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宗源寫的 土地開發與建築法規應用 和黃宗源的 土地開發與建築法規應用(五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永然 和永然所出版 。

國立宜蘭大學 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碩士班 何武璋所指導 葉容榕的 暫時性都市主義下閒置空間規劃策略探討–以臺北市為例 (2021),提出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暫時性都市主義、暫時性使用、閒置空間、都市治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 蔡育新所指導 林家靖的 都市「街區開放空間」「以自然為本(Nature-based Solutions , NBS)」規劃設計之氣候變遷綜效、權衡、共效益-社區道路 (2021),提出因為有 都市計畫、「街區開放空間」、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綜效、「以自然為本(Nature-based Solutions、NBS)」的重點而找出了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土地開發與建築法規應用

為了解決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的問題,作者黃宗源 這樣論述:

  不動產興衰曲線被視同經濟指標,而不動產產業中,房地開發立足先機位置,格外重要。土地開發的過程中,首要就是進行法規的分析,尤其現今政、經環境變化快速,如何掌握現階段的法規,預測未來的新趨勢,將是賺多或慘賠的關鍵。   建築法規繁多、雜亂,散見四處,因此入門土地開發者學習過程中容易失之片斷,本書作者規劃土地開發案件經驗豐富,縱觀建築開發相關法規條文後,有鑑於市面相關法規圖書的缺點,遂結合實務經驗,系統整理開發法規及其立法起源、影響等,引導讀者從前輩的經驗中學習,早一步了解法規的新趨勢,而應用於開發土地的實務工作上。   本書分為:土地開發與建築法規之關係、如何建立法規資料庫、如何建構法規知

識、如何應用法規知識、如何進行土地開發之法規分析、如何應用法規的新趨勢,共六章,文中並附加圖表如:土地開發流程圖、建築技術規則大綱圖、程序進行期間之展期規定圖,輔以解讀法規,易讀易懂,是建築業界都應人手一冊的最佳參考書。 作者簡介 黃宗源   學歷:   成功大學建築學士、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   房地產專業教學經歷:   楊瑾益不動產土地開發研習班講師、中國力霸公司建教合作員工在職訓練班講師、永然法律研究中心建築法規班及土地開發班講師、國防部眷服處建築法規班講師、財團法人台灣不動產資訊中心住宅開發班講師   經歷:   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能力本位職訓教材編撰委員、台北縣政

府重建推動委員會委員、台北市建築交集會理事長、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兼任講師、私立中華技術學院兼任講師   現職:   黃宗源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建設公司顧問   著作:   大型住宅基地的建築開發與管制之研究、應用建築法規導論、土地開發與建築規劃應用、土地開發與建築法規應用、土地開發與規劃設計應用、土地開發與建築法規彙編 六版序 前言 第一章 土地開發與建築法規之關係 第一節 台灣房地產開發的歷史探討 第二節 法規變更對房地產開發之影響 第三節 土地開發與建築法規應用 第二章 如何建立法規資料庫 第一節 認識法規資料來源 第二節 如何整理法規資料 一、土地管理法規

(一)都市土地 (二)非都市土地 二、建築管理法規 (一)都市、非都市土地共同適用 (二)都市土地之建築管理 (三)非都市土地之建築管理 第三節 如何查尋法規資料 一、判斷土地屬性、使用分區 (一)非都市土地 (二)都市土地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 二、判斷基地是否屬山坡地? 三、若為山坡地,判斷是否須經開發許可? (一)不須經開發許可程序之山坡地,可經水土保持計畫審核後 (二)須經開發許可程序之山坡地,依下列程序辦理 第三章 如何建構法規知識 第一節 法規緒論 一、法規之意義 (一)法律 (二)命令 二、法規位階 三、法規之公告實施 四、建築管理之起源 五、建管法規之制定法源 (一)

源於「制定法」者 (二)源於「非制定法」者 六、建管法規之應用原則 七、建管法規之解釋方法 八、建管法規之適用地區 九、建管法規常用術語 (一)得 (二)應 (三)以上 (四)不溯既往 (五)罰金 (六)罰鍰 (七)沒收 (八)沒入 第二節 認識台灣土地管理現況及建築法規體系 一、台灣土地管理現況 二、台灣的建築法規體系 第三節 認識土地管理制度 一、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分為三種 (一)開發許可制 (二)土地使用分區管制 1.使用分區之劃定 2.使用類組之建立 3.發展強度的規定 (三)績效分區管制 1.開放空間比率(Open Space Ratio) 2.不透水層比率(Impervious

Surface Ratio) 3.密度(Density) 4.容積率(Floor Area Ratio) 二、台灣分為都市土地與非都市土地二個管理系統 (一)都市土地之土地使用管理相關法規 1.土地使用管制之意義 2.土地使用管制之目的 (二)土地使用管制之內容 1.管制工具 2.管制內容 三、都市土地之土地使用管理相關法規 (一)都市計畫法 (二)都市計畫法台灣省施行細則 (三)台北市都市計畫施行自治條例 (四)都市計畫法高雄市施行細則 (五)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 (六)都市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臨時建築使用辦法 (七)○○縣(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或自治條例 四、非都市土地之土

地使用管理相關法規 (一)區域計畫之功能 (二)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體系 1.土地使用管制 2.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之層次 (三)相關法規及法令體系 1.區域計畫法 2.區域計畫法施行細則 3.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 第四節 認識建築管理制度 一、都市土地與非都市土地共同規定之建築管理法規 (一)建築法 1.制定目的 2.主管機關 3.適用地區 4.用語定義 5.建造行為可分下列四種 6.建築相關行為人 7.建築執照分下列四種 8.有關建築許可於程序進行期間之展期規定 9.申請使用執照之三基本條件 10.非經申領使用執照,不准接水接電及使用,變更應申請變更使用執照 11.申請變更使用執照之申請文

件、圖 12.建築物公共安全、公共衛生檢查 13.建築物室內裝修納入管理 14.昇降及機械停車設備非經檢查取得使用許可證,不得使用 15.建築物之拆除,應先請領拆除執照 16.處罰事項 17.不適用本法全部或一部分規定者: (二)建築技術規則 (三)山坡地管理 (四)畸零地管理 (五)現有巷管理 二、都市土地之建築管理 (一)台北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 (二)新北市建築管理規則 三、非都市土地之建築管理 (一)實施區域計畫地區建築管理辦法 (二)實施都市計畫以外地區建築物管理辦法 第四章 如何應用法規知識 第一節 處理程序終結前法規不溯既往原則之應用 第二節 建蔽率舊照與容積率新照之比較 一

、容積率管制時代來臨 二、建蔽率舊照與容積率新照的比較 (一)舊照 (二)新照 三、建蔽率舊建照在土地開發上之應用 四、容積率新建照在土地開發上之應用 1.舊照 2.新照 3.比較 第三節 台北市與其他地區法規之比較 一、台北市 二、其他地區 三、台北市與其他地區法規之比較 (一)基地開發強度方面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 (二)使用用途方面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 (三)停車空間規定方面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 (四)畸零地規定方面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以新北市畸零地使用規則為例) (五)基地配置方面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 (六)高度限制方面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 (七)

私設通路方面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 (八)山坡地管理方面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 (九)開放空間鼓勵規定方面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 (十)停車獎勵方面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 (十一)騎樓設置規定方面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 第五章 如何進行土地開發之法規分析 第一節 土地適用法規之判定 一、都市土地 (一)只有主要計畫之土地 (二)已有細部計畫之土地 (三)變更使用分區之土地 二、非都市土地 (一)已編定分區使用之土地 1.按原編定使用 2.相同分區變更編定使用 3.變更分區及編定使用 (二)未編定分區使用之土地 三、山坡地 (一)山坡地之定義及範圍 1.山坡地之定義 2.

山坡地之範圍 (二)山坡地基地不得開發建築之認定標準 (三)山坡地管理法規之歷史沿革 (四)山坡地適用法規之判定 第二節 基地配置之法規分析 一、基地外部之法規分析 二、基地內部建築物外部之法規分析 第三節 建築平面之法規分析 一、建築物用途分類確定 二、判定是否為供公眾使用建築物 三、確定樓層數及建築物高度後法規之限制條件評估 四、防火避難設施檢討 (一)樓梯座數及構造檢討 (二)設置昇降機或緊急昇降機之檢討 (三)屋頂避難平台檢討 (四)防火間隔檢討 五、樓層高度限制之法規分析 (一)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條之規定,住宅、集合住宅用途之挑空原則及樓層高度限制如下 (二)依《台北

市建築物樓層高度及夾層挑空設計管理原則》規定 六、面積檢討 (一)總樓地板面積檢討 1.允建容積 2.屋頂突出物面積 3.地下層面積 4.其他不計容積但計入樓地板面積部分 (二)陽、花台等不計入樓地板面積部分檢討 七、日照、採光、避雷計檢討 (一)日照檢討 (二)採光檢討 (三)避雷針檢討 八、地下層之法規檢討 (一)停車空間檢討 (二)防空避難設備檢討 (三)地下室開挖率檢討 (四)地下室開挖深度檢討 九、綠建築規定檢討 (一)綠建築六項指標適用建築物檢討 1.建築基地綠化 2.建築基地保水 3.建築物節約能源 4.建築物雨水或生活雜排水回收再利用 5.綠建築構造 6.綠建材 (二)免計容積

率及建築面積之規定 第六章 如何應用法規的新趨勢 第一節 掌握現階段法規的方向 一、時空轉變因素對法規之影響 (一)政治上因素 1.台灣省精省對法規之影響 2.政府拯救房地產業採取措施對法規之影響 (二)社會事件引發輿論對法規之影響 1.天災人禍之影響 2.社會時事弊端之影響 (三)政策上因素 二、創造土地價值的法規應用 (一)增加容積的法規應用 1.開放空間獎勵 2.停車獎勵 3.容積移轉 4.聯合開發獎勵 5.災後重建 6.都市更新容積獎勵 7.老人住宅容積獎勵 8.特定區開發時程獎勵 9.其他 (二)改變使用用途的法規應用 1.土地變更使用分區 2.建築物變更使用 3.不變更土地使用

分區及建築物不變更使用 三、現階段重要法規之應用 (一)容積移轉制度 1.容積移轉之意義 2.台灣實施容積移轉之歷史沿革 3.容積移轉相關法規 4.現階段容積移轉之執行方式 (二)都市更新政策 1.都市更新之意義 2.台灣實施都市更新之歷史沿革 3.都市更新相關法規 4.現階段都市更新之執行方式 (三)農地釋出政策 1.農地釋出政策之意義 2.農地釋出政策之歷史沿革 3.農地釋出相關法規 4.現階段農地開發之應用方式 (四)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解決方案 第二節 預測未來法規的新趨勢 一、國土計畫法的立法 (一)台灣土地管理歷史的發展沿革 (二)國土計畫法草案概述 二、停車獎勵的公平性探討 三

、容積移轉制度趨向合理化 四、都市更新政策趨向公平審慎 五、高公設比時代來臨 六、政府推動中的政策與重大法案 (一)推動中的政策 (二)推動中的重大法案 附錄 附錄一 法規目錄彙編 A中央法規 B區域計畫相關法規 C都市計畫相關法規 D都市計畫相關法規 E都市更新相關法規 F建築相關法規 G建築相關法規 H建築專業人員相關法規 I營造相關法規 J山坡地相關法規 K水土保持相關法規 L停車場相關法規 M環評及產業開發相關法規 N其他 附錄二 必備法規書目 附錄三 法規思考題 後語 參考書目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舒翠玲議會質詢-107.07.16-市長施政報告及說明質詢[台66橋下規劃平鎮清潔隊辦公室及垃圾車停車場案](第一屆第八次定期會單位質詢)

台66橋下規劃平鎮清潔隊辦公室及垃圾車停車場案

背景說明:
1.此案在105年10/17招標完成,10/27上午開工、下午停工,原因:無法請領建築執照。
2.土地分區為都市計劃外交通用地。
3.招標案中建築物結構為鋼骨+RC。
4.招標案中規劃94個自小客車及37輛垃圾車停車位。

🛎適法性問題:
1️⃣「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中明訂交通用地不能興建建物,所以無法請領建築執照。
👿都發局建議以臨時建築興建。
⁉️政府的交通用地可以興建建築物,那老百姓的交通用地也可以嗎?
⁉️「臨時」建築究竟要使用幾年可以視為「臨時」?

2️⃣以臨時建築名義興建,建築物結構是鋼骨+RC。
👿行政院主計處財物標準分類~鋼骨+RC結構之公有建築物使用報廢年限為60年。
⁉️要60年才能報廢的建築物可以視為「臨時」建築嗎?

3️⃣「建築物交通影響評估準則」中規定在交通密集區、供公眾使用的建築物,停車位超過150個即必須做交通影響評估。
👿交通局回覆只有145個停車位,所以不用做評估。
⁉️但招標案中設計圖中明確畫出94個自小客車及37輛垃圾車停車位,準則中明訂1輛垃圾車計算=2輛自小客車,所以、應為168個車位,為何規避交通影響評估?

🛎實際現況:
📌附近居民自105年3月22日就曾拉白布條抗議、四處陳情,希望桃園市政府停止此案。
📌105年招開規劃說明會時,平鎮里長退席無言抗議、宋屋里長反對設置。
📌106年10月25日居民陳情會勘。
📌107年4月16日居民陳情。

桃園市政府針對平鎮台66橋下東勢里段空間活化編列3-4百萬做參與式預算,讓民眾決定如何使用,然而宋屋段完全不需要經費就有民眾參與,桃園市政府卻避之惟恐不及?

#平鎮台66橋下空間活化
#清潔隊辦公室及停車場
#公路總局
#臨時建築

暫時性都市主義下閒置空間規劃策略探討–以臺北市為例

為了解決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的問題,作者葉容榕 這樣論述:

在都市規劃中,傳統規劃方法可能導致許多空間未被充分利用,且多數時間為閒置的狀態,當更多元之使用者和內容及更廣泛的空間結合時,都市彈性隨之增加,能於有限時間內將空間暫時性使用率提升增加都市快速、靈活的適應能力,因應都市突如其來的變化(Lydon & Garcia, 2015; Stevens & Dovey, 2019)。從歷年研究顯示,我國閒置空間一直是多年來被關注的議題,無論政府單位或私人機構皆提出許多政策與配套來推動空間活化,因此如何將閒置空間規劃能更貼近當地需求並有效被利用為首要重點,亦為本研究期許暫時性都市主義觀點可以協助我國閒置空間跳脫舊有模式,在政策規劃與民眾需求間達到平衡。本研

究透過文獻回顧與深度訪談檢視國外閒置空間利用發展及我國目前空間利用之內涵,並考量我國閒置空間發展之成熟度,以臺北市作為主要探討對象,其因為該地區公私部門對於相關政策、推動程序、實務經驗與統計數據較為完備。首先針對國外暫時性都市主義於閒置空間利用之相關模式進行案例蒐集,接著比較我國目前政策與實際作為進行資料分析,最後透過專家、相關人經文獻收集與訪談分析發現閒置空間再利用可以透過三個面向作詮釋,包含一、空間與功能:使用者與目標功能設定,為整個閒置空間最初階之程序,按地方的各種統計數據來推估其使用面向需求可能性,進一步賦予而滿足其功能;二、區域內涵:區域所蘊含的意義或目標。探討社區或一定範圍內中長期

的規劃,配合各構面研擬出由數個小空間所組織成的具代表性區域發展方向;三、國家永續發展:符合整體社會或國家之長期發展。理解暫時性使用空間與國家政策發展之關係,提出永續發展的策略,並經彙整及分析後之規劃方案配套,在閒置空間暫時性使用策略之實踐可包括「策略機制的制定」、「使用者特性與區位選擇」、「適宜之誘因」、「多方溝通」、「多元交流」,而在閒置空間暫時性使用之永續包括「營造社區共同發展意識」、「閒置空間的釋放」、「維護管理」、「民眾參與」、「資訊透明化」。本研究後續透過我國空間規劃領域專家及相關策略參與者深度訪談梳理策略與永續面向所發展之閒置空間應用方式,並以我國臺北市現有之活化空間進行檢討,探討

在暫時性閒置空間規劃及政策須調整之處,同時檢視多元與可行性,逐步建構出符合我國閒置空間暫時性使用策略規劃內涵。

土地開發與建築法規應用(五版)

為了解決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的問題,作者黃宗源 這樣論述:

  不動產興衰曲線被視同經濟指標,而不動產產業中,房地開發立足先機位置,格外重要。土地開發的過程中,首要就是進行法規的分析,尤其現今政、經環境變化快速,如何掌握現階段的法規,預測未來的新趨勢,將是賺多或慘賠的關鍵。   建築法規繁多、雜亂,散見四處,因此入門土地開發者學習過程中容易失之片斷,本書作者規劃土地開發案件經驗豐富,縱觀建築開發相關法規條文後,有鑑於市面相關法規圖書的缺點,遂結合實務經驗,系統整理開發法規及其立法起源、影響等,引導讀者從前輩的經驗中學習,早一步了解法規的新趨勢,而應用於開發土地的實務工作上。   本書分為:土地開發與建築法規之關係、如何建立法規資料庫、如何建構法規知

識、如何應用法規知識、如何進行土地開發之法規分析、如何應用法規的新趨勢,共六章,文中並附加圖表如:土地開發流程圖、建築技術規則大綱圖、程序進行期間之展期規定圖,輔以解讀法規,易讀易懂,是建築業界都應人手一冊的最佳參考書。 作者簡介 黃宗源   學歷:成功大學建築學士、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   房地產專業教學經歷:楊瑾益不動產土地開發研習班講師、中國力霸公司建教合作員工在職訓練班講師、永然法律研究中心建築法規班及土地開發班講師、國防部眷服處建築法規班講師、財團法人台灣不動產資訊中心住宅開發班講師   經歷: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能力本位職訓教材編撰委員、台北縣政府重建推動委員會委員

、台北市建築交集會理事長、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兼任講師、私立中華技術學院兼任講師     現職:黃宗源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建設公司顧問   著作:大型住宅基地的建築開發與管制之研究、應用建築法規導論、土地開發與建築規劃應用、土地開發與建築法規應用、土地開發與規劃設計應用、土地開發與建築法規彙編 第一章 土地開發與建築法規之關係 第一節 台灣房地產開發的歷史探討 第二節 法規變更對房地產開發之影響 第三節 土地開發與建築法規應用 第二章 如何建立法規資料庫 第一節 認識法規資料來源 第二節 如何整理法規資料 一、土地管理法規 (一)都市土地 (二)非都市土地 二、建築管理法規 (一)都市、

非都市土地共同適用 (二)都市土地之建築管理 (三)非都市土地之建築管理 第三節 如何查詢法規資料 一、判斷土地屬性、使用分區 (一)非都市土地 (二)都市土地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 二、判斷基地是否屬山坡地? 三、若為山坡地,判斷是否須經開發許可? (一)不須經開發許可程序之山坡地,可經水土保持計畫 審核後 (二)須經開發許可程序之山坡地,依下列程序辦理 第三章 如何建構法規知識 第一節 法規緒論 一、法規之意義 (一)法律 (二)命令 二、法規位階 三、法規之公告實施 四、建築管理之起源 五、建管法規之制定法源 (一)源於「制定法」者 (二)源於「非制定法」者 六、建管法規之應用原

則 七、建管法規之解釋方法 八、建管法規之適用地區 九、建管法規常用術語 (一)得 (二)應 (三)以上 (四)不溯既往 (五)罰金 (六)罰鍰 (七)沒收 (八)沒入 第二節 認識台灣土地管理現況及建築法規體系 一、台灣土地管理現況 二、台灣的建築法規體系 第三節 認識土地管理制度 一、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分為三種 (一)開發許可制 (二)土地使用分區管制 1.使用分區之劃定 2.使用類組之建立 3.發展強度的規定 (三)績效分區管制 1.開放空間比率(Open Sapce Ratio) 2.不透水層比率(Impervious Surface Ratio) 3.密度(Density) 4.容積率

(Floor Area Ratio) 二、台灣分為都市土地與非都市土地二個管理系統 (一)都市土地之土地使用管理相關法規 1.土地使用管制之意義 2.土地使用管制之目的 (二)土地使用管制之內容 1.管制工具 2.管制內容 三、都市土地之土地使用管理相關法規 (一)都市計畫法 (二)都市計畫法台灣省施行細則 (三)台北市都市計畫施行自治條例 (四)都市計畫法高雄市施行細則 (五)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 (六)都市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臨時建築使用辦法 (七)○○縣(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或自治條例 四、非都市土地之土地使用管理相關法規 (一)區域計畫之功能 (二)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體

系 1.土地使用管制 2.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之層次 (三)相關法規及法令體系 1.區域計畫法 2.區域計畫法施行細則 3.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 第四節 認識建築管理制度 一、都市土地與非都市土地共同規定之建築管理法規 (一)建築法 1.制定目的 2.主管機關 3.適用地區 4.用語定義 5.建造行為可分下列四種 6.建築相關行為人 7.建築執照分下列四種 8.有關建築許可於程序進行期間之展期規定 9.申請使用執照之三基本條件 10.非經申領使用執照,不准接水接電及使用,變更應申請變更使用 執照 11.申請變更使用執照之申請文件、圖 12.建築物公共安全、公共衛生檢查 13.建築物室內裝修納入

管理 14.昇降及機械停車設備非經檢查取得使用許可證,不得使用 15.建築物之拆除,應先請領拆除執照 16.處罰事項 17.不適用本法全部或一部分規定者 (二)建築技術規則 (三)山坡地管理 (四)畸零地管理 (五)現有巷管理 二、都市土地之建築管理 (一)台北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 (二)新北市建築管理規則 第四章 如何應用法規知識 第一節 處理程序終結前法規不溯既往原則之應用 第二節 建蔽率舊照與容積率新照之比較 一、容積率管制時代來臨 二、建蔽率舊照與容積率新照的比較 (一)舊照 (二)新照 三、建蔽率舊建照在土地開發上之應用 四、容積率新建照在土地開發上之應用 1.舊照 2.新照 3.

比較 第三節 台北市與其他地區法規之比較 一、台北市 二、其他地區 三、台北市與其他地區法規之比較 (一)基地開發強度方面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 (二)使用用途方面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 (三)停車空間規定方面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 (四)畸零地規定方面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以新北市畸零地使用規則為例) (五)基地配置方面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 (六)高度限制方面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 (七)私設通路方面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 (八)山坡地管理方面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 (九)開放空間鼓勵規定方面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 (十)停車獎勵方面 1.台北市 2.

其他地區 (十一)騎樓設置規定方面 1.台北市 2.其他地區 第五章 如何進行土地開發之法規分析 第一節 土地適用法規之判定 一、都市土地 (一)只有主要計畫之土地 (二)已有細部計畫之土地 (三)變更使用分區之土地 二、非都市土地 (一)已編定分區使用之土地 1.按原編定使用 2.相同分區變更編定使用 3.變更分區及編定使用 (二)未編定分區使用之土地 三、山坡地 (一)山坡地之定義及範圍 1.山坡地之定義 2.山坡地之範圍 (二)山坡地基地不得開發建築之認定標準 (三)山坡地管理法規之歷史沿革 (四)山坡地適用法規之判定 第二節 基地配置之法規分析 一、基地外部之法規分析 二、基地內部

建築物外部之法規分析 第三節 建築平面之法規分析 一、建築物用途分類確定 二、判定是否為供公眾使用建築物 三、確定樓層數及建築物高度後法規之限制條件評估 四、防火避難設施檢討 (一)樓梯座數及構造檢討 (二)設置昇降機或緊急昇降機之檢討 (三)屋頂避難平台檢討 (四)防火間隔檢討 五、樓層高度限制之法規分析 (一)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164條之1規定,住宅、集 合住宅用途之挑空原則及樓層高度限制 如下 (二)依《台北市建築物樓層高度及夾層挑空設計管理原則》規定 六、面積檢討 (一)總樓地板面積檢討 1.允建容積 2.屋頂突出物面積 3.地下層面積 4.其他不計容積但計入樓地板面積部分

(二)陽、花台等不計入樓地板面積部分檢討 七、日照、採光、避雷計檢討 (一)日照檢討 (二)採光檢討 (三)避雷針檢討 八、地下層之法規檢討 (一)停車空間檢討 (二)防空避難設備檢討 (三)地下室開挖率檢討 (四)地下室開挖深度檢討 九、綠建築規定檢討 (一)綠建築六項指標適用建築物檢討 1.建築基地綠化 2.建築基地保水 3.建築物節約能源 4.建築物雨水或生活雜排水回收再利用 5.綠建築構造 6.綠建材 (二)免計容積率及建築面積之規定 第六章 如何應用法規的新趨勢 第一節 掌握現階段法規的方向 一、時空轉變因素對法規之影響 (一)政治上因素 1.台灣省精省對法規之影響 2.政府拯

救房地產業採取措施對法規之影響 (二)社會事件引發輿論對法規之影響 1.天災人禍之影響 2.社會時事弊端之影響 (三)政策上因素 二、創造土地價值的法規應用 (一)增加容積的法規應用 1.開放空間獎勵 2.停車獎勵 3.容積移轉 4.聯合開發獎勵 5.災後重建 6.都市更新容積獎勵 7.老人住宅容積獎勵 8.特定區開發時程獎勵 9.其他 (二)改變使用用途的法規應用 1.土地變更使用分區 2.建築物變更使用 3.不變更土地使用分區及建築物不變更使用 三、現階段重要法規之應用 (一)容積移轉制度 1.容積移轉之意義 2.台灣實施容積移轉之歷史沿革 3.容積移轉相關法規 4.現階段容積移轉之執行方

式 (二)都市更新政策 1.都市更新之意義 2.台灣實施都市更新之歷史沿革 3.都市更新相關法規 4.現階段都市更新之執行方式 (三)農地釋出政策 1.農地釋出政策之意義 2.農地釋出政策之歷史沿革 3.農地釋出相關法規 4.現階段公共設施用地開發之應用 第二節 預測未來法規的新趨勢 一、國土計畫法的立法 (一)台灣土地管理歷史的發展沿革 (二)國土計畫法草案概述 二、停車獎勵的公平性探討 三、容積移轉制度趨向合理化 四、都市更新政策趨向公平審慎 五、高公設比時代來臨 六、政府推動中的政策與重大法案 (一)推動中的政策 (二)推動中的重大法案 附錄 附錄一 法規目錄彙編 A中央法規 B區域

計畫相關法規 C都市計畫相關法規1 D都市計畫相關法規2 E都市更新相關法規 F建築相關法規1 G建築相關法規2 H建築專業人員相關法規 I營造相關法規 J山坡地相關法規 K水土保持相關法規 L停車場相關法規 M環評及產業開發相關法規 N其他 附錄二 必備法規書目 附錄三 法規思考題 後 語 參考書目

都市「街區開放空間」「以自然為本(Nature-based Solutions , NBS)」規劃設計之氣候變遷綜效、權衡、共效益-社區道路

為了解決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的問題,作者林家靖 這樣論述:

近年全球氣候變遷之影響愈加顯著,將「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 NBS) 」納入都市規劃決策中,日漸成為學者、政策擬定者的著重方法。本國現階段進入危險老舊建物重建的必要時點,提供建成環境「街區開放空間(Street open space)」重塑的可能,善用「以自然為本」的規劃設計可產生多項因應氣候變遷減緩、調適、與其他永續效益,以作為都市空間因應氣候變遷威脅之重要工具。本研究以台北市社區道路街區開放空間為實證範圍,透過敘述性統計、成對樣本t檢定、集群分析與質性分析,探討街區開放空間因應氣候變遷之空間規劃設計與產出效益,納入綜效(Synergies)

、權衡(Trade-offs)與共效益(Co-benefits)的分析觀點釐清永續導向重建策略間的交互關聯性。研究成果顯示,社區道路街區開放空間規模、「以自然為本」環境產出規模、與因應氣候變遷及其他永續效益皆於重建後有所成長,惟街區開放空間之規劃設計仍以灰基底概念為主,導致該空間無法完全發揮潛在效益,甚或衍生負面效益,顯示現行規範無法有效引導建物永續導向重建。本研究政策建議為:善用建物退縮政策增加社區道路街區開放空間規模、有效執行綠基底設計理念,並將必要灰色空間透水鋪面化,建立街區「以自然為本」的空間環境,落實永續導向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