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3號路肩開放時段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交通大學 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 黃家耀所指導 廖晉毅的 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匯流區之隨機容量分析 (2019),提出國道3號路肩開放時段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速公路、匯流影響區、車流崩潰、隨機容量、韋伯分布。

而第二篇論文實踐大學 資訊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班 鄭王駿所指導 蔡政諺的 運用ETC開放資料進行雪山隧道交通管制成效之評估與分析 (2016),提出因為有 ETC開放資料、高乘載管制、匝道儀控管制、差速管制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道3號路肩開放時段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道3號路肩開放時段,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道3號路肩開放時段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清明連續假期,國道從北到南一路塞,光是凌晨0點到上午7點這段時間,就有35萬輛車次上路,是平常週休二日交通量的2.4倍!也因為不少用路人利用暫停收費時段提前出發,從中午過後,高速公路的路況就比較紓解,不過部分路段車流還是很多。

雖然車潮沒有昨天來的多,但高公局預測,今天一整天國道大概還是會湧進210到230萬輛的車次,而國道5號的車潮也一直會持續到晚上。

由於連續假期還有2天,明天中午過後北返的車流也會逐漸湧現,尤其4月5號更是用路的尖峰,因此高公局除了原有的的開放路肩照常實施外,還特別增開上午7點到晚上7點,國道3號大溪到龍潭南下,以及霧峰到中投北上的路肩給民眾使用,同時也提醒民眾,可多利用凌晨0點到上午7點免收費時段上路以避開車潮。"

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匯流區之隨機容量分析

為了解決國道3號路肩開放時段的問題,作者廖晉毅 這樣論述:

高速公路之車流運行狀況,常因入口匝道匯入主線時,會有許多的車道變換行為發生,進而導致入口匯流區經常為高速公路上發生壅塞之交通瓶頸區,其通過流率之最大值可視為該設施之容量。傳統的分析方法將容量訂定為一固定值,然而,近年歐美國家有不少的研究指出,若以一天交通壅塞發生前之最大通過流率做為容量值,每天的容量值都會稍有不同並具有隨機性,可稱為隨機容量(stochastic capacity)。本研究探討幾何型態或外在環境等因素對於高速公路匯流區容量之影響,而因容量具有隨機性,應採用隨機容量的分析方法。本研究運用臺灣高速公路國道1號及國道3號之偵測器資料進行分析,考慮的影響因素包括壅塞時段、天氣、主線速

限、主線車道數、開放路肩、入口匝道流率,並透過韋伯分布之參數校估,進而比對在不同情境下容量之隨機分布,得出各種情境下之容量參考值。研究發現在平日早上、平日下午、假日之容量有明顯差異,推測通勤旅次為主的時段容量較大、休閒旅次為主的時間容量較小,而三個時段的容量值的大小順序會隨地點而有所不同。以主線三車道的匯流區而言,雨天的容量比晴天的容量低 250 車輛/小時;開放路肩之能使匯流區的容量提高 700 ~1,000 車輛/小時;當進口匝道流率越高,在三車道匯流區之容量值會越高;在匯流區上游總流率固定之情形,當匝道流率越高,其車流崩潰機率也會越高。另外,研究中也有發現與直觀不符的結論,包括主線速限對

於容量值無顯著影響,主線四車道匯流區之車道容量值比主線三車道多出 150 車輛/小時/車道,可能是符合分析條件地點的可用資料有限,比較分析尚不夠全面所導致。本研究結果將能夠得出各種情境下之容量參考值,可供政府單位於匯流區在管制上作為容量參考依據,使高速公路於匯流區之運作更有效率。

運用ETC開放資料進行雪山隧道交通管制成效之評估與分析

為了解決國道3號路肩開放時段的問題,作者蔡政諺 這樣論述:

當車流超出道路設計的運量時就會引起塞車的現象,再加上長隧道經常是兩地區間的交通要道與瓶頸,每逢尖峰時段無法避免將成為可預期性重複發生塞車的路段。雪山隧道每逢連續假期必定塞車即為一例。行政單位曾實施差別費率、大客車行駛路肩等管制措施,但皆未能有效改善隧道內車速過慢的問題。本論文將應用雪山隧道的ETC開放資料來分析塞車時段與駕駛行為之間的相關性。因為隧道內禁止變換車道,一旦出現慢速車時,會嚴重降低後方跟車的速度與間距,形成隧道內走走停停的主因。也由於行車速度和間距與駕駛的開車習性直接相關聯,因此如何克服駕駛在隧道內維持正常的行車速度和合理的間距,方能緩解隧道內車速過慢的問題。再從ETC資料分析得

知高乘載管制時段之車速遠高於匝道儀控管制時段的速度,平均是時速80比35,但其行經門架的車輛數幾近相同。因此,可推論出在高乘載時段共乘人數較多,駕駛為較有經驗的機率相對高於匝道儀控時段。本論文將以此觀點提出以一線預約制高乘載一線匝道儀控之差速管制措施來提升隧道內之總運量與節省行經雪山隧道所花費的時間,使其能將維持較高速度與較短間距之駕駛集中行駛預約車道,並在不影響用路人的權益下,讓不習慣高速行駛之駕駛集中使用傳統匝道儀控之車道。在總運量不變的條件下,推估出新管制措施的效益為預約車道全日可17.4分鐘過雪山隧道,整體而言每人次平均可縮短約22分鐘的旅程,用以解決塞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