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準容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基準容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英欽寫的 建地估價實務作業手冊【一本專為購地估價、資產評估作業所寫的專業工具書】包含【建地估價速算光碟】:土地坪效與地價彙整速算表、大樓案可建強度速算表(Excel檔)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法令講習也說明:一、取得耐震設計標章:基準容積百分. 之十。 二、依住宅性能評估實施辦法辦理新建. 住宅性能評估之結構安全性能者:. ( ...

國立屏東大學 不動產經營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張桂鳳所指導 王素華的 從危老條例政策探討高雄市推動老屋重建可行性之研究 (2021),提出基準容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危險老舊建築物、高雄市、深度訪談、危老條例政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建築系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班 蘇瑛敏所指導 杜昀謙的 TOD容積獎勵策略對於高密度發展都市微氣候環境影響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大眾運輸導向發展、都市熱島效應、都市型態、建築配置、CFD數值模擬、都市微氣候、污染物擴散的重點而找出了 基準容積的解答。

最後網站法規內容-花蓮縣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審查許可要點 - 花蓮縣政府 ...則補充:十。 接受基地面臨十五公尺以上之計畫道路,可移入容積不得逾該接受基地基準容積之百分之三十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基準容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建地估價實務作業手冊【一本專為購地估價、資產評估作業所寫的專業工具書】包含【建地估價速算光碟】:土地坪效與地價彙整速算表、大樓案可建強度速算表(Excel檔)

為了解決基準容積的問題,作者王英欽 這樣論述:

  評估地價是土地開發於購地階段的終極作業。坊間慣以容積率×坪效係數1.6來概估土地坪效,再乘以每坪房價中的土地成本來概估地價。然而,土地坪效因土地不同的條件而異,估價更須依循開發商的精算模式作業,才能求得符合其購地需求的地價。   本書先導正坊間概估土地坪效的迷思,並提供excel表,供使用者填表求得可靠的土地坪效。再修正概估模式的諸項缺失,進階彙整為土地坪效及地價速算雲端表,供同業得以隨時上網,快速套用為評估地價之用。   本書內容摘要:   本書共計六章,每章先以本文扼要陳述,再以附註詳加解說。並以附表、附件輔助說明相關內容。最後提供excel作業表、雲端表與操

作說明表等周延與便捷的完整作業系統。全書重點整理如下:   ● 本文六章:評估階段作業導論(1st)、精算作業模式(2nd)、概估作業模式(3rd)、土地坪效導論(4th)、掌握土地坪效(5th)與務實評估地價(6th)。   ● 附註:40餘條附註針對各章關鍵內容詳加說明解讀。   ● 作業表:土地坪效速算excel表、土地坪效與地價彙整速算表-excel(含操作說明表)+雲端表。   ● 附件:20餘項附件輔助說明。   ● 彙整6都+2各自專屬的允增容積(開空、都更、危老、容移與增額容積)適用法規解讀摘要。   ● 上網要徑:作業涉及的法規與網路服務,整理成網址與上網查詢要徑表,以方便

使用者自行上網查詢核對。  

基準容積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新北市人口高達400萬人,提供安全的居住環境,是侯市長與市府團隊的承諾。尤其像是日前強降雨及418花蓮大地震,都讓身居在危老建築的市民難以安心,而新北市府城鄉局除了在3月18日成立「新北市都市更新推動辦公室」,至今更辦理超過百場說明會。同時,從「#危老條例」上路至今新北市危老重建核准案量已達37案,為全台核准案量最多且推動效率最高的縣市。協助改善危險或老舊居住環境是新北市「都更三箭」首要任務:

🏠「第一箭:捷運蓋到哪,都更做到哪」捷運出入口的一定範圍內,提供公益、環境改善設施以及公共運具停等空間。選定20處捷運路線交會或高運量站,優先推動TOD。創造多元的發展、活化都市的機能、改變城市的風貌。

🏠「第二箭:主幹道沿線市容改善」研提建築立體輔導計畫,讓市有空間活化再利用,增加建築安全及城市美觀。並針對主要幹道路寬度及建築基地達一定規模,基準容積率得酌予加給。

🏠「第三箭:#危老都更」以防災角度從寬認定危老建築,針對急迫區域優先進行都更。進行190案危老社區分類盤點,以一案一輔導方式專業管控。

一直以來侯市長希望讓市府團隊夥伴們「#接地氣」,主動前往現場瞭解問題並與住戶討論,這樣才能真正有效解決而達到「簡政便民」目的。我們必須有公權力負起責任,明知危險的房屋,市府就要展現執行力與魄力把程序正義走完,結合里長全面動員,該做的事情就勇敢往前走,建構安全的「新北友好市」。

#安居樂業 #行動治理 #簡政便民 #都更三箭 #4ourNewTaipei #新北友好市

從危老條例政策探討高雄市推動老屋重建可行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基準容積的問題,作者王素華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2017年5月10日所頒布《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以高雄市為研究範圍,為加速危險及老舊建築物重建進程,讓民眾能以改善居住安全為目的,參與危老重建,並有效提高民眾參與的意願。透過深度訪談針對有經驗的專家建築師、銀行業者、有意願申請人及不動產業者進行訪談及資料蒐集,深入探討執行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提出未來政策推動之建議。  經過深度訪談後,經質性分析軟體MAXQDA分析數據顯示,本研究受訪者對危老重建焦點議題關注次數總計229次,其關注次數焦點可以歸納為四個面向,關注議題依次為:危老重建執行面90次(39.30%)、危老重建政策面61次(26.64%)、危老重建

獎勵面47次(20.52%)、危老重建補助面31次(13.54%)。因此,從危老條例政策探討高雄市推動老屋重建之可行性,其推動政策時機的適當性均予以正向的肯定,政策的推動也認為是改變都市樣貌為城市發展所帶來良好的效益;高雄基準容積雖為全國最高,但居住型態以透天建築物為主,危老容積獎勵對於透天建築物重建誘因較小,故危老重建獎勵放寬建蔽率及容積率若能因地制宜,因應不同重建地區給予不同獎勵,應能加速推動老屋重建。  訪談結果主構面議題關注排序,從關注程度排序第一優先為執行面、第二優先為政策面、第三優先為獎勵面,最後為補助面,建議高雄市政府未來在推動老屋重建上,優先解決執行面的困境,包括重建計畫執行的

困境與銀行貸款融資最為迫切,可制定老屋重建的可行財務計畫,協助「有意願申請人」順利向「銀行業者」取得貸款,例如「以房養老」結合「政府擔保信貸保證」讓「有意願申請人」無後顧之憂。對「專家建築師」政府應擬定簡化重建計畫書範本,縮短核定重建計畫書時間,這樣也節省了「有意願申請人」與「不動產業者」的時間成本,創造多贏局面,增加老屋重建的可行性。

TOD容積獎勵策略對於高密度發展都市微氣候環境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基準容積的問題,作者杜昀謙 這樣論述:

相關研究指出都市熱島高溫地區多散佈在交通繁忙之幹線或交通節點,針對交通熱區舒適度的研究,有助於改善都市熱島效應。台北市108年核定的「擬定臺北市大眾運輸導向可申請開發許可地區細部計畫案」中,選定33站已建置或建置中的捷運站作為發展核心並給予捷運場周邊街廓都市街廓不同程度基準容積獎勵。大眾運輸導向發展(以下簡稱TOD)策略因應氣候變遷,更需具備氣候變遷調適的機能,提高都市韌性。容積率增加對於都市微氣候環境會造成何種影響以及TOD場站周邊的都市幾何型態與微氣候環境的關係是改善都市高溫的重要議題。本研究選擇捷運南京復興站與中山站進行實地測量,分析現況都市高溫區與街道寬度、街道座向、兩側建物樓高以及

綠地因子的關聯。透過CFD數值模擬針對TOD場站周邊街廓的都市模型以及TOD理想城市模型,探討目前台北市TOD容積獎勵規範,都市更新前後對周邊街廓微氣候環境影響,並提出未來TOD發展改善方案,增加都市韌性及提升環境舒適度的建築量體開發限制及通風廊道的規範。實地測量研究結果顯示,TOD場站周邊的都市高溫區位於高樓層區域的「40m的順風側(東西向)道路」與「20m的背風側(南北向)道路」以及低樓層區域的「20m順風側(東西向)」。綠地因子對於街廓舒適度可降溫1.7℃並提升約3.5%的舒適度。中山站相較南京復興商業區面積比例較高,實測結果中山站整體平均風速低、溫度高且舒適度較差。另外從現況TOD場站

模擬結果,中山站都市更新後方案使道路與街廓區域風速降低溫度升高更為嚴重,顯示商業區面積比例越高,現況或是都市更新後皆會造成都市舒適度及環境數據較差。針對未來TOD策略中的都市微氣後改善方案,從TOD理想城市模擬中的最佳改善方案顯示,減少25%建築面積,可增加風速15%並降低溫度3%及汙染物濃度2.6E-07 kg/m3;另外加入風廊道可以增加風速28%並降低溫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