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日報作文班新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語日報作文班新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駿基、陳曉諭寫的 我不是C咖父母 和汪淑玲的 實戰作文15堂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博客思 和幼獅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語文教育學系碩博士班 楊淑華所指導 徐曉放的 情感教育融入抒情散文寫作教學之研究 (2014),提出國語日報作文班新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情感教育、抒情散文、寫作教學、行動研究、寫作表現、情緒智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王基倫所指導 蔣宥萱的 一個國中補習班作文教學活動設計個案的探討 (2014),提出因為有 中學生作文、作文教學、教學活動設計、補習班、個案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語日報作文班新竹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語日報作文班新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不是C咖父母

為了解決國語日報作文班新竹的問題,作者黃駿基、陳曉諭 這樣論述:

  讀著每一篇章,心不斷地被觸動著,也感覺善的力量瀰漫四周…,在這本書裡,我們聽到台灣這紛擾喧嘩的社會,一縷最清亮的高音。◎來自媒體人的推薦:李青霖先生   (風城雅集畫會會長、聯合報資深記者)   其實只要閱讀完本書,就可以發掘到,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一點都不困難。只要心中有「愛」,也能成為子女心中的A咖父母。◎來自學術界的推薦:郭志裕 教授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   呼應作品中的真實故事,原來現代人所面對問題,正是他們夫婦筆下的文章。很高興看見這些感人故事順利出版成書,祝福《我不是C咖父母》這本書能成為台灣更多A+父母的推手。◎來自文化界的推薦:溫文龍  先生   (

新竹市文化局志工、竹塹映象鄉土文化工作室負責人)   「我不是C咖父母」此書出版,相信必然對現代父母提供兼具學理與實務的教養建議。全書共40篇精彩的短文,筆尖帶濃情,文中藏深意,讀時如處清風明月自在隨心,讀後如品茗聆樂滿心歡喜,教人愛不釋手。而每篇文末給讀者的悄悄話,精鍊的提點充滿人生的慈悲與智慧,則讓人回味無窮。◎來自教育界的推薦:蔡懷萱  校長   (新竹縣枋寮國小校長  法學博士) 作者簡介 黃駿基   西元1964年生,籍貫台灣省新竹縣。   職業簡述:  目前仍在企業界上班,持續為台灣經濟打拼。   志業及興趣:  2009年成立光化慈善志工隊,擔任執行長職務。  2010年教育部「

悅讀101」(新竹縣)推廣偏遠學校閱讀夏令營講師。  2010年8月11日以筆名麻吉出版了第一本文學書籍(散文);書名:《花開幾回都不同》。  2012年元月以筆名麻吉出版了第二本個人文學書籍(小說);書名:《結束,也是開始》。  2013年開始,將與妻子合力出版親子系列勵志叢書。 陳曉諭   曾任:  2008年以前:  小牛頓特資教學中心幼兒部班主任、小牛頓特資教學中心安親部班主任  2008年我的社區書坊~新竹縣社區閱讀推廣兒通閱讀培訓講師  2008年竹北市國際花鼓節故事小達人培訓總講師  2009年真愛-埔關兒童客家快樂夏令成長營(執行策畫總監及講師)  2009年真愛系列-關懷部落

文化研習營(執行策畫總監及講師)  2009年泰安鄉部落傳遞真愛(執行策畫總監及講師)  2009年新竹縣關西鎮推動原住民親子教育文化計畫(執行策畫總監及講師)  2009年新竹科學園區『景氣無薪,我們有心』真愛關懷活動(執行策畫總監)  2010年教育部101推廣閱讀活動閱讀講師  2011年新竹縣關西鎮圖書館鹹菜娃娃故事培訓總講師  2011年關西鎮圖書館"小志工培訓講師  2011年關西鎮立圖書館100年度經營圖書館人才及志工培訓課講師   現任:  新竹縣光化慈善志工隊、中華分營利組織發展協會-新竹分會執行總監  孺雅工作室(執行總監、講師)  新竹縣文化局圖書館橫山圖書館區長、文化局

故事志工  新竹縣關西鎮圖書館鹹菜娃娃故事培訓總講師

情感教育融入抒情散文寫作教學之研究

為了解決國語日報作文班新竹的問題,作者徐曉放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解決研究者在教學現場所觀察學生寫作無法表達情感的問題,嘗試將情感教育融入抒情散文寫作教學中,以逐步建置之課程方案施教,並探究其實施成效。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為主,再輔以量化資料佐證。透過行動研究反覆檢視和省思教學歷程,一方面探究此教學對學生抒情散文寫作表現和情緒智能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期待提升教師專業知能成長。進而根據研究歷程和結果,提供寫作教學者和後續研究發展參考。 本研究係以坊間作文班國一學生為研究對象。為達研究目的,研究者先深入分析問題現況,探討相關文獻,據此進行試探性研究,再正式教學,展開兩個階段八堂課近三個月之行動研究。於施教過程中,研究者確實掌握行動研究之精神,除深入

觀察和探究學生所面臨之各種學習困難和改變,並針對教學過程和學生回饋作綜合評估與省思,隨時適度調整教學方案,以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為重。 研究結果顯示:情感教育融入抒情散文寫作教學之課程方案實施後頗具成效。以質性資料觀之,學生的寫作意願增加,寫作的質、量皆有提升;參酌學生的學習態度與自我評價,亦多為正向反應。再結合量化資料觀之,學生寫作的整體表現和「立意取材」、「結構組織」、「遣詞造句」三向度前後測皆達顯著差異,顯見此教學可提升學生抒情散文的寫作表現,尤其在「立意取材」、「結構組織」、「遣詞造句」三方面;學生情緒智能的整體表現和「正向激勵」、「情緒反省」二項得分前後測皆達顯著差異,顯見此教學可

增進學生的情緒智能,特別於「正向激勵」和「情緒反省」兩方面具有成效。據此可知,本研究研發之教學方案確有其可行性。 此外,研究者在行動研究歷程中所獲之教師專業知能成長亦頗豐碩。除深切體認針對學生需求而設計之課程,較能解決學生學習困難外,也驗證:關心學生學習歷程中的改變更重於結果;教師須不斷增進課程設計與靈活運用教學策略,方能帶動學生主動而積極的學習。依據上述研究歷程之心得與發現,研究者也對寫作教學者和後續研究者提出具體建議與未來研究之可能方向。

實戰作文15堂課

為了解決國語日報作文班新竹的問題,作者汪淑玲 這樣論述:

  本書依基測評分重點──主題立意、組織架構、遣詞造句,透過〈好文章,拍拍手〉、〈寫作文,有訣竅〉、〈暖暖身,準備好〉、〈我當小老師〉、〈小作家,顯身手〉五大單元,循序漸進全面檢視自己的作文功力,全方位突破,進而內力大增,不再發生「絞盡腦汁,擠不出隻字片語;洋洋灑灑一大篇,卻得不到好分數」,自我激勵勤練筆,成功造就一篇篇向滿分進軍的好文章。 本書特色   1.範例先行:每道題目皆從佳作賞析著手。  2.分析與歸納:找出優缺點,提供建議,並歸納好用的寫作公式。  3.快速上手的寫法:針對不同的文體,提供迅速解題及答題的寫法。  4.有效輔導的教法:提供指導教案、練習題,使指導老師能有系統的引

導。   本書啟示  「十五堂課」,每堂課五個單元,循序漸進的培養出優秀的寫作能力。 作者簡介 汪淑玲   出生於風城新竹。輔仁大學日文系、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畢。   現為中華文化總會會員,並於私立世新大學日文系兼任「出版與編輯」課程講師,擔任臺北市教育局「深耕閱讀」故事創作組評審委員。   曾任《兒童日報》副總編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行政院勞委會作文師資培訓講師、《國語日報》讀報教育及《國語日報週刊》語文教學專欄作家。   著有《星星家族妙鮮事》、《決勝作文16堂課》、《IQ遊戲大百科》(翻譯)、《聯合報寫作教室中年級教材》(主編)、《文品作文高年級教材》、《讀報教育指南》

(合著)、《水滸傳與南總里見八犬傳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

一個國中補習班作文教學活動設計個案的探討

為了解決國語日報作文班新竹的問題,作者蔣宥萱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以一個國中補習班之作文班的七年級生為研究對象,進行作文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結果的成效探討。 本研究的作文教學活動設計,係將學生區分成高、中、低三個學習成就區塊,根據不同的學習能力,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並運用「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教學實施後,分別從「學生作品」、「觀察紀錄」、「問卷調查」及「訪談紀錄」四個面向進行探討,分析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成效。 第一章〈緒論〉,總述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方法與步驟,以及文獻探討。 第二章〈高成就學生之作文教學活動設計〉,從高成就學生的起點行為分析開始,以「創造思考教學」為設計主軸,訓練其

「發散思維能力」與「想像力」,並結合「續寫作文題型」練習,最後再進行教學實施的成效探討。 第三章〈中成就學生之作文教學活動設計〉,從中成就學生的起點行為分析開始,以「情境作文教學」為設計主軸,訓練其「觀察力」與「感受力」,並結合「擴寫作文題型」練習,最後再進行教學實施的成效探討。 第四章〈低成就學生之作文教學活動設計〉,從低成就學生的起點行為分析開始,以「材料作文教學」為設計主軸,訓練其「記憶力」與「聯想力」,並結合「仿寫作文題型」練習,最後再進行教學實施的成效探討。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第一節先說明教學活動設計與探討的總結論,第二節與第三節分別提出對教學活動設計與補教機構

的建議,第四節則是表達對中學語文教師的期盼。 總體而言,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與需求,設定相符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活動,不僅能激發更多的學習潛力,也能逐步培養寫作興趣與提升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