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處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處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高名孝寫的 台灣建築地圖VOL.02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 和ShinAiba的 折疊都市:從日本的都市規劃實踐經驗,探尋人口減少時代的城市設計和人本生活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彰化門牌 - indication 中文也說明:鍛造門牌/11/ 【城市暨觀光發展處】彰化縣政府「八卦山生態體驗登山步道 ... 已請主管機關嘉義市政府、基隆市政府、宜蘭縣政府、屏東縣政府、彰化縣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田園城市 和臉譜所出版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海洋政策碩士學位學程(研究所) 謝立功所指導 盧俊惠的 基隆市海洋產業發展策略 (2021),提出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處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基隆、海洋產業、海洋政策、觀光產業、海洋事務。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建築研究所 徐昌志所指導 王治文的 以人本城市之思維探討街道綠軸的可能性 - 以新竹市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人本空間、街道介面、綠色環境的重點而找出了 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處長的解答。

最後網站酌閱|《八尺門的辯護人》帶領你/妳直面渾沌的爭議 - 方格子則補充:摘自莊淯琛〈家的物質性:都市、國宅,與阿美族人的「家」〉. 爾後,總統李登輝責令基隆市政府整頓八尺門聚落,形成「海濱國宅」,而成為第一次安置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處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建築地圖VOL.02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

為了解決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處長的問題,作者高名孝 這樣論述:

  歷時三年半後再度推出!   導覽台灣建築的葵花寶典第二集!   收錄基隆、新北、桃園超過500個建築案例!   配合85幅特製街道地圖!   精心規劃15條建築走讀路線!   帶讀者上山下海探索台灣建築!   建築愛好者必備的關鍵字查詢書!   今日被大眾所詬病、缺乏美學的台灣城市,   其實暗藏著許多有趣且美麗的建築,   它們可能被醜陋的招牌所覆蓋,   可能被陽台外推而面目全非,   但若仔細觀察,還是能發現建築師們的巧思與堅持。   本書由一群建築專業者討論選案,   地毯式搜索台灣城市的大街小巷,   挑出能引起大眾興趣的建築案例,   再由編輯群實地走訪,拍攝照片,  

 並考查出設計者、年份等重要資訊,   以旅行手冊的角度編製地圖。   建築美學,其實充斥在你我的身邊,   帶著《台灣建築地圖》,   用建築的視角看台灣,   相信將會對台灣的面貌有不同體認! 名人推薦   公部門與建築界聯名推薦!   阮慶岳 建築評論家、建築師暨作家   陳珍誠 淡江大學建築系主任   崔懋森 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   徐燕興 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處長   侯友宜 新北市長   鄭文燦 桃園市長   (按內頁順序排列)

基隆市海洋產業發展策略

為了解決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處長的問題,作者盧俊惠 這樣論述:

地球表面積為五億一千萬平方公里,陸地表面積為一億四千七百萬平方公里,僅占了地球面積不到三成。若再扣除不宜居住的地形,如高聳山地、冰天雪地、大汗沙漠等,想當然可以使我們利用的土地就更少了。 這時海洋的重要性不可言喻。海洋龐大的量體,擁有許多各式各樣生物及非生物的資源,也提供了不同海洋產業發展的機會,依賴海洋的經濟活動及產業包羅萬象,對於國家的經濟發展相當重要,在環保觀念日益高漲的現代,要如何在兼顧經濟及環境永續發展的情況之下,來推動海洋產業,是各個國家及海洋城市所面臨到的問題。近年來,依賴港埠維持城市運作的基隆市遇到了發展瓶頸。身為基隆發展核心的基隆港,90年代後因為腹地過小等因素,敵不過鄰近

地區港口的大型化競爭而逐漸衰退,連帶使得基隆的都市建設發展開始遲緩,並嚴重影響了基隆的城市競爭力。而隨著民國97年台北港的啟用,更將使基隆港未來營運發展的情勢更加嚴峻。但是另一方面,因為與台北的交通便捷,近年來外地人口大量移入,使基隆市成為了台北都會區重要的衛星都市之一,而位處台灣北部海岸風景帶的中心優勢,也促使基隆市的觀光產業開始蓬勃發展。

折疊都市:從日本的都市規劃實踐經驗,探尋人口減少時代的城市設計和人本生活

為了解決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處長的問題,作者ShinAiba 這樣論述:

――――今後的城鄉和社區不是「營造」,而是「折疊」―――― 作者專文導讀臺日經驗觀察 × 來自日本的都市計畫處方箋   ★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有些城市爆炸性成長、有些城市持續收縮,面對總體人口減少的時代,好的都市計畫能夠為我們的人生設計助一臂之力! ★深入介紹都市計畫制度的背景、現況、對都市想像的演變,援引數據和實例,實證如何擁有「樂觀的未來」! ★都市問題是尺度問題嗎?人口減少社會的都市空間怎麼變化、當前的都市計畫為何無法因應、可能的解決之道! ★開不完的都更會議、貼不完的地圖標籤,展現實質成效變化的思維方式,讓我們避免陷入「規劃疲勞」! ★臺灣版獨家拉摺式書封,精選進口手感美術紙書

衣!★ 【各界學者專家一致讚譽推薦】 王志弘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王耀東 ∣ 社區規劃師、華梵大學建築系講師 吳光庭 ∣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兼系主任 吳鄭重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呂良正 ∣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臺灣營建研究院院長 李丁讚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榮譽退休教授 阮慶岳 ∣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 林崇傑 ∣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局長 林靜娟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邱秉瑜 ∣ 專欄作家、《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作者 邱翊    ∣ 「島內散步」執行長 洪德仁 ∣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 徐燕興 ∣ 基隆市政府都市發

展處處長 張秀慈 ∣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 眼底城事 ∣ 「眼底城事」網站平台編輯室 連振佑 ∣ 中原大學景觀學系副教授 陳亮全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兼任教授 陳冠帆 ∣ 原型結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結構技師 曾成德 ∣ 國立交通大學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建築研究所講座教授 黃偉茹 ∣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 黃舒楣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 黃聲遠 ∣ 田中央工作群主持建築師 黃麗玲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戴伯芬 ∣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龔書章 ∣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   █ 人口減少時代的寧靜革命,從都市擴張的

終結,思考「人與城市共生」的好設計   當人口減少,社會變得又老又擠,我們居住的城鄉也悄悄在改變…… 昔日先畫線再說的分區方式無法因應今時今地所需,如何讓城市為我們運轉? 因計畫而生的新事物與懷舊美好的事物,我們該如何重新解讀都市? ――――先把都市「折疊」起來,未來再「打開」!   根據國發會提出的人口推估,臺灣人口自然增加將呈負成長,2027年人口紅利消失,少子化、高齡化時代早已到來,都市化程度近80%的臺灣,未來將呈現什麼樣的面貌? 全世界最大的都市化國家日本有超過91%的人口居住在都市,而日本的總體人口同樣正在減少。在人口減少的時代,既有的分區思考、大規模面狀與點狀開發的都市計畫和市

場經濟,以及個別的由下而上、經驗法則式社區改造力量,已不足以因應。總人口減少,空間卻非均質縮減,人口可能集中到特定的宜居城市,或者單一都市同時發生人口減少與聚集的情況,事物不會朝單向發展。 本書「基於社區,尺度更大」,藉由日本的經驗,從宏觀背景、社會脈絡、法規制度和實際案例發想,擴展我們的思維尺度,用不同的角度探尋我們想要的都市是什麼樣子,如何規劃、如何參與、如何實踐。 好的城市就像優質方程式。社會中每一個人各自的微小決定,成就了擁有改變空間權利的社會。思索都市的使用方式,讓生活其中的人朝更美好的人生前進!   █ 對本書的讚譽   王耀東 ∣ 社區規劃師、華梵大學建築系講師 人口縮減、老

化是我們正要嚴峻面對的問題,伴隨而來土地空間使用觀念的轉換,亦是重大的課題,作者詳盡描述日本正在發生與嘗試變革的方法,以「折疊都市」一詞提供新的想像:「多孔隙」對比以往「緊湊都市」作為未來城市生活的可能性,「全體×階層模型」取代過去的「中心×分區模型」的都市計畫概念。以時間與彈性來修復受創的土地、空間和居民。雖然土地制度與文化的差距,所涉及的問題不一定完全符合臺灣,但總體的社會趨勢與問題走向,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參考與借鏡。   林崇傑 ∣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局長 作者面對高齡少子化的日本社會,思考許多城市從人口擴張時期的城市蔓延,轉向城市人口減少,土地閒置、空屋產生下的城市多孔化現象。他試圖提

出一個新的城市規劃理念,以柔軟而具韌性的概念,以小規模開發、分散式公共設施、公私協力、空屋再生等策略,因應這個人口逐漸減少的時代,以及城市逐漸空洞化的危機。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臺灣的地方城鎮,相信本書可以作為返視臺灣的對照思考。   林靜娟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城市是奉行現代性演化成的巨獸,而都市計畫則是哺育這隻擁有現代性靈魂之巨獸的科學式神話。雖然擁有著能透過全觀、邏輯、知識系統與經驗兼備的角度以預示人類生境紀事之科學神話的引領,城市卻總是像在黑夜中暗潮洶湧的海洋浮浮沉沉地前行。 數世紀以來,經由資產階級巨量的聚集而茁壯的城市巨獸,在當代性的浪頭下,突然驚覺自己正墜入大海之幽暗未

明的深淵,而臺灣多數的城鄉尤其身處其中。 饗庭伸的《折疊都市》一書提出以減代增、以虛構實、以微型反饋整體、以退為進的一種可逆的現代性城市觀點,一個在消與長兩向之間不斷調適的城市演替歷程,是一種既傳統且符合現代性的東方式城市視點,值得給一向尊崇西方式觀點的臺灣城市作為參考 !   邱秉瑜 ∣ 專欄作家、《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作者 臺灣總人口開始負成長,城鄉發展應採什麼對策?繼承日治時期都市計畫體系的臺灣,應密切觀察日本的示範。日本中央集權的都市計畫體系使地方政府缺乏權限規範土地開發,城市邊陲缺乏規劃而任意蔓延擴張,觸發一九五○年代的城鄉營造公民運動,不但催生修法強化民間參與規劃,也引發臺灣一九八

○年代後期開始社區營造風潮。本書作者參與城鄉營造經驗豐富,指出在總人口減少的時代裡,民間可致力閒置空間活化,提升一地的宜居性,逆勢吸引人口聚集成為贏家。   邱翊 ∣ 「島內散步」執行長 臺灣將進入人口負成長、高齡化社會,而百分之八十臺灣人居住於都市,可預期都市計畫及相關政策將牽動臺灣未來發展。《折疊都市》作者以日本數據及案例分析,對於都市空間樣貌、城鄉平衡發展有新的想像,可作為臺灣都市計畫政策參考。   洪德仁 ∣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 折疊都市韌性設計―― 全球面臨快速的都市化及高齡化,人口大量往都會區集中,特別是年輕人移居都會地區,老人家留在鄉下,造成都市規劃設計忽視跨代友善融合的

可能性,造成都會生活品質的惡化。 二十一世紀的都市計畫超越過往的城市增長,而是以折疊都市、韌性設計,讓我們有機會在現有的都市計畫困境中,找到創新性、整合性的解決之道,首都大學東京饗庭伸教授日本經驗,值得臺灣學習和省思。   徐燕興 ∣ 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處長 工業時代,汙染、住宅短缺與快速成長等都市化的問題,衍生出都市計畫專業。因應快速成長的都市,都市計畫橫空入世將近兩百多年。隨著全球化、網路社會與醫療生技技術,少子化、現代危機與氣候變遷風險,都市計畫這門專業,備受挑戰,近乎失能。饗庭伸教授,好比一八九八年的霍華德,看透當代都市的問題,以折疊都市觀點,以淺顯與流暢架構,檢討現代都市計畫問題。

值得臺灣從事國家發展、都市規劃、建築、地政與公共政策專業與技術官僚細讀,提出臺灣的解決方案。更推薦大眾閱讀,掌握我們每天生活的都市如何而來,未來如何因應。   張秀慈 ∣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 建立在反思規劃理想與社會現實的基礎下,作者以「折疊」為主軸,積極回應日本人口減少及土地利用破碎等議題,提供了一個未來人居環境的嶄新思維與空間型態;對於臺灣當前城鄉發展的重點規劃主題 ,包括全國國土計畫、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地方創生等計畫及政策,具有啟發性意義。   連振佑 ∣ 中原大學景觀學系副教授 《折疊都市》恰能解釋近年來臺灣城市的摸索經驗。都市空間發展模型已經轉變,許多社區規劃、青年創業、

共享空間正是饗庭伸所稱細小空間的改變、多孔化的發展;我們已展開了縮減城市的策略,作計畫的人應理解到力量是什麼、力量在哪裡,透過都市中每個人想要的不同目的整頓內部力量。逐漸地貨幣不再是交換唯一的媒介,積累社會資本並形成非營利的建構與網絡成為好方法;這些行動及成果看似短暫卻一棒接一棒,宣示著接下來的城市不是營造,是折疊。   陳亮全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兼任教授 本書標題「折疊都市」的都市計畫,等同於英語圈國家的「萎縮都市」之都市計畫,兩者主要都是因應人口減少而推動的計畫。臺灣未來的人口推估將轉為負成長,甚至包含臺北市在內的幾個主要都市也已開始呈現此一趨勢,但至今的都市計畫,或將研提所

謂的國土計畫,都未呼應此一議題;然而,都市或國土計畫屬於百年大計,很難一下急轉彎,過大或過量的都市空間發展與建設,將是未來都市與整體社會的極大負擔。 本書為著者過去十多年來,有關此一議題的思考,對日本都市的實地調查、分析與曾經參與過的案例操作經驗,以至就災後重建的檢討、學習等之成果彙整,很值得臺灣都市空間規劃學界與實務界,以及關心臺灣都市未來發展等人士們閱讀與參考。   黃偉茹 ∣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 「發展」具有許多意涵,但我們時常把它等同於「開發」及「成長」,這樣狹隘的集體意識,在面臨高齡少子化的當下,瓶頸自然產生,但卻也激發更多的想像。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拆解都市計畫相關工

具與人口趨勢等驅動都市發展力量間的關係,將讀者從深藏在都市發展背後的成長迷思中解放,用更務實與開放的態度面對人口減少所引發的城鄉變化,從而產生更能回應個別需求,更為柔軟而強韌的新型態都市計畫,絕對是關心或從事城鄉發展議題的人必讀之作。   黃舒楣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 在少子化以及高齡化成為關鍵字的臺灣,欣見饗庭伸教授大作翻譯出版,實在是及時的一本參考書。這本書提出許多從根本挑戰都市計畫的創見,然書寫平易近人,有力地提醒我們,「都市本身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於是,縮減都市並非為了都市,而是為了我們每個人的微小目的,專業者的新挑戰是如何讓人們能夠在生活使用中,認識多孔化的城市,

不過度畏懼人口減少,更細心地觀察彼此的需要,讓都市不失多元活力的折疊縮小,也保留再度開展的未來。   黃麗玲 ∣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饗庭伸教授的這本書討論的既是都市學的技術也是哲學。它從新穎的觀點論述都市的興起與轉型,繼而探問人口縮小時代的空間戰術。擴張年代的都市規劃手法面臨何種挑戰?我們該如何重新想像都市、都市計畫又如何調整?怎麼做能讓都市重獲活力?而災後重建又有何因應之道?《折疊都市》這本書描繪看待城市空間面貌與發展週期的另類觀點:人口紅利消失並非不可逆轉的劣勢,具有韌性與創造力的思維能讓縮小城市重蓄能量,如百花等待花期,再度綻放。   戴伯芬 ∣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縮減都市並非為了都市,而是為了我們個人微小目的,所以必須由我們主導為之。」隨著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女化潮流來襲,人口減少形成日本空間發展難題,作者揚棄了大日本的國土規劃思維,轉而提倡折疊都市概念,試著降低空間密度,讓土地使用方式自然回復,基於潛藏在個人內在的集體意識,引導多孔城市的實踐。這種小確幸式的都市計畫或許是在資本主義私有產權制妥協下的一種解方,值得臺灣社會借鏡與深思。

以人本城市之思維探討街道綠軸的可能性 - 以新竹市為例

為了解決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處長的問題,作者王治文 這樣論述:

摘要 IAbstract II目次 III圖目次 VI表目次 X第1章:緒論 1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1.1.1 研究動機 11.1.2 研究提問 11.1.3 研究目的 21.2 區位概述與研究範圍 21.2.1 區位概述 21.2.2 研究範圍 21.3 相關文獻回顧 31.3.1 Ron Herron:A Walking City 31.3.2 Carlos Moreno:15 Minute City 41.4 研究方法與架構 61.4.1 研究方法 61.4.2 研究架構 7第2章:人本城市發展脈絡 82.1

人本城市之發展與想像 82.1.1 人本城市的起源與空間布局演變 82.1.2 人本都市現代化之過程 92.1.3 都市發展全球化所面臨的人本環境課題 182.2 人本城市案例之梳理與評析 192.2.1 韌性城市發展下的荷蘭經驗 192.2.2 生態城市發展下的澳洲經驗 222.2.3 落實跨領域之街道整合策略 272.3 小結 27第3章:實質環境的人本街道之規劃概念 283.1 如何解讀人本街道之現況 283.1.1 人對於街道的認知與需求 283.1.2 以人為本的街道之基礎設施 323.1.3 人們所期待的街道之想像 363.1

.4 街道的想像逐漸形成共同價值觀 383.2 人本街道的實質空間課題 393.2.1 人本街道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393.2.2 人本街道系統之改造案例梳理 443.2.3 建構認同的催化劑與有效的規劃方式 473.3 人本街道規劃原則之形成 473.3.1 人本街道規劃可能性之擬訂 473.3.2 人本環境之特性作為規劃街道依據 513.3.3 循序漸進落實並深化人本之觀念 533.4 小結 53第4章:新竹市作為人本城市的想像 544.1 新竹市-人本都市發展概況 544.1.1 新竹市發展歷程之演變 544.1.2 新竹市相關研究文獻

之回顧 574.1.3 新竹市各項計畫類型之回顧 594.1.4 新竹市的城市轉變與經驗傳承 664.2 新竹市-實質環境課題之探討 674.2.1 以人為本的街道環境之梳理條件 674.2.2 落實人本街道之想像 774.2.3 人本環境公共空間生活不斷再現 874.3 新竹市-未來的可能性 884.3.1 人性化的都市發展願景與常民生活之想像 884.3.2 以生活為軸線的創造與實踐 944.3.3 人本街道作為城市的載體 1074.4 小結 108第5章:結論與建議 1095.1 新竹市人本街道的整體定位與闡述 1095.2 後續研

究建議與未來展望 109第6章:參考文獻 1106.1 論文與期刊 1106.2 專書 1106.3 政府出版品 1126.4 數位資料 113新竹市相關參考文獻 1146.5 論文與期刊(新竹市的部分) 1146.6 專書(新竹市的部分) 1146.7 規劃報告書(新竹市的部分) 1146.8 數位資料(新竹市的部分) 115圖 1.1:區位概述與研究範圍示意圖 .............................................................................. 3圖 1.2:1964 年 R

on Herron-A Walking City ........................................................... 4圖 1.3:2020 年 Anne Hidalgo-15 Minute City 概念圖 ......................................... 5圖 2.1:雅典衛城整體區位圖(左) ................................................................................... 9圖 2.2:雅典衛城整區配置圖(右) ...

................................................................................ 9圖 2.3:古希臘集市圖 ...................................................................................................... 9圖 2.4: 1866 年英國伍爾弗漢普頓地區(左) .............................................................10圖 2.5: 1898

年田園城市的架構圖(右) .....................................................................10圖 2.6: 1893 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鳥瞰圖(左) .........................................................11圖 2.7: 1901 年華盛頓之規劃圖(右) .........................................................................11圖 2.8: 1924 年柯比意-光輝城市規劃配置圖(左)

...................................................12圖 2.9: 1924 年柯比意-光輝城市規劃模型(中) .......................................................12圖 2.10: 1929 年鄰里單位之概念圖(右) ...................................................................12圖 2.11:1894 年制波士頓公園到富蘭克林公園規劃圖 ...................................

.........14圖 2.12:基本元素概念圖(由左而右為路徑、邊緣、區域、節點、地標) ................15圖 2.13:1961 年波士頓的視覺結構圖 .......................................................................16圖 2.14:1962 年瑞秋·卡森-寂靜的春天著作 .............................................................17圖 2.15:多面向考量之基礎圖(左) .............................

..................................................20圖 2.16:國家整體空間結構圖(右) ...............................................................................20圖 2.17:水倍恩特姆廣場(由左至右為空拍照、配置圖) .............................................21圖 2.18:鹿特丹水廣場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使用示意圖 ..........................................2

2圖 2.19:1960 年代規劃的花園郊區計畫配置圖 .......................................................23圖 2.20:由上至下分別為可建築空間、景觀區、基地邊界、容積率管制圖說 ......24圖 2.21:綠色網格構成圖 ..............................................................................................25圖 2.22:都市街道規劃圖 ............................................

..................................................25圖 2.23:帕拉瑪塔城市河流計畫平面配置圖 ..............................................................26圖 2.24:帕拉瑪塔城市河流計畫(由左至右為全區模擬圖、環境模擬圖) ................26圖 3.1:1943 年馬斯洛需求理論圖 ..............................................................................30圖 3.2:

街道區域分布說明圖 ........................................................................................31圖 3.3:步行系統設置斷面示意圖 ................................................................................33圖 3.4:曼哈頓克里斯托弗街和格林威治街景圖 ........................................................34圖 3.5:布魯克林大軍廣場街景圖(

左) .........................................................................34圖 3.6:曼哈頓哥倫布大道街景圖(右) .........................................................................34圖 3.7:都市街道設計指南 ............................................................................................38圖 3.8:人行道上的變電箱街景圖

(左) .........................................................................39圖 3.9:種植黑板樹竄根之現況圖(右) .........................................................................39圖 3.10:騎樓高低差之現況圖(左) ...............................................................................40圖 3.11:施工圍籬未預留步行動線之現況圖(右

) .......................................................40圖 3.12:混凝高壓磚圖(左) ...........................................................................................41圖 3.13:混凝土地坪圖(右) ...........................................................................................41圖 3.14:瀝青 AC 鋪面圖(左) .

......................................................................................42圖 3.15:鐵木之木地板圖(右) .......................................................................................42圖 3.16:預鑄式水溝結構圖(左) ...................................................................................43圖

3.17:組裝式金屬欄杆結構圖(右) ...........................................................................43圖 3.18:排水草溝斷面示意圖(左) ...............................................................................43圖 3.19:帶狀樹穴示意圖(右) ....................................................................................

...43圖 3.20:樣板街道之改造前街景圖 ..............................................................................44圖 3.21:方案 A 縮減車道寬度再利用之街景圖 .........................................................45圖 3.22:方案 B 街道路口路緣擴建之街景圖(左) .......................................................45圖 3.23:方案 B 馬路中段路緣擴展之街景圖(右

) .......................................................45圖 3.24:複雜街道路口街景圖(由左至右為改造前、改造後) .....................................46圖 3.25:共桿系統整合圖(左) .......................................................................................48圖 3.26:內照式牌面圖(右) ...............................................

............................................48圖 3.27:街道斷面之檢討示意圖 ..................................................................................49圖 3.28:變電箱降低彩度示意圖 ..................................................................................50圖 4.1:1753 年乾隆-台灣輿圖 ..............................

......................................................55圖 4.2:1898 年台灣堡圖-明治 31 年(左) ..................................................................55圖 4.3:1905 年新竹市街區改正計畫圖-明治 38 年(右) ...........................................55圖 4.4:1936 年新竹市都市計畫圖-昭和 11 年(左) .....................................

..............57圖 4.5:1935 年新竹市鳥瞰圖-昭和 10 年(右) ...........................................................57圖 4.6:步行城市與微笑水岸之架構圖 ........................................................................59圖 4.7:步行城市計畫(由左至右為系統架構圖、計畫內容圖)....................................60圖 4.8:經國綠園道街景圖(由左至右為改造前、改造後)...

.........................................60圖 4.9:東門國小通學步道街景圖(由左至右為改造前、改造後)................................61圖 4.10:微笑水岸計畫(由左至右為系統架構圖、計畫內容圖) .................................61圖 4.11:新竹左岸水環境改善計畫位置圖(左) ...........................................................62圖 4.12:頭前溪柯子湖人工溼計畫(右)(由上至下為斷面圖、現況圖)....

...................62圖 4.13:新竹隆恩圳千甲段水環境改善計畫(由左至右為空照圖、配置圖)..............63圖 4.14:隆恩圳千甲段規劃斷面圖 ..............................................................................63圖 4.15:新竹市水系分佈圖(由左至右為河川、水圳分佈圖) .....................................64圖 4.16:新竹市地質地理與植物群(由左至右為分佈圖、關係剖面圖) .....................65

圖 4.17:新竹市植物群分佈圖 ......................................................................................65圖 4.18:新竹市河川與水圳之分佈圖 ..........................................................................70圖 4.19:新竹市綠資源分佈圖 ..................................................................................

....71圖 4.20:新竹市水環境與綠資源之分佈圖 ..................................................................72圖 4.21:新竹市公園綠地、學校與步行系統之分佈圖 ..............................................73圖 4.22:新竹市道路系統之分佈圖 ..............................................................................74圖 4.23:新竹市大眾運輸系統之分佈圖 .........

.............................................................75圖 4.24:新竹市人本步道系統之分佈圖 ......................................................................76圖 4.25:公道五路迎賓景觀人行空間改善計畫之位置圖 ..........................................78圖 4.26:公道五路公車彎與消防栓地下化規劃改善之說明圖 ..................................78圖 4.27

:公道五路人行道鋪面規劃改善之說明圖 ......................................................78圖 4.28:公道五路北側加油站旁街景圖(由左至右為改造前、改造後) .....................79圖 4.29:公道五路北側東勢街旁街景圖(由左至右為改造前、改造後) .....................79圖 4.30:東大路道路人本環境改善計畫之位置圖 ......................................................80圖 4.31:東大路街道平面配置圖(由左而右為規劃前、規

劃後) .................................80圖 4.32:東大路街道剖面圖(由上而下為規劃前、規劃後) .........................................80圖 4.33:東大路道路之改善後現況照片 ......................................................................81圖 4.34:汀甫圳通學步道改善計畫之平面配置圖 ......................................................82圖 4.35:沿圳步道的休憩

平台之現況照片 ..................................................................82圖 4.36:汀甫圳通學步道之現況照片 ..........................................................................82圖 4.37:新竹市府纜線下化與共桿系統之空照圖(左) ...............................................83圖 4.38:經國路街道與行人庇護道之空照圖(右) .........................

..............................83圖 4.39:新竹市交通號誌桿件基礎地下化之說明圖 ..................................................83圖 4.40:步行城市為架構之指標系統分佈圖(左) .......................................................84圖 4.41:指標系統之樣式說明圖(右) ...........................................................................84圖 4.42:指標

系統之實體照片(左) ...............................................................................84圖 4.43:指標系統之網站說明圖(右) ...........................................................................84圖 4.44:新竹市騎樓順平計畫之分佈圖(左) ...............................................................85圖 4.45:新竹市騎樓順平計畫之施工改善

圖(右) .......................................................85圖 4.46:新竹市騎樓內劃設出兩公尺寬行人空間照片 ..............................................85圖 4.47:臨時性公告之施工告示說明圖(左) ...............................................................86圖 4.48:常態性公告之說明圖(右) ......................................................

.........................86圖 4.49:新竹市指認潛力區之分佈圖 ..........................................................................89圖 4.50:南寮漁港休憩區之潛力區域範圍圖 ..............................................................90圖 4.51:南寮漁港休憩區之開放空間分佈圖 ..............................................................90圖 4

.52:南寮漁港休憩區之熱點分佈圖 ......................................................................91圖 4.53:南寮漁港休憩區之大眾運輸系統圖 ..............................................................91圖 4.54:南寮漁港休憩區之計畫盤點分佈圖 ..............................................................91圖 4.55:清交大學城之潛力區域範圍圖 ...............

.......................................................92圖 4.56:清交大學城之開放空間分佈圖 ......................................................................92圖 4.57:清交大學城之熱點分佈圖 ..............................................................................93圖 4.58:清交大學城之計畫盤點分佈圖 ..............................

........................................93圖 4.59:東大路四段人行道改善計畫之現況圖 ..........................................................94圖 4.60:東大路四段人行道改善計畫之現況剖面圖....................................................95圖 4.61:東大路四段人行道改善計畫方案 A 情境圖 .................................................95圖 4.62:東大路四段人行道改

善計畫方案 A 平面配置圖 .........................................96圖 4.63:東大路四段人行道改善計畫方案 A 剖面圖(由上至下為 A、B、C) ..........97圖 4.64:東大路四段人行道改善計畫方案 B 情境圖 ..................................................98圖 4.65:東大路四段人行道改善計畫方案 B 平面配置圖 ..........................................99圖 4.66:東大路四段人行道改善計畫方案 B 剖面圖(由上至下為 A、

B、C) ........100圖 4.67:清交大學城-汀甫圳人本步道改善計畫之現況圖 ......................................102圖 4.68:清交大學城-汀甫圳人本步道改善計畫之現況剖面圖 ..............................102圖 4.69:清交大學城-汀甫圳人本步道改善計畫方案 A 情境圖 ..............................103圖 4.70:清交大學城-汀甫圳人本步道改善計畫方案 A 平面配置圖 ......................103圖 4.71:清交大學城-汀甫圳人本步道改善計畫

方案 A 剖面圖(由上至下為 A、B)...........................................................................................................................................104圖 4.72:清交大學城-汀甫圳人本步道改善計畫方案 B 平面配置圖........................105圖 4.73:清交大學城-汀甫圳人本步道改善計畫方案 B 剖面圖(由上至下為 A、B)...................................

........................................................................................................106表 1.1:研究架構流程表 .................................................................................................. 7表 2.1:近代都市計畫理論與實踐時期表 ..........................................................

..........13表 2.2:花園城市價值觀和應用原則表 ........................................................................24表 3.1:街道區域分布說明表 ........................................................................................31表 3.2:維護管理之建議表 .........................................................................

...................50表 3.3:人本環境相關議題表 ........................................................................................51表 3.4:行道樹樹種建議表 ............................................................................................52表 4.1:新竹市各地理分區行道樹與生物多樣性樹種植栽建議表 .............................66表

4.2:新竹市公共建設設計執行原則表 ....................................................................87表 4.3:東大路四段人行道改善計畫方案 A、B 彙整表 ...........................................101表 4.4:清交大學城-汀甫圳人本步道改善計畫方案 A、B 彙整表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