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年金重大傷病補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民年金重大傷病補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正一寫的 勞保實務教戰100% 和後田亨,永田宏的 醫生強烈建議你買的保險:醫療險、癌症險、意外險、長照險……買什麼險才真正有保障?突破業務員暗黑話術,靠自己買對保險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10.國民年金的5大給付保障也說明:身心障礙年金是按投保年資計算,每滿一年,按月投保金額發給1.3%,如果因為年資過短,算出來的金額不到最低保障,而且沒有欠繳保費、領取社會福利津貼等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永然 和大是文化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勞工關係研究所 周玟琪所指導 陳昱瑄的 照顧不離職:支持工作者平衡家庭照顧需求之研究 (2021),提出國民年金重大傷病補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家庭照顧者、照顧不離職、長照安排假、家庭照顧假。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統計學系 余清祥所指導 劉宜臻的 台灣長期照顧需求之推估分析 (2020),提出因為有 人口老化、長期照護、重大傷病、人口推估、空間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民年金重大傷病補助的解答。

最後網站law.moj.gov.tw/Hot/AddHotLaw.ashx?PCode=D0040023則補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民年金重大傷病補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勞保實務教戰100%

為了解決國民年金重大傷病補助的問題,作者鄭正一 這樣論述:

  勞工保險條例、各項給付標準與請領手續複雜多端,常使得勞工在難以理解的情況下,無法獲得應有的保障,勞工保險的社會救濟功能從而大打折扣。本書作者教授勞工保險業務經驗豐富,以上課精闢的內容為基礎,將勞工保險法律規定分成六章,依序為:導論、勞工保險概論、勞工保險給付、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就業保險法,並蒐集大量實例深入解說,以淺顯文字配合完整的圖表、證明書、申請書、行政函釋,幫助讀者突破法條深奧的外殼,實地運用,爭取自身權益。

照顧不離職:支持工作者平衡家庭照顧需求之研究

為了解決國民年金重大傷病補助的問題,作者陳昱瑄 這樣論述:

根據勞動部數據顯示台灣每年約有18萬人因照顧而影響工作,13.3萬人因照顧而離職,面對這樣的現象,除了長照2.0政策的推行,針對勞工面對家中長輩有照顧需求時企業能夠提供彈性的措施以及制度是刻不容緩的。因此本研究將針對於企業內之勞工因家中長輩照顧需求使用家庭照顧假的情形,去探討了解企業需要政府給予什麼樣的協助,以增加企業願意提供員工更彈性的照顧措施,以及透過員工自身的照顧經歷來了解,當勞工面對照顧需求時,企業給予他們的協助以及實際的需求,並且提出目前家庭照顧假不足之處以及改良方向。經由深度訪談十五位受訪者(包含七位人資主管、八位受雇之勞工),發現目前台灣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員工有照顧需求之困境

,不論是透過請假系統或者一對一面談方式了解,根據我國 2020年僱用管理就業平等概況調查事業單位同意員工申請家庭照顧假占78.8%,相比2014年71.8%提高了將近6%,可以發現企業願意讓員工申請家庭照顧假之比率逐年增高。因此部分較具規模之大型企業在成本能夠負擔的情況下,逐漸有了提供優於法定規範以協助家庭照顧者平衡家庭與工作的措施,例如:額外設立20天有薪的配偶及父母重大傷病假(電子業)、7天家庭照顧假給薪(旅遊業)、多於法定規定之家庭照顧假天數(旅遊業)、遠距辦公(可使用遠端設備工作之職務)、留職停薪(製造業)等等,且針對八位勞工之受訪者可以發現其主要訴求為(1)法定規範之假別天數不足以支

撐家中的照顧需求(2)津貼補助之需求(3)對於請假會有所顧慮,怕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所影響,出現有假不敢請「隱形照護」之困境。因此針對上述,研究建議將分為政策層面以及企業層面,並依序短期及中、長期分別闡述,企業層面短期以擴大家庭照顧事由、面對不可抗拒之因素時應及時提出相關措施、延長家庭照顧假天數等;中、長期目標則以家庭照顧假是否實施給薪制度、津貼補助等。長照之路極其漫長,未來照顧需求不在只是勞工家庭個人問題,更是政府與企業都該面對的社會問題。

醫生強烈建議你買的保險:醫療險、癌症險、意外險、長照險……買什麼險才真正有保障?突破業務員暗黑話術,靠自己買對保險

為了解決國民年金重大傷病補助的問題,作者後田亨,永田宏 這樣論述:

  ◎醫療險、癌症險、意外險、長照險……對一個家庭來說,最需要的都不是這些。   ◎保了住院給付金,一旦住院就可領錢?別傻了,醫院根本不讓你住院。   ◎罹癌、開刀後,卻發現保險不理賠?癌症險真的必要嗎?醫生用數字告訴你。   ◎大多數人買的長照險,將來用不到;投資型保單?幾年後都賠錢。     醫療險、癌症險、意外險、長照險……保險這麼多種,我到底該買什麼險?   專業醫生告訴你:你最需要也最好的保險,其實只有四個字。   教你突破業務員暗黑話術,靠自己買對保險。     本書由日本保險界傳奇後田亨、醫學博士永田宏兩位共同執筆,   以醫學數據、常見險

種制度,首度揭露保險公司不說的31個真相,   更直指:根本沒有保障一輩子的保單,   那些讓你有去無回、不理賠、解約變慘虧的無用保險,關鍵就在這裡。     ◎最好的保險,就是全民健保     ‧最花錢的不是醫藥費,你卻買了醫療險   許多醫生都支持,無論什麼疾病,只需自備50萬日幣左右的醫療費就足夠,   其他都在健保給付範圍內,患者甚至可依輕、中、重度,獲得不同程度的補助。   萬一醫療費超出怎麼辦?目前臺灣自費上限僅3萬至6.5萬元。     ‧住越久領越多?別傻了,醫院根本不讓你住   醫療進步,疾病住院日數皆大幅減少,平均為11.1天,

  糖尿病、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也降到只有9至13天;   75歲以上患者的醫療費用更大幅下降,為什麼?因為醫院直接幫你轉安養機構。   醫生更自爆:唯有提高病房迴轉率,醫院營收才會增加。   所以,住院險已經越來越沒有必要。     ◎用不斷增加的罹癌人數,嚇你     這幾年人人談癌色變,所以癌症險保單賣得嚇嚇叫,   但醫生卻用數據打臉:罹癌人數的確增加,但死亡率卻下降;   開刀和住院其實花費不大,最花錢的是標靶藥物,但你的癌症保單可能根本不理賠。   本書附加臺灣標靶藥物費用表、癌症新舊版對照,告訴你哪些保單是超級地雷。      ◎

連政府都搞不定的長照險,你我怎麼面對?     ‧商業長照險,機率數字不告訴你的事   市面上的長照險年繳2萬、理賠額度高達百萬元,所以早買最好?小心這些陷阱。   因為長照最大病因──失智症多半保險罩不到,為什麼?   本書附臺灣長照2.0與商業長照險的比較。     ‧拒絕長照的另類選項   據統計,臨終病人過世前一個月,有52.9%屬於無效治療,   費用更占了加護病房總費用的80%,不僅大幅增加醫療費、長照費,   更可能連照顧者自己都倒下。   所以你需要的是拒絕延命治療的生前遺囑,不是長照險。     ◎突破業務員暗黑話術,靠自己買對

保險     ‧「比定存好、具有強迫儲蓄功能、可當作計畫性支出的準備金……」   為什麼儲蓄險反而導致你落入保險貧窮?     ‧「萬一發生意外」、「需要住院」、「會動用到存款」、「老後沒保障」、      「現在解約,你會損失更多……」買還是不買?看「這些金額」,你就能判斷。      哪些保險產品連業務員自己都不買?   保險公司會怎麼幫自己的員工保退休金?年輕人到底該不該繳國民年金?   附加整理臺灣健保、勞保的給付項目,光用健保就能取得最大保障。     31個陷阱、4個關鍵字,   本書教你秒砍無用保單,用最少金額,換到人生最高保障。

  各界推薦     財經專家/邱正弘博士   「淺談保險觀念」粉專版主/大仁   說書YouTuber/NeKo嗚喵

台灣長期照顧需求之推估分析

為了解決國民年金重大傷病補助的問題,作者劉宜臻 這樣論述:

由於少子化、壽命延長等因素,我國已於2020年轉為人口負成長,預期未來人口老化速度將加快,2025年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超高齡化社會),2034年有一半以上人口超過50歲(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年人口推估)。高齡者的生活需求高於全國平均,因此近年退休規劃愈受到社會重視,陸續推出包括經濟、醫療、照護需求的社會保險,像是國民年金、全民健保、長期照護(簡稱長照)等。其中照護需求遭遇的困難最多,由於少子化造成的家庭結構變化,現在每對夫婦平均1.1位子女,傳統依賴家庭擔任主要照顧者已不可行,但這個變化速度過快,臺灣社會有適應上的困難。由於照護時間及補助程度的認定等原因,使得長照標準至今仍

無共識,但由政府在2007~2016年推動「長照1.0」後隨即推動「長照2.0」,可見臺灣對長照需求的急迫性。由於我國長照標準尚未統一,本文以健保重大傷病作為長期照顧需求判定,挑選需要有人照顧的13類重大傷病(如:植物人)為標準,雖然無法涵蓋所有層面的需求,但可減少浪費照護資源的可能性。我們根據健保資料庫的13類重大傷病計算相關的發生率、死亡率,推估未來長照需求的可能性,並分析未來長照成本與長照保險的費率是否合宜;此外,我們也探討長照需求是否有地區差異,評估各地區長照供給情況。分析發現13類重大傷病發生率大約維持不變或些微下降,死亡率卻隨年度逐漸下降,且死亡率之下降趨勢較發生率快,代表罹患此1

3類重大傷病之人口將會增加,預估以此為認定標準之長照成本將隨之上升。另外,透過分析各地區長照趨勢,各縣市之長照需求及量能提供逐年上升,然而量能供給的成長幅度小於各縣市之長照需求,因此仍有供不應求的情況,而且多數的需求與供給仍集中於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