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區公所鄰里資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大安區公所鄰里資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姚瑞中,LSD寫的 海市蜃樓VI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蘇彩足所指導 陳亭妤的 從公民與里長提案看臺北市參與式預算之推行 (2017),提出大安區公所鄰里資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參與式預算、市政座談會、公民參與、里長、直接民主。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宋立垚所指導 楊舒晴的 大安森林公園服務設施通用化設計策略準則之探討 (2016),提出因為有 都會公園、通用化設計、服務設施、模糊德爾菲法、層級分析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大安區公所鄰里資訊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大安區公所鄰里資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海市蜃樓VI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為了解決大安區公所鄰里資訊的問題,作者姚瑞中,LSD 這樣論述:

  台灣各地常可見偌大的閒置公共設施,其產生的原因包括政黨輪替、政務官更迭、競選支票承諾、政策轉彎、空間使用目標不明確、特定活動而非常態活動之建設、管理不善、不當的競爭型計畫、法規過時或抵觸、行政程序阻礙,加上少子化、人口超高齡化,以及成立六都導致人口更加集中於都市⋯⋯   近十年來因政府正視公有閒置空間,逐漸進行整頓與活化,整體而言效率提高不少。本集《海市蜃樓》動員四十多位學生進行第七次全面抽樣踏查,收錄了六十一處完全閒置、部分閒置、低度使用或延宕開發之公共設施、四處天然災害導致閒置的公共設施、二十處閒置活化再閒置之公共設施,以及十五處已活化或活化中之公共設施,按往例一

樣,總計一百處案例。  

從公民與里長提案看臺北市參與式預算之推行

為了解決大安區公所鄰里資訊的問題,作者陳亭妤 這樣論述:

  參與式預算自1980年代於巴西愉港發跡後,近年來在世界各國蔚為風潮,作為彌補代議政治不足及實施直接民主的公民參與管道。臺灣在社會運動和政治氛圍的擾動下,公民參政的呼聲越趨高漲,自2014年六都選舉後,也陸續引進參與式預算作為公民直接參政的管道。本研究以全面推行參與式預算的臺北市為研究對象,以內容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比較以公民為參與主體的參與式預算,以及以里長為主的市長與里長市政座談會(簡稱市政座談會)兩個管道所提出的提案,在提案範圍、涉及對象及建設類型等三個面向是否有所差異,以實證研究的方式探討參與式預算的意義,並討論參與式預算所面臨的挑戰及未來制度改進建議。  研究發現,參與式預算與市

政座談會兩個管道所產出的提案頗具差異。在提案範圍上,參與式預算雖以單一里別為大宗,但有為數不少跨里別的提案,而市政座談會的提案則強調地域性、以單一里別為主;參與式預算提案所涉及對象,較易包含不同族群的需求,反映其主張「全民參與」所帶入的多元意見;在建設類型上,參與式預算仍以小範圍的建設為主(例如鄰里公園改善),而市政座談會則類似市長與里長的溝通管道,故提案較偏向意見反映性質,且建設類型規模較大(例如都市更新計畫)。整體而言,參與式預算與市政座談會的提案差異,具有彌補代議政治不足、擴大公民參與的意義。除此之外,公民在參與式預算中,透過理性審議的過程,與政府官員彼此換位思考,最終商議出更貼近在地需

求的政策。這些都是參與式預算所帶來的正面效果。  然而,參與式預算亦面臨不少挑戰,例如行政機關預算編列的困境、依法行政與民眾提案之間的落差、較難回應制度性提案,以及舊有政治勢力介入等。本研究建議,未來臺北市參與式預算之推行,應考慮改變里長的參與模式,並賦予行政機關預算編列及行政流程的彈性,在制度運作上須落實提案把關機制,並思考將民眾提案建立為資料庫分析需求,納入未來政策及施政規劃之中。

大安森林公園服務設施通用化設計策略準則之探討

為了解決大安區公所鄰里資訊的問題,作者楊舒晴 這樣論述:

由於受到快速都市化及高齡少子化增加的影響,我國高齡者、幼童、婦女、身心障礙者幾乎佔全國總人口45%,已趨近於台灣人口數一半。全民提倡「以人為本」的意識漸增,開始重視在戶外環境使用上的需求。然而,公園場所雖為所有民眾皆可平等使用,但目前多數學者之研究大多為對公園各個層面的「民眾滿意度」程度與結果之正面表列,較少具體指出對設施不滿意的原因與權重之負面表列,產生資源有限條件下以實施全面更新及汰換,仍無法提供設計者明確掌握有效的人本設計對策。本研究運用通用化設計所衍生的七大原則、5A法則及3B附則,有系統分類和篩選都會公園服務設施通用化設計考量因子並得出權重比,有助於了解設計者意圖與使用者觀感間的落

差,提出優先改善之面向及設施,達成以人為本的無障礙環境友善空間。本研究透過文獻回顧法與個案研究分析,發掘課題並整合出影響公園設施之可及性、舒適性、安全性與永續性等四大面向,再參考相關研究與案例,提出對應策略,整合重建策略因子,然後採用二階段專家問卷,來訂定都會公園服務設施通用化設計之策略因子與各因子間權重比。首先以模糊德爾菲法之問卷,透過專家群體決策篩選出18項確切的評估因子,再以層級分析法作為各因子間重要程度之相互權重比驗證。研究結果顯示,都會公園服務設施通用化設計因子之權重比依序為:設施安全性評估(40.8%)、環境知覺舒適性(25.6%)、設施便利可及性(21.4%)、設施永續性設計(1

2.2%)。意指若都會公園服務設施之設計,能以設施安全性為基礎,顧及設施之便利可及性,提昇設施環境之舒適性,同時以永續性設計作為參酌,將有助於協助政府建構都會公園服務設施通用設計之完整策略,亦可提供未來政府相關單位,作為公園規劃設計或改善與管理策略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