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淨值比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壽險業淨值比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濟世寫的 保險學:經營與監理(三版) 和孫伊廷的 看懂新聞2:剖析關鍵數字,聰明掌握進出場時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陸書局 和商周出版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張冠群所指導 林俊廷的 論我國問題保險業之退場處理機制 (2018),提出壽險業淨值比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問題保險業、清償能力、資本適足率、強制退場、接管、勒令停業清理、立即糾正措施、保險安定基金、過渡保險機制。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壽險業淨值比,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保險學:經營與監理(三版)

為了解決壽險業淨值比的問題,作者鄭濟世 這樣論述:

  近期以來,由於新冠疫情、烏俄戰爭、通貨膨脹等因素干擾,使得全球經濟面臨衰退現象,加上我國壽險業國外投資比率偏高,造成資產減損、淨值萎縮財務衝擊。因此,如何化解危機已成為保險業當前之重要課題。      為因應上述政經環境改變,本書三版對國內因新冠肺炎防疫保單引發之爭議、保險經紀人代理人之監管、保險商品透過「銀行保險」行銷通路之興起、再保險業務之監管、國際會計準則之分析、資金運用國外投資之限制、公司治理之落實等,作為修正之重點。      本書重視理論、實務分析,以寬闊視野為基礎,就保險基本原則與法律條文配合呼應,並結合相關之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管理學等,以各個學科角度,對保險加以深

入探討,俾便讀者完整瞭解「保險學」經營與監管之特色。      風險(risk) 一般係指永遠有機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自古以來,人類在沒有風險機率的概念下,認為一切事故的發生,都是神的旨意,但自印度的阿拉伯數字流傳世界各地以後,人們開始檢視賭局與人類活動中的規律性,並企圖掌控過程,可惜的是,因為有太多的事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因此轉而以更謙虛的心,承認「不確定性」的存在。因為1921年美國經濟學 家富蘭克.H.奈特(Frank H.Knight)曾告誡大眾,「經濟學家的知識是有限的」,其預測的失誤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經濟學更確地說,它是理論經濟學,它享有科學的殊榮,但也有科學的局限性。      從

現代人的角度看,風險也可說是一種選擇,跟命運無關,與賭博不同。在保險學裡,「風險」指的是「損失的不確定性」,因為我們永遠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會發生,從出遊會不會遇到壞天氣或遭遇意外事故,到股票投資等等,問題或大或小,都和風險有關。      解決風險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保險,十七世紀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Elizabeth I)曾於莎士比亞的戲劇「威尼斯商人」演出後頒布法令,明文規定:「保險係少數人之重大損失,由多數人輕微分擔的一種制度」,可見她對 保險的重視,進而促使英國成為今日全球的保險重心,並引以為傲。      保險的核心價值在提供保障,十九世紀英國哲學家傑瑞米.邊沁 (Jeremy B

entham)所提「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 將人類的痛苦與快樂,藉著理性與法律的手,創造幸福人生。他在考慮買賣時,更把重心放在「心理因素」,並朝向抽象的領域發展,宣稱「價值決定於效用,效用會隨著一個人已經擁有的商品數量而改變」,換句話說,世間任何事物,都能用數量表達。因此,過去的觀察,經驗與機率都可以對樂趣、痛苦、功利、價 值、財富等予以量化。保險的經營亦是如此,尤其是風險評估、風險度量、平均值、標準差等相關話題,也希望透過本書,能為讀者想到問題或遇到挑戰時,成為有用的資源與參考指南。

壽險業淨值比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1. 大同及華映兩家公司今天停牌,此案攸關數十萬投資人權益。上次質詢我已公開指出華映拿台灣投資人的錢保證中國公司獲利10%的行為相當離譜,更反映華映的業外虧損,也連帶使大同財務雪上加霜。

有鑑於事件越來越嚴重,金管會應盡快釐清此案。財報應該揭露的重大事項沒有揭露,攸關投資人權益。

2. 過去幾年,出現了外商保險公司退出台灣市場時,竟用一塊錢就賣掉公司的情形。保誠人壽用1塊賣掉了50億的資產、英傑華用1塊美金出清了淨值5.48億公司的49%股權。

許多關心保險財務健全的專家質疑,我國保險公司所揭露的財報,是否反映真實的財務。雖然最近金管會開始關注壽險公司的淨值比太低,但目前金管會的作法依然過度縱容保險公司。事實上,台灣壽險業的淨值比不但偏低,還嚴重的被高估,情況比金管會發現的更為嚴重。

3. 我國保險公司大多報喜不報憂,沒有讓一般投資人真正了解財務狀況。例如,光說去年我國壽險業總獲利達821億,但隱藏在背後的是淨值大幅下滑2737億(達到2成)。更由於目前的會計準則,在利率不斷下降時,過度低估保險公司的負債。如果依照目前國際社會逐漸要求的會計準則,我國壽險業的淨值,會比現在還要可怕。

4. 以韓國為例,2017年韓國壽險業淨值71.4兆韓元,淨值比8.58%。但如果按照歐盟IFRS17會計準則,依評估保險公司需再增資42兆韓元,否則如果按IFRS的標準,淨值比將只有3.53%。
台灣壽險業的淨值比,在目前的會計準則下,也只有5.58%;當IFRS17會計準則一旦實施,恐下降至僅有2.3%。如不要求保險公司大股東增資,一些保險公司實際上的淨值早已是負數。

淨值比太低、財務不透明,在台灣不但是拿保戶的錢開玩笑,更可能是拿納稅人的錢在開玩笑。面對此種狀況,金管會應採取更積極的態度,並且公布依照IFRS17標準試算下的財務,讓投資人清楚知道所面臨的風險,別讓保險公司透過「財報窗飾」而欺騙更多投資人。

附註:

2019-3-20 財政委員會:營業資訊虛偽隱匿、投資人權益如何保障?
https://reurl.cc/ZVvmM

論我國問題保險業之退場處理機制

為了解決壽險業淨值比的問題,作者林俊廷 這樣論述:

  保險監理目標及其核心,首重者應優先確保保險公司清償能力之維持,以保障保單持有人之權益。我國自2003年起實施保險業風險資本額制度,主管機關即以資本適足率作為評估保險公司清償能力之依據,並依保險法、保險業資本適足性管理辦法,以決定是否對該問題保險業採取強制退場處分。然而,我國雖定有問題保險業強制退場處理機制,但在實務運作上,主管機關卻未於保險公司財務惡化初期即介入處理,在歷經數家問題保險公司強制退場後,終於2015年修正保險法納入立即糾正措施,將保險業資本適足率予以分級,明確化個別資本適足率等級下主管機關應採取相對應之監理措施,除得以督促保險公司注意其財務健全並審慎經營外,主管機關亦得在保

險業陷入財務困難或失卻清償能力前提早採取必要之處置,避免因外界壓力或留有行政裁量餘地而延宕退場處理時效。  但進一步探討我國保險監理法制與現行實務作法,仍存在諸多落差及待強化處,包括:問題保險業之判斷標準;對攸關人民財產權之強制退場處分,其程序權利之保障;退場處理機制存在各程序間相互轉換之事實,法制上卻未明定規範;以及保險安定基金提供之保障範圍與方式等。此外,我國保險法雖於2014年納入過渡保險機制,但其組織型態、業務範圍、設立條件、存續期間等事項,均付之闕如,且欠缺以法律或法規命令予以明確規範。  本研究自我國保險法對於問題保險業強制退場處理規範出發,輔以歷年問題保險業退場案件為例,從中瞭解

問題保險業之成因、影響及退場處理機制之必要性,加以探討個別案件對於退場法制之影響及變革,並論及為建構退場處理機制不可或缺之保險安定基金功能與任務,以及參考美國立法例並與之進行比較,進而對我國問題保險業退場處理機制之建構提出具體建議。

看懂新聞2:剖析關鍵數字,聰明掌握進出場時機

為了解決壽險業淨值比的問題,作者孫伊廷 這樣論述:

  辨識投資風向、掌握進場時機,  絕對要懂得分析新聞中的關鍵數字!  本書告訴你如何判斷企業財報x產業發展x當前趨勢中的重要數字,  讓你把原本看得一頭霧水的配股率、毛利率、淨值比……,  輕鬆變成穩操勝券的工具!   在財經新聞不斷播送的複雜數字背後,  究竟有哪些真正攸關你的投資決策?  究竟有哪些暗藏你一定要知道的陷阱?   本書指出64個投資人一定要懂的關鍵數字,  讓你正確剖析投資標的,抓對進出場時機! 透視12個企業財報中的數字:  毛利率、本益比、股價淨值比…… 看懂40個產業發展中的數字:  市占率、稼動率、存貨營收比…… 找出12個當前關鍵趨勢的數字:  通訊協定、半導

體微米製程、產品訂價模式…… 作者簡介 孫伊廷 股票投資專家   證券分析師CSIA,擁有多年專業投資經歷,曾受邀東森、年代、八大、三立等財經節目擔任受訪來賓,解析投資方向與產業前景;並曾任《商業周刊》股票特刊、《今周刊》特刊、《萬寶週刊》等知名財經雜誌資深撰述,以及經濟部創業專刊作者,研究台股趨勢多年,現任萬寶週刊副總編輯,近期熱衷於在生活中發掘投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