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還原劑用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塑料還原劑用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心如,楊俊佼,柯以侃寫的 化驗員讀本(上冊):化學分析(第5版) 和夏玉宇(主編)的 化學實驗室手冊(第3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塑膠刮傷還原劑也說明:品牌:【歐帕瑪】 品名:塑膠修復劑刮傷修補,白化還原使用方法: 1. ... 2021年6月超取$99免運up,你在找的塑件還原劑100ml 車蠟塑料保養塑膠還原膠條保護汽車內裝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最後網站黑珍珠噴式燈殼還原劑。 | 蘋果健康咬一口則補充:【ARISON】(*大促銷買一送一*冰晶橡膠釉)霹靂豹/塑膠白化/矽油/塑膠還原劑/塑料 ... ,【歐帕瑪】赤鬼塑膠還原劑汽車內裝機車塑膠輪胎保養美容清潔白化還原塑料還原液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塑料還原劑用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化驗員讀本(上冊):化學分析(第5版)

為了解決塑料還原劑用法的問題,作者周心如,楊俊佼,柯以侃 這樣論述:

《化驗員讀本》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化學分析」,下冊「儀器分析」。本冊(上冊「化學分析」)共十章,內容包括四部分:化驗室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常用設備的使用和維護;化學分析的基本操作和實驗技術;化學分析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分析誤差及分析實驗室建設、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本次修訂仍遵循《化驗員讀本》各版的編寫原則與編寫風格,在內容選材上保持與時俱進,注重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和標准化。本版增加了不確定度評定的介紹;引入了計算滴定法;具體介紹了分析實驗室質量控制技術;更新了實驗室常用設備及其使用方法的介紹;全面深入貫徹了我國法定計量單位的有關規定,書中名詞、術語全部采用最新標准規定;增加了部分章節的例

題和習題數量;強化了有關化驗員綜合能力培養的內容。本書主要作為化驗員的培訓教材與自修讀本,也可供有關部門分析檢驗人員在工作中參考和使用,對相關院校師生的教學也具參考價值。周心如,北京化工大學高級工程師(已退休),退休前一直在北京化工大學從事分析化學、工業分析的教學和分析測試工作,從《化驗員讀本》首版到第五版,一直是主要編者之一。柯以侃,北京化工大學理學院教授,從事分析化學教學工作40余年,教授過本科和研究生課程10門,曾任北京化工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曾受聘為北京市實驗技術職務系列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高校教師系列高級評審委員會答辯(評議)組成員。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軍隊科技進

步壹等獎、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教育部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等獎項。主編或編著有《分析化學手冊(第二版)第三分冊 光譜分析》《大學化學實驗》《實用化學化工信息檢索叢書(4冊)》《復雜物質剖析技術》《化驗員基本操作與實驗技術》等著作。 第一章 玻璃儀器及其他器具1第一節玻璃儀器1一、儀器玻璃1二、常用的玻璃儀器3三、專用玻璃儀器裝置11四、玻璃儀器的洗滌方法14(一)洗滌儀器的一般步驟14(二)各種洗滌液的使用14(三)砂芯玻璃濾器的洗滌15(四)吸收池(比色皿)的洗滌16(五)特殊的洗滌方法16五、玻璃儀器的干燥方法17六、簡單玻璃加工操作17七、打開粘住的磨口塞的

方法19第二節石英玻璃儀器20第三節瓷器和非金屬材料器皿21第四節鉑及其它金屬器皿22一、鉑皿22二、其它金屬器皿23第五節塑料制品24一、聚乙烯和聚丙烯制品24二、聚四氟乙烯制品26第六節移液器26第七節其它器具28參考文獻32學習要求32復習題33第二章 天平34第一節天平的分類、准確度級別及選用34一、天平的分類34二、天平的准確度級別35三、如何選用天平36第二節機械杠桿式天平37一、雙盤天平的稱量原理37二、單盤天平的稱量原理38三、砝碼40(一)概述40(二)砝碼的准確度等級和計量性能要求40(三)砝碼的維護42第三節電子天平43一、電子天平的稱量原理43二、電子天平的安裝43(

一)電子天平的工作環境要求43(二)電子天平的安裝方法44三、電子天平的使用方法45四、電子天平使用注意——影響稱量准確度的因素45五、電子天平的檢定46(一)電子天平檢定的准備46(二)電子天平檢定方法簡介46六、電子天平的維護保養47七、電子天平常見故障及其排除48第四節試樣的稱量方法與稱量誤差49一、試樣的稱量方法49二、稱量誤差51參考文獻53學習要求53復習題53第三章 分析實驗室用水54第一節概述54一、原水的雜質54二、水的純化方法55三、超純水制備流程中各組件的工作原理56第二節分析實驗室用水的規格和試驗(檢驗)方法59一、分析實驗室用水的規格59二、分析實驗室用水的試驗(檢驗

)方法60(一)標准方法簡介60(二)一般檢驗方法61第三節分析實驗室用水的儲存和選用62第四節蒸餾法制純水64一、蒸餾法64二、亞沸法64第五節離子交換法制純水65一、離子交換樹脂的預處理66二、離子交換樹脂的再生67三、正洗及產水68參考文獻68學習要求68復習題68第四章 化學試劑和溶液配制69第一節化學試劑69一、化學試劑的分類、包裝和規格69(一)化學試劑的分類69(二)化學試劑的包裝和規格69二、化學試劑合理選用及使用注意事項70(一)化學試劑的合理選用70(二)化學試劑使用注意事項74第二節分析化學中的法定計量單位75一、法定計量單位75二、分析化學中常用法定計量單位75第三節溶

液濃度表示方法及溶液配制78一、B的物質的量濃度79二、B的質量分數79三、B的質量濃度81四、B的體積分數82五、比例濃度82六、微量分析用離子標准溶液的配制83第四節配制溶液注意事項84參考文獻85學習要求85復習題85第五章 化學分析基本操作87第一節試樣的采取、制備和保存87一、采樣的目的和基本原則87(一)采樣方案88(二)采樣記錄88二、采樣技術88(一)采樣誤差88(二)物料的類型88(三)組成比較均勻的試樣的采取和制備89(四)組成很不均勻的試樣的采取和制備93三、采樣注意事項96四、試樣的保存98第二節試樣的分解98一、分解試樣的一般要求98二、分解試樣的方法99(一)無機樣

品的分解99(二)有機化合物的分解107第三節稱量分析基本操作108一、溶解樣品108二、沉淀109三、過濾和洗滌109(一)用濾紙過濾109(二)用微孔玻璃坩堝(漏斗)過濾114四、干燥和灼燒115(一)坩堝的准備115(二)沉淀的干燥和灼燒116(三)干燥器的使用方法117第四節滴定分析基本操作118一、滴定管119(一)種類119(二)有關的技術要求121(三)滴定管的使用方法121二、移液管和吸量管126(一)有關的技術要求126(二)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方法128三、容量瓶130(一)有關的技術要求130(二)容量瓶的使用方法130四、吸管132(一)吸管的種類132(二)使用方法1

32五、容量儀器的檢定133(一)滴定管的檢定134(二)移液管和吸量管的檢定136(三)容量瓶的檢定136參考文獻138學習要求138復習題138第六章 定量分析測定誤差與數據處理140第一節定量分析測定誤差140一、誤差、准確度與精密度140(一)誤差140(二)准確度與精密度141二、誤差分類——系統誤差與偶然誤差141(一)系統誤差141(二)偶然誤差142第二節實驗數據處理144一、數據記錄和有效數字144(一)數據記錄144(二)有效數字中「0」的意義145(三)數字修約規則145(四)有效數字運算規則146二、基本統計量的計算147(一)平均值147(二)中位數148(三)偏差1

48(四)算術平均偏差148(五)標准偏差149(六)平均值的標准偏差151(七)極差151(八)公差152三、分析數據的離群值檢驗152(一)分析結果判斷152(二)分析結果數據的取舍153四、檢驗分析數據准確度的方法156(一)分析結果准確度的檢驗156(二)分析方法可靠性的檢驗156五、回歸分析法的應用158第三節不確定度評定161一、不確定度的基本術語及定義161(一)測量不確定度161(二)標准不確定度162(三)合成標准不確定度165(四)擴展不確定度166二、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步驟167參考文獻168學習要求169復習題169第七章 化學分析法171第一節化學分析法概述171一、

化學分析的作用和特點171(一)化學分析的作用171(二)化學分析的特點172二、化學分析方法分類及其進展173(一)化學分析方法分類173(二)化學分析進展174第二節滴定分析法概述175一、滴定分析過程和相關術語175(一)滴定分析過程175(二)滴定分析相關術語176二、滴定分析法分類176三、滴定分析對化學反應的要求和滴定方式177(一)滴定分析對化學反應的要求177(二)滴定方式178四、滴定曲線方程和滴定曲線179(一)滴定曲線方程179(二)滴定曲線180五、標准滴定溶液的制備和計算181(一)一般規定181(二)標准滴定溶液的制備182六、滴定分析中的有關計算186(一)分析結

果表示方法186(二)滴定分析計算依據——等物質的量規則187(三)滴定分析計算公式189七、滴定分析測定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192(一)方法和測量參數簡述193(二)被測量與輸入量的函數關系193(三)標准不確定度的來源和分量的評定194第三節酸鹼滴定法196一、酸鹼平衡理論基礎196(一)酸鹼質子理論196(二)酸鹼反應平衡常數197(三)物料平衡、電荷平衡和質子條件200(四)分布系數和分布曲線203(五)計算pH值精確表達式的建立207二、酸鹼緩沖溶液213(一)緩沖溶液pH值計算和配制213(二)緩沖容量和緩沖范圍215(三)緩沖溶液選擇215三、酸鹼滴定曲線方程和滴定曲線215(一)

酸鹼滴定曲線方程215(二)酸鹼滴定曲線216四、酸鹼指示劑221(一)變色原理221(二)變色范圍222(三)混合指示劑223五、單一酸、鹼的滴定224(一)cKa(或cKb)≥10—8的單一酸、鹼的滴定方法224(二)cKa(或cKb)<10—8的單一酸、鹼的滴定方法226(三)單一多元酸和多元鹼的滴定方法229六、混合酸、鹼的測定231七、酸鹼滴定終點誤差234八、酸鹼標准溶液配制和標定及酸鹼滴定應用示例236(一)酸鹼標准溶液配制和標定236(二)酸鹼滴定應用示例238第四節絡合滴定法241一、絡合滴定法概述241(一)方法簡介241(二)EDTA及其分析應用方面的特性242二、配位化

合物反應及其平衡處理244(一)配合物的穩定常數244(二)配位反應中的主反應和副反應246(三)酸效應和酸效應系數247(四)金屬離子的副反應和副反應系數248(五)配合物的副反應和副反應系數249(六)配合物的條件穩定常數249三、絡合滴定曲線方程和滴定曲線250(一)絡合滴定曲線方程250(二)滴定曲線251四、絡合滴定指示劑——金屬指示劑254(一)金屬指示劑變色原理254(二)金屬指示劑應具備的條件254(三)常用金屬指示劑255(四)金屬指示劑的變色范圍和變色點258五、單一離子的絡合滴定259(一)單一離子滴定的最小pH值和最大pH值259(二)金屬指示劑的選擇260(三)單一離

子絡合滴定方法的初步設計262六、絡合滴定混合離子的選擇性測定262(一)控制酸度進行分步滴定263(二)使用掩蔽和解蔽技術264(三)使用不同的滴定劑267(四)采用不同的滴定方式267七、絡合滴定終點誤差267八、EDTA標准溶液配制和標定269九、絡合滴定應用示例270第五節氧化還原滴定法272一、氧化還原反應及其平衡處理272(一)氧化還原反應的條件電位272(二)氧化還原反應的進行程度274(三)氧化還原反應的速度274二、氧化還原滴定曲線及其滴定終點的確定276(一)氧化還原滴定曲線276(二)氧化還原滴定的指示劑278三、常用氧化還原滴定方法及應用示例279(一)高錳酸鉀法279

(二)重鉻酸鉀法281(三)碘量法283四、氧化還原滴定結果的計算289第六節沉淀滴定法291一、沉淀溶解平衡291(一)溶度積291(二)分級沉淀292(三)沉淀轉化293二、沉淀滴定方法293(一)莫爾(Mohr)法293(二)佛爾哈德(Volhard)法294(三)法揚司(Fajans)法296三、沉淀滴定標准溶液的配制和標定297(一)AgNO3標准溶液的配制和標定297(二)NH4SCN標准溶液的配制和標定298四、沉淀滴定法應用示例298第七節稱量分析法299一、揮發分析法原理及應用299二、沉淀稱量分析法原理及應用301(一)沉淀稱量分析法的分析過程和對沉淀的要求301(二)沉淀

稱量分析常用沉淀劑302(三)影響沉淀溶解度的因素303(四)影響沉淀純度的因素305(五)沉淀的條件306(六)沉淀稱量分析結果計算307(七)沉淀稱量分析應用示例309參考文獻310學習要求311復習題312第八章 分離和富集319第一節概述319一、分離富集在分析化學中的作用319二、分離富集方法320三、分離方法的評價320第二節揮發分離法321一、升華322二、常壓蒸餾324三、分餾326四、減壓蒸餾327五、水蒸氣蒸餾330第三節沉淀和共沉淀分離法331一、直接沉淀法332(一)無機沉淀劑分離法332(二)有機沉淀劑分離法333二、均相沉淀分離法334三、共沉淀分離法336(一)無

機共沉淀劑336(二)有機共沉淀劑337四、鹽析法338五、等電點沉淀法339第四節重結晶339一、選擇溶劑339二、重結晶裝置340三、重結晶操作342第五節溶劑萃取分離法343一、萃取分離法的基本原理344(一)分配系數344(二)分配比344(三)萃取率345(四)分離因數346二、無機物的萃取分離346(一)形成螯合物346(二)形成離子締合物347三、有機物的萃取分離347四、液—液萃取分離操作方法348五、固體試樣的萃取方法350六、超聲波提取法351(一)超聲波提取的原理351(二)超聲波提取的特點352(三)超聲波提取設備和操作方法352(四)超聲波提取效率的影響因素353七、

微波萃取簡介353八、快速溶劑萃取簡介354九、溶劑萃取的應用354(一)分離干擾物質354(二)萃取光度分析355(三)作為儀器分析的樣品前處理方法355第六節色譜分離法356一、柱色譜356(一)吸附柱色譜法357(二)分配柱色譜法360(三)離子交換色譜法362(四)凝膠柱色譜簡介370二、薄層色譜371(一)薄層色譜分離原理371(二)薄層色譜操作方法372(三)高效薄層色譜法(HPTLC)簡介376(四)薄層色譜的應用377第七節膜分離法377一、概述377二、反滲透(RO)381三、超濾(UF)382四、微濾(MF)383五、納濾(NF)384六、膜分離法在分析中的應用384第八節

固相萃取385一、概述385二、固相萃取的裝置及固定相385三、固相萃取的方法387四、固相萃取的應用387第九節微萃取技術389一、固相微萃取(SPME)389二、液相微萃取(LPME)390第十節超臨界流體萃取392一、超臨界流體萃取的原理和流程392二、超臨界流體萃取的應用393第十一節分離方法的選擇及分離富集技術的發展趨勢394一、分離方法的選擇394二、分離富集技術的發展趨勢395參考文獻397學習要求397復習題397第九章 分析實驗室輔助設備399第一節電熱設備399一、電爐、電熱板、電加熱套和消化爐399(一)電爐399(二)電熱板和電加熱套400(三)電爐、電熱板和電加熱套使

用注意事項400(四)消化爐401二、馬弗爐(高溫電爐)402(一)結構和性能402(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403三、鼓風干燥箱、真空干燥箱404(一)鼓風干燥箱、真空干燥箱結構405(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405四、電熱恆溫水(油)浴鍋407(一)結構和性能407(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408第二節制冷設備409一、電冰箱409(一)構造和作用原理409(二)使用注意事項411二、超低溫冰箱411三、冷水機412四、半導體冷阱413第三節電動設備414一、電動離心機414(一)普通電動離心機415(二)高速電動離心機415二、電動攪拌器416三、磁力攪拌器416四、振盪器418五、勻漿機41

9六、旋轉蒸發儀419第四節超聲清洗機421一、工作原理421二、超聲波清洗機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422第五節微波制樣設備423一、微波制樣的原理及特點423二、微波消解設備424三、微波萃取設備425第六節固相萃取設備426一、概述426二、設備和操作427第七節儀器分析的其它輔助設備429一、空氣壓縮機429二、真空泵430(一)結構與原理430(二)使用與注意事項430三、氣體鋼瓶及減壓閥431四、氫氣發生器433五、氮氣發生器434六、脫氣裝置436七、保護地線436參考文獻437學習要求437復習題437第十章 化驗室建設和管理及分析測試的質量保證438第一節化驗室建設和管理438

一、化驗室的分類及設計要求438(一)化驗室分類及職責438(二)化驗室設計要求438二、化驗室管理和安全443(一)化驗室管理443(二)化驗室安全449第二節分析測試的質量保證467一、概述467二、化學檢測實驗室質量控制技術468(一)實驗室內質量控制技術468(二)室外質量控制技術474(三)分析質量評價方法476參考文獻477學習要求477復習題477附錄479

化學實驗室手冊(第3版)

為了解決塑料還原劑用法的問題,作者夏玉宇(主編) 這樣論述:

《化學實驗室手冊(第三版)》包括七章:第一章彙集了大量、必需,新、常用的理化常數與特性。第二章介紹了化學實驗室的儀器、設備、試劑、安全與管理方面的內容。第三章介紹了法定計量單位與非法定計量單位,以及各種計量單位間的換算;提供了新有關化學的國家標準方法,各行業常用的標準物質。第四章提供了酸、堿、鹽溶液、飽和溶液、特殊試劑溶液、指示劑溶液、緩衝溶液等的配製方法及注意事項;還提供了pH標準溶液、離子標準溶液。滴定分析標準溶液配製與標定方法。第五章敘述了有關誤差、有效數字、資料表達、資料處理、實驗方法可靠性的檢驗等內容。第六章介紹理化常數及物質量的測定方法。第七章分離和富集方法,包括:重結晶、昇華、沉

澱和共沉澱、揮發和蒸餾、冷凍濃縮;萃取;柱色譜;薄層色譜、薄層電泳、毛細管電泳;膜分離;浮選分離法;熱色譜法;低溫吹捕集法;流動注射分離法等。 《化學實驗室手冊(第三版)》內容豐富全面、簡明實用、查閱方便,是化工、環保、食品、冶金、石油、地質、農林、材料、醫藥等行業的化學(理化)實驗室及其工作人員必備的工具書。同時也是與化學有關的師生及科研人員的必備用書。 第一章元素和化合物的理化常數與特性 第一節基本物理常數與元素的理化常數與特性 一、基本物理常數 二、元素的名稱、符號、相對原子品質、熔點、沸點、密度和氧化態 三、元素週期表與原子的電子層排布 1.元素週期表 2.原子的

電子層排布 四、穩定同位素與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1.穩定同位素及其相對豐度 2.天然同位素及其相對豐度 五、常見放射性元素的性質 1.常見放射性同位素 2.天然放射系 六、原子半徑、元素的電離能、電子的親和能、元素的電負性 1.原子半徑 2.元素的電離能 3.電子的親和能 4.元素的電負性 第二節無機化合物的理化常數 第三節有機化合物的理化常數 第四節分子結構與化學鍵 一、晶體的類型 1.晶體的對稱分類及某些常用晶體的物理性質參數 2.七個晶系與十四種晶格 二、分子和離子形狀 1.分子和離子的形狀 2.雜化軌道的空間分佈 3.不同配位數的絡合離子的空間分佈 三、元素的電子構型與離子半徑、鍵長、鍵

角、鍵能、偶極矩 1.元素的化合價、配位元數、電子構型與離子半徑 2.鍵長、鍵角、鍵能 3.偶極矩和極化率 第五節熱力學常數 一、生成熱、自由能、熵、比熱容、燃燒熱 1.無機化合物的標準生成熱、生成自由能、標準熵、標準摩爾熱容 2.有機化合物的標準生成熱、生成自由能、標準熵、標準摩爾熱容 3.部分化合物的摩爾燃燒熱 4.部分物質的熔化熱 二、水的重要常數 1.水的相圖 2.水的離子積 3.水的密度 4.水的沸點 5.水的蒸汽壓 6.水的介電常數 三、活度係數 1.水溶液中的離子活度係數 2.酸、堿、鹽的活度係數 四、酸、堿溶液的電離常數與pH值 1.無機酸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常數 2.有機酸在水溶

液中的電離常數 3.堿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常數 4.部分酸水溶液的pH值(室溫) 5.部分堿水溶液的pH值(室溫) 五、絡合物的穩定常數 1.EDTA絡合物的lgKMY值 2.金屬絡合物的穩定常數 3.氨羧絡合劑類絡合物的穩定常數 六、溶解度、溶度積 1.部分氣體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2.部分無機化合物的溶解度 3.溶度積 七、溶液的電導率 1.常見離子水溶液中無限稀釋時的摩爾電導率 2.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摩爾電導率 3.KCl溶液在不同濃度不同溫度下的電導率 八、氧化還原標準電極電位 九、共沸物、共熔物、轉變溫度 1.共沸物與共沸點 2.低共熔混合物與低共熔溫度 3.某些物質的熔點、沸點、轉變點、

熔化熱、蒸化熱及轉變熱 4.某些物質的凝固點降低常數 5.某些物質的沸點升高常數 十、部分氣體的臨界常數 1.無機化合物氣體的臨界常數 2.有機化合物氣體的臨界常數 十一、化學反應的方向和限度的判斷依據 十二、膠體體系的類型與粒子半徑和擴散係數 1.膠體體系的類型與粒子半徑 2.膠體體系的擴散係數 第六節光譜數據 一、光譜分類與譜區 1.光譜分類 2.光譜分析法的應用範圍 3.光譜區及對應的光譜分析法 二、原子光譜 1.元素的最靈敏的原子線及一級離子線的波長範圍 2.等離子體發射光譜的分析線、檢出限及干擾元素 3.原子吸收光譜法元素分析譜線、光譜項、靈敏度和檢出限 4.常見石墨爐原子吸收法的分

析條件 5.原子螢光光譜的元素分析波長與檢出限 6.火焰、石墨爐和等離子體等各種原子光譜分析方法檢出限的比較 三、分子光譜 1.可見光顏色、波長和互補色的關係 2.部分常見生色團的吸收特性 3.各種常用溶劑的使用最低波長極限 4.過渡金屬水合離子的顏色 5.鑭系元素離子的顏色 6.部分化合物的螢光效率 7.主要基團的紅外光譜特徵吸收峰 8.部分化合物的紅外光譜圖 第七節其他 一、有機官能團的名稱和符號 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分類、品種、性能和用途 1.塑膠的主要品種、性能和用途 2.合成橡膠的主要品種、性能和用途 3.合成纖維的主要品種、性能和用途 4.化學纖維的分類和名稱對照 三、常見化合物

的俗名或別名 四、空氣的組成、地球的組成與海水的組成 1.空氣的組成 2.元素在地殼和海洋中的分佈度 3.海水中的主要鹽類 第二章化學實驗室的儀器、設備、試劑、安全與管理 第一節化學實驗室的玻璃儀器及石英製品 一、玻璃儀器的特性及化學組成 二、常用玻璃儀器的名稱、規格、主要用途、使用注意事項 1.常用的玻璃儀器 2.玻璃量器等級分類 3.標準磨口儀器 4.有關氣體操作使用的玻璃儀器 5.成套特殊玻璃儀器 6.微型成套玻璃儀器 三、玻璃儀器的洗滌與乾燥 1.玻璃儀器的洗滌 2.玻璃儀器的乾燥 四、玻璃儀器的管理 五、簡單的玻璃加工操作與玻璃器皿刻記號 1.噴燈 2.玻璃管的切割方法 3.拉制滴

管、彎曲玻璃管、拉毛細管 4.玻璃器皿刻記號 六、石英玻璃器皿與瑪瑙儀器 1.石英玻璃器皿 2.瑪瑙研缽 第二節化學實驗室使用的非玻璃器皿及其他用品 一、塑膠器皿 1.聚乙烯和聚丙烯器皿 2.氟塑料器皿 二、濾紙、濾膜與試紙 1.濾紙 2.濾膜 3.試紙 三、金屬器皿 1.鉑器皿 2.其他金屬(金、銀、鎳、鐵等)器皿 四、瓷器皿與剛玉器皿 1.瓷器皿 2.剛玉器皿 五、實驗室常用的其他用品(燈、架、夾、塞、管、刷、浴、篩等) 第三節化學實驗室常用的電器與設備 一、電熱設備 1.電爐 2.電熱板 3.電熱套 4.高溫爐 5.電熱恒溫箱 6.遠紅外線乾燥箱 7.電熱真空乾燥箱 8.電熱恒溫水浴鍋

9.恒溫槽 10.電熱蒸餾水器 二、製冷設備 1.電冰箱 2.空氣調節器 三、電動設備 1.電動離心機 2.電動攪拌器 3.電磁攪拌器 4.振盪器 5.超聲波清洗機 四、交流穩壓器 五、直流電源 1.直流穩壓電源 2.蓄電池 六、萬用電錶 七、電烙鐵、驗電筆和熔斷器 1.電烙鐵 2.驗電筆 3.熔斷器 八、保護地線 九、顯微鏡 1.顯微鏡的分類 2.普通光學顯微鏡 3.實體(體視)顯微鏡 十、壓力 1.壓力的表示方式和單位 2.壓力錶的分類 3.液柱式壓力計 4.彈性壓力錶 5.大氣壓計 十一、真空的獲得與測量 1.真空的獲得 2.真空的測量 3.真空安全操作注意事項 十二、氣體的發生、淨化、

乾燥與收集 1.氣體的發生 2.氣體的淨化和乾燥 3.氣體的收集 十三、移液器與移液裝置 十四、自動滴定裝置 十五、太陽能電池、乾電池、蓄電池 1.太陽能電池 2.乾電池 3.蓄電池 十六、標準電池、鹽橋的製備、參考電極及其製備 1.標準電池的構造和使用 2.鹽橋的製備 3.甘汞電極 4.鉑黑電極 5.AgAgCl電極 第四節天平 一、天平分類 1.按天平稱量原理分類 2.按用途或稱量範圍分類 3.按天平的結構分類 4.按天平的相對精度分類 二、電子天平 1.原理和結構 2.電子天平的特點 3.電子天平操作程式 4.電子天平的種類 三、機械加碼分析天平 1.等臂分析天平的構造原理 2.半機械加

碼電光天平的結構 3.天平的安裝 4.使用方法 5.砝碼 6.全機械加碼電光天平 四、不等臂單盤天平 1.稱量原理 2.特點 3.單盤天平的結構 4.單盤天平的安裝 5.單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五、扭力天平 1.作用原理 2.型號及技術參數 六、架盤天平(臺秤) 七、天平的稱量方法 1.直接稱量法 2.固定品質稱樣法 3.減量(差減)稱量法 八、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項 1.天平的選用原則 2.天平室的基本要求 3.機械天平的使用規則 4.電子天平的使用規則 5.天平的管理 第五節化學實驗室用水 一、蒸餾法製備實驗室用水 二、離子交換法製備實驗室用水 1.離子交換樹脂及交換原理 2.離子交換裝置 3.離

子交換樹脂的預處理、裝柱和再生 三、電滲析法制純水 四、超純水的製備 五、水的純化流程簡介 1.高純水製備的典型工藝流程 2.活性炭 3.離子交換法 4.電滲析 5.反滲析 6.紫外線殺菌 7.各種工藝除去水中雜質能力的比較 六、亞沸高純水蒸餾器 七、特殊要求的實驗室用水的製備 1.無氯水 2.無氨水 3.無二氧化碳水 4.無砷水 5.無鉛(無重金屬)水 6.無酚水 7.不含有機物的蒸餾水 八、實驗用水的品質要求、貯存和使用 1.分析實驗室用水規格 2.分析實驗室用水的容器與貯存 3.實驗用水中殘留的金屬離子量 九、實驗用水的品質檢驗 1.pH值檢驗 2.電導率的測定 3.可氧化物質限量試驗

4.吸光度的測定 5.蒸發殘渣的測定 6.可溶性矽的限量試驗 第六節化學試劑 一、化學試劑的分級和規格 二、化學試劑的包裝及標誌 三、化學試劑的選用保管與使用注意事項 1.化學試劑的選用 2.使用注意事項 3.化學試劑的管理 四、常用化學試劑的一般性質 五、化學試劑的純化 1.鹽酸的提純 2.硝酸的提純 3.氫氟酸的提純 4.高氯酸的提純 5.氨水的提純 6.溴的提純 7.鉬酸銨的提純 8.氯化鈉的提純 9.氯化鉀的提純 10.碳酸鈉的提純 11.硫酸鉀的提純 12.重鉻酸鉀的提純 13.五水硫代硫酸鈉的提純 六、化學試劑的管理與安全存放條件 第七節有機溶劑 一、常用有機溶劑的一般性質 二、有

機溶劑間的互溶性 三、有機溶劑的毒性 1.無毒溶劑 2.低毒溶劑 3.有毒溶劑 四、有機溶劑的易燃性、爆炸性和腐蝕性 1.溶劑著火的條件 2.溶劑著火的爆炸性與使用易燃溶劑的注意事項 3.有機溶劑的腐蝕性 五、有機溶劑的脫水乾燥 1.用乾燥劑脫水 2.分餾脫水 3.共沸蒸餾脫水 4.蒸發乾燥 5.用乾燥的氣體進行乾燥 六、有機溶劑的純化 1.脂肪烴的精製 2.芳香烴的精製 3.鹵代烴的精製 4.醇的精製 5.酚的精製 6.醚、縮醛的精製 7.酮的精製 8.脂肪酸和酸酐的精製 9.酯的精製 10.含氮化合物的精製 11.含硫化合物的精製 七、有機溶劑的回收 1.異丙醚的回收 2.乙酸乙酯的回收

3.三氯甲烷(氯仿)的回收 4.四氯化碳的回收 5.苯的回收 6.測定鈾後廢磷酸三丁酯(TBP)苯的回收 7.廢二甲苯的回收 8.含有雙十二烷基二硫化乙二醯胺(DDO)的石油醚氯仿和異戊醇氯仿的回收 9.含硝酸的甲醇的回收 10.萃取鍺的苯、萃取鉈的甲苯、萃取硒的苯、萃取碲的苯等的回收 八、有機溶劑的應用 第八節化學實驗室常用的乾燥劑、吸收劑、製冷劑與膠黏劑 一、乾燥劑 1.乾燥劑的通性 2.氣體乾燥用的乾燥劑 3.有機化合物乾燥用的乾燥劑 4.分子篩乾燥劑 5.容量法常用基準物質的乾燥 6.常用化合物的乾燥 二、氣體吸收劑 三、製冷劑 四、膠黏劑 1.有機類膠黏劑 2.無機類膠黏劑 第九節掩

蔽劑與解蔽劑 一、陽離子掩蔽劑 二、陰離子和中性分子掩蔽劑 三、解蔽劑 四、絡合滴定中的掩蔽劑 五、分析化學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劑 第十節化學實驗室的安全與管理 一、實驗室防火、防爆與滅火常識 1.防火常識 2.防爆常識 3.滅火常識 4.實驗室防火安全的注意事項 5.爆炸性物質安全使用基本規則 6.實驗室易燃氣體安全使用規則 二、化學毒物的中毒和救治方法 1.化學毒物的分級 2.常見毒物的中毒症狀和急救方法 3.實驗室一般急救規則 4.實驗室毒物品及化學藥劑的安全使用規則 三、預防化學燒傷與玻璃割傷 1.預防化學燒傷與玻璃割傷的注意事項 2.化學燒傷的急救和治療 四、有害化學物質的處理 1.化學

實驗室的廢氣 2.化學實驗室的廢水 3.實驗室常見廢液的處理方法 4.化學實驗室的廢渣 5.汞中毒的預防 五、高壓氣瓶的安全 1.氣瓶與減壓閥 2.氣瓶內裝氣體的分類 3.高壓氣瓶的顏色和標誌 4.幾種壓縮可燃氣和助燃氣的性質及安全處理 5.氣瓶安全使用常識 六、安全用電的注意事項 七、放射性物質安全防護的基本規則 八、X射線的安全防護 第十一節化學實驗室的管理 一、實驗室的分類與對用房的要求 1.實驗室的分類與職責 2.實驗室對用房的要求 二、一個好的實驗室應具備的條件 1.組織管理與品質管制的9項制度 2.對儀器設備的要求 3.對實驗室環境的要求 4.對測試方法的要求 5.對原始記錄的要求

6.對實驗報告的要求 7.收取試樣要有登記手續 三、實驗室藥品與試劑的管理 四、玻璃儀器的管理 五、常用低值易耗品與常用儀器的管理 六、精密、貴重儀器的管理 七、發揮電腦在實驗室管理中的作用 八、化學實驗室人員安全守則 九、實驗室的環境衛生 第十二節化學實驗室基礎操作技術 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 1.滴定管的洗滌、塗油脂、檢漏、裝液與操作 2.容量瓶的準備與操作 3.移液管(吸量管)的分類、洗滌和操作 4.使用玻璃量器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5.容量器皿的校準 二、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 1.樣品的溶解 2.試樣的沉澱 3.過濾和洗滌技術 4.沉澱的烘乾和沉澱的灼燒 第三章計量單位、標準、標準方法

與標準物質 第一節計量單位 一、國際單位制 1.國際單位制(SI)的基本單位 2.國際單位制(SI)的輔助單位 3.國際單位制(SI)匯出的具有專門名稱的單位 4.國際單位制(SI)的詞頭 5.與國際單位制(SI)並用的單位 6.暫時與國際單位制(SI)並用的單位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 三、法定計量單位與非法定計量單位間的換算 1.長度單位 2.面積單位 3.體積與容積單位 4.品質單位 5.壓力單位 6.品質流量單位 7.體積流量單位 8.功、能、熱量單位 9.功率單位 10.熱導率單位 11.傳熱係數單位 12.溫度單位 13.比熱容單位 14.磁場強度單位 15.磁通量密度單位

16.電磁量單位 17.光學單位 18.放射性同位素的量度單位 四、化學實驗中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單位 第二節標準化與標準 一、標準化 二、標準及其級別 1.國際標準 2.區域標準 3.國家標準 4.行業標準 5.地方標準 6.企業標準 三、標準分類 1.基礎標準 2.產品標準 3.方法標準 4.安全、衛生和環境保護標準 四、產品品質分級 第三節標準方法(國標)與已頒佈的部分有關化學的標準 一、標準方法 二、頒佈的有關化學的標準方法 第四節標準物質 一、標準物質的基本特徵 二、標準物質的分類與分級 1.標準物質的分類 2.標準物質的分級 三、標準物質的作用與主要用途 1.標準物質的作用與主要用途

2.標準物質的使用注意事項 四、標準樣品與工作標準物質 1.標準樣品 2.工作標準物質 第五節現用的部分標準物質 一、國家一級標準物質(GBW) 1.鐵與鋼的標準物質 2.非鐵合金標準物質 3.高純金屬標準物質 4.金屬中氣體標準物質 5.氣體標準物質 6.岩石、土壤標準物質 7.煤、煤飛灰、焦炭的標準物質 8.化工產品標準物質 9.生物物質的標準物質 10.水中金屬離子及水質濁度標準物質 11.pH值標準物質 12.燃燒熱等物理特性與物理化學特性測量標準物質 13.標準白板和色板、滲透管的標準物質 14.電子探針標準物質 二、國家二級標準物質[GBW(E)] 1.鐵與鋼國家二級標準物質 2

.非鐵合金國家二級標準物質 3.氣體國家二級標準物質 4.化工產品國家二級標準物質 5.岩石、土壤國家二級標準物質 6.滲透管國家二級標準物質 7.水成分及化學耗氧量國家二級標準物質 8.生物物質國家二級標準物質 9.煤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國家二級標準物質 10.工程技術特性測量國家二級標準物質 11.物理特性與物理化學特性測量國家二級標準物質 三、實物國家標準(GSB) 1.元素溶液實物國家標準 2.環境實物國家標準 3.鋼鐵實物國家標準 四、實物標準 1.無機標準溶液 2.有機標準溶液 3.固體實物標準樣品 4.大氣監測液體實物樣品 5.有機純氣體 6.無機純氣體 7.發射光譜實物標準樣品

第四章溶液及其配製 第一節溶液配製時常用的計量單位 一、品質 二、元素的相對原子品質 三、物質的相對分子品質 四、體積 五、密度 六、物質的量 七、摩爾品質 1.摩爾品質的計算 2.摩爾品質、品質與物質的量之間的關係 八、實驗室常見的新舊計量單位的對照 第二節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及其計算 一、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 1.物質的量濃度 2.品質濃度 3.物質B的品質分數 4.物質B的體積分數 5.品質摩爾濃度 6.滴定度 7.以V1+V2形式表示濃度 二、溶液濃度的計算 1.量間關係式 2.nB量內換算 3.MB的量內換算 4.cB的量內換算 5.物質B的濃度cB的稀釋計算 6.物質B的品質濃度ρB

的稀釋計算 7.cB與ρB之間的換算 8.品質分數w與品質摩爾濃度b之間的換算 9.品質分數wB表示的濃度的稀釋計算 10.物質量濃度cB與品質分數wB之間的換算 11.濃度之間的計算公式 第三節常用溶液的配製 一、常用酸、堿的一般性質 二、常用酸溶液的配製 三、常用堿溶液的配製 四、常用鹽溶液的配製 五、常用試劑飽和溶液的配製 六、某些特殊試劑溶液的配製 七、指示劑溶液的配製 1.酸堿指示劑的配製 2.氧化還原指示劑的配製 3.金屬離子指示劑的配製 4.吸附指示劑的配製 八、緩衝溶液的配製 1.普通緩衝溶液的配製 2.伯瑞坦羅比森緩衝溶液的配製 3.克拉克魯布斯緩衝溶液的配製 4.乙酸乙酸鈉

緩衝溶液的配製 5.氨氯化銨緩衝溶液的配製 第四節化學實驗室常用標準溶液及其配製 一、pH標準溶液的配製 1.標準緩衝溶液(pH標準溶液)的配製 2.pH標準緩衝溶液的配製 二、元素與常見離子標準溶液的配製 三、滴定(容量)分析中常用的基準試劑(物質)與乾燥條件 四、滴定分析中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1.氫氧化鈉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2.鹽酸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3.硫酸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4.碳酸鈉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5.重鉻酸鉀標準溶液配製與標定 6.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7.溴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8.溴酸鉀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9.碘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10.碘酸鉀標準溶

液的配製與標定 11.草酸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12.高錳酸鉀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13.硫酸亞鐵銨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14.硫酸鈰(或硫酸鈰銨)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15.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DTA)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16.氯化鋅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17.氯化鎂(或硫酸鎂)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18.硝酸鉛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19.氯化鈉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20.硫氰酸鈉(或硫氰酸鉀)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21.硝酸銀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22.亞硝酸鈉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23.高氯酸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第五章誤差、有效數字與資料處理 第一節誤差 一、誤差產生的原因 1.系

統誤差 2.隨機誤差 二、誤差的表示方法 1.基本概念和術語 2.準確度 3.精密度 4.公差 5.準確度與精密度的關係 三、誤差的傳遞 1.誤差在加減法中的傳遞 2.誤差在乘除法中的傳遞 第二節有效數字 一、準確值和近似值 1.準確值 2.近似值 二、有效數字的使用 1.有效數字的含義 2.有效位數 三、有效數字的修約 1.有效數字修約的幾個問題 2.有效數字修約規則 3.極限數值的修約 四、有效數字運算規則 五、實驗工作中正確運用有效數字 六、資料表達 1.列表法 2.作圖法 3.方程式法 第三節資料處理 一、基本概念和術語 二、原始資料與實驗結果的判斷 1.原始資料的有效數字位元數須與測

量儀器的精度一致 2.原始資料必須進行系統誤差的校正 3.測量結果的判斷 4.4d法 5.Q檢驗法 6.格拉布斯檢驗法 7.狄克遜(Dixon)檢驗法 三、測量結果的報告 1.例行測量 2.多次測量結果 3.平均值的置信區間 四、實驗方法可靠性的檢驗 1.t檢驗法 2.F檢驗法 五、工作曲線的一元回歸方程——最小二乘法 1.標準曲線 2.一元線性回歸 3.相關係數 4.一元非線性回歸(即曲線化直) 六、測量不確定度 1.測量不確定度的基本概念 2.測量誤差、精密度和測量不確定度之間的關係 3.測量不確定度的來源 4.不確定度的表示 5.不確定度的評定 七、提高測量結果準確度的方法 第六章物理

與化學常數(資料)及物質量的測定 第一節物理常數(資料)的測定 一、溫度測定 1.溫標 2.水銀溫度計與校正 3.貝克曼溫度計 4.熱電偶溫度計 5.紅外測溫儀 6.熱敏電阻溫度計 二、熔點與結晶點的測定 1.熔點的測定 2.結晶點(凝定點)測定 三、沸點與沸程測定 1.沸點的測定 2.沸(餾)程的測定 四、密度測定 1.液體密度的測定 2.固體密度的測定 3.蒸氣密度的測定——梅耶法測蒸氣密度和相對分子量 4.氣體密度法測定二氧化碳分子量 五、折射率的測定 1.折射率的測定 2.摩爾折射度(率)的測定 六、旋光度測定 1.旋光物質與旋光度 2.圓盤旋光儀 3.自動指示旋光儀 4.以上兩種旋光

儀性能的比較 5.旋光法的應用 七、黏度測定 1.毛細管黏度計法 2.改良式烏氏黏度計測定高聚物的平均相對分子品質 3.條件黏度的測定——恩格勒氏黏度計法 4.其他黏度測量方法 5.有機化合物的黏度 八、閃點與燃點的測定 1.開口杯法——用開口杯測定閃點和燃點 2.閉口杯法——用閉口杯測定閃點 3.影響油品閃點及其測定的因素 九、表面張力測定 1.毛細管升高法 2.滴重(液滴)法 3.最大氣泡壓力法 4.乙醇溶液表面張力的測定——用環法介面張力測定儀的最大氣泡法 5.表面活性劑臨界膠束濃度的測定——最大氣泡法 第二節熱力學常數(資料)的測定 一、燃燒熱的測定——氧彈式量熱計 1.原理 2.儀器

與試劑 3.測定步驟 4.資料處理 5.用Origin軟體處理資料 6.注意事項 7.氧氣的安全使用操作規程 二、雙液體系沸點成分圖的繪製——回流冷凝法 1.原理 2.儀器 3.操作步驟 4.資料處理 5.注意事項 三、三組分體系等溫相圖的繪製 1.苯乙酸水體系互溶度相圖的繪製 2.氯化鉀鹽酸水體系溶解度相圖的繪製 四、二組分合金體系相圖的繪製——步冷曲線法 1.原理 2.儀器與試劑 3.操作步驟 4.結果處理 5.注意事項 五、比表面的測定 1.活性炭比表面積測定——酸堿滴定法 2.固體矽膠的比表面的測定——BET重量法 六、溶解熱的測定——用量熱計法測定硝酸鉀在不同濃度水溶液中的溶解熱 1

.原理 2.儀器與試劑 3.實驗步驟 4.注意事項 5.資料處理 6.電腦控制在溶解熱測定中的應用 七、摩爾汽化熱的測定——液體飽和蒸氣壓法 1.原理 2.儀器與試劑 3.測定步驟 4.資料處理 5.試驗裝置的改進 八、分子偶極矩的測定——電容法 1.原理 2.儀器與試劑 3.實驗步驟 4.資料處理 九、物質磁化率的測定——古埃磁天平法 1.原理 2.實驗方法 3.儀器與試劑 4.實驗步驟 5.資料記錄與處理 6.樣品管的改進 十、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測定——電解法 1.原理 2.實驗步驟 3.資料記錄及結果處理 十一、表面活性劑臨界膠束濃度的測定 1.電導法 2.最大氣泡法 3.其他測定的方法

十二、分子量的測定 1.凝固點降低法——萘分子量的測定 2.氣體密度法——二氧化碳分子量的測定 3.梅耶法——蒸氣相對分子量的測定 4.黏度法 5.質譜法 十三、高聚物分子量的測定 十四、平衡常數的測定 1.流動法——合成氨反應平衡常數的測定 2.電極電勢法——化學反應平衡常數的測定 3.電導法——弱電解質(HAC)電離平衡常數的測定 4.分光光度法——弱電解質(甲基紅)電離平衡常數的測定 5.分光光度法——絡合物離子組成及平衡常數的測定 6.極譜法——配合物配位數和離解平衡常數的測定 十五、溶度積和溶解度的測定 1.電導法——難溶鹽溶解度的測定 2.電極電勢法——難溶鹽溶度積和溶解度的測定

3.分光光度法——難溶鹽溶解度的測定 十六、活度和活度係數的測定 十七、化學反應熱力學函數的測定 1.電極電勢法——電池內化學反應ΔG、ΔH和ΔS的測定 2.電動勢法——反應熱力學函數ΔH和ΔS的測定 第三節動力學常數的測定方法 一、過氧化氫分解反應速率常數和半衰期的測定 1.原理 2.儀器與試劑 3.實驗步驟 4.注意事項 5.資料處理 二、蔗糖轉化反應速率常數、反應級數和半衰期的測定——旋光度法 1.原理 2.儀器與試劑 3.實驗步驟 4.注意事項 5.資料處理 三、乙酸乙酯皂化反應級數、速率常數和活化能的測定——電導法 1.原理 2.儀器與試劑 3.實驗步驟 4.注意事項 5.資料處理

四、環戊烯分解反應級數、速率常數和活化能的測定——熱分解法 1.原理 2.儀器與試劑 3.實驗步驟 4.資料處理 五、過二硫酸銨氧化碘化鉀反應速率的測定 1.原理 2.實驗步驟 六、丙酮碘化反應級數、速率常數和活化能的測定——分光光度法 1.原理 2.儀器與試劑 3.實驗步驟 4.注意事項 5.資料處理 第四節高聚物的鑒定 一、高聚物分子量的測定 1.端基分析法 2.膜滲透法測定聚合物分子量和Huggins參數 3.蒸氣壓滲透法測定分子量 二、高聚物分子量分佈的測定 1.原理 2.儀器與試劑 3.實驗步驟 4.資料記錄及處理 三、高聚物幾個特徵溫度的測定 1.玻璃化溫度測定 2.軟化點測定 3

.高聚物熔融指數的測定 4.熱分解溫度的測定 四、結晶態聚合物熔點的測定 1.差熱分析法 2.熱重分析法 第五節熱分析法 一、差熱分析法 1.原理 2.儀器與試劑 3.實驗步驟 二、熱重分析法 1.原理 2.試劑與儀器 3.實驗步驟 4.注意事項 三、熱分析法聯用技術 1.同時聯用熱分析技術 2.串級聯用技術 第六節電化學測定法與膠體溶液 一、pH值的測量 1.pH的定義 2.pH值的測量方式與pH計的組成 3.甘汞電極的構造和性能 4.玻璃電極的構造和性能 5.測量pH值的儀器 6.pH值的測量操作 7.pH測量的注意事項 8.電極電勢與pH曲線的測量 9.pH計測量弱酸HAc的電離度和電離

常數 二、pX值測量——離子選擇性電極與離子計 1.氟離子選擇性電極測水中氟的原理 2.儀器與試劑 3.實驗步驟 4.資料處理 5.注意事項 三、電位滴定法 1.原理 2.電位滴定法的儀器裝置 四、庫侖滴定法——恒電流庫侖滴定法測定砷 1.原理 2.儀器裝置 3.儀器與試劑 4.實驗步驟 5.結果處理 五、電導的測量及其應用 1.溶液的電阻率、電導率與摩爾電導率 2.電導電極(電導池) 3.電導儀的測量原理和電路 4.電磁感應式電導儀 5.交流電橋法測定弱電解質(HAc)的電導率、摩爾電導率、電離度、電離常數 6.電導法測定難溶鹽BaSO4的溶解度和溶度積(KSP) 7.電導法測定乙酸乙酯皂化

反應的級數、速率常數 六、電遷移數的測定方法 1.希托夫法測定離子遷移數 2.介面移動法測定離子遷移數 七、電動勢和電極電勢的測定 1.用學生電位差計測定電動勢 2.用精密電位計測定電動勢 3.電極電勢法——測定微溶鹽溶度積和溶解度 4.電極電勢法——測定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 5.利用電動勢與溫度的關係測定反應熱力學函數ΔH和ΔS 八、氫超電勢的測定 1.原理 2.儀器與試劑 3.實驗步驟 4.資料處理 5.注意事項 九、鉛蓄電池電極充放電曲線的測定 1.酸電池工作原理 2.酸電池製造工藝 3.儀器與試劑 4.實驗步驟 5.實驗資料處理 十、極譜分析方法 1.極譜法概述 2.極限擴散電流方程及其

影響因素 3.現代極譜方法 4.極譜法應用實例——極譜法測定配合物的配位數和離解常數 十一、毛細管電泳和毛細管電泳儀 1.基本原理 2.毛細管電泳主要分離模式 3.毛細管電泳儀 十二、膠體溶液的製備與純化 1.溶膠的基本特徵、製備方法與性質 2.膠體溶液的製備、純化與聚沉作用 十三、膠體體系電性的研究 1.素瓷片的電滲 2.Fe(OH)3溶膠的電泳 第七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 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簡介 1.原理 2.影響紫外光譜吸收位置的主要因素 3.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一般結構和使用注意事項 4.紫外光譜在有機化學中的應用 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的分析方法 1.定量分析基本原理 2.示差分光

光度法 3.分光光度滴定法 4.導數光譜法 5.雙波長分光光度法 6.動力學分光光度法 三、分光光度法測定弱電解質(甲基紅)的電離常數 四、分光光度法測定絡合物的組成與穩定常數 1.原理 2.儀器與試劑 3.測定步驟 4.資料處理 第八節分子螢光、磷光和化學發光 一、分子螢光和磷光分析 1.基本原理 2.螢光分析儀 3.分子螢光分析法及其應用 4.磷光分析法 二、化學發光分析 1.化學發光分析的基本原理 2.化學發光反應類型 3.化學發光的測量裝置 4.化學發光分析的應用 第九節原子光譜法 一、原子發射光譜法 1.原子發射光譜基本原理 2.原子發射光譜儀 3.分析方法 二、原子吸收光譜法 1.

基本原理 2.原子吸收光譜儀的結構 3.原子吸收光譜法干擾及消除方法 4.分析方法 第十節紅外光譜和拉曼光譜 一、紅外光譜 1.紅外吸收光譜的產生與分子振動 2.有機物的特徵吸收譜帶和基團頻率 3.紅外光譜儀的結構 4.紅外光譜的制樣技術 5.使用紅外光譜儀應注意的問題 6.紅外光譜的應用 二、鐳射拉曼光譜法 1.拉曼光譜的基本原理 2.拉曼光譜儀 3.拉曼光譜的應用 第十一節氣相色譜法 一、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保留時間、容量因數、分離度和選擇性係數) 2.色譜過程動力學(塔板理論和速率理論) 二、氣相色譜儀器 1.氣相色譜儀流程 2.進樣器 3.檢測器 三、氣相色譜技術 1.填充柱氣相色

譜 2.毛細管氣相色譜 3.程式升溫氣相色譜 四、氣相色譜定性與定量分析方法 1.色譜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五、氣相色譜的應用 第十二節高效液相色譜法 一、高效液相色譜的類型 二、液相色譜儀 1.液相色譜儀流程 2.輸液泵 3.脫氣裝置 4.梯度洗脫裝置 5.進樣器 6.色譜柱 7.檢測技術 8.資料處理系統與自動控制單元 三、其他色譜方法 1.超臨界流體色譜 2.親和色譜 3.鐳射色譜 四、液相色譜的應用 1.液相色譜的應用 2.液相色譜分離模式的選擇 第十三節質譜法及質譜聯用法 一、質譜儀的工作原理與結構、性能指標 1.工作原理 2.真空系統 3.進樣系統 4.離子源 5.品質分析器 6

.檢測與記錄 7.質譜儀主要性能指標 二、質譜圖及其應用 1.質譜圖與質譜表 2.離子峰 3.質譜定性分析 4.質譜定量分析 5.質譜技術的應用 三、氣質聯用法 1.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 2.GCMS分析方法 四、液質聯用法 1.液質聯用儀及介面裝置 2.LCMS分析方法 第十四節核磁共振波譜法 一、核磁共振和核磁共振儀 二、化學位移 1.化學位移及其產生原因 2.化學位移的表示方法 3.影響化學位移的因素 三、自旋自旋耦合 四、化學位移表和化學位移值的近似計算 1.甲基、亞甲基、次甲基上質子的化學位移 2.雙鍵碳原子上質子的化學位移 3.苯環上質子的化學位移 4.雜環及稠環化合物的質子化學位移

五、核磁共振譜圖的解析及注意事項 1.已知化合物的譜圖解析 2.複雜化合物的譜圖解析 第七章分離和富集方法 一、分離富集在化學中的應用 二、分離富集方法 三、分離和富集方法的評價 1.回收率 2.富集倍數 3.分離係數 四、分離和富集方法的選擇 五、分離和富集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節重結晶、昇華、沉澱與共沉澱、揮發與蒸餾、離心、冷凍濃縮 一、重結晶 1.原理 2.溶劑的選擇 3.重結晶操作 二、昇華 1.昇華原理 2.昇華操作 3.昇華操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三、沉澱 1.使用無機沉澱劑 2.利用有機沉澱劑進行分離 3.沉澱分離操作 4.共沉澱分離 5.均勻沉澱法 6.鹽析法 7.等電點沉澱法

四、揮發與蒸餾 1.揮發分離法 2.無機物的揮發與蒸餾分離 3.有機物的揮發與蒸餾分離 五、離心 1.桌式臨床離心機 2.高速離心機 3.超速離心機 4.梯度的製備和取出 5.製備性離心 六、冷凍濃縮 1.冷凍濃縮的基本原理 2.冷凍濃縮的結晶與分離 3.冷凍濃縮的裝置系統 4.冷凍濃縮的應用 第二節萃取分離 一、基本原理 1.分配係數 2.分配比 3.萃取效率(萃取百分率) 4.分離因數(分離係數) 5.萃取常數 6.半萃取pH值 二、萃取體系分類與常用萃取劑 1.萃取體系的分類 2.常用萃取劑 三、萃取分離應用實例 四、萃取技術及注意事項 1.溶液中物質的萃取 2.連續萃取 3.固體物質的

萃取——索氏提取 五、與萃取有關的新的分離方法 1.超臨界流體萃取 2.膠體(膠團)萃取 3.雙水相萃取 4.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處理 5.微波萃取 第三節柱色譜法 一、吸附色譜法 1.原理 2.吸附劑 3.洗脫劑 二、離子交換色譜法 1.離子交換樹脂分類 2.有機離子交換樹脂的結構、交聯度、分類與性能 3.離子交換樹脂的基本性能 4.離子交換平衡及影響交換速率的因素 5.離子交換分離過程及操作 三、分配色譜法 1.分配係數 2.移動速率 3.分配柱色譜的載體(支持體) 4.分配柱色譜法中的固定相與流動相 四、凝膠色譜法 1.原理 2.凝膠色譜柱填料的種類 3.凝膠色譜柱的選擇 4.流動相的選擇

5.應用 五、萃取色譜法 1.萃取色譜法的特點 2.萃取色譜的載體 3.萃取色譜的固定相和流動相 4.萃取色譜柱的吸附容量和再生 六、親和色譜法 1.親和色譜法的原理 2.親和色譜法的載體 3.親和色譜法的配基 4.親和色譜法的偶聯 5.親和色譜法的吸附和解吸 七、柱色譜法的操作 八、部分有機物柱色譜體系 第四節薄層色譜法 一、主要類型 1.薄層色譜法的分類 2.吸附薄層法和分配薄層法的主要特點 二、條件的選擇 1.薄層色譜法對固定相和載體的要求 2.選擇固定相的原則 3.薄層色譜中展開劑的選擇原則 三、操作步驟 1.薄層板的分類與製備 2.點樣 3.展開 4.薄層顯色 四、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1.定性方法 2.定量方法 五、影響因素 六、實驗記錄 七、應用 第五節紙色譜法 一、條件的選擇 1.層析紙的一般要求 2.層析紙的種類及性能 3.層析紙的選擇 二、操作步驟 1.從Rf值選擇適當的濾紙條長度 2.點樣 3.展開及展開劑 4.顯色 5.紙色譜法的定性方法 6.影響Rf值的因素 7.紙色譜法的定量方法 三、應用 第六節電泳分析法 一、電泳的分類 二、紙上電泳 1.紙上電泳的原理 2.影響紙上電泳分離的因素 3.紙上電泳的儀器裝置 4.緩衝溶液的選擇 5.紙的選擇 6.操作步驟 7.紙上電泳的不正常現象及防止方法 8.紙電泳法分離無機離子 9.有機物的紙上電泳 三、薄層電泳法及其

應用 四、毛細管電泳 1.毛細管電泳基本原理 2.影響分離的因素 3.高效毛細管電泳裝置 4.毛細管電泳的模式 5.毛細管電泳的基本操作與區帶濃縮技術 6.毛細管區帶電泳實驗條件的選擇 7.毛細管凝膠電泳與非膠篩分介質電泳 8.膠束電動毛細管色譜 9.毛細管電泳的應用 第七節膜分離 一、膜的定義和分類 1.膜的定義 2.膜的分類 二、膜分離過程及其特性 三、膜的材料、結構與製備 1.膜的材料 2.膜的結構與測定 3.膜的製備 四、膜分離器 五、反滲透和納濾 1.滲透、滲透壓與反滲透的概念 2.反滲透過程的主要性能參數 3.反滲透膜、膜元件的性能 4.反滲透過程中的濃度極化和膜污染 5.反滲透過

程的應用 6.納濾過程 六、超濾和微濾 1.基本概念 2.超濾、微濾與反滲透的原理與操作性能等方面的比較 3.超濾與微濾的應用 七、電滲析 1.滲析與滲透 2.電滲析基本原理 3.離子交換膜 4.電滲析過程的應用 八、其他膜過程簡介 1.氣體膜分離 2.滲透蒸發(汽化) 3.液膜分離 4.膜蒸餾、膜萃取和膜分相 第八節其他分離和富集方法 一、浮選分離法 1.浮選分離法的裝置和操作 2.離子浮選法 3.沉澱浮選法 4.溶劑浮選法 二、熱色譜分離法 三、低溫吹掃捕集法 1.吹掃捕集法的特點及與其他樣品前處理方法的比較 2.吹掃捕集的原理及操作步驟 3.影響吹掃捕集吹掃效率的因素 4.吹掃捕集法的應

用 四、流動注射分析 1.流動注射分析原理 2.流動注射分析的裝置 3.流動注射分析的應用 4.順序注射分析 五、分子蒸餾 1.原理 2.分子蒸餾的特點 3.分子蒸餾的應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