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海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太平洋海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蘇吉特.希瓦桑達蘭寫的 南方浪潮:印、太海洋民族對抗帝國暴力、驅動現代史的革命年代 和江冠明的 跟著風往前走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遠景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漁業生產與管理系 蔡文沛所指導 黃煌輝的 南太平洋海域灰鯖鮫之族群統計學分析 (2021),提出太平洋海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族群統計學分析、資料有限、蒙地卡羅模擬、灰鯖鮫、南太平洋、雙性 別階段結構族群矩陣模型、不確定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國際企業管理組 吳學良所指導 楊大偉的 傑出軍事將領的領導統御對組織管理的意涵-以二戰太平洋海軍將領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領導統御、品格、領導風格的重點而找出了 太平洋海域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太平洋海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南方浪潮:印、太海洋民族對抗帝國暴力、驅動現代史的革命年代

為了解決太平洋海域的問題,作者蘇吉特.希瓦桑達蘭 這樣論述:

全球史的上乘之作 2021年英國國家學術院全球文化理解圖書大獎   從全球南方水域的觀點,描述令人耳目一新的世界史 顛覆傳統西方中心論點, 從地球南方海洋民族視角重述當代世界的塑造歷程     當代世界一向被認為源自18世紀末的兩場革命——法國大革命與美國獨立革命,   它們啟發並重塑了各地的政治與文化。   但本書帶來完全不同的故事,   現代世界的形成,位於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島民功不可沒!     歷史多半是從北半球的角度講述,於是我們看到現代性、知識、自我和政治都是從歐洲—大西洋向外移動而影響全世界。而西方世界在講述歷史時,經常遺忘四分之一的地球——即印度洋和太平洋裡眾多規模較小的海與

灣,《南方浪潮》將以此南方水域為主舞臺,讓世人重新認識到這裡其實是為人所忽略的世界史和現代條件的創造者。     本書顛覆傳統觀點,從澳洲原住民和帕西人、模里西斯人、馬來人、印度人的角度來講述這個故事,它讓我們看到革命年代,在大英帝國不斷擴張,超越法荷成為全球霸主的同時,海洋民族如何對抗帝國主義撲滅民主的勢力,以維護他們在世上的地位,以及他們的未來。     這是一部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歷史,匯集了希瓦桑達蘭教授在世界各地檔案館做的研究,以及最好的新學術研究。它描繪殖民在南半球社會給自由、人性和平等帶來的不幸限制,藉由望向被遺忘的印度洋和太平洋角落,《南方浪潮》將徹底翻轉我們這個時代黎明破曉的

故事,並堅信這片大洋的人與地在塑造革命時代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這些島嶼居民頑強的抵抗,就如南方海洋上的浪花從不停止,並反過來驅動了歐洲的帝國演進,形塑了現代世界。     這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具有文化縱深,是觸及當今迫切問題的世界歷史。唯有從水域的角度出發,我們才能充分理解今日所處的位置。   專文導讀     孔令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誠摯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李其霖|淡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兼海洋及水下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美香|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   陳宗仁|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建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專案助理教授     鄭維

中|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副所長   劉序楓|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亞太中心執行長   蔡偉傑|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   盧正恒|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專業推薦     法國大革命後席捲歐洲的拿破崙戰爭以及大陸系統與英國的對峙,不光使南美各國藉機脫歐獨立造成「想像共同體」的契機,還如同本書《南方浪潮》所說,在從紐澳至印度洋的亞太地區,造就了英法兩國本地各個聯盟者,左右逢源的外交地位,彰顯其主體性。十九世紀以來的殖民書寫,不能抹滅亞太地區人民之間,在此次震盪中透過海洋達成的自主連結的軌跡。欲了解印太地區人民追求自由之根柢原貌者,當閱讀此書。 ——鄭維

中|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副所長     《南方浪潮》以宏觀的視野描述了一段少為世人關注的南方海域歷史。全書八個章節側重於不同時段和跨水域的交互描述。從波斯灣、孟加拉灣再穿過馬來半島和印尼,到澳洲、紐西蘭的塔斯曼海和東加,橫跨了整個南半球的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作者將他在各地檔案館中收集的資料,從被殖民者的角度講述這段歷史,強調在西方勢力到達之前,這片海域的居民已經相互往來交流了幾個世紀,顛覆了傳統西歐殖民史觀的世界史敘事,值得細讀玩味。——劉序楓|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亞太中心執行長     《南方浪潮》講述了在十八世紀晚期至十九世紀初期的「革命時代」,大英帝國在其殖民的南方世界

(Global South,此處以印度洋與太平洋世界為主)所遭遇的原住民反抗革命及其反應,並且探討了被殖民的原住民與帝國殖民者之間在政治、社會、宗教、戰爭、抗議、知識和物品上的種種互動,以及原住民社會如何受到這些互動的影響而改變。在本書中,我們會看到過去被排斥在主流歷史之外的這些南方海洋上的殖民地屬民,如何透過革命與反抗來發聲,而圍繞大英帝國及這些海上島民對手的革命、帝國及平叛行動的互動,則是理解這段海洋歷史的關鍵。——蔡偉傑|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     十五世紀以來的航海時代,讓各地文化交流和物種交換熱絡非凡。除了歐美地區、非洲和東亞以外,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交流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這個區域的精彩故事,卻鮮少有專書可以將其述說的如此清澈動人。   《南方浪潮》作者的研究歷程,一直以印太地區為研究領域,期間更至各地進行資料收集和田野調查,累積不少成果,如今將這些研究成果以通俗易懂的文筆撰寫完成以饕讀者,值得肯定與推薦。——李其霖|淡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兼海洋及水下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   各界好評     新鮮、耀眼且前無古人的作品,《南方浪潮》有助重新定位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並為我們看待長期被傳統歷史擺在一旁的區域、人民和地方打開了新的視角。——彼德.梵科潘(Peter Frankopan),《絲綢之路》(The Silk Roads)作者     嘆為觀止……全球史的

上乘之作。   顛覆我們熟悉的「革命時代」故事,將印度洋和太平洋航海人民的聲音、希望和鬥爭,擺在現代世界如何形成的敘事核心。——蘇尼爾.阿姆瑞斯(Sunil Amrith),《不羈的水域》(Unruly Waters)作者     挑戰我們對殖民歷史的理解……蘇吉特的權威著作揭露了迄今為止被許多世界史學家冷落的世界史……宛如一堂歷史書寫的大師課。——奧莉薇特.奧特爾(Olivette Otele),布里斯托大學奴隸史教授     對世界史的權威干預,顛覆和翻轉大西洋觀點對革命時代的既定理解……這個研究透澈且解釋生動的作品不僅證明「我們都是島民」,而且我們都是建立在全球南方海洋上的帝國的繼承人。

——瑪戈特.芬恩(Margot Finn),英國皇家歷史學會會長(Royal Historical Society)

太平洋海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拍攝於宜蘭海邊,滿滿的潮水浪聲,當時的完整野營記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503ShJ0Do8

本次拍攝工具:
SONY A6400
SONY 18~135mm F3.5~5.6
SONY 10~18mm F4
Rode video Micro麥克風
Manfrotto Element 碳纖維小型腳架
DJI Mavic Pro

剪輯設備:
MSI GS66 (i9, 64G,4TB,2080S)

Youtube: www.youtube.com/campfiretw
Facebook: www.facebook.com/CampfireTW
Web: campfiretw.com
IG: www.instagram.com/campfire_tw
Email: [email protected]

南太平洋海域灰鯖鮫之族群統計學分析

為了解決太平洋海域的問題,作者黃煌輝 這樣論述:

灰鯖鮫(學名: Isurus oxyrinchus)為生產力低且對漁獲壓力較為敏感的物種。為制定有效的管理和保育策略,自然死亡係數(M)和漁獲死亡係數(F)的參數資料至關重要。然而,灰鯖鮫的漁獲量、漁獲努力量和生物學相關參數不足,導致灰鯖鮫物種的資源評估存在問題。而在資料有限的情況下族群統計學模型便是一個有效評估的工具。本研究建構雙性別階段結構族群矩陣模型進行族群統計學分析,檢視南太平洋灰鯖鮫之族群成長率(λ)。當使用資料有限的模型,且需要管理建議時,應瞭解其不確定性、局限性和缺點。因此,本研究加入蒙地卡羅模擬(Monte Carlo Simulation)估計不確定性對族群成長率的影響。整

體而言,本研究結果顯示灰鯖鮫族群數量呈穩定或增加趨勢,但漁獲率仍呈現波動的情形。根據本研究的管理策略模擬表明,在無漁獲壓力的條件下,灰鯖鮫雄魚的族群成長率高於雌魚,雄魚的 λ = 1.103,95% [CI] = 1.034–1.176 year-1,而雌魚灰鯖鮫的 λ = 1.065,95% [CI] = 1.005–1.125 year-1。在特定性別的基礎條件下,雄魚的 λ=1.158,95% [CI] = 1.062–1.260 year-1 和 1.108,95% [CI] = 1.027–1.195 year-1,而雌魚的 λ=1.026,95% [CI] = 0.922–1.09

8 year-1和 1.009, 95% [CI] = 0.911–1.075 year-1。族群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保護成熟雄魚所估計的 λ 值會高於保護未成熟雄魚。而在 2 年和 3 年生殖週期的模型中,保護未成熟雌魚的 λ 值則會高於保護成熟雌魚。結果表明,為更適當的保護與管理灰鯖鮫物種,應考慮性別差異性制定合適的管理措施。此外,灰鯖鮫的族群成長率(λ)在幼魚和成魚階段的生存非常敏感,這表示迫切需要嚴格監控和減少該階段的漁獲壓力,以確保本種資源可以永續利用。最後,雖然本研究僅著重於南太平洋灰鯖鮫的單一種群評估,但期待在未來此建模方法能應用於其他資料有限的鯊魚物種和分類群。

跟著風往前走

為了解決太平洋海域的問題,作者江冠明 這樣論述:

  霧社事件很多人寫過,不論是紀錄報導、歷史研究、或小說創作,從日治時期到近代「霧社事件」一直是非常吸引人的議題,但也是非常艱澀難寫的的題材,而且當時的日本人到台灣人,甚至賽德克族人等作家,也嘗試書寫這段過去的歷史。從1991年到1997年間,對霧社事件很多題材都令人困惑,霧社事件研究者與作家鄧襄陽也因為著作引出許多令他困擾的問題,太多紛爭太多爭議的觀點一直在糾纏著,其實,作者也不太敢下筆去敘述。      一直到1999年作者搬遷到台東都蘭山,有機會隱居沈思之後,才有動筆的念頭。七個章節用不同筆調、思想、和文體來敘述,他不想用單一的觀點來敘述絕對的是與非,反而想從故事模糊地帶

去發展一些可能的想像,「誰的歷史」或許是有點批判,「遇見花岡一郎」有點太小說想像,「戰地日記」有點太文謅謅,「奔向前方」好像很血腥,……,本書各章書寫涵蓋報導、小說、散文等等手法,風格上不太統一,但是筆者覺得面對歷史的詮釋,可以用比較多元的角度來嘗試,算是一種意念書寫的實驗、歷史的另類詮釋、自由意念的創作;經過多年的醞釀和沈澱,透過書寫與沈思,霧社事件可以書寫成有獨特生命和風格的歷史故事,它可以向未來向世界宣示寓意。   霧社事件的慘烈與悲壯,絕對是台灣歷史極其重要的篇章,賴和生當其時,他以傷痛之心,不願妄測奇變,究竟莫那魯道、花岡一郎、花岡二郎及上千的志士族人皆已知風中緋櫻飄落,留下許

多的謎團,餘生的族人在歲月的療傷中解謎成彩虹,我們生為這塊土地上的同胞,在理解與尊重的心情下,以想像化謎成迷,霧社事件會傳誦千古。

傑出軍事將領的領導統御對組織管理的意涵-以二戰太平洋海軍將領為例

為了解決太平洋海域的問題,作者楊大偉 這樣論述: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川普的落敗,正是由於其失德失能的領導,執政四年以來,無論是處理國際事務或美國內政,均無法展現良好的「領導統御」風範。在校選修「領導的本質」課程期間,讓我個人對從事公職多年的實務領導經驗,有了反思與內省的機會,更觸動我對「領導統御」這個極為重要議題的進一步解析的動機。無論是國家、軍隊、企業,任何組織都需要良好、有品格、有能力的領導人來帶領,而領導者其「領導統御」的良窳是最為關鍵的要素。個人從軍事上領導統御的角度與視野來進行個案分析:2021年適逢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八十周年,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雖歷久而彌新,回顧歷史讓我們有再次檢視的機會,期能重慮緣真獲得新的啟發。期盼藉由

二次大戰戰場上最嚴酷的生死爭鬪、成敗試煉,來驗證交戰雙方領導者所展現之「領導統御」,爰當對現代企業組織管理者在充滿高度挑戰與快速競爭的環境中,求取致勝之道別具意涵。本研究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關美、日太平洋海戰為主軸,在時間軸向上,自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夏威夷珍珠港起始,至1945年6月21日美軍攻克沖繩島為止。依海戰時序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瓜達康納爾群島海戰-菲律賓海海戰-雷伊泰灣海戰-冲繩島海戰等關鍵戰役,來比較分析對戰雙方的主要海軍將領:美軍尼米茲上將、史普魯恩斯將軍、日軍山本五十六上將、南雲忠一將軍等人,剖析渠等在整個戰局對弈過程中的戰略決策擬定、戰術戰法運用、危機狀況處理、

關鍵決心下達等作為,並從各個海戰勝敗的結局中,對應出有關「領導統御」的寶貴實務經驗。最後以美日海軍將領在二戰太平洋海戰中所展現的不同領導統御風格以及戰爭獲致勝敗的結局,歸納出前瞻思維、尊重專業與信任授權等數項關鍵的致勝因素與具備能謀善斷、重視團隊合作、下達清楚命令、建立風險管控、持續不斷學習與領導兵隨將轉等多重意涵,期盼對現代組織經營管理者產生他山之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