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自然實驗器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小自然實驗器材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怡怡寫的 喚醒天賦:正是時候啟動3〜9歲創造力開關 和鄭志鵬(小P老師)的 教出科學探究力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順億儀器行有限公司|實驗室器材,實驗室耗材,量筒,濾紙,溫度計 ...也說明:順億儀器行有限公司銷售實驗室器材玻璃、毛髮溫度計,量筒,燒杯,培養皿,循環烘箱,恆溫水槽,液態氮筒,玻璃儀器,濾紙等實驗室耗材,規格種類多樣,可滿足您的不同用途。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衛文化 和親子天下所出版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科學教育與應用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許良榮所指導 陳必榮的 以科學玩具設計科學探究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旋轉管的奧秘」及「靜電動力球」為例 (2021),提出國小自然實驗器材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行動研究、科學玩具、科學探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自然科學教育學系 盧秀琴所指導 沈靜欣的 培育國小在職教師發展「探究與實作」的教案 ─以摺疊技術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探究與實作、國小在職教師、教案設計、摺疊技術的重點而找出了 國小自然實驗器材的解答。

最後網站s835062 – 宜蘭縣國小自然科學學習領域Blog則補充:自然 課碰到的問題-水溶液導電性、長期觀察不易(星象等)、課程不夠札實、理解力、滑輪與輪軸的操作教學、實驗器材、開放性的思考或實驗、抽象不具體的概念。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小自然實驗器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喚醒天賦:正是時候啟動3〜9歲創造力開關

為了解決國小自然實驗器材的問題,作者蔡怡怡 這樣論述:

創造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超能力, 只要輔以有愛、有趣又有效的創意教養策略, 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未來的卓越創新者!   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蔡怡怡老師以學術研究的基礎,蒐集卓越創新者案例,梳理出獨家「創造力八大教養錦囊」;並以十五篇她為自己孩子寫的「叩!叩!叩!魔法故事屋請開門」故事,引導親子進行「魔法精靈請回答」、結合音樂與塗鴉的「揮揮魔法棒」,親子有機時光,啟發孩子的創意自在地萌芽、滋長。   5G、6G時代來臨,科技超速奔騰、包羅萬象的各種創新,將是未來的生活進行式;創造力是人類突破現況及困境的核心關鍵,國家更需具備全球競爭力及卓越創新的人才;開發孩子創意潛能,可豐富心靈、強化孩子

學習內在動機、成就感、自信心、培養靈活彈性、開創未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力有助於孩子面對未來生活及工作的挑戰。   創意大腦發展無界限,創造力教養是爸媽最穩健的投資,可以永續生息,讓孩子受用一輩子;善用3〜9歲孩的神經可塑性、成長發展的黃金關鍵期,《喚醒天賦:正是時候啟動3〜9歲創造力開關》高CP值的創造力知識教養書,讓孩子與你都是贏家!   【本書資料】   無注音   適讀年齡:18歲以上,家長、教師、閱讀推廣者 本書特色   ★掌握3〜9歲創造力發展黃金關鍵期,父母教養好容易   無論是自認無所不能的五歲孩子,或是內心開始有小劇場的八歲孩子,分齡探討創造力發展特徵及教養方法,

開發孩子的創意腦。   ★打開創造力教養的八錦囊,奠定孩子創造力五力好輕鬆   運用創意教養八大錦囊與孩子過招,培養孩子成為具備敏覺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與精進力等創造力五力的白日夢冒險王。   ★親子共玩十五堂創造力練習課,鍛鍊大腦輸出力好有趣   易操作的神奇魔法三部曲,以「叩!叩!叩!魔法故事屋請開門」、「魔法精靈請回答」、「揮揮魔法棒」三步驟,玩出創意思惟習慣。 各界好評推薦   李國清╱花蓮縣鳳林國小校長、花蓮縣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   林詠能╱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當代藝術評論與策展研究全英語學程主任   林秋萍╱臺北市仁愛國小資優班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博士   

洪德揚╱北投社區大學副校長、真理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孫易新╱中華創造學會理事、孫易新心智圖法創辦人   范睿榛╱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教授   張東曜╱臺灣胎兒醫學振興會理事、台兒診所院   張玉漢╱臺北當代藝術館副館長   曾燦金╱臺北市教育局局長   黃光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前校長、國立歷史博物館前館長   黃建昌╱NLP神經語言程式學講師、臺灣音樂製作人   董澤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全球創新創業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閻以揮╱兒童牙科齒顎矯正專科醫師、美國南加大牙醫博士   謝楠楨╱國立臺北健康護理大學前校長、資訊管理系教授   魏耀揮╱馬偕醫學院創校校長、彰化基督教醫院粒線

體醫學暨自由基研究院院長   (按姓氏筆畫排列)   人才培育是國家富強的關鍵,這本書就是培養我們未來主人翁CP值很高的好書。內容豐富,兼具理論與實務操作,簡單清楚說明了學習與創造力的關係,讓我們在教養孩子時,知道為何而教、如何教才能啟發孩子潛能;在操作上更是簡單,可以讓家長、老師直接應用在孩子的陪伴上。——李國清╱花蓮縣鳳林國小校長、花蓮縣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   不論是教育資本、文化資本或本書所談的創造力(意)資本,多是後天從家庭與學校教育中學習而來,因此,父母親與師長的教育與引導,就成為其中的重要關鍵。怡怡以博士班的研究主軸,將學術理論轉換成淺顯易懂的內容,介紹給學校老師、兒童家長與

對親子教育有興趣的讀者。透過本書的說明與十五堂親子練習課,即可在輕鬆的情境下培養兒童未來一生受用的創造力。——林詠能╱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當代藝術評論與策展研究全英語學程主任   創造力怎麼激發?如何在生活中體現?幼年時的成長環境是關鍵!   三到九歲的孩子天真無邪充滿想像,有智慧的父母會運用策略循循善誘,成為強力的推手。本書闡述創造力理論精華,揭開創造力的神秘面紗,用貼近生活的方式,讓家長一點也不費力的用對方法,引領孩子在輕鬆的親子互動中,啟發創意思維,養成創意性問題解決習慣。   喚醒孩子與天俱來的創造力,家庭是發展的沃土,父母是灌溉的園丁,而這本書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對教導創作力的老師來說,

更是一本實用寶典!——林秋萍╱臺北市仁愛國小資優班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博士   蔡怡怡博士以專業歸納高創意者的案例及她陪伴兩孩子成長的經驗為基礎,提出「能受用一輩子」的創造力教養法,內容豐富,且方便運用於日常生活,對於父母及老師非常實用。   讀者可依照書中建議的方法,適齡、適才啟發孩子,從遊戲中開發五感的多元學習、說書互動與在音樂塗鴉的「過程」中培養敏覺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以及精進力等「創造力五力」基礎,開發孩子無限可能。這本書值得重視未來的您來閱讀!——洪德揚╱北投社區大學副校長、真理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從產前到產後的一路上,我們陪伴了許多異常胎兒的家庭經驗傷心和焦

慮的歷程,深知孩子和父母都將會面對人生中許多挑戰。而本書在描述與孩子互動情境時的有趣對話及多面向引導,恰好是我們希望給異常胎兒家庭在陪伴孩子時的參考,相信父母樂觀的接納態度和正向思考,能翻轉孩子不一樣的人生。異常?!正常?!只是醫學上的界定,但他/她們的人生不應該在出生那一刻就被框架住,讓我們一起陪著孩子不受拘束的享受創造吧……——張東曜/臺灣胎兒醫學振興會理事、台兒診所院長   啟發孩子學會自主幸福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看見眼前自主快樂自信的父母。   每個生命樂章的曲調都如此主觀美好而獨一無二,而親子關係成長啟發的功課,則更像是生命的兩首不同的音律彼此之間的和諧共振。   怡怡跟我分享了她

寫完這本書的喜悅,關於一個母親,懷抱生活熱情,把陪伴孩子成長點點滴滴的靈感與智慧,集結成一本幸福教養的魔法百科全書。   讓父母們可有所能夠參考按圖索驥,帶領自己與孩子從人本關懷的觀點認知出發;到尊重、欣賞、享受與孩子共同學習成長,這是一本少見的親子幸福操作手冊。   《喚醒天賦:正是時候啟動3∼9歲創造力開關》表面看似提供各種帶領孩子啟發探索的方法,而背後我看見更多的則是啟發自主靈活的父母;願意奉獻出美好的引導態度。——黃建昌╱NLP神經語言程式學講師、臺灣音樂製作人   正是時候我們家長、老師該刷新大腦了,因為數位浪潮、科技進步,我們不能再以舊有思維面對未來多樣且複雜的挑戰;我們從沒聽過

、但正夯的工作快速竄起,如生理訊號工程師、數位鑑識分析師、科技農夫、照護系統整合管理師、遊戲角色動作師、寵物保母、IP經理、數位鑑識分析師……因此,我們需要更多想像力、創造力,開創自己與孩子的未來。   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海克曼,長期研究家庭對孩子們發展的影響,發現三至五歲時的家庭生活,會一直影響到成年之後,《喚醒天賦:正是時候啟動3〜9歲創造力開關》來得正是時候,讓我們檢視自己是否還用舊有的教育理念來教養我們的孩子。這本書CP值非常高,還有十五堂親子練習課,讓家長可以在生活中落實親子創造力教養祕訣並養成創造性心態與創意思考的習慣。——閻以揮╱兒童牙科齒顎矯正專科醫師、美國南加大牙醫博士

  創造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而創造力的源頭則來自於敏銳的觀察、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而這三種能力是可以透過引導孩子由提問、思考、表達、結論的過程,反覆的練習深著於心並成為一個習慣。若讓孩子都能成為創造者,這將會大大影響孩子的未來,也會影響整個社會正向的運作。個人從事教育工作迄今30餘年,非常高興推薦「喚醒天賦:正是時候啟動3∼9歲創造力開關」此書,內容正是如何透過自然與快樂的方式,開發孩子創造力潛能,若予善用,相信是送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謝楠楨╱國立臺北健康護理大學前校長、資訊管理系教授  

國小自然實驗器材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小學生的第一套STEAM實驗室!
國小自然課對應X超好玩實驗X 108課綱新素養
65個STEAM主題實驗書 + 10種精選實驗教具組

★★臺灣第一科學玩具品牌《小孩的科學STEAM》系列強檔新作★★
★★年度暢銷兒童實驗書籍作者群和『小孩的科學』聯手創作★★

【各大通路販售中】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9373
親子天下Shopping :https://shopping.parenting.com.tw/product/6029951
誠品: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3276712780665
金石堂:https://www.kingstone.com.tw/new/basic/2013030015607?
讀冊: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82533.html

【親子與教育學界聯手稱讚】
Penny老師/知名兒童科學實驗家
FB粉絲頁「滾妹.這一家」版主
張美蘭(小熊媽)/親職與繪本作家
許永清(許奶爸)/《桌住親子好關係》作者、親職教養專家、成功大學STEAM教育「科學專長跨域師資認證講師」
朱慶琪/國立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主任
葉綠舒/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鄭永銘/前建國中學物理老師、跟著鄭大師玩科學部落客


◎ 本產品特色
結合科學專業與自然科教師撰寫實驗書籍,完整對應國小自然科課程。
內含10種實驗器具:大小試管與試管架組,大小量杯,量筒,滴管,滴瓶,攪拌量匙,針筒等
附贈2種超有趣又實用的實驗材料包:矽藻土吸水杯墊、分子料理鮭魚卵。

◎ 兒童科學實驗三大專家,針對國小自然課程抽象不易懂的概念,融合分科與難度,聯手創作
暢銷兒童實驗書作家,中華大眾科學推廣協會/許兆芳老師
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資深講師,宜蘭岳明實驗國小自然科教師/盧俊良老師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創新教學獎評選金質獎,台北市高中職組SUPER教師/蕭志堅老師

◎ 融合書籍與實驗教具完整建立國小自然科學習脈絡
學習第一步: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五感出發,打好實驗科學基礎。
學習第二步:分科主題對應國小自然課綱,解決課程抽象概念。
學習第三步:注重實驗紀錄與知識補充欄,成就完整科學素養
學習第四步:S科學,T科技,E工程,A藝術,M數學等跨領域專題,配合108課綱新素養。

◎ 65個分科主題,對應國小自然課程
生物:矽藻土吸水杯墊、炫彩玫瑰花、種子直升機、透明QQ蛋等
物理化學:分子料理鮭魚卵、冰涼退熱貼、仿生手臂夾子、狂飆磁動力車、開花櫻花樹等
地球科學:隱形空氣彈、雲霧製造機、個人迷你氣象站等

◎ 精選10種實驗教具,適用假期專題活動,家裡就是科學小營隊
實驗準備好簡單:精選器材省去家長準備時間。
模擬專業實驗步驟:培養安全實驗好習慣。


影片製作:黎宗鑫
...................................................................

親子天下官網 http://www.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Shopping http://Shopping.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http://best.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

粉絲頁:
親子天下 http://on.fb.me/1Kkng6j
親子天下Baby http://on.fb.me/1KQQAkP
親子天下悅讀 http://on.fb.me/1Sryt7P
親子天下育兒好物 http://on.fb.me/2dpFvHK
翻轉教育 http://on.fb.me/1QgVd3O
嚴選部落客 http://on.fb.me/1R3XbYD

以科學玩具設計科學探究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旋轉管的奧秘」及「靜電動力球」為例

為了解決國小自然實驗器材的問題,作者陳必榮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為利用「科學玩具」設計「科學探究」之教學,以行動研究探討於教學歷程中高中學生之科學探究能力的學習成效,以及教學時教師所遭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方法,並探討教師之專業成長。本研究設計「旋轉管的奧秘」與「靜電動力球」兩個科學玩具單元,每個單元設計三節課程,並進行兩階段的教學循環,每階段選取中部某高中一個班級的學生(約36人)為研究對象。研究透過蒐集與分析教學錄影、教學札記、學習單、學習興趣問卷、科學探究能力評量、協同教師教學觀察紀錄檢核表、訪談紀錄等相關資料,獲得以下結論:(1)「科學探究能力」評量結果(總分21分),第一階段教學之後測平均分數為15.81分(前測為15.64分),第二階段教

學之後測平均分數為17.70分(前測為16.79分),兩階段的平均分數皆為後測高於前測,且第二階段達顯著差異(p < .05);(2)研究者對於探究教學遭遇之困難提出的解決方法包括「給予充足的討論時間並且適時引導各組進行討論」、「隨機抽點學生回答問題、搭配加分獎勵制度以及明訂每項活動進行的時間」與「實驗前說明操作方法並提供更容易操作之器材」等;(3)以科學玩具設計探究教學的歷程中,研究者在「增進教學活動設計能力」、「提升探究教學能力」與「提升教學研究能力」等面向獲得專業成長。本研究最後對「以科學玩具設計科學探究教學」之教學以及未來研究發展提出建議,以提供高中教師及有意從事科學玩具與探究教學之研

究者參考。

教出科學探究力

為了解決國小自然實驗器材的問題,作者鄭志鵬(小P老師) 這樣論述:

「科學素養」教學面第一本! 你不能不知道的課綱關鍵字:探究與實作 108自然領綱委員親自解答 怎麼「教」?怎麼「學」?怎麼「考」?   108自然領綱強調「科學素養」及「探究與實作」,期盼培養孩子科學探究的思考方式與技能,擁有受用一生的科學能力、態度與習慣,來面對瞬息萬變的未來挑戰。   然而什麼是「科學素養」?什麼是「探究與實作」?「探究與實作」納入自然科考題又將怎麼考?對大部分家長來說仍是萬般疑惑。對於第一線教師而言,素養導向教學最困難之處在於,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數下融入「探究與實作」理念?如何在實施「探究式課程」的同時兼顧學生考試成績?是課程設計與教學的最大痛點。   

本書作者鄭志鵬老師(小P老師)現為十二年國教自然領綱委員,近年來投入莫大心力於課綱編修任務中。他也是一名熱血的國中科學教師,最喜歡問學生「為什麼」,時常告訴孩子:「學習科學,記得要對真理保持10%的懷疑。」他更期許自己的教學能成為理查・費曼(Richard P. Feynman)口中的「真正的科學教育」——可以讓學生嘗試失敗的科學教育。   他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娓娓道來自然領域課綱自九年一貫課程到108課綱的變遷,並分享科學教育中最需要傳達給國中小學生的關鍵能力。書中亦收錄他經過年復一年的嘗試,找到可行且有效的「探究式教學」模式。   不論是平日用心於教養或關心教改的教師或家長,關於新課綱

的諸多疑惑,都能在本書中找到解答,一舉掃除對自然科學領域課程的迷思。讓我們共同成為孩子的學習鷹架,陪伴他們在學校課堂與日常生活中就能學好科學課程,成為一個具備科學素養的現代公民!   「培養孩子帶著走的探究能力與科學素養,   不只為了把學校的科學課程學得更好,   更是為了未來能遷移所學的知識與能力,   讓他們能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小P老師   ★本書特別推薦以下讀者   ◇ 為第一線教師,破解常見迷思 ◇   ・「科學素養」是什麼?該怎麼教?   ・素養導向教學中的「探究與實作」是什麼?   ・如何設計一堂有趣的「探究式」課程與教學?   ・素養導向教學跟知識型的考試有衝突嗎

?   ・如何協助學生因應變化難測的素養導向試題?   ◇ 為關心教育的家長,徹底解析「素養」◇   ・為什麼十二年國教課綱科學課程很重視「科學素養」?   ・怎麼陪伴孩子面對不同學習階段的自然科學課程?   ・當孩子的自然科成績不見起色,如何配合學校教學幫助孩子快快跟上?   ・素養導向試題強調在生活中應用科學知識的能力,該如何準備?   ・如何陪伴孩子從小開始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真誠推薦   吳月鈴   十二年國教自然領綱委員、教育部探究增能計畫教練   林百鴻 高雄市教育局課程督學   林怡辰   國小教師、閱讀推廣人   林莞如 十二年國教自然領綱委員、第一屆全國Power教師

  陳竹亭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名譽教授   莊福泰 高雄中學校長   黃子欣 康橋國際學校教師、「未來教育臺灣100」2019專案入選   黃國珍 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   葉丙成 台大教授、無界塾創辦人   藍偉瑩 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   謝彩凡 新竹縣博愛國中老師、學思達核心老師   蘇文鈺 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   蘇明進 台中市大元國小老師   嚴天浩 LIS情境科學教材執行長   ——依姓名筆畫排序  

培育國小在職教師發展「探究與實作」的教案 ─以摺疊技術為例

為了解決國小自然實驗器材的問題,作者沈靜欣 這樣論述:

本研究因應12年國教新課綱的改革,以非制式教育課程,培育國小在職教師設計課外的延伸課程,提供國小學生進行探究,希望能輔助正規教育並發展成為校本課程或寒暑假的研習營。採個案研究法,以修習某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研究所「非制式機構科學教育推廣專題研究」課程的12位國小在職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一學期的教學研究。每位國小在職教師以摺疊技術為主題,設計1份「摺疊技術跨領域的探究與實作教案」,最後,請四位專家進行評分。蒐集資料包括:探究與實作教案設計評量、摺疊技術教案設計資料、課堂討論錄影紀錄、晤談紀錄等進行研究結果分析。研究結果如下:1.國小在職教師修課後,能將「非制式教育場域」的特色和教學資源,以

3種型式,分別為導覽解說、互動式展示、數位資源呈現;並將摺疊主題,以影片學習、摺紙體驗,轉化成摺疊主題教案。2.在教案設計上,有50%呼應摺疊力學與材料,有33%呼應摺紙密碼之詮釋,有17%呼應自然界摺疊現象。在設計過程中,主要以學生興趣、教學目標做為考量,透過專業對話來精進教案的深度;在實施的年級上,在職教師所設計的教案,高年級有58%,中年級有25%,低年級有17%;在課程的選擇上,大多以高年級的力學和中年級的認識昆蟲為主;在教學方式上,多以觀察實作、問題解決、影片學習來進行。3.有67%達到優等,能讓孩子學習摺疊技術的科學知識,也能將「跨領域的探究與實作」內涵融入;有25%達到中等,部分

融入「跨領域的探究與實作」內涵,較偏向食譜式的教學;有8%雖然有摺紙的實作,但在摺疊技術和科學概念的學習上較文不對題,被評選為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