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探案第一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唐人街探案第一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AndrewCoe寫的 雜碎:美國中餐文化史 和蘇建新的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什麼是江湖?:從古人詞語學文化常識3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足文化 和如果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中國文學系 劉人鵬所指導 倪舒妍的 「勞工神聖」之前——晚清華工小說探析 (2021),提出唐人街探案第一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晚清、華工小說、報刊、地理觀、苦難書寫。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班 唐維敏所指導 陳曼誼的 從哈林、牙買加到中國:《尋找羅定朝》的離散經驗與混合認同再現 (2021),提出因為有 離散經驗、混合認同、華語語系、第三世界女性主義的重點而找出了 唐人街探案第一季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唐人街探案第一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雜碎:美國中餐文化史

為了解決唐人街探案第一季的問題,作者AndrewCoe 這樣論述:

跨越兩百多年的美味探索 美國中餐文化史代表作   ◎研究華人飲食的知名作家,以本書率先提出「美式中餐」的重要性,深深啟發日後的相關研究。   ◎詳述中國菜的源流及其在美國的發展,還有中美之間交流的歷史。從美國第一批美食特使、中美特使互訪、華人移民美國、淘金熱和排華運動、尼克森和季辛吉第一次訪中,到今天全美各地各式各樣、多如牛毛的中國餐館,以及中國菜的做法和改良。如數家珍、包羅萬象,旁及其他地區的飲食,也處處可見到知名美食家的筆記和眉批,如清代詩人袁枚等人。   ◎文獻鑽研透澈,鉅細靡遺、深入淺出。以流暢生動的文筆描繪故事,引人入勝。敘事趣味橫生,增廣見聞,充滿軼聞趣事和清晰的洞見。

  ◎從廣泛的視角探討中國菜與美國社會如何相互影響,完美融合飲食、社會學與歷史。   1784年2月,一個寒冷的早晨,中國皇后號(Empress of China)從紐約港啟航,展開野心勃勃的遠征。這是美國人首次前往中國的旅程,在那個時代可說相當於1969年探索月球的旅程。中國皇后號上的乘客是最早登陸中國的美國人,也是最早吃到中國料理的美國人。今天,民族大熔爐的美國擁有來自各國各地區的餐廳,其中以中國餐廳的數量最多。在本書中,安德魯.柯伊詳述中國菜傳入美國的歷史,訴說一段段引人入勝的故事。   故事先從中國說到美國西部。1848年,淘金熱吸引中國移民來到美國西部,他們承受著種族歧視與餐飲

偏見,辛苦奮鬥,開設餐廳,進口各式各樣的亞洲食材。然後追溯華人如何遷徙到美國東岸,點出紐約「波希米亞人」發現中國菜的關鍵時刻,並揭露雜碎(Chop Suey)這道來自中國偏區農家菜的真正起源,如何變身為美國中式餐館的主角。以及為何猶太裔美國人會愛上蛋捲和炒麵,美國人如何不斷改變外國菜,以迎合自己的飲食偏好。……   《雜碎》是一趟美味的旅行,探索兩百多年來中國菜與美國的愛恨情仇,並解開流傳已久的飲食神話。 名人推薦   胡川安|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故事網站主編   陳榮彬|國立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郭忠豪|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曾齡儀|臺北醫學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蔣竹山|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   (依姓氏筆畫) 各界推薦   「安德魯.柯伊談論兩個熱愛美食的國家,聊歷史、政治和飲食,講述精彩絕倫的故事,記述中西文化史,告訴讀者,美國人是如何從原本討厭中國菜變成熱愛中國菜。」──蘿拉.夏普羅(Laura Shapiro),著有《烤箱裡的美食:一九五○年代美國創新晚餐》(Something From the Oven: Reinventing Dinner in 1950s America)   「這本書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愈來愈多書籍認真探討美國飲食、移民與種族之間的關係。」──何夏.戴樂(Hasia R. Diner

),著有《美國移民飲食:移民年代義大利人、愛爾蘭人和猶太人的飲食之道》(Hungering for America: Italian, Irish and Jewish Foodways in the Age of Migration)   「雜碎這道菜裡有鮮脆的蔬菜、順口的麵條、切丁的肉塊,口感與味道平衡得恰到好處。雜碎是在二十世紀初期發明的,原因很簡單,當時大部分的美國人不像現在那麼講究飲食。安德魯.柯伊把這段歷史寫得饒富趣味、鉅細靡遺,向讀者解釋,為什麼早期的中國餐廳老闆,像是我公公和婆婆,要賣他們覺得美國人喜歡吃的菜餚,不賣他們自己喜歡吃的菜餚。」──蘇綏蘭(Susanna Foo)

,兩度獲「詹姆斯比爾德獎」(James Beard Award),也曾獲「羅伯蒙戴維卓越美食獎」(Robert Mondavi Culinary Award of Excellence)   「我一直很好奇,中國菜豐富多變、精緻美味,怎麼會演變成美國每個城鎮的中國餐廳賣的那種中式外帶菜餚。柯伊把故事說得饒富趣味,透過跨文化的飲食交流,說明在中美兩國,兩國人民的關係是如何起起伏伏的。這本書令我無法釋卷,不過用餐時間到了,去吃中國菜囉。」──瑪莉安.內所(Marion Nestle),紐約大學營養學教授,著有《吃什麼才營養》(What to Eat)   「只要知道一個民族吃什麼,為什麼吃,怎

麼吃,就能深入瞭解那個民族。在《雜碎》這本書裡,安德魯.柯伊治學嚴謹,敘事引人入勝,記述中美兩國的文化與飲食,令人讀得手不釋卷,口水直流。鄭重向世界上所有領袖、外交官以及喜愛中國菜的人推薦這本書。絕對不是開玩笑的!」──亞瑟.施沃茲(Arthur Schwartz),著有《亞瑟的紐約菜:自以為是的歷史與超過一百樣傳奇的食譜》(Arthur Schwartz’s New York City Food: An Opinionated History and More Than 100 Legendary Recipes)   「從廣泛的視角探討中國菜與美國社會如何相互影響,完美融合美食與歷史。」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極具啟發意義的研究,探討美國如何愛上中國菜,從1748年美國第一批美食特使,到今日全美各地各式各樣、多如牛毛的中國餐館。」──《邦諾書評》(Barnes & Noble Review)   「原來我家人對真正的中國菜瞭解如此之少,但是不只我們如此,安德魯.柯伊寫出了這段引人入勝的歷史,說出了原因。」──《西雅圖時報》(Seattle Times)   「柯伊這本書讀來趣味橫生,本身就有點像『雜碎』,涇浜話的使用、中式猶太潔食菜餚、大地震之後舊金山華埠的新風貌、華埠與白人奴隸之間的關係、康提基俱樂部引領的廣式菜熱潮

,都有觸及。我們吃到的中國菜大都是混雜式菜餚,柯伊記錄的這道菜,或許不一定是道地的中國菜,但確確實實在美國青史留名。」──《哥倫布電訊報》(Columbus Dispatch)   「根據飲食作家柯伊所述,美國人在超過兩個世紀以前就喜歡喝中國茶,還有為了使用筷子而傷腦筋。這本書雖然薄小,但卻挑戰大議題,來來回回說明美國與中國和中國人的關係,還有最重要的,與中國菜的關係。⋯⋯這本書跟書裡的主題一樣,包含很多不同的元素,每種元素都摻雜一點點,充實完整地淺談這個大主題。」──《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柯伊寫的這段歷史著實令人稱奇,充滿饒富趣味的軼聞趣事。」──美

國圖書館協會《書單》雜誌書評(ALA Booklist Starred Review)   「作者將美國的文獻鑽研得相當透澈,敘事趣味橫生,能增廣見聞,尤其是尼克森造訪中國的趣事。」──《圖書館學刊》(Library Journal)   「描寫美國對中國菜的愛恨情仇⋯⋯這本書經過審慎研究,把故事寫得生動活潑,淺顯易懂。講述對中國人和中國菜的誤解,有些故事令人捧腹,也有些故事令人震驚。」──《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安德魯.柯伊實在是十分優秀的作家⋯⋯他深入研究史料,以流暢的文筆描繪故事,寫得鉅細靡遺,引人入勝,用更加清晰的洞見來頗析這個我們自以為熟悉的主題。

」──《寫作網》(WritersCast.com)  

唐人街探案第一季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阿平電影院閉關半年後正式復出,先把之前沒發的春節深圳看電影之旅第三集補上,之後會陸續發布新影片,這邊先預告一下會有朝鮮之旅的影片喔◕‿◕
本期影片有CC中文字幕,春節深圳看電影之旅第三集簡介:
2018年3月4日來到深圳福田的城市廣場新南國影城看電影,體驗中國巨幕頭等艙影廳的雷射3D影音效果,中午又逛到華強北吃中餐,下午搭地鐵到南山區熱門人氣網紅購物中心萬象天地這來逛逛,也在百老匯電影中心看場電影,3月5日一早搭動車去廣州拜訪一位超級音響與私人影院的發燒大佬高斯兄,體驗他家超高端的影院與音響。
===========================
歡迎訂閱 阿平電影院 i-PK MOVIE ➤ https://goo.gl/nVBtxR
記得按下小鈴鐺,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最新影片喔。
===========================
訂閱與關注➤
【B站 阿平电影院】➤ http://space.bilibili.com/97102435
【微博 阿平电影院】➤ http://www.weibo.com/p/1005051918309433
【西瓜視頻 阿平电影院】➤ https://www.ixigua.com/home/80120746896
【今日头条 阿平电影院】➤ https://reurl.cc/2gYqDE
【抖音(大陸版APP) 阿平電影院】
【FB 華語世界電影討論社】➤ http://tny.im/hWQ
【阿平 FB】➤ http://www.facebook.com/thxac3dts
【阿平電影院 FB粉絲頁】➤ http://www.facebook.com/APcinema
【i-PK MOVIE 電影情報局 FB粉絲頁】➤ http://www.facebook.com/iPKMOVIE
【i-PK MOVIE 電影情報局 官網】➤ http://i-pk.tw/
【優酷 阿平电影院】➤ http://i.youku.com/ipkmovie
===========================
#深圳Shenzhen #萬象天地 #阿平遊記

「勞工神聖」之前——晚清華工小說探析

為了解決唐人街探案第一季的問題,作者倪舒妍 這樣論述:

本文聚焦晚清華工小說,其出現、空間地理書寫、苦難書寫。這波集中出現於20世紀初的創作熱潮,基於鴉片戰爭後大量華工半迫於生計半由外國誘招而出洋的事實,同時離不開晚清小說界革命、1905年反美華工禁約運動的直接推動。運動中近代報刊發揮關鍵作用,華工小說也多在此面世,通過報刊脈絡的梳理,可以發現不同報刊有不同宗旨和行動,有的闡發自己的教育理念、有的追逐商業利益、有的背後是黨派鬥爭,潛移默化影響小說的呈現。小說作者主要是職業作家、報人,尤多懷有桑梓之情的粵籍作家。華工小說密切關照現實又帶出了不一樣的歷史和詮釋。小說的空間設計有其特別之處,作家極力通過對壓榨、禁錮、排斥的形象化書寫,表現華工受擠壓的生

存空間,使得原本有著大幅度空間位移的作品呈現出緊張的空間感受。異域書寫方面,本文引入晚清地理著述和文人士大夫的域外遊記進行對照,當整個知識系統把文明的野蠻性去掉,只讚頌文明先進性之時,華工小說提供了一個底層的受壓迫的視角觀看資本主義世界,留意到了西方現代性的黑暗面,展現和書寫的異域顛覆了以往上層知識分子的刻畫。連帶著在晚清由「天下」變為「世界」的地理觀也在小說中有了再突破,打破以國為界限的認識,看到了全球種族主義的問題。最後從種族、階級、性別三個維度觀察華工小說的苦難書寫,呼應到現實中華工進入資本主義世界遭受的多重壓迫,還關注到小說中複雜的黑人形象及其背後晚清時人對種族優劣論的接受、華人族群內

部對工人權益的忽視以及晚清文人爭取各階層平等的呼聲、作家有異於當代華美文學的刻畫華工時女性化的書寫方式及其激發民族主義情感對抗殖民主義的意圖。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什麼是江湖?:從古人詞語學文化常識3

為了解決唐人街探案第一季的問題,作者蘇建新 這樣論述:

  我們的文化原來藏在古人的詞語裡。   最素樸的問與答,解開這些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   看宮鬥、玩手遊,增進中文力,你一定要知道字句背後的精彩故事!   【考考你,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嗎?】   ․為什麼行為不端的人被稱作「不三不四」?   ․常說要守「規矩」,到底什麼是「規矩」?   ․「五福臨門」是指哪「五福」?   ․男女間的嫉妒為什麼常被說成是在「吃醋」?   ․為什麼做事不認真叫作「馬虎」?   ․拔河是比賽雙方在拉扯繩索,但為什麼叫作「拔河」?   ․人們常說「對牛彈琴」,但彈琴的人到底是誰呢?   ․受了別人的欺騙為什麼叫作「上當」?   ․為什麼古代把國家稱為「

社稷」?   ․貨幣單位的「元」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元月叫「正月」?   「不三不四」、「吃醋」、「馬虎」、「談天」、「東山再起」,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會用的字句,但是,你有想過它們的由來嗎?   這些你並不全然了解的中文字句背後,藏著許多有趣的掌故,瞭解這些知識的同時,還能輕鬆打造你的國文基本功!   *每則另附「延伸知識」,讓你可以觸類旁通,增加雙倍知識! 本書特色   1.快速掌握我們詞語當中最讓人困惑的「為什麼」,輕鬆瞭解中文詞彙中的來龍去脈。   2.重返語言的歷史現場,讓你能連結古今,深入體會中文的豐富奧妙   3.學校老師、學生最需要的課外讀物、也是讓一般讀者

與人交談時能脫穎而出的秘密武器。   舊版原書名:人人都要學的三分鐘國文課5 常用詞語篇   1「楷模」一詞原指兩種樹木,為什麼變成了對模範人物的稱呼呢? 延伸知識︰作為榜樣的「模範」最初是人還是物? 2常說要守「規矩」,到底什麼是「規矩」? 延伸知識︰「關鍵」人物、「關鍵」事件為什麼比較重要? 3為什麼形容行為不端的人「不三不四」? 延伸知識︰「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是人們從壞處預想時常說的話,到底是哪「三長」、哪「兩短」呢? 4勒索錢財的作法為什麼叫作「敲竹槓」? 延伸知識︰北京方言「碰瓷」是什麼意思? 5「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為什麼變成「混日子」的代稱? 延伸知識︰不好

好做事、有意拖延的人,為什麼說他在「磨洋工」? 6做事不認真為什麼叫作「馬虎」? 延伸知識︰在中國,有些人被稱為「馬大哈」,這種說法和一種「大馬哈魚」有關係嗎? 7受了別人的欺騙為什麼叫作「上當」? 延伸知識︰什麼是「騙馬」? 8起嫉妒心的男女為什麼常被說成是在「吃醋」? 延伸知識︰「一樹梨花壓海棠」怎麼會是老夫配少妻的意思? 9為什麼小氣的人被諷刺為「吝嗇」? 延伸知識︰什麼是「看錢奴」? 10為什麼寡廉鮮恥的人被喚作「王八」? 延伸知識︰妻子紅杏出牆的人為何又被稱為「戴綠頭巾」、「戴綠帽子」呢? 11為什麼我們常說待人要懂得「禮貌」? 延伸知識︰為什麼請客稱為「作東」? 12「天倫之樂」指

哪種快樂? 延伸知識︰「五福臨門」是指哪「五福」? 13李清照玩的「打馬」是什麼遊戲? 延伸知識︰「打馬掉」和「看竹」是同一種遊戲嗎? 14「烏龍球」中的「烏龍」是什麼意思? 延伸知識︰唐人熱衷的「擊鞠」、「打球」是何種球類運動? 15拔河是群眾喜愛的運動,它本是大家在拉扯繩索,為什麼卻叫作「拔河」? 延伸知識︰拔河為什麼又叫「牽鉤」? 16喜歡跟人爭鬥較勁的人為什麼常被說成像好鬥的公雞呢? 延伸知識︰古人好以鬥蟋蟀為樂,為何蟋蟀、蛐蛐又叫「促織」? 17體育競賽中「冠軍」、「亞軍」、「季軍」的稱呼是怎麼來的? 延伸知識︰「勇冠三軍」說的是哪三軍? 18體育競技比賽為什麼有「錦標賽」之稱? 延

伸知識︰「相撲」的起源 19為什麼圍棋的棋子只有黑白兩色? 延伸知識︰圍棋的等級、別名 20失勢之後重新恢復地位,為什麼是東山再起,而不是「西山」、「南山」、「北山」再起? 延伸知識︰「加油」一詞的來歷 21「文房四寶」指哪四寶? 延伸知識︰為什麼臂擱又叫「竹夫人」? 224一個人才華枯竭為什麼常被說成是「江郎才盡」? 延伸知識︰「夢筆生花」生出的是什麼花? 23為什麼請人刪改文章要客氣地說請「斧正」? 延伸知識︰「徒災梨棗」、「壽之梨棗」是什麼? 24請人代筆寫文章為什麼叫作「捉刀代筆」? 延伸知識①:刀筆吏 延伸知識②:「紹興師爺」為什麼成為師爺的泛稱? 25知識分子過去被戲稱為「老九」,

為什麼他的排行不是「老大」、「小三」,而偏偏放在八下十上的位置上呢? 延伸知識︰中國的「士」 26為什麼以諷刺滑稽方式表達的詩被人們叫作「打油詩」? 延伸知識︰「打詩鐘」是一種什麼遊戲? 27胡編亂造為什麼被稱作「杜撰」? 延伸知識︰「小說」是道聽途說、不登大雅之堂的虛構之詞嗎? 28為什麼要在信封的下款處寫上「××緘」的字樣? 延伸知識︰過去書信為什麼又叫「尺牘」? 29文章荒謬不通暢常被批為「狗屁不通」,為什麼是狗屁而不是豬屁、馬屁、牛屁呢? 延伸知識︰為什麼人們喜歡在別人面前說自家的孩子是「犬子」、「豚兒」? 30我們現在聽的各種樂曲,為什麼統稱為「音樂」呢? 延伸知識︰「歌」與「曲」有

何不同? 31「四面楚歌」中的「楚歌」指的是哪裡的歌? 延伸知識︰象棋棋盤上的「楚河漢界」是怎麼產生的? 32人們常說「對牛彈琴」,但彈琴的人到底是誰呢? 延伸知識︰「鄭衛之聲」、「靡靡之音」是形容什麼樣的音樂? 33為什麼稱知心朋友為「知音」? 延伸知識︰「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的地點在哪裡? 34中國的肖像畫為什麼又叫作「寫真」? 延伸知識︰「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指的是什麼? 35古人最早使用的計算工具是什麼? 延伸知識︰孔門六藝裡有沒有數學? 36「菱花」是什麼花? 延伸知識︰古人為什麼用銅做鏡子? 37形容金錢的魔力時常說「有錢能使鬼推磨」,為什麼是推磨而不是去推車呢? 延伸知識①:銅

錢與金、銀等錢幣之間是怎麼進行兌換的? 延伸知識②:古代的一兩銀子值現在多少錢? 38正月十五大家吃的湯圓為什麼叫「元宵」呢? 延伸知識︰為什麼元宵節要張燈結綵? 39過年為什麼要吃餃子? 延伸知識︰餃子的近親「餛飩」、「肉燕」 40人們為什麼把一些喜歡吃的小零食叫作「點心」? 延伸知識︰天津著名包子為什麼取「狗不理」這樣的名字? 41為什麼說「香菇」是從「香姑」變來的? 延伸知識︰「香港」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42為什麼人們把杭州菜館做的紅燒肉叫作「東坡肉」? 延伸知識︰「西施舌」是一道什麼菜餚? 43人們喜食的饅頭又叫饅首,跟「頭」、「首」有關係嗎? 延伸知識︰《水滸傳》說武大郎每日做炊餅賣

,他賣的是餅還是饅頭? 44過年時長輩為什麼要給晚輩「壓歲錢」? 延伸知識︰為什麼元月叫「正月」? 45新年登門的乞丐為什麼和財神有關呢? 延伸知識︰丐幫 46為什麼底本叫作「藍本」? 延伸知識︰「黃頁」是什麼書? 47中藥治病為什麼要「如法炮製」? 延伸知識︰中藥的取名之法 48醫生所開藥方中的「藥」與「方」有無區別? 延伸知識︰方劑是怎麼組成的?「七方」、「十劑」是什麼方,什麼劑呢? 49中國古代有醫療機構嗎? 延伸知識︰從〈清明上河圖〉看到的宋朝醫學情況 50古代為產婦接生的「產婆」為什麼又叫「穩婆」? 延伸知識︰海外華人居住的地方為什麼習慣稱為「唐人街」? 51「愛屋及烏」是什麼意思?

延伸知識︰為何說「問世間情為何物」這句名言源於兩隻大雁的生死情? 52心裡高興、愉快,可以稱為「歡喜」,「歡喜」的本義是什麼呢? 延伸知識︰「囍」字的由來 53現在企業界有成就的人士,常被大家稱讚為「強人」,若是女性,則奉送一個「女強人」之稱,那麼過去強人指的是什麼人呢? 延伸知識︰「綠林好漢」一詞的來歷 54為什麼「閒雲野鶴」可用來形容人的無拘無束? 延伸知識︰宋元畫家為什麼喜歡自稱「道人」? 55過去普通人為什麼被稱為「匹夫」? 延伸知識︰大丈夫 56《紅樓夢》裡有沒有用過「她」字? 延伸知識︰你、我、他等人稱、或稱物的代名詞,在古文中是怎麼表示的? 57「三十而立」到底立什麼? 延伸知

識︰為什麼二十歲的男子古時候被稱為「弱冠之年」? 58為什麼說「千里姻緣一線牽」? 延伸知識︰夫妻為何又稱「冤家」? 59為什麼隨便閒聊叫「談天」? 延伸知識︰為什麼北京方言把「神聊」叫作「侃大山」? 60家裡有女就是「安」字,為什麼呢? 延伸知識︰為什麼「男主外,女主內」? 61過去為什麼要用斑鳩來體現敬老之意? 延伸知識︰康熙、乾隆與千叟宴 62「老頭子」一詞最初是對老年人不敬的稱呼嗎? 延伸知識︰關於老人不同年齡的說法 63為什麼會有「麒麟送子」之說? 延伸知識︰偷瓜送子 64送人財物為什麼稱「布施」? 延伸知識︰寺廟裡常見人們燒香拜佛,為何要燒香拜佛呢? 65宇宙為什麼被佛教徒稱為「大

千世界」? 延伸知識︰佛教徒嚮往的「極樂世界」 66千手觀音真有千手嗎? 延伸知識︰開光 67為什麼佛祖釋迦牟尼被稱為「如來」? 延伸知識︰為什麼說「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68「三生有幸」、「緣定三生」等說法中的「三生」指什麼? 延伸知識︰為什麼要跳出三界外呢? 69為什麼慣用語被稱為口頭禪? 延伸知識︰野狐禪 70人們為什麼把以親身經歷為例說理稱為「現身說法」? 延伸知識︰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71貨幣單位的「元」是怎麼來的? 延伸知識︰錢為什麼有「阿堵物」的別名? 72為什麼古代商品交換的場所被稱為「市井」? 延伸知識︰「羅漢錢」是羅漢(僧人)使用的特殊錢幣嗎? 73清代的行業組織為什麼

叫「會館」、「公所」? 延伸知識︰清代的商幫 74為什麼說當鋪起源於寺院的僧庫? 延伸知識︰清代發行的公債 75為什麼俗稱經商貿易的學問為「生意經」? 延伸知識︰明清時期晉商為什麼能在中國商界執牛耳? 76古代的商店招牌叫什麼? 延伸知識︰古代的商店招牌大約有幾種? 77木蘭不姓花,為何叫「花木蘭」? 延伸知識︰「關山度若飛」中的「關山」在何方? 78「壓軸戲」為什麼是一場演出中最為精彩的一齣戲? 延伸知識︰參軍戲為什麼跟相聲有淵源? 79過去官員出行為什麼要鳴鑼開道? 延伸知識︰「八抬大轎」是什麼規格的待遇? 80為什麼工資又被稱為「薪水」? 延伸知識︰私塾先生的束脩 81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法

律,「法律」一詞原是什麼意思? 延伸知識︰獨角獸為什麼象徵法律與公正? 82「秋後算帳」這句讓人聽了害怕的話,暗指什麼? 延伸知識︰古代的刑與法有沒有區別? 83探聽消息的人為何叫「耳目」? 延伸知識︰中國古代是否有從事特務職業的人員? 84為什麼「一畝三分地」指的是跟個人相關的利益? 延伸知識︰古人認為人有「七情六欲」,何謂七情、六欲? 85古代科舉考試中有沒有槍替? 延伸知識︰古代用什麼防範槍替作弊? 86過去進學的生員為什麼被稱為「秀才」? 延伸知識︰秀才的第一名叫什麼? 87為什麼老師教授的弟子又被稱為「門生」? 延伸知識︰為什麼稱進士為「天子門生」? 88為什麼考中進士被戲稱為「登龍

門」? 延伸知識︰「連中三元」是什麼? 89為什麼古代的一些朝代前要加上「東」、「西」、「南」、「北」,例如「東漢」、「西漢」、「南朝」、「北朝」呢? 延伸知識︰為什麼皇帝的墳墓稱為「陵」? 90東漢有「清議」,魏晉尚「清談」,二者有什麼不同? 延伸知識︰《世說新語》,魏晉人的沙龍文學 91為什麼古代把國家稱為「社稷」? 延伸知識︰社稷壇為什麼敷設五色土? 92楚莊王「問鼎中原」,這裡的「鼎」是器物嗎? 延伸知識︰「一言九鼎」是什麼? 93大家常說「錦繡河山」,為什麼要用「錦繡」形容河山呢? 延伸知識︰「赤縣神州」為什麼是指中國? 94為什麼故鄉、家鄉又被稱作「桑梓」? 延伸知識︰《儒林外史》

的作者為什麼取名叫「敬梓」? 95為什麼山川形勝被古人統一命名為「地理」呢? 延伸知識①:「中國」為什麼是華夏神州的代稱? 延伸知識②:《西遊記》提到的佛教四大部洲,其中對應中國的是哪一塊地方? 96煉石補天的女媧是炎黃子孫的母親神嗎? 延伸知識︰中國有沒有像西方傳說中上帝造人的男性始祖神? 97三國赤壁之戰是在哪裡展開的?赤壁之戰的地點為什麼叫作「赤壁」呢? 延伸知識︰為什麼又有「東坡赤壁」的說法呢? 98有句話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什麼是「江湖」? 延伸知識︰「九州」指哪九州? 99「光餅」為什麼跟平定倭寇侵擾有關? 延伸知識︰武夷岩茶為什麼叫作「大紅袍」? 100為什麼有種荔枝叫「妃

子笑」? 延伸知識︰「老佛爺」是對慈禧太后的專稱嗎? 101明清時期的最高行政機關為什麼稱為「內閣」? 延伸知識︰官府為什麼又叫「衙門」?   10為什麼寡廉鮮恥的人被喚作「王八」? 過去,社會上一些寡廉鮮恥的人,往往獲得「王八」、「王八蛋」、「王八羔子」之類的罵名。其實,「王八」原來是實有其人的。據《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的記載,「王八」是五代十國時的前蜀主王建的大名。王建,字光圖,許州舞陽人也。「隆眉廣顙,狀貌偉然」。因為年輕時是個無賴之徒,專門從事偷驢、宰牛、販賣私鹽的勾當,又加上王建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八,所以與他同鄉的人都叫他「賊王八」。金人元好問〈雜著〉詩:「泗水龍歸海縣空,朱三

王八竟言功!」 再者,「王八」還可被視為「忘八」的諧音。《通俗編.品目》說:「《七修類稿》:『今詈人曰王八,或云忘八之訛。言忘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忘八」便是八項德行中缺最後一項,即無「恥」。 而在民間,「王八」更經常指一種動物,烏龜,尤其是丟臉的人。如明代郭勛編的《雍熙樂府》中有一首〈叨叨令兼折桂令〉,就將「龜兒」和「王八」連在一塊,用來指同一種人:「蝦兒腰,龜兒輩,玉連環繫不起香羅帶;脊兒高,絞兒細,綠茸毛生就的王八蓋。」 為何以「王八」代稱「烏龜」呢?據《史記.龜策列傳》載:「能得名龜者,財物歸之,家必大富至千萬。一曰北斗龜,二曰南辰龜,三曰五星龜,四曰八鳳龜,五曰二十八

宿龜,六曰日月龜,七曰九洲龜,八曰王龜。」這篇由西漢史學家褚少孫增補的〈龜策列傳〉中,作者根據遠古時代三皇、五帝以「神龜」和蓍草卜筮的傳說,將「神龜」分為八種,第八種名為「王龜」。於是,後人便將這列在第八位的「王龜」簡稱為「王八」。久而久之,「王八」也就成了烏龜的別名。 烏龜、王八、無恥一旦連在一起,於是「烏龜」最後就與妓院扯上關係。指揮妓女應召陪客的假母習稱老鴇,她的丈夫就被稱為「烏龜」、「龜奴」。妓女日常和嫖客們打情罵俏,摟摟抱抱,而這個時候,老鴇的丈夫只能躲到一邊去。後來推而廣之,大家就把那些妻子紅杏出牆的丈夫,都稱為「烏龜」或「王八」了。 ∣延伸知識∣妻子紅杏出牆的人為何又被稱為「戴綠

頭巾」、「戴綠帽子」呢? 「綠」在中國古代的顏色等級上最低。在唐代,官吏有袍,品級最低者即是「綠」色。

從哈林、牙買加到中國:《尋找羅定朝》的離散經驗與混合認同再現

為了解決唐人街探案第一季的問題,作者陳曼誼 這樣論述:

過去的離散研究重點展示了對全球化和跨國主義的理解所衍生的相對問題,在集體的意義上試圖界定移民社群間身分位移的共同經驗,但這種想象中的共同經驗容易造成獨立主體或社群間對種族、文化和政治的缺乏認知,以致錯把個別移民與離散族群的經驗統一化。非裔美國人葆拉·麥迪森在紀錄片《尋找羅定朝》和同名書籍中揭露了亞非混血族群的邊緣處境和認同困境,其複雜的離散身分呈現出一個主體承載多重文化的可能性,展現了靈活的、有韌性的和情境式的身分認同,也使客家華人離散研究與非裔離散研究產生實際的關聯。由此問題意識出發,本研究將借鏡於文化研究的理論,以「離散」與「認同」作為兩大主軸,聚焦於紀錄片《尋找羅定朝》,探討葆拉和其牙

買加、中國、美國的家人在遷移與回歸的軌跡中如何再現其複雜的離散經驗和混雜的身分認同。本研究包括三部分:首先透過離散與認同的相關理論來探討文本中所呈現的跨種族血緣關係及混合身分認同問題;其次將聚焦於葆拉與其母親內爾這兩位第三世界混血女性,援引第三世界女性主義的相關理論,探討文本內外的邊陲與抗爭的生命經驗所呈現的文化政治經濟學脈絡;最後將以史書美等人的「華語語系研究」作為切入點審視影片中所體現的非洲性與中國性,探討弱裔連結的可能性和自我身分建構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