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中心校系分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大考中心校系分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能得寫的 放學後才是關鍵!共學共遊,啟發孩子的未來大能力!【16週年茁壯紀念版】 和劉駿豪的 原來讀書可以這樣做!:10堂課掌握個人專屬讀考學習要領,考進理想校系(附補教名師各科亮點學習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教育發展的新方向:為教改開處方 - 第 42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招聯會與大考中心對於新方案的宣導說明不足新方案實施前未說明清楚考試分發制 ... 考生考多只是增加可以填寫志願的校系增多而已,並不等同於錄取最心儀校系的機率大,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野人 和商周所出版 。

中原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高一誠 博士所指導 陳建宏的 探討台灣學生系所選擇與就業領域之分佈 (2018),提出大考中心校系分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預期薪資、職業選擇、個人能力、性別與種族。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王如哲所指導 黃宇瑀的 我國大學繁星計畫之政策發展與分析 (2017),提出因為有 繁星計畫、大學入學制度、政策發展、政策分析、分析架構的重點而找出了 大考中心校系分則的解答。

最後網站大考中心校系分則 - Freshentertainment則補充:大考中心校系分則. 校系分則為各校系指考入學採計科目標準,包含「學科能力測驗檢定項目及標準」、「指定考試採計科目及方法」、「同分參酌方式」及「其他說明及限制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大考中心校系分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放學後才是關鍵!共學共遊,啟發孩子的未來大能力!【16週年茁壯紀念版】

為了解決大考中心校系分則的問題,作者黃能得 這樣論述:

{暢銷榜}博客來、誠品、金石堂、 【16週年茁壯紀念版】 「一起學」+「一起玩」 =父母、孩子都愛的課後教育新選擇! 從生活教育中,找到孩子面對未來的關鍵能力!   孩子放學了,有幾種選擇?   不上安親班,還能怎麼辦?   看著孩子坐在安親班教室裡,寫著永遠寫不完的作業、評量,   心裡OS說:「我好累,我都沒有時間做我想做的事……」   父母難為,想給孩子快樂童年,又怕他輸在起跑點,焦慮矛盾,卻不知如何是好。   作者黃能得,曾任商業周刊副總編,卻為了女兒的教育而辭職。   為了女兒上小學,找不到合適的安親班,創辦「兒童學社」,   親身帶領一群教師實踐「共學共遊」的課後學習模

式:   每四個孩子共聘一位老師、學社共同培訓老師,   組成一種可複製、適合一般雙薪家庭的共學團體:雅德賽思兒童學社(取名自Art & Science音譯)。     在這裡,老師們無不絞盡腦汁、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夢想融入教學創意,   帶領孩子從學習「生活技能」進階到「未來職業實習」:   繪畫也學英文、唸英文RAP也上舞台跳街舞;從練習針線、手作創意商品到創意市集擺攤;   從寫日記、當記者寫逐字稿到辦雜誌社;從學會煎蛋、煮一桌菜到開一日餐廳;   從身體律動練習、採訪導演、練唱、討論分鏡到陽明山拍MV……   在一次次的虛擬實境下真實演練,孩子自然而然培養了面對未來的關鍵能力

:   書寫、外語、表達力、獨立品格、膽識勇氣、團隊合作、行銷企畫、多元才藝……   我們的目標,無非是希望孩子學會自主學習的關鍵能力!   到了18歲,能真正獨立,及早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清楚選擇未來要走的路! 本書特色   1.10位名人提供童年經驗與前瞻性教養觀點:十位名人經驗談,家長老師教養觀念大升級。   2.反芻人生,思考教育方向:作者從自己的人生與工作經歷,思索並運用到學社的教育目標。   3.創意課程規劃與成果全紀錄:兒童、少年學社創意課程規劃分享。   4.親師生三贏的教育模式:孩子學得快樂、老師教得開心、家長也放心。 各界推薦   王文靜(商周集團前執行長)、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沈進發(武林國小前校長)、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莊淇銘(台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教授)   游乾桂(親子教育作家)、蘇明進(國小POWER教師)   ➢最讓人感動的是,在這裡你可以看見孩子們帶著一臉笑容,學會面對未來的關鍵能力。──王文靜(商周集團前執行長)   ➢在都會裡營造「部落式」的教養環境──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擔任過荒野炫蜂團團長的能得兄,無私且詳實地整理了「共學共遊」實際運作的過程,提供給所有父母親如法炮製,也幫大家完成推廣古代部落同村共養精神、「孩子是部落裡每個人的孩子」的心願……   ➢共學共遊,培養知

識社會競爭力──莊淇銘(台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教授)   教育要跟得上腳步,就必需調整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的思維……本書提供一個新的教育方式,也是一帖培養知識社會能力的新處方。家長必讀,教育單位更不應錯過。   ➢共學共遊的情境教育,讓孩子的能力與價值觀自然滋長──沈進發(新北市樹林區武林國小前校長)   「共學共遊的情境教育」模式在教師的高度專業能力下,和家長、孩子共同討論、規畫、設計出符應孩子需求的學習方案,此種方案應可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能因應外界變化,讓孩子的能力與價值觀得以自然滋長。   ➢課業是一時的,讓我們的孩子,為將來的能力做準備而學習吧!──蘇明進(國小POWER教師

)   希望家長能讓自己從焦慮中釋放出來,讓我們的孩子「更貼近實際生活」的學習;不只為了「衝刺學業」而學習,而是為了「將來的能力做準備」而學習!  

探討台灣學生系所選擇與就業領域之分佈

為了解決大考中心校系分則的問題,作者陳建宏 這樣論述:

本研究透過政府公開資料探討台灣學生職涯選擇的可能因素及結果。資料來源包括教育部統計處、大考中心加權分數資料、技專院校中心技職加權分數以及勞動部畢業薪資資料等。相關文獻中,職業選擇大概有分為幾個面向,分別是預期薪資、職業選擇、個人能力、性別跟種族等面向,我們分別以收集到的政府公開數據相關資料加以探討。本研究一開始在於從新生註冊率的角度去看學生對於學校的選擇影響因素為何。然而新生註冊率會受到教育部核定各校招生名額有關,但近年來教育部允許各校儲存招生名額,故註冊率的數值會受到此政策的影響。經研究結果得知一般大學與技職學生在於學門選擇的差異與學校聲望值而影響未來薪資的情形。接著透過各校人數資料蒐集,

來驗證新生註冊率資料受學校寄存情形的影響,並從各校人數變化以及性別差異的角度,去檢視學生選擇學校與學門科系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一般大學男生在工程類組相關較為擅長且多人就讀,一般大學女生則是偏向於人文類別為主。此外本研究日後可以作為家長或者學生以及政府單位在做決策考量時的一個參考依據。例如,市場需求很高的學門科系與未來薪水很高的科系,各學校大量增設後,不一定就保證有夠學生會來就讀,因為校系選擇還跟學生個人能力、興趣、性別、學校聲望等因素息息相關。

原來讀書可以這樣做!:10堂課掌握個人專屬讀考學習要領,考進理想校系(附補教名師各科亮點學習法)

為了解決大考中心校系分則的問題,作者劉駿豪 這樣論述:

20年升學輔導經驗+22位學長姊讀書經驗, 地表最強教戰守則讓你讀書考試都有一套!   學習也要講策略,最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方法,而「最好的方法」都是踹出來的!   想要輕鬆讀好書,應試好成績嗎?歡迎加入「同儕學習」~以經驗分享與群組討論,讓讀考教戰專家劉駿豪和前輩們用有趣、不八股的10堂課,幫助你找出適合你的最佳讀書法!   念書抓不到重點,不擅長整理歸納,總是一錯再錯,   題目看不懂、想不通,課文背不熟,公式單字記不住,   沒有目標,容易分心,學習偏科……你有這些學習困擾嗎?   「誰說讀書要有天分?努力其實比聰明更厲害!」   習慣、環境、學習條件不同,每個人都應該有自

己的讀書方法。   是否可以透過一些方式嘗試、確認,幫助學習碰壁、讀書不得法、拿不到分數的學生找到一個出口?創辦得勝者文教、補教界升學輔導專家劉駿豪,從❶學習準備、❷教戰技巧、❸學思歷程-學校教/不教我們的事,三個面向切入,以他多年輔導學生的豐富經驗,逐一為學生分析、釐清問題點,幫助學子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突破各種學習上的困擾,累積實力從考場勝出! 內容特色   結合【升學輔導經驗】與【學長姊讀書經驗】,以主題群組模式討論分享,引導學生依個人條件擬定學習計畫,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及策略。   設計課前【一句話】及課後【話重點】,歸納整理出國高中生在讀書學習上最常見的困擾,提供建

議的解決方案。   收錄【學業資產負債表】與【學科的理性與感性座標圖】分析範例。方便學生學會檢視自己的學習資產,調整學習方式及態度,找出最適合自己、並能將資產轉負為正的方法。   附篇【補教名師各科亮點學習法】含括國文、英文、數學、歷史、地理、公民、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 聯合推薦   何飛鵬 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江昭青 蘋果日報生活中心執行副總   宋怡慧 教育部閱讀磐石推手獎得主   林奕華 前台北市教育局長   林家妃 新北高中輔導主任   連加恩 非洲行醫最年輕醫療奉獻獎得主   溫宏斌 台灣思辯教育協會監事   廖文華 夢想之家創辦人暨理事長   饒達仁 清華大

學副總務長   作者簡介 劉駿豪 主任   師大附中589班,台大經濟系畢。得勝者文教創辦人。   自民國83年開始深入審視及研究大學升學考試,同時在大學科系變革及招生趨勢等方面觀察入微,連續多年擔任大學博覽會主講人,並受邀在各公、私立高中演講,被各大媒體封為「升學輔導專家」、「選填志願落點專家」。   高中三年沒有到補習班補過習的經驗,但大學畢業後第一份、也是至今唯一、並且一直樂在其中的工作,就是與高中學生談讀書考試跟選填科系,以及跟學生三打三。最擅長把讀書考試的觀念在「傳統」與「另類」間取得平衡,也喜歡用經濟學出發,設計以考試目標、得分效率為導向的學習方式與複習進度。   自

認為自己最風光的事蹟是擔任附中吉他社社長及班聯會幹部,以及在台大學生會擔任幹部時,成功地說服台大將椰林大道「封道」一整晚舉辦校慶舞會。自己最傳奇的事蹟則是只用高三一年,就讓數學從零分進步到全國前100名。   ◎得勝者文教,本部設於台北車站附近,另設有內湖、永和、中和、景美、宜蘭、桃園、台中等多所分校,目前正積極將教育輔導的種子向台灣南部散播中。 作者序:「你不覺得這樣很棒嗎?」 劉駿豪 [課前作業] 先做好一份學業資產負債表 Part 1 學習準備 [第1堂] 想讀好書、拿高分,態度最重要! ˙群組→態度 [第2堂] 讀書方法百百種,哪種最適合我? ˙群組→讀書方法、

讀書計畫 (#讀書「記憶」的技巧 #擬定「有用」的讀書計畫) [第3堂] 分心容易收心難,習慣和環境是兩大關鍵 ˙群組→習慣&環境、生活作息 (#善用零碎時間) [第4堂]讀書有夢、有理想,是學習最佳動力泉源 ˙群組→目標&未來展望、自我激勵 (#給自己一個目標) Part 2 教戰技巧 [第5堂] 我長大了,生活中只能有讀書這件事嗎? ˙群組→瀟灑青春行不行?、沒時間念書是不是? (#關鍵的三倍讀書效率) [第6堂] 這麼多科目,到底要先從哪科開始?怎麼念最有效率? ˙群組→時間分配、我就是這樣念「國文」的、我就是這樣念「英文」的、我就是這樣念「數學」的、我就是這樣念「社會」的、我就是這樣

念「自然」的 ( #掌握國文科成績的方法 #晨起一小時的英聽訓練 #把數學答案畫出來 #用圖像記憶法讀社會 #訓練自然科解題速度) [第7堂] 愛讀書不等於可以考高分?了解考試,分析考試,挑戰考試 ˙群組→學測&指考、考試技巧 (#讀書方法與考試技巧) [第8堂] 模擬考練題型、練手感,也練習掌握自己的心情 ˙群組→考試練習 (#一定要訂正錯誤) [第9堂] 考前最後百米衝刺,考後的情緒調整沉澱 ˙群組→考前準備、考後沉澱 (#選大學的抉擇) Part 3 學思歷程 - 學校教/沒教我們的事 [第10堂]繞個彎,越過障礙,還是能達陣得分! 【附篇】補教名師各科亮點學習法 ──名師群>>唐文

、 古祥(國文);張帆、琍莎、Gary(英文);洪宇、許智超、裘毅(數學);徐偉、洪浩(歷史);李威立(地理);酆伶(公民);張翔、謝錦程、張景翔(物理);張國讚、劉卓爾、江華(化學);游夏 (生物);陽光(地科) [課後資訊補充] 分析大學考招新變革&因應建議 【學長姊談讀書經驗】 1. 我照自己步調,走出自己的路。/2. 我理想的讀書方法,宜自用。/3. 我是個不愛聽課的壞小孩。 4. 我經過摸索,找回讀考方法。/5. 我的中二精神 讓我不服輸。/6. 遠離3C,使我念書更有效率。 7. 流淚流汗,對我,都是成長。/8. 為了自由,我決定賭一把!/9. 不帶遺憾,苦笑也要追夢。 10.想

考好科系,我用行動實踐。/11.我以為我可以,其實還早?/12.奔放高二,我的青春我的夢。 13.學測準備,我的滿分策略。/14.英文奠基,我的學習經驗。/15.數學這一科,我的江湖攻略。 16.懂得考試,把分數緊抓在手。/17.學測前,我變成瘋狂模考控。/18.收到成績,我的腦筋一片空白。 19.新生,我的收穫與感謝。/20.我玩過,也曾辛苦走過。/21.三個系所,我的迂迴求學路。 22.我的選擇,我用實踐印證。   作者序   「你不覺得這樣很棒嗎?」     當何飛鵬社長提起想邀我一同整理一本幫助學生準備考試的書時,我雖然覺得非常需要,卻也不知從何著手。所以我開始回想在我的生活中可

以跟讀書方法以及學習態度等等有關的元素,把它們串連起來。     說來慚愧,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不是一個學者型的人,自高中以來,從來沒好好花時間在讀書這件事情上。但是,拜我大學僥倖念到了社會科學之母──「經濟系」之賜(我得強調大學四年念得實在是普普通通),我對於深刻「數字」、「邏輯」、「效率」及「選擇」幾件事情的重要與關聯性,可能比其他人有更多一點點的體會。     再加上這麼多年來一直跟年輕的學生們在一起,我很幸運的認識了好多好多有毅力、有想法、聰明又認真的年輕人。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很多精彩的基因,每每都覺得讚嘆不已。     此外,無意中跟朋友聊到國外大學為新生提供學習的資源及協助時,流行

在特定(通常是比較困難或是基礎科學相關)的科目上,提供「同儕學習團體」(Peer Study Groups),也就是找前一學年修習過該系或該科目的學長姊,與新生共同組成讀書小組,用經驗分享及輔導的方式,幫助新生們在該科目上的學習。這種系統設計的背後,其實很簡單,因為這一代年輕人對於同儕之間的話語接受度比較高,學習起來確實比起師長傳統地由上而下的教導更為有效。所以,用同儕來帶領及促進學習,通常都有意想不到的幫助!     於是我就想,把我的升學輔導經驗、年輕一輩老師提點的觀念,以及學生們自己的經驗結合,用同儕分享的方式來整理這本書。因而,書中的每一堂課,都是我這麼多年來在幫助學生學習及準備考試的

過程中,看到同學們一次又一次面臨到的問題;書中這些學長姊,更是將他們自己在這些問題上的親身經歷,娓娓道來。     在本書快要完成的這幾天,突然接受到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發布的新聞,不外是大學入學考試的型態及科目又做了大幅度改變,包括基本學測科目減少、指考科目變革等等的新聞,頓時媒體上一片譁然,哀嚎或撻伐之聲不絕於耳。顯然,台灣的高等教育,讓學生(甚至是家長)在讀書考試這一塊所承受的壓力,恐怕短時間還是免除不了。但就像我在書中一再強調的,讀書考試是在學習過程中一個必經的檢驗點,它不僅檢驗你的學習成果,更檢驗了你面對壓力與挑戰的態度、心智成熟的程度,以及意志力。它不是生命的全部,但也絕對不要輕忽

。     我期待現在正在為考試而茫然、心急或挫折的同學們,在翻閱完這本書後,能夠「心有戚戚焉」,了解到你並不孤單,事實上很多人都曾經歷過類似的問題。如果更理想一點,我希望同學們看完後,繼而產生「有為者,亦若是」的心情,從中得到屬於自己的心得感想。哪怕是一句話、一個方法,只要想一想、試一試,或許就可以陪你一程、助你一臂之力!而正在為子女的讀書及考試而擔心煩憂的家長們,也可以從這些年輕孩子的經驗談中,了解他們的心境與做法,陪著孩子一起走過這段艱辛而充實的日子。     關於這本書,我要謝謝主編淑華小姐,在本書成形的過程中所給予專業的建議;謝謝念珊老師協助我在同學們稿件上的持續收集與整理;謝謝所有

提供獨到觀念的各科老師們;更要謝謝不吝分享寶貴經驗與深刻回憶的同學。     最後,有朋友告訴我,常聽到我說:「你不覺得這樣很棒嗎?」覺得我真是一個樂觀、正面、充滿活力的人。其實,我只是相信上帝給我環境從中學習,給我機會得以發揮;在生命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其意義及安排的;所以,就算挫敗,亦皆是祝福。人生正像是一連串永不止息的考試,只是生命階段不同,我們面對的主考官也不同,要接受考驗的項目跟領域更是層出不窮。如此說來,在人生的開始,就先好好面對一場有目標、有科目、有範圍、有很多師長幫忙、有很多同伴一起準備的升學考試⋯⋯,你不覺得這樣很棒嗎?   劉駿豪 課前作業   先做好一份學業資產

負債表     我們從上小學就開始接觸讀書考試,檢視過去的學業資產負債表,在第一時間找到自己的定位,運用學科的「理性與感性」座標圖調整學習方式,可以有效率減少流動負債,增加流動資產。     所有科目都有在高中三年一舉扳回的可能性,惟獨兩科例外:「國文」和「英文」。這是我看遍了中區頂尖明星高中學生所下的結論。     即便是中一中數理資優生,也可能在大考的國文英文出差池。這是為什麼呢?擁有絕頂腦袋的學生,自己的母語國文怎麼會「不好」?     那是因為語言這門學科絕非兩三年就能累積起來,必須從小培養。這也是為什麼我那些自小就讀雙語小學或額外參加英語幼兒、青少年班的高中同學,在班上的英文成績通常

位於前段。也因此,亦有數物化生等數理科,科科齊強的苦主,英文就是救不起來。     但不必擔心,這不是無解的症狀,高二以前的同學都還有救!     可能有家長會心生疑惑:「那窮苦人家豈不是註定無法出人頭地?」對於這點,我必須回答:「人定可以勝天!」     國文也是如此。小學時代有紮實背誦論語孟子、唐詩宋詞,甚至是四大奇書、天下六才子書的學子,國高中階段的國文科可以說是無往不利。     一語道破國高中考試都是在檢驗「閱讀能力」。自幼有利用國小、國中空閒時間進行大量閱讀,博覽海量文章,對於學生的學習敏銳度有著卓絕成效。     因此,小時候讀的書太少(無論課內課外),長大後立於備考階段的「負債

」,可是遠遠大於擁有的「資產」!     先就以上做個總結:自小請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這將對未來學習造成莫大的影響!(漫畫不在此範疇內)-by劉唐毓(含第1~8、10堂引言)     每個人都應該要誠實面對自己的資產及負債,認真檢視自己在學業上的表現。如果本來就是總資產大於總負債的人,那麼恭喜你!如果是總資產等於總負債、甚至是總負債大於總資產的人,就要想方設法,努力把長期負債的原因轉換成流動資產(或者養成有益的讀書習慣與態度,增加固定資產)。     填寫/更新自己的學業資產負債表     【填表說明】     †資產     流動資產:指的是一段時間以來(例如高中階段)在學業上「成功」的例子。

*成功的定義是讓自己認為滿意且有成就感。     固定資產:指的是人格特質或個性中對讀書或學業表現「有幫助」或「有利」的事件。     †負債     流動負債:指的是同樣一段時間,在學業上「失敗」或「受挫」的事件。     長期負債:指的是人格特質、個性或生活條件中,對讀書或學業表現「有害」的因素。     [範例]王小乖的學業資產負債表     【如何使用學業資產負債表】     1. 隨時檢視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只要學業上一有好的表現就趕快記入流動資產,戒除一個壞習慣就立刻從長期負債中移除,不知不覺中就可以增加自己的信心,成為一個擁有學業正資產的人!     2. 搭配學科的「理性與感性」

座標圖來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自己的學習軌跡中,歸納出負責任的學習態度,有效率減少流動負債、增加流動資產。     繪製學科的「理性與感性」座標圖     【座標圖說明】     x軸=理性(實力);y軸=感性(興趣)。     分別把每一科的實力強弱和興趣有無放上座標圖,就會看到各學科應該會落在不同象限。譬如,左頁範例中對文字很著迷、擅長詩文背誦與寫作的王小乖,國文科就落在第一象限;而數學科則落在第三象限,看到公式就煩躁,不想理解,數學成績始終不見起色。     †第一象限:有實力也有興趣     {對策} 好好維持,這是念書與拿分最輕鬆的學科,但要小心大意失荊州!     †第二象限:沒實

力但有興趣     {對策} 趕快補救,補習、家教都可以,有興趣的話一定可以事半功倍!     †第三象限:沒實力也沒興趣     {對策} 除了心理建設之外,多看些偉人傳記吧!現在的學測不容你放棄任何一科,咬著牙念也要儲備一點實力才行。     †第四象限:有實力但沒興趣     {對策} 用模考跟考古題維持自己的實力就好!

我國大學繁星計畫之政策發展與分析

為了解決大考中心校系分則的問題,作者黃宇瑀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析論我國大學繁星計畫之政策發展及現況問題,首先透過文件分析法,就政策發展進行縱貫面及橫切面的廣泛性探討;其次透過焦點團體座談及半結構式訪談等方法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包括應然面的政策理念目標及實然面的行政執行成效。政策理念係指由本研究所歸納之6項政策指標-「公平」、「效率」、「效能」、「多元」、「適性」及「卓越」。透過本研究的分析與討論,深入剖析繁星計畫政策內涵與揭櫫之理念目標,發現6項指標都具有理想性與方向性,也都有符合及未盡落實的地方。至於行政執行部分,包括招生名額比率、入學管道變革及整體運作發展等,主要就實務操作上的議題進行分析探討。行政執行議題雖非直屬政策本身,惟政策的良善與

否唯有在政策執行過程中才能逐漸體現出來,而政策的作用與影響力,也唯有在執行過程中才會漸次被擴大與發酵。因此,繁星計畫政策分析,除了探討上位的理念思維,亦須對政策執行後的相關問題進行描述與解釋,始能周全政策之分析。分析觀點係採取Dye所主張之見解,認為政策分析係「描述與解釋政府活動的原因與結果」,從制定、執行、以至於評估之三個階段的活動進行;分析架構則運用Fischer的政策質問邏輯(The logic of policy question)模式詮釋解釋。在政策質問邏輯分析架構中,經驗性資料包括計畫成果的驗證與政策目標確認,而規範性價值則包括政策目的辯護與社會價值選擇,前者屬於政策執行結果的分析

與檢討,而後者則涉及政策價值的思辨與論述。根據研究目的及發現,得出以下結論:一、大學招生政策歷經多次變革,城鄉問題屢為關注重點,繁星致力縮短城鄉差距並帶動新興入學管道的發展,已為我國多元入學開啟歷史新頁二、新課綱連動大學考招變革,未來大學考招新方案中,繁星計畫除學測考科及時程變革外,學測型態亦配合調整,政策方向有助落實新課綱精神三、大學招生管道多元併進,各有優勢,惟相關作法未來可研議適度整合之可能性,俾招生作業能更專業化四、繁星計畫在學校層級及社區層級較能落實公平教育理念;個人層級則未能彰顯公平性五、校校等值屬齊頭式或水平式的公平,非差異化或垂直式的正義補償原則六、繁星計畫在時程、經濟及人力成

本上,整體而言較其他入學管道具效率七、以學測成績為入學門檻,並由大學自訂門檻條件,較有利公立大學組織目標達成及效能提升八、繁星計畫擴大學生來源的多元性,惟著重智育成績,選才向度仍不夠多元九、高中建立適性輔導機制及教師適性教學能力,有助落實繁星政策理念十、繁星計畫創造學生端、高中端以及大學端邁向卓越的三贏局面十一、繁星計畫既強調適性發展,又重視校排名;既注重差異化的適性精神,也講究一致性的公平原則,凡此皆顯示政策目標間的矛盾性十二、對未達學測門檻之偏鄉弱勢優秀生及長期存在的城鄉差距結構性問題,繁星管道所能發揮的功用仍然有限十三、繁星計畫所衍生之非預期結果及問題,有待持續克服並精進發展;至於招生名

額比率,未來應由招生專責單位整體規劃設算十四、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攸關人才培育,未來可參考國外相關作法,建立人才選拔機制,以真正落實人才培育目標最後,根據研究發現及結論提出具體建議,分別提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高中端及大學端未來精進推動入學制度及規劃相關作業之參考。本研究所提出之建議具體有價值,對未來大學入學管道的整合發展諒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