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簾聽政地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垂簾聽政地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家誠寫的 溥心畬傳(增訂新版) 和童超的 寫給所有人的圖說中國史(全):這樣看圖讀歷史超有趣,438件稀世文物+名家畫卷,讓你漫遊中國5000年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九歌 和月之海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新聞研究所 林麗雲、陳順孝所指導 郭姵君的 從組織雇員到獨立記者:三位新聞工作者的專業意理形塑與實踐 (2009),提出垂簾聽政地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專業意理、自由新聞工作者、生命史、敘事研究。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垂簾聽政地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溥心畬傳(增訂新版)

為了解決垂簾聽政地點的問題,作者王家誠 這樣論述:

  溥心畬,原名溥儒,詩書畫及國學底子深厚,為滿清恭族王遺族,溥儀的堂兄,民初與張大千齊名,人稱「南張北溥」享譽中國大江南北。渡海來臺後,與張大千、黃君璧國畫巨擘三人,譽為「渡海三家」。身為清朝權貴,自幼錦衣玉食,飽讀詩書,才思敏捷有七步成詩之才。晚清時局動蕩,隱居京城萃錦園、避居馬鞍山牡丹院,民初遷居頤和園,期間學習不斷,書畫大有所成,求藏者眾,於北平藝術學校授課之餘,亦收多名入室弟子。   待江山易主、風雲變色,倉皇攜眷輾轉渡海來台,秉持讀書人的風骨,遠離政治,擔任師大、藝專教授,蟄居台北市臨沂街,闢畫室,作育門徒無數。與張大千、黃君璧等國畫巨擘時相唱和,偶有神來之筆聯手作畫,傳為美談。

  鑽研經學是溥心畬生平心願,甚至看得比詩詞書畫更為重要。他曾自評「詩第一,書次之,畫又次之」,因此他教畫必從四書五經、吟詩作詞、學寫書法講起,學畫能得真傳者,僅數位入室弟子,如吳詠香、劉河北、安和、姚兆明等人,還有許多青年藝術家也曾受業於他,如羅青、席慕蓉等。其所留下著作、畫作無數,除了民間坊肆偶見款題「溥儒」遺作外,尚有大量畫作典藏於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等地。   此書作者王家誠是畫家,也是作家,以美術教育為一生志業,同時也是溥心畬任教師大時的學生。他親赴溥心畬曾居住過的北京頤和園、恭王府,走訪溥心畬親族、門人,融合歷史、溥心畬著作,細心考證,為時八年才完稿,翔實反映這位舊王孫的生

命軌跡。  本書特色   ★收錄國畫大師溥心畬多幅傳世經典複刻畫作   ★描寫溥心畬傳奇而精彩的一生!   ★本書榮獲中山文藝獎。 作者簡介 王家誠   是畫家、作家,也是美術教育家。民國廿一年生於遼寧,台灣師大藝術系畢業,曾任教於成功大學、台南師範學院。創作除散文、短篇小說及兒童文學外,又以文學筆法撰寫中國藝術家傳記,生動地表現出多位大師的時代、生平和造詣,詮釋其藝術思想發展的脈絡,在《故宮文物》連載的一系列中國藝術家傳記,已有二十年之久,深受讀者歡迎。著有《溥心畬傳》、《鄭板橋傳》、《吳昌碩傳》、《明四家傳》,並以《溥心畬傳》榮獲中山文藝獎。已出版中國文人畫家傳有《溥心畬傳》、

《鄭板橋傳》、《吳昌碩傳》、《明四家傳》。 融合史實與藝術之美──/秦孝儀 出身皇族的詩書畫大師(代序)/王家誠 第1章‧龍的傳人 第2章‧選皇帝 第3章‧西山逸士 第4章‧詩與畫 第5章‧懸 案 第6章‧王孫皎如玉 第7章‧西苑花飛春已盡 第8章‧復辟夢覺 第9章‧風景還如故 第10章‧萃錦園的春天 第11章‧江山一夜變滄桑 第12章‧頤和園的歲月 第13章‧江南遊 第14章‧流浪的皇室 第15章‧南 遷 第16章‧北望意無窮 第17章‧歷 險 第18章‧人生的轉捩點 第19章‧復性說 第20章‧生平三怨 第21章‧神祕客 第22章‧帚生菌 第23章‧望雲山 待新晴 第

24章‧何日蟄龍乘霧起 第25章‧鼠輩縱橫總不知 第26章‧白髮仍為客 第27章‧鍾馗與西遊記 第28章‧世上而今少直人 第29章‧新羅與扶桑之旅 第30章‧宇宙難容一大千 第31章‧猶伴詞人作遨遊 第32章‧豈願浮東海 第33章‧蠹 化 第34章‧湯泉湧翠溪 第35章‧魂返江南故國春 第36章‧異邦瞻去雁 第37章‧猿 緣 第38章‧故妻猶有墓 第39章‧武陵洞外桃千樹 第40章‧老去空餘伏櫪心 第41章‧空濛不見山河影 第42章‧落荒而逃的鍾馗 第43章‧心死惟餘忠孝在 第44章‧絕 響 參考書目 溥心畬年譜 特載:以鍾馗自喻的溥心畬 代序 出身皇族的的詩書畫大師(代序) 王家誠

  民國四十到五十年左右,台灣師大藝術系學生,一進學校就好奇地打聽,有位差一點當上皇帝的國畫老師溥心畬,擔任那一年級學生的課?知道要等到三、四年級才排得到溥心畬的課時,臉上都有些失望的表情。有的設法混到高年級教室,先睹為快地瞻仰末代王孫的丰采。   到了溥氏授課那天,光線暗淡的教室中,擠滿了學生,有些還邀了朋友同來。時間一到,大家向教室外引領而望。過了好一陣子,仍不見大師蹤影。   再問女助教,才知道他有時會迷路,坐著三輪車在校內兜圈子卻找不到教室。有時丟了課表,自然也就弄不清開學和上課的時間。那時電話還不普遍,過了一個小時左右,騎單車到臨沂街寓所探視的助教回來說,果然是老師忘了此事,

下週定然準時授課。   次週,助教僱車前往迎駕,依然空勞往返;原因是老師已換妥衣服,拿了摺扇準備出門之際,師母發話說:「怎著,您不說要陪我聽戲嗎?」   老師當場吩咐:「聽到沒有?今兒個陪師母看戲,下禮拜準到。」   大師終於來了,但因想看熱鬧的學生不能一再蹺課,前兩週擠得水洩不通的教室,倒是冷清不少。   年逾半百,身著綢長衫的溥心畬,在助教、班長及其入室女弟子的簇擁下,步入教室。略顯矮胖的身材,方面大耳,鼻如懸膽,在學生的感覺中,果真帶有龍相。   畫桌前所擺的,雖然是張普通椅子,但他習慣性地盤腿而坐。由於助教事先的指點,女生輪流為他搥背,男生把準備好的香菸,為他一根接一根的點燃

。手揮摺扇,啜著香茗的他,抱怨學校太不懂事,每週一個時辰工夫的課,豈能學畫;學畫要先讀四書五經,練好書法,人品端正而後不學自能。   這一點,學生早有耳聞,所以有些學長賣掉單車、手錶,行跪拜大禮,請客拜師習畫;溥氏門牆中,拜師和拜壽,均行跪拜大禮,十分隆重。但見他私人畫室內,中外老少學生都有,一律要聆聽四書五經。幾位子女在國外的老人,或外交官的眷屬,急切想學幾筆國畫,一方面使心靈有所寄託,出國定居,或在友邦人士面前也能表現一下中國文化特色。但急驚風遇到慢郎中,聽了一陣之後,不免沉沉欲睡。   抱怨過課程不合理,話題不知怎樣,由他國大代表的身分轉到總統身上,聽皇帝數落總統,在威權時代,自也聞

所未聞:「蔣介石也莫名其妙,他作他的總統,我作我的百姓,請我吃飯作什麼?我不去!」這句話,還真有點皇帝氣派。   乍聽之下,以為國民革命,推翻帝制,使他心懷忿憤,事後始知這中間有場絕大的誤會,多年之後真相大白,但溥氏已歸道山。   不知是誰提到了京戲,觸動溥心畬雅好粉墨登場;在北京恭王府大戲樓中票戲玩的往事。一次,由太監扮楊四郎,他扮楊六郎,弟弟溥 (叔明)扮鐵鏡公主。但靴子只有一雙,便由四郎、六郎輪流穿著上場。至於民國二十六年,溥氏兄弟為慶祝母親項太夫人七十大壽所開的堂會,北京名角、名票齊集大戲樓中,更是他津津樂道的盛事。溥心畬邊講邊比劃,唱做俱佳,師生距離頓時拉近了不少。   學生居

然也像行家聽戲那樣,爆出一片「好!」聲。接著他又談到自小練過的騎射功夫。但見他挽起衣袖,稍一運力作彎弓射箭的姿式,左臂內側的肌肉,竟能轉向小臂上方,他告訴學生,如此可以避免為弓弦刮傷。   三小時課過了一半的光景,有位機靈的男生,遞上紙筆,請教台灣少見的驢子形狀,溥心畬則畫興勃發地點染出山徑、蹇驢和一株孤松。下筆迅邁,思路有如閃電一般,點苔剛完,筆桿輕揮,一首雋永的五絕,已經題在畫上,學生才看出老師的真正才華。在學生要求下,溥心畬隨即在畫上落了下款,請求畫驢的學生喜出望外地把畫收到一旁,別的學生也紛紛拿紙請畫。   了解內情的學生透露,如果想在畫上蓋章,改日得另備束脩給師母,恭請用印。

  不僅在學生眼中,溥心畬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他的一生也是多采多姿,撲朔迷離。   民國八十二年六月廿一至六月廿三日,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張大千溥心畬詩書畫學術討論會」,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專家,討論「南張北溥」的生平和藝術。   故宮展覽室內,專設張溥二氏書畫展覽室,同時展出者,尚有所藏溥氏故居北京恭王府紫檀木家具一批,精美古雅,展現出中國工藝的特殊面貌。   這時離溥氏逝世已三十年,據展覽會場管理人員透露,已再婚的溥夫人(李淑貞,又名翠屏、雀屏、綺紅、墨雲)曾到展覽場內,揚言溥氏這些作品都是假的。所幸未找到主管人士,也未進入學術討論會場,否則不免騰笑中外。   溥氏逝世後,為她所有

的大批書畫精品,傳已為某畫商及出版商騙去一空。聞者莫不為溥王孫精心遺作遭劫而惋惜,也為其潦倒和遭遇而嘆息。   六月廿三日,最後一場綜合討論中,發言者頗多溥心畬的門生故舊,話題除溥氏書畫造詣外,多半環繞著他的生平和家庭生活。   討論溥心畬到底有無像他學歷自述文中所說的,留學德國,獲天文學和生物學雙博士學位時,一位先生確證其有。指青年時期的溥心畬,隱居北京西山戒壇寺,他在山後發現一隻三十六隻腳的蜘蛛,長期觀察此一蜘蛛的生態變化,記述成文,因而獲得生物學博士。與會人士聽了,不禁莞爾,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談及其生平軼聞趣事,往往使人發出會心的微笑。   至於溥心畬家庭與婚姻生活,有人義

憤填胸,有人欲言又止,情緒頗為激動。紛紛為這位落魄王孫,藝術宗師作不平之鳴。然而,由於時間所限,與會者多未能暢所欲言,或沒有機會發言。   從藝術家傳記作者的觀察來看,覺得這些來自海內外的溥氏弟子親舊,多為溥氏生命史的目擊者,所言不乏第一手資料,錯失可惜,機會難再,遂藉綜合討論的尾聲,我建議故宮博物院另闢時間,召開座談會,使溥氏親友弟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經過分析整理之後,為這位近代北宗國畫大師,留下文獻史料。   當晚主辦單位在圓山飯店宴請全體與會人士,席間仍以溥心畬家世和生活為中心話題。秦孝儀院長表示,此次討論主題中的張大千,業已有人出版傳記,溥心畬傳尚付闕如;因而邀我執筆。   八

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六兩日,故宮博物院舉辦「溥心畬先生傳記資料座談會」,由秦孝儀院長和兩位副院長親自主持。受邀者有書畫界名流、溥心畬親友和溥氏的弟子。討論要點包括早期的王府生活,渡海來台的經過,海外遊蹤及家居授徒等行誼。   兩天座談會的熱烈發言之外,與會者並出示所珍藏的溥氏書畫;贈送溥氏照片及相關的文稿、剪報資料,熱情感人。籌備座談會的書畫處長林柏亭先生、溥心畬晚年弟子胡賽蘭女士,整理全部錄音帶相贈,不勝感激。   為進一步了解溥心畬早年生活環境,在趙雲陪同下,抱病往訪北京。嚮往已久的恭王府花園萃錦園,由於封閉日久,到處打聽,都得不到明確的訊息。偶然到北海公園的「仿膳」用餐,服務生熱心的

告知,氣勢莊嚴的恭王府和列為清代王府園林之冠的萃錦園,就在附近。從北海公園北門出去,沿著什剎海轉進垂柳夾道的柳蔭街即可看到。恭王府現已為中國音樂學院和某治安機關分別佔用;巧的是正在整修的花園,剛好在日前才開放參觀,對遠道而來的我們,不能不說是一種緣份。   民國十三年,年近而立的溥心畬從隱居多年的西山戒壇寺重返恭王府,海棠花開時,曾與張大千、張善子兄弟及北京的詩畫名流,在花樹下飲酒賦詩,即席揮毫的豪情雅致,一直在我腦中迴旋。如今即將身臨其境,憑弔書中所描繪的勝地,我們心中十分激動。走近一看,柳蔭之下園門緊閉。門邊海報上所宣傳的王室書畫展,標示「暫停開放」。   展出作品中,包括中華民國行政

院前參議,卻被中共稱為「國特」的萬公潛(大鋐),捐贈給恭王府的六十九幅溥心畬書畫;自然也緣慳一面了。在台灣,萬氏自稱是溥心畬摯友,相交多年。溥氏逝世後,萬大鋐也退休定居美國。民國七十八年秋,他以所收藏溥心畬書畫精品,攜至上海展覽,後捐贈給恭王府。   失望中看到「花園整建,入園請走小門」的告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很不起眼的小門,門內窄巷有幾戶破破爛爛的人家,售票處就在其中。穿過窄巷,眼前豁然開朗,萃錦園廿景中的方塘水榭,靜靜地進入眼簾。著名的玉泉水,自塘邊石獸口中汨汨流出。西山玉泉是皇家苑池專用水源,除恭王府外,其他諸王均不得引用玉泉水。但歷經滄桑,方塘中的池水瀕臨乾涸而混濁。   幾個

衣冠不整的釣客,懶洋洋地在池畔垂釣,或把釣竿擱在一旁,索性到水榭中沉沉大睡。園中假山、亭臺、曲徑等景物,依稀猶可看出往昔風貌,但處處顯得破敗與荒涼。當年每逢慶典,例如前文提及溥心畬母親歡度七十大壽之類,即有盛大演出的大戲樓,正在鳩工裝修,內外一片凌亂。   可以想像到如在月暗星稀的夜晚,荒草沒徑的花園,如同電影「夜半歌聲」歌詞中所描述的:「空庭飛著流螢,高台走著狸鼪」的森森鬼氣。據說曹雪芹《紅樓夢》裡的大觀園,是以恭王府為藍本。而此刻卻是紅樓夢醒,我們所感到的是滿目蒼涼。   悵然離開花園,轉到王府正門時,日影漸斜。遙望中院,先前經過時所見幾位正在釘木器的公安同志,已無蹤影。據附近的居民說

,恭王府以前曾被許多單位分佔,甚至有人在院中牧羊,現在已經單純多了。   兩隻石獅雄踞的王府門前廣場,曾是少年溥心畬試騎哈密王驃騎所獻寶馬的地方。我拍了一張幻燈片之後,對標示著「遊人止步」的公安機構,心中頗有顧忌,但想到此行的使命,只好貿然闖進恭王府內,想找位公安同志,報備一番,或者可獲通融允予拍照。怎知一路進去,由二進而後院,東、中、西三路府院都拍攝完畢,也沒有遇到一位公安同志。出門後看到焦急等待的趙雲,告訴她:「放心!看樣子是不必報備了。」   這些年來,頤和園一直是開放觀光的熱門旅遊點,遊人絡繹不絕。溥心畬童年,曾在園中排雲殿、樂壽堂等處叩見慈禧太后。七七事變,日軍佔領北京後,溥心畬

偕妻子隱居於頤和園的介壽堂。   北京近郊的西山戒壇寺,內有恭親王奕訢的別館,是他賦閒清修之處,所藏古書字畫異常豐富。清廷遜位後,項太夫人攜心畬兄弟避居寺中。昔日溥心畬吟詠描繪的古松,蒼勁如故,他所居的牡丹院門前,荒草萋萋,院門前也樹立著「遊人止步」的牌子。   正對著門廊張望時,一位少女探首外視,我立即把握機會說明來意,問她是否可以進去拍些幻燈片,她點頭應允。牡丹院牆外古木蒼蒼,裡面重重院落,假山、花圃,幽深寧靜。拍完幻燈片後,少女說起此院現為法院佔用。我心中慶幸這次可說是不虛此行,索性連溥氏詩中常提到的潭柘寺,以及香山碧雲寺、臥佛寺等地,都作了走馬觀花式的探訪。到北京追尋溥心畬早年生活

的痕跡,尚稱順利,也算是有緣。   在文獻資料方面,故宮博物院出版組組長宋龍飛兄,贈我溥心畬詩文集和書畫冊多種,又代借各種貴重畫冊,幫忙收集剪報資料,給我很大的幫助。東海大學詹前裕教授,曾為台灣省立美術館撰寫《溥心畬繪畫藝術之研究》,除惠贈論著之外,並把他以前到北京訪問溥心畬侄兒,身兼國樂家和畫家的毓峘訪問錄音,返台後毓峘和毓崟的來信,拷貝提供給我參考。毓峘是其四弟人稱「三爺」溥 之子,毓崟則為其三弟人稱「大三爺」溥佑之子。毓崟不僅是心畬早期的北宗山水畫傳人,他到藝專上課時也隨侍在側,為他整理畫稿和學生作業。毓崟在給詹教授的信中,對溥氏任教藝專時的教學思想和教法,有真切的敘述,是很難得的資料

。歷史小說家林佩芬小姐,熱心地為我提供滿清皇朝的史料,使我對溥心畬早期的皇族生涯,有更深入的了解。   至於口述歷史部分,現任職於故宮博物院書畫處的溥毓岐先生,是溥心畬從住在頤和園時期,就帶在身邊親自教養的義子,耳濡目染,對義父心畬的生平、交遊、創作思想和過程,都有深入的了解。其後受聘於故宮,協助整理研究心畬遺作。這次《溥心畬傳》之寫作,蒙毓岐提供珍貴的第一手資料,等於口述歷史,不但使寫作過程順利,內容也更充實,在此深表謝意。   安和女士、劉河北教授兩位心畬的入室女弟子,曾在臨沂街寒玉堂,與心畬一家共同生活兩年。她們在台灣分別接受我的訪談。在國外,也時常寄信回答有關的問題。並且寄贈所藏心

畬作品的畫冊、幻燈片,和心畬手札影本,對傳記的完成,助益非淺。   許許多多熱忱的幫助與回憶,使我能按部就班地建構這繁複的「工程」,在此,我謹表示內心深深的謝意。 龍的傳人 光緒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貝勒愛新覺羅載瀅的次子誕生。由於這天是咸豐皇帝的忌辰,所以把他的生日改為七月二十四日。從咸豐即位後便在政壇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恭親王奕訢,是他的祖父。他的誕生,對此際政壇失意,奉旨「養病」的恭親王,是一件大喜之事。出生第三日,光緒皇帝賜名為「溥儒」。「心畬」是他後來所取的字(因心畬較為人知,故本傳以溥心畬稱之)。 清室姓氏之說,相當複雜。有些說法是,本姓「愛新覺羅」,後人除實質上保有此姓之外,受

漢人影響,簡化姓名。就以譜系中所排輩分為姓。如溥心畬的祖父輩,輩分為「奕」,名有「言」字邊,奕 (咸豐)、奕訢、奕 ……是道光皇帝諸子的姓名。 他父親輩,以輩分姓載,名以「水」為偏旁,載淳(同治)、載湉、載瀅……是道光皇帝孫子輩的姓名。再下一輩姓「溥」,名字有「人」字偏旁,溥儀(宣統)、溥儒、溥傑、溥佑即是。溥儒子侄輩姓「毓」,名有「山」字偏旁。溥儒之子名「溥毓岦」,義子名「溥毓岐」,「毓」上冠以溥姓,是個例外。溥儒的獨女,名「韜華」未冠父姓。 在溥心畬的詩文中,很少提到他父親載瀅,但津津樂道他祖父恭親王的兩件軼事: 咸豐十年秋,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況失利,英法聯軍漸漸逼近北京。咸豐皇帝不顧群臣諫

阻,倉皇出奔熱河。行前,恭親王臨危授命,為欽差便宜行事全權大臣,負責與英法兩國議和,安定民心。咸豐並以硃筆上諭一道授予恭親王: 「如有意外事件發生,你即可自登大位,諸事當以社稷為重。」 溥心畬說這道聖諭,一直保存在恭親王手中,其後傳給長孫小恭親王溥偉,溥偉則呈獻給宣統皇帝溥儀。此事儘管有學者提出懷疑,但溥心畬似乎深信不疑。巧的是,次年,咸豐十一年七月二十五日,咸豐皇帝就以三十幾歲的壯年,病逝熱河;如真有此一硃諭,可謂一語成讖了。 另一則他愛說的恭親王軼事是: 沖齡的同治皇帝即位後,為了國事,恭親王常與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激烈爭辯。一次慈禧怒極,責問他:「汝係何人!」 恭親王當即不甘示弱地回敬一句

:「宣宗之子,仁宗之孫,今上之叔也!」 慈禧太后為之氣沮,乃改容致歉。 在外患頻仍,內爭不斷的政壇中,屢起屢伏的恭親王,除留給子孫輝煌的家世外,尚有三寶:

從組織雇員到獨立記者:三位新聞工作者的專業意理形塑與實踐

為了解決垂簾聽政地點的問題,作者郭姵君 這樣論述:

除了在主流媒體工作,新聞工作者的記者生涯是否還有其他選擇?本研究在這樣的提問下展開,探討從主流媒體出走的記者,如何以自由新聞工作者的身分,繼續實踐其新聞理念。並且,他們又是用何種方式支撐採訪所需,在理想和現實中取得平衡。是故,本文提出兩大研究問題,第一、這些選擇離開媒體、從事獨立報導的新聞工作者,他們抱持的專業意理如何形成與轉變。第二、離開媒體後,他們的維生方式與勞動樣貌為何?結果發現,三位自由新聞工作者受到過去採訪經歷與個人理念的影響,皆抱持參與者意理。離開媒體後,他們為公民媒體寫稿、透過部落格發表新聞,繼續實踐其新聞理念。另一方面,本文也發現三位受訪記者分別透過搬家、接案,和寫書來賺錢維

生,並且以組合式工作的形式維持其自僱生涯;但尋找工作機會時仰賴技藝、聲譽資本,同時收入狀況也不夠穩定。最後,由於本研究採用生命史研究途徑與敘事研究方法,透過受訪者的自我敘說,能夠進一步理解專業意理分類背後,記者個人的理念選擇與自身職涯發展的關係,從而探究出參與者意理的實踐現況。本研究也欲藉此開闢傳播者研究的新途徑,研究結果提出集體組織與部落格營利的未來建議,亦作為自由新聞工作者維生規畫的參考。

寫給所有人的圖說中國史(全):這樣看圖讀歷史超有趣,438件稀世文物+名家畫卷,讓你漫遊中國5000年

為了解決垂簾聽政地點的問題,作者童超 這樣論述:

所有的歷史瞬間,就藏於一筆、一畫、一器間! 一套歷史百科全書、438件文物圖鑑,帶你漫遊中國五千年。   中國5000年這~~麽長,要怎麼讀才好?   分門別類讀?依大事年表讀?依朝代順序讀?依喜歡的主題讀?   還是不要這麼累,欣賞一下博物館裡的文物就好?   這本書,讓你怎麼讀都可以!   多種讀法,一次滿足。   【你知道嗎?】   ●古秦漢的存錢筒叫「儲貝器」,專門用來儲存流通貨幣的貝殼用的,蓋子要多華麗就有多華麗,裝飾大於實用性。   ●華佗發明了體外擠壓心臟法和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其技術仍為現代醫學所用。他在中國醫學上最大的貢獻就是麻醉術──發明麻沸散和創造體育療法「五禽

戲」。   ●宋朝飲食豐富多彩,尤以各類什錦飯獨具特色、粥品更達三百多種,城市中最大的行業就是飲食業!   ●忽必烈不只實現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其《授時曆》的編成是古代天文學上一大突破,求得一次回歸年長為365.2425 日,只與地球公轉的週期相差26秒,比世界通用的西曆早了三百年。   《寫給所有人的圖說中國史》透過四百多件珍貴文物,將其背後相關的農業、科學、手工、文化、稅收制度、法律制度、官僚體制等方面的重大歷史事件納入書中,不但是一本歷史書,更是一本百科全書!你不用走一趟中國,就可以看盡中國各地博物館的珍藏、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館的圖畫繪卷、英國大維德基金會的青花瓷器,一邊瀏覽眾珍奇文物

,一邊了解中國歷史。   中國作為世界人類起源的發源地之一,從蒙昧的遠古時代過渡到夏朝,建立中國史上第一個「天下共主」的奴隸制王國,至此開展了煌煌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其積澱的人文風流、典章制度包羅萬象,龐雜巨大。作者以商周的青銅名器、春秋戰國的甲胄戰車;秦漢的兵馬俑及金鏤衣;三國的帝王像及銅馬車;魏晉南北朝的彩石佛與畫像磚;隋唐的三彩陶與琉璃盤……等當代文物體現各朝代的絕代風華,除了突顯高超的工藝技術和人文創意,還記錄了歷史點滴。   你可以從四羊方尊看見殷商貴族生活的奢侈與雍容;從北宋汝窯蓮花溫碗,看見冠絕一時的製瓷技術和宋代商業的繁榮;從《歷代帝王圖》,看見十三位中國帝王的氣度儀表與肖似

傳神……北朝的石窟藝韻、南朝的舞榭風流、盛唐的國力恢宏、兩宋的經濟狂飆盡在其中。   本書你可以隨意翻頁,當工具書查找歷史片段,也可以當文物圖鑑賞析,或者按時間順序閱讀,佐以各章節標示的時間、地點、重要人物及大事件,體驗一場看得見的「中國史之旅」。   【如何服用本書:】   ‧438件稀世文物+名家畫卷的簡明圖說,你可以隨意挑選喜歡的文物欣賞,透過文物了解背後的來源和歷史背景。   ‧各章卷末從不同切面探討現代人最感興趣的專題報導,歷史課本裡出現的二里頭文化、秦始皇陵墓,輝煌的唐代書法家創作,歷史長河裡的小切面,隨意擷取。   ‧收錄與歷史相關之大師畫作,讀通中國史的同時,也一同賞析「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天下三大行書」!   ‧各節卷頭提示「年代」、「地點」、「人物」和「關鍵字」,加深記憶點,讓你從第一頁開始讀到最後一頁,順著朝代讀,時序不混亂。   ‧補充「延伸閱讀」的小知識,增加趣味性,讓你深入中國生活各層面:西周的宗法制、禮樂制、井田制是什麼?商朝酒裡的必備香料、酒類飲品有哪些?老莊與道德經、司馬遷與史記的思潮又如何影響當代,成為當時最流行的輿論? 名人推薦   「直擊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櫥窗,那麼洶湧那麼真。」──《非普通三國》作者  普通人   「用白描筆法、精彩圖像,呈現不同時代的特殊風貌,中國史的生動『歷歷在目』。」──建國中學歷史科教師  黃春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