——幾枚鋦釘——這從來被當作是無可奈何的舉動,僅

僅表現出擁有者對瓷器本身的無比珍視,卻並不能增加它本身的價值。因為無論在什麼時候,一個破碗的價值都會遠遠低於它破損之前。即使它沒有破損,同時代更為精彩的傑作在同一個展廳裡也難以勝數,卻少有人留意。其被關注的原因僅僅是其背後寫滿傳奇的故事。人們關注的,並不是它的美。 一度,我也曾在書中尋找陶瓷之美的線索,結果同樣令人失望。古人很少談論瓷器,或許是所謂玩物喪志吧。偶爾談及,不過隻言片語。 今天,陶瓷鑒賞書大大豐富,但同樣並不樂觀。 想像一下,如果你在一本書中首先讀到這樣一段文字:“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你必然要調動所有想像力,並

試圖回想熟人中或看過的影視劇中有否相似的美人,加以印證。但是反過來,你見到一位美人,耳聞目睹其音容笑貌,那樣文字就顯得多餘了。 我們在陶瓷鑒賞書中讀到的往往是如下的文字:侈口,直頸,圓腹,以青花繪龍紋。這些文字或在圖片的一側,或在圖片的下方。如果沒有圖片——比如古代宮廷陶瓷檔案——這樣的文字大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但你已經看到這件瓶是直頸,為何還要寫下“直頸”,難道是防備有人會看成彎的?我們甚至會為侈口疑惑,這不過是業內形容口部外張的一個“術語”——你又學到了一個新詞,但這與你觀察並欣賞一件瓷器毫不相關。 另一類所謂陶瓷美學的書籍,又往往大而化之。它們試圖用種種概念來囊括長達數十年乃至數百年

歷史長度的無限豐富的美。這無疑會造成極大的困擾和誤讀,比如認為宋瓷就是極簡,認為乾隆官窯瓷就是繁複。 在我眼中,陶瓷之美的歷史,不過是一件件美妙陶瓷的歷史,像一顆顆珍珠,在歷史上閃爍著迷人光彩。談到宋瓷,我腦中浮現的是汝窯水仙盆,官窯的弦紋瓶,建窯的兔毫盞;說到明代瓷器,我想到翠青釉三耳蓋罐,甜白釉梅瓶,填紅三魚高足碗,青花海水龍紋抱月瓶。每一件都具體、真切、無與倫比,它們串起如項鍊。 並非不需要美的思辨,但更重要的,難道不是對一件件瓷器的美的感受嗎?如果我們不能深切地感受一件陶瓷的美,理解它如何美、為何美,甚至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美,再多的陶瓷“專業”知識,又有何益? 不過,如果一件

精美的瓷器足以喚起人們深切的美的感受,又何須文字?美難道不是難以捉摸,更難以言傳的嗎? 事實並非如此。 美雖然源於器物本身,但理解和欣賞美非但不純粹出於自然,甚至必須通過學習獲得。凡•高畫作的美在今天的人們看來無須多作解釋,但如果它能自然喚起美的感受,為何與他同時代的人會對他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以至於他在絕望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是的,如同語言,理解和欣賞美需要學習,特別是在普遍缺乏美學教育的今天。且不說一般人對古代陶瓷之美缺乏基本的瞭解,即使如博物館這樣的專業機構,也常常因為不懂得美或忽視美而把一些美學上乏善可陳的陶瓷視為珍寶,而讓另一些美的傑作在倉庫中蒙塵。 去年,出版人陳墾多次與

我討論這個話題。他在生活美學方面出版的眾多書籍引領風潮,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我的《撿來的瓷器史》出版之後,他希望能有一本關於陶瓷之美的著作,而我也一直有這樣的想法。去年出版的《紋飾之美》剛好是這樣一本書的前奏。 在諸位即將讀到的這本書裡,我將通過一件件陶瓷史上的傑作,讓人們能夠領略陶瓷無限豐富的美。 我選擇了77組瓷器(不可避免地帶有我個人的偏好甚至偏見),希望借此讓人們對中國陶瓷的美,有更加具體的認知和感受,而並非停留在對某一時期概念性的瞭解,除了反復玩味幾個一再重複的詞語,比如簡潔、大氣等而再無其他。 這個數字聽起來很有些神秘的意味,剛好也是我出生的年份。其實在這份炫目的清單上增加或

減少幾件,並不會對本書造成多少影響——其實初的設想是80或100件,也不過是屈從於湊整數的習慣。 瞭解並欣賞這些瓷器的美雖不困難,也並非輕而易舉。 畢竟陶瓷之美是無比豐富而複雜的。它如同雕塑佔據空間;它是繪畫;它在裝飾藝術領域的成就,令19世紀西方重要的建築設計師之一歐文•鐘斯無比癡迷,他竟將其所見一筆筆劃下來;它如玉的質地在千年以前令一位宋代皇帝愛不釋手,不惜將自己的年號賜予燒造它們的小鎮,如今皇帝的名字少有人知,小鎮卻在數百年間令全世界為之瘋狂,那個年號叫“景德”;更不必說它工藝之精巧、結構之複雜常常讓我們驚歎人類雙手所能創造的奇跡。 是的,陶瓷之美包含著造型之美、繪畫(裝飾)之美、

材質之美以及工藝之美,更包含著生活之美。畢竟,每一件瓷器的誕生,無一例外都是滿足於生活的需要。 這77組陶瓷,將從不同的側面代表和展現中國陶瓷驚人而無窮的魅力。我將試圖闡明這些美是如何產生的,要如何欣賞,又是如何與古人的生活發生聯繫的。 沒有深入的瞭解,就不會有深刻的把握,更難有深切的體驗。小時候學書法,一直難以理解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路遇名碑的故事。歐陽詢居“歐顏柳趙”之首,楷書冠絕古今。一次,他在路邊偶遇一塊石碑,是西晉大書法家索靖的手筆。他停馬觀賞良久不忍離去,後竟在碑前讀了三天! 有人對著一幅名畫流淚,但同一幅畫,多數人卻只是走馬觀花,一帶而過。在人頭攢動的博物館,人們僅僅滿足於到

此一遊。並非不願多做停留,而是當我們缺少必要的瞭解,也就不可能感受到那些偉大藝術真正的美,又如何長久駐留? 當我們真正懂得了一件瓷器的美,懂得如何欣賞其造型的優雅、顏色的美妙、畫面的意趣,就會在博物館裡面對它時感到震顫,駐足良久,不願離去。 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那把鑰匙,去打開通往陶瓷之美的大門。 寫作的過程自然是艱苦的,因為日常還需要燒造瓷器,那是同樣艱辛的工作。對我而言,寫作的過程還有另一重深意。事實上,這些陶瓷史上的傑作,很多本來就是我效仿的物件,有如臨帖。寫作的一年多時間是我另一次深入研究與領悟的旅程——有如讀帖:遠觀其勢,近取其質,在被人忽略的細枝末節中領會高超的技藝與微妙的變化

。 但收穫是巨大的。希望這些收穫能在書中呈現,更能在我的作品中呈現,與你分享。  

多明尼加藍-綠色針鈉鈣石致色成因

為了解決孔雀 產地的問題,作者黃浩珉 這樣論述:

近些年,寶石市場上出現一種產自多明尼加的藍-綠色半寶石,俗稱「Larimar」,中譯為「拉利瑪」及「海紋石」,經分析確認為一種針鈉鈣石 (pectolite)。針鈉鈣石主要成分為NaCa2Si3O8(OH),通常為白色,唯一於多明尼加發現有呈現偏藍色的針鈉鈣石,甚至部分偏綠色。礦物的致色成因可分為:1.礦物包裹體的雜質造成的顏色、2.微量的過渡金屬元素造成的顏色、3.色心結構造成的顏色 (黃怡禎,2002)。由於此產地的針鈉鈣石常與自然銅共生,二價銅 (Cu2+)又常為藍-綠色礦物致色元素,因此過去多數研究認為銅為其致色成因。根據分析,樣本在偏光顯微鏡與SEM的觀察下並無後發現包裹體,為證實

多明尼加藍-綠色針鈉鈣石是否由銅元素致色,本研究使用雷射剝蝕感應耦合電漿質譜儀分析微量元素成分。發現銅元素與其色調無相關性,與其藍-綠色調相關性較高的元素為釩及鐵,藍-綠色調比例取決於釩及鐵的濃度,藍色可能由四價釩 (V4+)造成,綠色則可能由二價鐵 (Fe2+)主導。另外,本研究發現除化學元素影響致色,放射狀纖維晶體的排列方向與脫水作用也會影響顏色,此種藍-綠色針鈉鈣石特色之一的「海紋」即是由晶體排列方向的改變造成不同方向看到的色差與透光度的差異,而脫水導致孔隙增多所形成的漫反射效應也會使得顏色變更淺。根據我們對於母岩和包覆針鈉鈣石的紅土之化學分析結果,顯示前期可能有酸性熱液溶解並帶來了矽、

鈣、鈉、釩、鐵、銅等元素,熱液可能受到周遭石灰岩體影響逐漸轉為鹼性,一開始先沉澱出自然銅和少數的鈉沸石,接著沉澱較多的方解石與針鈉鈣石。最後藉由方解石的鈾釷定年法分析結果,推論藍-綠色針鈉鈣石的形成時間不會超過40萬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