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年金欠費分期線上申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國保欠費無力一次繳清勞保局:可申請分期繳納 - 聯合報也說明:勞保局國民年金組組長李靜韻表示,被保險人申請時,應填具「國民年金保險保險費與利息分期繳納申請書」並簽章後寄送勞保局辦理。申請通過後,必須於每月10 ...

中原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劉立倫所指導 葉宣萱的 影響銀行授信戶協商違約成敗因素之探討─以消金無擔保客戶為例 (2009),提出國民年金欠費分期線上申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協商違約、資料探勘、類神經、決策數、區別分析。

最後網站第二屆「政府服務品質獎」 參獎申請書則補充:(1)【線上申辦項目成長與使用情形】 ... 運用內政部國民年金補助個案名冊,主動辦理菸品捐健保費補 ... 卡申請、自墊醫療費用核退、IC卡申請、欠費分期、加退.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民年金欠費分期線上申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影響銀行授信戶協商違約成敗因素之探討─以消金無擔保客戶為例

為了解決國民年金欠費分期線上申請的問題,作者葉宣萱 這樣論述:

消費性放款中無擔放款相對於企業授信及擔保放款,其戶數十分龐大,但每筆金額小,如未獨立觀察其借戶違約情形,很可能因企業授信及擔保放款之餘額而稀釋個人信用貸款之逾放比,從而忽略個人信用貸款授信政策。尤其銀行業受卡債風暴衝擊以來,信用卡、現金卡及個人信用貸款總體業績呈直線下滑,不再有先前這麼大的誘因,面對日益惡化的消費性放款,若未作好風險控管,未來銀行必須增提備抵呆帳,影響銀行的收益。具體而言「協商」之本意是具正面積極的,當客戶信用發生警訊時,銀行必須確認風險來源,究係因客戶信用不當擴張或其收入結構改變,亦或是發生道德危險。但實質整個與客戶之「協商」程序對銀行人員是極花成本及時間的,而依照以往的實

證顯示從客戶申請協商到銀行審核通過,到日後有持續正常履約者,所佔比率很低,本研究則想探討;1.對於違約協商之申請客戶可更準確知道何者係真正具能力及誠意者,2.無誠意及能力之協商者也事先判別而不予受理,並將有限的成本和人力運用在對的協商客戶。本研究以資料探勘(Data Mining)之「決策樹」、「類神經」二種模式,與傳統統計技術之「區別分析」來進行實證結果之分析比較,建構可辨識具實效之潛在協商授信戶之預測模式。研究結果顯示,於27個研究變數中,任二種模型共有之變數共有7項,分別為「餘額/額度」、「預定繳息日」、「利率」、「期付金」、「失業率(%)」、「已正常繳款6個月以上」、「貸款種類」,而各

模型單獨有之變數則有5項「出生日期」、「協商註記」、「職業」、「學歷」、「通訊地址」,而各模式準確率(%)比較上,在訓練值上以「類神經」96.07 %最優,其次為「決策樹」92.94%,在測試值上以「決策樹」最優92.53%,其次為「類神經」92.47%,準確率均達90%以上,但「區別分析」在原始的及交叉驗證的準確度分別為75.15%、75.14%,兩者技術在準確率上亦差距甚大。由研究結果得知,在進行本研究預測授信戶協商違約之風險上,是較適宜以資料探勘人工智慧改良技術之方法來建構判別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