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 每天練習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吉他 每天練習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新井リオ寫的 英語日記BOY:不用花大錢也能學好英語的高效自學法 和傑瑞.詹保斯基的 心態療癒經典:12天,轉化自我、走向愛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学习吉他,每天练习多久? | Hub Guitar也說明:概括回答. 大多数人每天30–90分钟的练习就能取得不错的成效了。 具体的说. 你每天练习的时常取决于你最终的整体目标。如果你准备买一把吉他,上吉他课,认真的学习吉他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EZ叢書館 和方智所出版 。

中原大學 建築研究所 黃承令所指導 陳禹璇的 中正紀念堂場所精神之研究 (2017),提出吉他 每天練習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場所精神、中正紀念堂、紀念性、紀念物、紀念空間。

而第二篇論文世新大學 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葉基固所指導 陳韻竹的 個性化全方位明星-論劉若英品牌價值之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劉若英、全方位、明星、華語流行音樂、華語電影、品牌價值、符號的重點而找出了 吉他 每天練習的解答。

最後網站【吉他基本功】新手為什麼應該練習爬格子? - 實現音樂工作室則補充:由於我們在練習吉他時,大多數都是靠身體的肌肉記憶來完成,例如一首很難 ... 想成是手指的運動,利用每天一點點時間的練習,達到肌肉記憶的效果,提高協調度與速度。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吉他 每天練習,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英語日記BOY:不用花大錢也能學好英語的高效自學法

為了解決吉他 每天練習的問題,作者新井リオ 這樣論述:

Google「英語 自學」關鍵字搜尋No.1 部落格造訪人次累計300萬聲量 Amazon語言學習類排行榜第3名 讀者響應五星好評   想學好英語但沒錢留學,怎麼辦? 獨特且高效率的「英語日記」 解決開不了口、資源匱乏的窘境 夢想中的海外生活不再遙不可及!     作者二十歲時靠寫英語日記   在國內自學三年精通英語   成功開啟在加拿大闖蕩的斜槓人生   成為活躍於世界的自由工作者!     如果你是:   ► 沒有太多資源也想學好英語的人   ► 有志在海外生活及工作的年輕人   ► 希望達成斜槓人生的自由工作者     本書將帶給你不同於傳統語言學習書的學習法,   用自創

的高效率 x 高 CP值創意英語學習模式,   不用出國也能自學精通英語,達成海外夢想!   本書特色     【特色一】   靠日記累積生活中的實用會話短句, 訓練將英語脫口而出的能力     日常對話就是連續的短句,作者獨創的「英語日記」學習法,提供沒有資源補習或出國留學的人,在國內也能靠寫英語日記,累積個人專屬的短句會話資料庫。只要持續撰寫、收集並練習,這些實用的英語短句一定能幫助你在現實對話中勇敢開口。     【特色二】   善用網路與社群媒體,智慧型手機就是身邊最便利的英語自學工具     不妨對著手機自言自語用Siri糾正發音;以LINE查詢與記錄新單字;用Instagram記錄

每天練習發音的限時動態;利用線上英語會話和外師模擬海外生活可能的情境會話。滑臉書、看新聞、聽廣播都用英語,就能習慣英語,漸進地提升語言能力。     【特色三】   英語力 x 專業技能,將英語與專業結合,締造1+1大於2的學習成效     作者分享學習語言之外,如何將英語與專業能力結合的訣竅,以及自己成功在加拿大開啟斜槓人生的故事。英語搭配技能,讓專業能力加值,協助你找到理想中的海外工作,實現海外職涯生活。     本書帶你利用身邊既有資源,幫助你學會開口說英語,改變人生、勇敢追夢!   誠摯推薦      卡娜 Cana Ko|托福119分英文教學YouTuber   步步|英文教學創作者

  好評推薦     賓狗|《聽新聞學英文》Podcast 主持人   「學英文一定要怦然心動」,這句話我的聽眾倒背如流。要心動,就開始寫英文日記吧!透過日記這個「濾鏡」,英文變得有趣而貼近你的生活。畢竟,大學生想翹課、上班族想翹班、主婦想翹家(?!),每個人的日常差·很·大!別再死背罐頭例句,跟著本書寫下你的英文日記吧。     杜杜英文|英國留學、英語教學人氣Instagram   學習英文其實就像我們學習母語一樣,除了常常練習之外,還需要有人從旁給與回饋。像是指出發音和文法錯誤,教導正確的說法。在臺灣學英文最大的限制,就在於我們練習的機會少,也沒有人會在旁邊隨時隨地指正我們的錯誤,告訴

我們正確的說法。本書的作者用寫日記的方式來克服環境上的限制,自創了一套學習的方法。相信一定可以給許多想要不出國或沒辦法出國,但是想學好英文的人很好的啟發。

吉他 每天練習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 如何練琴??? ◀
很多人問我練琴的『課表』每天都做什麼樣的練習?
來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練琴訣竅
提供大家做個參考
有任何問題或建議、都歡迎留言!

#HowToPractice #練琴 #練吉他
.
00:00 如何練琴?前言
00:41 拆解句子
01:17 怎麼拆?怎麼練?實際演奏例子
02:40 如何練琴?心得與經驗分享
.
***GEAR***
#Gibson #TomMruphy
#LesPaul #r9 #1959
#Strymon #Iridium #Timeline
#Origin #RivivalDrive
#LogicPro #UniversalAudio
#ApolloTwin
.
++FOLLOW ME++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ig.chang666/
►SUBSCRIBE 訂閱:https://reurl.cc/NMLXq
.
【你們的訂閱與分享是我們最大的支持🤘🏽】
#吉他小豬​ #小豬​ #小豬x808studio​ #youtube​
#髒辮​ #dreadlocks​ #ドレッドヘア​
#吉他​ #吉他手​ #guitar​ #guitarist​ #ギター​ #ギタリスト​
#影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中正紀念堂場所精神之研究

為了解決吉他 每天練習的問題,作者陳禹璇 這樣論述:

諾伯休茲(Christian Norberg-Schulz)於西元1979年所提出「場所精神」,希望透過對「場所精神」的關注,探討場所本身的氣氛與有形的空間的連結,說明場所的空間特性,發掘場所的本質與價值。中正紀念堂設立於西元1975年,原為紀念先總統蔣中正的紀念物,為元首型紀念館,至今逐漸開始以不同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擁有「紀念館」、「博物館」、「公園」、「古蹟」、「市民空間」、「觀光景點」、「反叛空間」等多重身分。在2000年總統大選政黨輪替後,執政黨政府開掃蕩被視為權威象徵的中正紀念堂,直至今日中正紀念堂仍飽受爭議。本論文將討論中正紀念堂所乘載的歷史、記憶與其所擁有的價值,以及它在人

們心中的特殊性、重要性、紀念性。探討一個原先具有權威紀念意義的場域,如何在歷史的進程中,轉變為一個活動豐富的空間,滿足民眾多元的需求,成為不同族群的對話空間,體現歷史記憶的沉澱以及凝聚後其價值與紀念意義。本研究以場所精神為核心對中正紀念堂的本質做研究,探討中正紀念堂的起源到現今發展的過程、象徵意涵、空間的使用方式以及其園區內各方面的演變。再以現象學的角度於現場進行實地觀察,並記錄中正紀念堂園區內的使用現況,以觀察人和環境的互動經驗、園區內所發生的各種行為活動、空間的使用方式為主。注重人們產生於園區中的地方感、認同感以及各種獨有特質,其中也包含空間環境的共同記憶與人文意義。藉此得知中正紀念堂園區

當前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了解其能賦予地方特殊意義或價值,展現其存在的意義,以及延續歷史、記憶的重要性。透過歸納與分析整理其使用者特性、使用關係、空間意義,並透過手繪來表現空間使用型態,剖析中正紀念堂的場所空間的特徵,以及民眾使用中正紀念堂的情形為主要探討內容,進而構築出其場所精神的輪廓。紀念性的價值與意涵亦隨著時代而改變,在社會與政治的轉變下,紀念場所可能會產生與最初設立時不相同的意義。希望透過歷史與空間的面貌做探討,尋找出中正紀念堂區的場所意象及屬於自己的場所特質,使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價值能夠相互彰顯且被延續,客觀的傳達其場所精神,並以此做為日後保存以及未來研究參考用。同時說明了有形(如景觀

、場所、路徑、物件)與無形(記憶、口述、儀式、慶典)的價值,皆能賦予場所意義與情感。

心態療癒經典:12天,轉化自我、走向愛

為了解決吉他 每天練習的問題,作者傑瑞.詹保斯基 這樣論述:

  一本流傳了30年,仍不斷影響現代人的經典!心態療癒創始人菁華代表作!   歐普拉說,本書對寬恕的解釋和練習,提升、改變了她的生命。   一對吵著離婚的夫妻,因為女兒送的這本書,挽救了婚姻。   一個車禍傷殘的人,因為本書放下了恐懼與悲痛,重獲新生。   一個失去女兒的母親,因為本書放下了仇恨,寬恕了兇手……   「這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或許,一直以來,你都對這樣的推薦無動於衷,直到你翻開本書……     在自我療癒的道路上,本書具有深刻力量且直白的內容,不僅被許多作家和演說家提及引用,更影響啟發了數百萬的讀者。在出版超過30年之後,《心態療癒經典》依然是自我成長類書籍中最多人閱讀,也最

受歡迎的一本經典之作。     作者詹保斯基醫師表面上是一位成功的精神科醫師,但在他事業達到巔峰之際,人生卻觸礁了:20年的婚姻以離婚收場,他開始酗酒,慢性背痛也找上了他。當時他內心的混沌、空虛與不安如實地反映了我們每個人面對困境時的態度--怪罪這個世界、扭曲他人的想法、合理化自己的憤怒--所幸,也是在他人生最困頓的這段時光裡,他發現這樣做並無法真正保護自己。思考一路走來的經歷,他體認並學習到,讓我們傷心難過的並不是其他人或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各種事情;相反的,是我們自己對這些人、事的想法和心態,造成了我們的痛苦。     不說教、不煽情,這本歷久彌新的經典,平等地視所有人為彼此的老師和學生。書中

簡明有效的12天日常練習,幫助我們有效地轉化恐懼、焦慮、憤怒、嫉妒、怨恨等負面情緒,讓我們充滿信心和勇氣走向未來。這自成一家的引導法,能幫讀者快速找到出路,活出無比的生命力量。   【全球讀者與本書的奇蹟相遇】     ‧一次在佛羅里達的演講結束後,一個十歲的小女孩跑來跟我們說話。她的父母吵著要離婚這件事讓她十分難過和迷惘。她想要找一個可以怪罪的人,但是她不確定該生氣的對象是爸爸還是媽媽,所以她決定兩個人一起怨恨。某天下午,她在朋友家看見了一本《心態療癒經典》,於是把書借回家。書裡傳達的內容帶給她心靈的平靜,就算身邊的爸媽還是持續用離婚來威脅彼此。     最後,她把書拿給她父母讀,希望這麼做

能夠修補他們之間的關係。     說完這些,她向我們介紹了身旁的父母親。他們仍是夫妻,而且非常熱切地向我們證明女兒所說的話完全屬實。     ‧一位亞利桑納州的受刑人寄了一封很憤怒的信給我,信中寫道,《心態療癒經典》是他讀過最爛的一本書;他還寫道,如果是你遭到隔離監禁,而且被看守的警衛毒打,最好還能寬恕一切。信末,他罵我一定是個發瘋的加州精神科醫師,根本不知道真實世界是什麼模樣。我回了他的信--不是要為自己的尊嚴辯護,而是態度開放、完全不帶攻防意味。自此,我和他展開了一段充滿能量,且對彼此都深有助益的信件往來。一段時間後,他開始了解,真正困住他的並不是監獄,而是他心裡所懷抱的恐懼。現在的他已開

始幫助那些受到監禁,以及瀕死的人。   【國內外名家同心推薦】     作家、精神科醫師∕王浩威   資深靈魂、光工作者∕王理書   紐約榮格心理分析師候選人、國際呼吸‧內在小孩療癒老師∕李宜靜   作家∕胡因夢   身心靈作家∕張德芬   諮商心理師、心靈療癒書籍作家∕蘇絢慧   療癒界第一夫人∕露易絲.賀   吉他大帝∕山塔那 作者簡介 傑瑞‧詹保斯基(Gerald G. Jampolsky)   心理治療、健康及教育領域國際公認的權威、知名精神科醫師,畢業於史丹佛醫學院。他是心態療癒中心的創辦人,這個中心主要在幫助世界各地許多身患重症、悲痛欲絕及痛失親人的兒童、青少年及成人找到內心

的和平,進而轉變自己及家人。現在已經有上百個心態療癒中心和支援團體遍布全球5大洲的30個國家。30多年來,他上過數百個美國及國際電視與電臺節目,曾與達賴喇嘛共同推動「孩子是和平的導師」計畫,受邀在60多個國家舉辦演講、諮商及授課,並曾獲得國際人道主義家庭護理獎、醫學卓越獎等無數國際獎項。 譯者簡介 張國儀    紐約州立大學經濟學士、紐約理工學院大眾傳播碩士。曾任紐約長島News 12新聞台記者、國內多所大專院校應用外語系講師、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電腦輔助工程組特助、土木系杜風電子報執行主編。現為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BIM研究中心總編輯、窩字創作有限公司總監。譯有《先別急著吃棉花

糖》《萬一吃了棉花糖》《祕密瘦身法》《天堂教我的七堂課》《從未知中解脫》《靈魂的出生前計畫》《心態療癒經典》《好設計,改變世界的力量》等十餘本書。 〈前言〉全球讀者與本書的奇蹟相遇 〈初版序〉只教人愛,因為那是你的天性 〈推薦序〉轉化你的人生心態,活出生命的愛與光芒   蘇絢慧 〈推薦序〉十二條到達幸福彼岸的人生信念   王理書 〈推薦序〉感受恐懼,得到愛   李宜靜 〈推薦序〉我心最甜美、溫柔、最有療癒性的旋律   山塔那 PART 1準備好進行自我轉化 什麼是真的?/重播的過往經歷/喜歡預測恐懼,勝於感受當下的和平/選擇你要的現實/內心和平是唯一的目標/藉由寬恕保持內心

的和平/心智是分裂的/日常應用 PART 2自我轉化包含了什麼? 被信念系統扭曲的現實/每個人都是不受限制的/攻擊與防衛無法帶來內在的和平/真正的寬恕/獲取與付出/重新訓練心智/必須消除的詞彙/持續選擇愛,而非恐懼/重點回顧 PART 3自我轉化的十二天日常練習 第一天:我所給的一切,其實都是給我自己的 第二天:寬恕是幸福的關鍵 第三天:我絕不是為了我所認定的理由而煩惱 第四天:我決心由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 第五天:只要放下攻擊的念頭,我就能超脫眼前的世界 第六天:我不是眼前這世界的受害者 第七天:今天我不再判斷任何事情 第八天:此刻才是唯一存在的時間 第九天:往者已矣,再也影響不到我了 第

十天:我能夠看到平安,而非這個 第十一天:我仍能選擇去改變一切有害的念頭 第十二天:我應對自己所看見的一切負責 尾聲 〈後記〉自出版以來,一趟持續三十年的美好旅程 前言   全球讀者與本書的奇蹟相遇     從我五十四歲那年出版了第一本書《心態療癒經典》開始,我的人生便展開了一趟奇蹟之旅。就某種程度而言,完成本書這件事本身就是個奇蹟。我從小就有閱讀障礙,一九四三年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時,我就知道自己一定得去上所謂的「啟智」英文班。我歷經千辛萬苦才拿到低空飛過的及格成績,把這門課修完,然後教授對我說:「詹保斯基,我不知道你這輩子會做什麼工作,但是看在老天爺的分上,千萬別寫作。」     當

我下定決心再也不要因為別人對我能力的評價而看輕自己,開始去做他人認為我不可能做到的事—「寫書」時,已經五十歲了。直到現在我仍感到不可思議,這本小書竟然已經銷售數百萬本,並且被譯成了數十種語言。這是個奇蹟嗎?當然是!更令人意外的是,直到我已經將近九十歲的今天,這趟旅程和這個奇蹟仍在持續著。     自一九七九年出版後,這本書彷彿在天空中盤旋的天使,乘著愛的翅膀翩然來到當下需要閱讀這本書的人身旁,指引著本書對需要的人提供書中再簡單不過的訊息。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很慶幸,許多讀者因為這本書打開了心房、改變了人生。對我來說,他們的故事也是奇蹟,在此與各位分享這一路上的點點滴滴。     《心態療癒經典》

初版剛問世的頭幾個月,銷量還算穩定時,我收到一位與我素未謀面的人捎來的電報。他的名字是歐森.賓恩,一位才華洋溢、在電視圈相當活躍的演員。這封電報裡只簡單地寫著:「今晚記得看《強尼.卡森今夜秀》。」儘管我平時很少晚睡,但那晚我還是照做了。在節目訪談進行到一半時,賓恩先生從口袋裡掏出了這本書,並對觀眾說,這本書改變了他的人生。從那天晚上起,《心態療癒經典》的銷量扶搖直上,一舉登上了暢銷書排行榜。     從此之後,每當有人問到我公關事務的窗口是誰,我的回答都是:「上主。」     幾年前,一場由心態療癒中心(Center for Attitudinal Healing)主辦的活動中,一位女士特地來

找我,與我分享了下面這個故事:多年前,我的兒子李和她的兒子在學校裡是很要好的朋友。有一次趁我出差時,李在我的辦公室裡辦了一場派對,在音樂和酒精的助興之下,派對的氣氛嗨到極點。這時,她兒子腳步踉蹌,一個不穩撞上了書架,一本書從書架上掉了下來,不偏不倚地砸中了他的頭。那本書正是《心態療癒經典》,他於是順手把書帶回家了。     約莫一個月後,他媽媽在他的房間裡發現了這本書,於是讀了起來。當時的她正好碰上了重大的生命關卡,她告訴我,這本書改變了她的人生,所以她想要在這麼多年後,親自感謝我寫了這本書。     當一個人準備好要接受書中傳達的訊息時,這本書就會出現在他或她的生命中,而且通常會以令人意想不

到的方式到來。而總有一天,真相也會以非常令人驚豔的方式顯現在我們眼前—無論你是否已經準備好。我打了通電話給我兒子李,告訴他,我們最終一定能看見事情的真相,即便是在事情已經發生許多年後。     此外我也很欣慰地得知,這本書所發揮的影響已經遍及全球。     幾年前我在伊朗教書時,既驚訝又開心地發現,《心態療癒經典》和我們另外五本著作,都已經被翻譯成波斯文出版了,而且在伊朗全國都買得到。很顯然,這些書並不是經過正式授權的版本,但我們還是決定不要採取任何行動,因為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需要的人能夠得到這些有關愛的訊息。     某次在德黑蘭大學的演講結束後,一位伊朗教授與我分享了他個人的故事。他和

他太太的婚姻非常不和睦,兩人總是不停地爭吵,到最後實在走投無路,他開始認真考慮離婚。雖然深愛著他太太,但是他更渴望平靜的生活,而他完全無法想像和太太和平相處的畫面。有一天他在書店裡閒逛時,看到了盜版的《心態療癒經典》—他在向我們敘述這件事時,他大大地張開雙臂,微笑著說,光是閱讀這本書,就等於踏出拯救他婚姻的第一步了。     我的妻子黛安和我曾多次前往俄羅斯(當時還是蘇聯)。其中一次到莫斯科時,蘇聯觀光局指派了一位隨行翻譯人員及一位導遊跟在我們身邊,這在當時是很常見的作法,但我們當時不知道,他們其實是蘇聯國安會的特務!     我們帶了很多本俄語版的《心態療癒經典》,隨行的翻譯每天都跟我們要幾

本,我們也很開心地提供給她。但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她越要越多,而我們的庫存越來越少,到最後,我們忍不住問她都把書拿去哪裡了。她向我們解釋,書都拿去當作其他翻譯者(特務)的英語教材了,因為書中的觀念很新穎,他們讀了以後都覺得相當有趣。     我們非常高興他們在學習英語的同時,還能額外補充實用的靈性指導,而這些指導著重的是愛與寬恕。   《心態療癒經典》成功地接觸了各種不同年齡層,及過著不同生活的讀者。     最近一次在佛羅里達州的演講結束後,一個十歲的小女孩跑來跟我們說話。她的父母吵著要離婚這件事讓她非常難過,同時十分迷惘。她想要找一個可以怪罪的人,但是她不確定該生氣的對象是爸爸還是媽媽,

所以她決定兩個人一起怨恨。某天下午,她在朋友家看見了一本《心態療癒經典》,於是把書借回家。書裡傳達的內容帶給她心靈的平靜,就算身邊的爸媽還是持續用離婚來威脅彼此。     最後,她把書拿給她父母讀,希望這麼做能夠修補他們之間的關係。說完這些,她向我們介紹了身旁的父母親。他們仍是夫妻,而且非常熱切地向我們證明女兒所說的話完全屬實。     一位亞利桑納州的受刑人寄了一封很憤怒的信給我,信中寫道,《心態療癒經典》是他讀過最爛的一本書;他還寫道,如果是你遭到隔離監禁,而且被看守的警衛毒打,最好還能寬恕一切。信末,他罵我一定是個發瘋的加州精神科醫師,根本不知道真實世界是什麼模樣。我回了他的信—不是要為

自己的尊嚴辯護,而是態度開放、完全不帶攻防意味。自此,我和他展開了一段充滿能量,且對彼此都深有助益的信件往來。     在一次亞利桑納州的演講後,我到監獄去探訪他。會面時,他告訴我,讀了本書後他開始了解,真正困住他的並不是監獄,而是他心裡懷抱的恐懼。一段時間後,他開始漸漸試著去寬恕那些曾在他生命中造成傷害的人,同時也開始幫助那些受到監禁,及因罹患絕症而瀕臨死亡的人,並以此為業。     一次在茂伊島的演講結束後,一位女士含淚走向我們。她說,她的丈夫在一九八○年有了外遇,她心中的憤怒如同火山岩漿一般蔓延,於是拿了一把槍準備殺了他—這麼做將無可轉圜地改變她的人生。就在同一天,一位朋友給了她一本《心

態療癒經典》。儘管內心痛苦煎熬,她還是讀了這本書,並放下危險的一時衝動,將自己人生的方向扭轉到正途上。     還有一位參加心態療癒中心研習課程的男士,分享了以下這個故事:他在長大成人後,意外發現自己的父親竟曾是納粹的一員,而且還是二戰時期希特勒貼身的親衛隊。閱讀《心態療癒經典》幫助他採取必要的步驟來處理心中的羞愧和憤怒,並且寬恕他父親曾經身為造成那段慘絕人寰歷史的一分子。結果,他決定徹底改變,為了一份完全不同性質的工作,結束了自己經營的生意。後來,他選擇成為一名小丑—用自己的生命為他人帶來喜悅與歡笑,是他想到能夠療癒這個世界的唯一方式。     他向我描述了自己的小丑裝扮,包括一雙超大、超長

的鞋子。我問他為什麼需要一雙這麼長的鞋子,他毫不遲疑地回答:「這樣我父親才可以和我穿同一雙鞋,一起療癒這個世界啊!」     光是二○○九年,本書無遠弗屆的羽翼就觸碰到了蒙古、喀麥隆、奈及利亞、馬利、羅馬尼亞,以及其他許多地方。一位蒙古的女士談到她經歷摯愛的弟弟自殺的往事,那段毀滅性的經歷讓她陷入了嚴重的憂鬱。她寫道,在閱讀《心態療癒經典》之後,她找到了療癒自己的工具,人生也開始改變。在那之後,她在蒙古成立了心態療癒中心,希望投入自己的人生來幫助其他人,並且以這樣的方式持續療癒自己。     一位來自中非喀麥隆的男士來信寫道,原本他開創了三種不同的事業,每一項都很成功,還有妻子和兩個孩子。但後

來他開始沉迷於毒品,妻子於是帶著孩子離開了他,他的事業也開始崩潰瓦解。他的說法是:這個世界遺棄了他。某個星期天,他在一條鄉間小路散步時,遇到一名用小推車販賣二手書的老人。他在那輛推車上看到了《心態療癒經典》,於是用僅剩的幾塊錢買了下來。結果,這本書幾乎成了他的聖經,他反覆讀了十多次。他不再吸毒,妻子和小孩也回到了他身邊。接著,他為妻子成立了一間健康診所,也為自己創立了新的事業。他說這本書的觀念和閱讀的體驗讓他整個人脫胎換骨,所以他開始成立心態療癒的支援團體,而現在正準備在喀麥隆成立心態療癒中心。     前奈及利亞駐墨西哥大使拜訪了墨西哥的第一所心態療癒中心(截止目前為止,墨西哥已經有超過二十

個城市有療癒團體或中心)。她在那裡取得了這本書,並發覺這本書慢慢滋養了她的靈性。在她的國家,她是位元老級的代表人物,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她不遺餘力的反貪行動,而她深信心態療癒的種種觀點可以幫助她的國家進行「心態轉化」。她上電視談論這些觀點,得到來自全國極大的迴響,鼓勵她繼續努力下去。一直以來,她持續與奈及利亞的心態療癒中心合作,而成效也持續擴大中。     《心態療癒經典》不只是為你,也為我自己而寫。到現在我仍然竭盡所能地在生活中運用書裡的實戰守則,我發現它們對現在的我而言,比三十多年前更適切、有效,也更有幫助。《心態療癒經典》中談到的每日練習,主要建構在心態療癒中心開發的幾個簡單原則上。    

 我於一九七五年在加州馬林郡成立了第一所心態療癒中心。一九八一年,黛安.瑟溫哲妮博士出現在我生命中,之後我們結了婚。黛安對我來說除了是個宛如天使的伴侶,同時也是一位教導愛、和平、耐心、溫柔與寬恕的老師。三十多年後,《心態療癒經典》中的原則,對我們作為彼此的伴侶以及對個人來說,依然不可或缺,我們持續滋養著這一段平等且無條件相愛的關係。心態療癒中心成為我倆共同的志業,也給了我們機會和超過五十個國家的人們見面、談話。     「心態療癒」最基本的概念是,讓我們傷心難過的並不是其他人或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各種事情;相反的,是我們自己對這些人與事的想法和心態造成了自身的痛苦,而我們根據這些想法和心態所採取的

行動,對我們造成了傷害。只要努力專注於改變自己的心態,而非其他人,我們就能開始療癒自己。所以,心態療癒中心的目標是,利用人生中出現的各種困境來進行自我療癒,無論我們面臨的困境源自何處。「心態療癒」並非宗教,也沒有任何宗教意涵,它是一種提供支持的靈性力量,和所有信念與信仰系統都沒有衝突。「心態療癒」歡迎來自各個國家、信仰和教派的人,以及沒有任何信仰的人。     成立於加州馬林郡的第一所心態療癒中心,一開始是為了支援那些因疾病或家庭狀況而受到嚴重傷害的孩子,所有服務完全免費。幾十年來,中心的數量日漸成長,並且為小孩和成人成立了支援團體,幫助他們面對疾病、失去和傷痛。此外,還有透過同儕支援,避免暴

力霸凌的校園團體,以及得獎家庭與醫院的探訪活動。我們還是持續著男性與女性的支援團體,也有喪親、夫婦、照護人員的支援團體,幫助人們面對各種人生困境、災難和轉變。我們也提供專門的支援團體,給那些希望將心態療癒守則應用在專業工作環境中的企業。     這些守則最核心的重點就是寬恕。寬恕不代表你默許或認同那些可怕的行為,而只是很單純地決定不要再讓自己受罪了。寬恕,就是決定要快樂、要放下批判、要停止傷害他人和自己,並終結憤怒與恐懼的循環。寬恕是帶人通往同情、內在平靜,及一個和平世界的橋梁,我希望它對我們而言,能夠變得像呼吸一樣重要,完全不需要思考就能做到。     最讓我驚喜的是,現在已經有上百個心態療

癒中心和支援團體遍布全球五大洲的三十個國家。一直以來,《心態療癒經典》都是我們工作的基石。     我們希望這本小書能夠持續在對的時機與新的讀者相遇,一次一個也好。我們祈禱,在療癒自身的恐懼和負面想法時,我們眼前的這個世界也一起獲得療癒。   初版序   只教人愛,因為那是你的天性     我們教導他人自己也想學習的課題;而我想要學習感受內在的平靜。     一九七五年時,表面上看來我是名成功的精神科醫師,似乎擁有了一切我想要的東西。然而,內在世界的我卻是一片混沌、空虛、不快樂,而且非常偽善。我二十年的婚姻以痛苦的離婚收場。我成了一個重度酗酒的人,以導致行動不便的長期背痛來處理我的罪惡感。  

  就在這個時候,我接觸了《奇蹟課程》,一種自我療癒的靈性心理治療。我想我應該比任何人都更驚訝,自己投入了這一套時常用到「神」「愛」這些字眼的想法系統中。我曾經以為自己是最不可能對這類書籍感興趣的人。過去,我對那些走上靈性道路的人非常有意見;我覺得他們很恐懼,而且我相信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好好運用他們的聰明才智。     剛開始學習《奇蹟課程》時,我曾有過一次非常出人意料但卻極具安撫作用的經歷,我聽到自己內在的聲音,或者,更精確地形容應該是,我彷彿聽見了那聲音正在告訴我:「醫生,救救你自己吧!這是你回家的路。」     我發現《奇蹟課程》在我跌跌撞撞的自我轉化過程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它幫助我了

解到,我真的可以選擇要感受平靜還是衝突,而這個選擇永遠都取決於你要接受實相或是假象。隱藏的真相是,我們每個人存在的本質都是愛。     《奇蹟課程》提到,世上只有兩種情緒存在:愛和恐懼。前者是我們的天性,後者則是我們大腦的產物。《奇蹟課程》建議,我們可以藉由練習原諒來學習放下恐懼,並且看見每個人,包括我們自己,都不需要被責難也沒有任何罪過。透過將《奇蹟課程》的概念運用在我的職業生涯和個人生活中,我開始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平靜,那是我過去連作夢都沒有過的狀況。     我想要補充的是,我還是會鬱悶,也還是會覺得有罪惡感、煩躁、生氣。差別是,現在這些情緒不會持續太久,但在過去這些情緒乎永遠不會消失。過

去我曾經覺得自己是眼前這個世界的受害者,當不好的事情發生時,我會責怪這個世界和其他人,都是他們害我如此悲慘,而我會這樣憤怒也是合情合理。今天,我知道自己並非眼前這個世界的受害者,也因此我願意為自己感知到的一切,以及自己所感覺到的情緒負起責任。     我們是彼此的老師。我寫這本書是因為我相信,在教導他人我想學習的內在平靜時,我可以更持續不懈地達成自己的目標。這個方法並不適合想要尋求大師的人,因為它平等地視所有人為彼此的老師和學生。     當我們朝達到各自內心平靜的目標邁進時,我們同時可以在移除讓我們感受不到愛的阻礙後,體驗到心的融合交會。     因此,讓我們一起在自己的生命中展現《奇蹟課程

》所說的這句話:     只教人愛,因為你就是愛。   推薦序   感受恐懼,得到愛/李宜靜     當方智出版社的主編將《心態療癒經典》這本書的稿子寄到我的信箱時,遠在紐約的我,除了正在經歷紐約難得一見的連續大風雪,同時,我的心也正經歷一個翻滾的轉換過程:恐懼、心痛、流淚、了悟、清醒,終於再次感覺到愛的深刻轉化過程。     「你可以愛我嗎?可以請你愛我嗎?如果我很乖、很聰明、很懂事、很有成就、很美麗、為你做很多很多事,你就可以愛我嗎?可以請你愛我嗎?」     寫下這段話,心還是很痛。     這是我最近與內在小孩的對話。     這個內在受到驚嚇、沒有獲得足夠愛的小孩,是扭曲了多少的自己

,來求愛。     而不斷的向外求愛、求注意力,外界人事物的發生與安排,讓這個小孩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而躲得更深,深到我找不到她,剩下的,只感覺到那個恐懼。     在心中,我只感覺到那個小小孩的恐懼。     活了幾十年,療癒了這麼久,我終於更深地感覺到她的恐懼。     啊!這恐懼,這感覺,被我壓抑了這麼多年了。     小小孩,你在那裡呢?     我想要愛妳,看妳,抱妳⋯⋯     我在這裡。     無法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小小孩,用盡各種方式來證明與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如果我很乖、很漂亮、很成功、很有錢、很聰明、很有用處,對你很有幫助,那麼你可不可以愛我、喜歡我、接納我?是不是就證明我的存

在了?     於是,扭曲了自己,這麼多年,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但,到底我是誰,我的感覺到底是什?我在那裡?     我可不可以,什麼都不做,就值得存在、值得愛、值得擁有幸福?     這是我的痛,也是大多數人的痛,也是地球的痛。我們都扭曲了自己,所有的痛苦,所有的亂象,從而生!     每一個人活著,就是為了要愛。人類窮極一生,就是不斷地向外找尋愛、討愛。但向外追求的愛、肯定、接納、注意力,永遠都是不夠的,於是內心形成了一直填補不完的痛苦黑洞。     我們可以開始感覺到這痛苦的黑洞與恐懼,進入內在,而做到療癒嗎?     世人都在努力的避痛,用種種方法手段來避痛,如酒精、食物、工作、愛情、上

網、性,甚至找尋宗教、慈善事業或靈修方法來求永遠地避開痛苦,導致種種上癮癥的發生。但這些方式,只是將痛苦埋得越來越深,深到自己以為已經不存在了,但痛苦一直還在,於是人們就毫無意識、不清醒地持續創造不快樂的生命。     這些被壓入潛意識(無意識)的痛苦,會源源不斷地彰顯在思想、情緒上,以及投射到周遭的人事物,一直要被我們看見、感覺到;而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與深入潛意識,可以幫助久藏的傷痛浮現在陽光下,好好地安慰自己,將之釋放。這些過去的傷痛就不會一直扯自己的後腿、傷害自己。     釋放情緒與深入潛意識的過程,並不容易,卻必須經歷,因為:「必須深入感覺到情緒,才能真正療癒。(You have to

feel, in order to heal.)」心理分析大師榮格如是說。     情緒就是情緒,沒有正面負面之分。我們對於自己不要的情緒,賦予了一個「負面」之形容詞,事實上,情緒就像彩虹一樣,都很美、很重要,幫助我們感覺到自己,找到自己的幸福!     無意識,又稱之為內在小孩。學習面對無意識,進入、感覺、轉化它,同時無意識的東西又會源源不斷地浮現,就像是剝洋蔥,一層又一層,似無盡時。唯一確定的是,洋蔥越來越小,人也越來越清醒,越來越知道自己的生命意義在哪裡,而活出生命的潛力。     臣服於生命所有的發生,沒有對錯。我們沒有做錯任何事,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也沒有;我們只有經驗,經歷著

所有外來的因緣,而慢慢地感覺到自己、感覺到愛。     「跟隨你心,不要懷疑你的感覺。」這是我過世的母親,在母親節時藉由我當時八歲女兒告訴我的。     無論你做什麼,不做什麼;想什麼,不想什麼,你都不會做錯任何事的。     當生命在這種不上不下、不知是要還是不要的時候,最好的方式是不要強逼自己做任何決定。因為在那個當下,無論你做哪個決定,都不是最圓滿的,而處於這樣的中間過程是很難受的,也就因為非常難受、承受不了,在這樣難堪痛苦的過程中,我們才能夠真正放下,放下執著、真正臣服,將一切交給更高的力量,靜靜等待。而這更高力量自有安排,自有其時間表,相信冥冥之中有個大愛會指引、保護、安慰我們,是唯

一之道。這也是榮格所說的,當我們處於兩極的交戰之際時,唯一能做的是,交付給自己相信的那個更高的力量,時間到的時候,那個「第三個」力量或圓滿的轉化就會出現。     而這個圓滿的轉化或「第三個力量」是化解恐懼,傷痛的療癒,價值觀的改變,心智真正成熟與靈性成長的開始。 等待與祈禱,是我們唯一需要做的,再無其他。     所以,當我們將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願意為了自己的幸福而勇敢向內看;向內看,就是從尊重自己的感覺開始,也就是開始照顧到內在小孩的感覺與需要,勇敢的說不,勇敢的說是!這時候,幸福就開始悄悄地發生了。     原來,愛自己,是真的需要勇氣的。需要勇氣為自己爭取權益,需要勇氣來與自己在一

起,進入自己過去的痛苦,從而釋放,所以這些過去的傷痛就不會再拉著自己不放,也不再投射出去,於是,我們終於可以自由了──自由,而且有勇氣地愛自己。     啊!愛自己,是一輩子最美最深的旅程。     就在這段我經歷內在轉化的時期,在這個被白雪冰封的世界裡,我縮捲在溫暖的冬陽之下的被窩裡,細細地感覺《心態療癒經典》這本書的每一個字,每一個用心,每一個誠摯,每一個溫柔的愛。     這本書提到,遠離恐懼我們才能看到與感覺到愛,但遠離恐懼,並不是將恐懼壓下去,而是深刻感受與了解這恐懼從何而來。是否因為久遠以前的傷害,我們的心因為太痛了而緊緊關閉,形成了緊緊抓住的恐懼,將這些恐懼投射到外面的人事物,而

讓自己的生命陷入悲傷、憤怒的幽谷?     我們是害怕向前走、害怕幸福的。因為覺得自己不配,所以用各種伎倆、各種恐懼痛苦的投射來推脫自己的幸福。     藉由深入這恐懼,將冷凍已久的情緒慢慢地釋放,就像冰封的世界終於被溫暖的陽光融化為溫柔水,來滋潤土壤,迎接即將到來的春天喜悅生命。     而這溫柔與溫熱的冬陽就是原諒、接納、平靜與愛。     本書作者在生命陷入谷底時遇見《奇蹟課程》,藉由每天練習書中的課程,他的心態改變了,生命也開始轉化,就如東方古老的智慧之言,「相由心生」:當心態改變了,生命也就改變了。於是他寫了《心態療癒經典》,分享的十二個智慧之言,就是從奇蹟課程而來。三十年後的今天,

這本《心態療癒經典》終於翻譯成中文,幫助中文世界的讀者將注意力從外向內,深刻了解到,我們的幸福快樂不在外面的種種追求,而是從內在心態的轉化、改變開始,這才是創造幸福的唯一王道。 很多人剛接觸與練習《奇蹟課程》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很難進入與了解這本深奧之書,而傑瑞的這本書,可以幫助一個人很清楚簡單地進入心態轉化之旅,也許這本書可以稱之為《奇蹟課程》的入門書。     遇見《奇蹟課程》這本書的時候,我的生命也跌入谷底,藉由每天練習《奇蹟課程》,幾年之後的今天,我的生命創造了許多奇蹟。     就如傑瑞在書中所言,在寫了這本書三十年後的今天,他的情緒還是會起伏,但因為有這十二個深刻的智慧之言幫助他,一

次又一次的從幽谷裡提升而轉化,停留在低谷的時間也越來越短。   我本人也是如此。     讓我們每一個人,藉由每一個十二天的循環練習書中的智慧之言,讓自己越來越清醒,感受到愛的無所不在,在所有的發生裡。     哦!讓我祝福,我們的生命,是值得存在的、是值得慶祝的、是值得愛的。     寫到這裡,我不禁停下打字,雙手合十,放在嘴唇上,眼睛閉上,深深祝福我們,祝福這個地球—將傷痛釋放於陽光下,讓我們擁有幸福! PART 1準備好進行自我轉化大多數人都搞不太清楚什麼是真的,就算隱約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最後我們仍傾向滿足於肉體感知到的現實。為了確認所謂的「現實」,我們會檢視它是否符合我們所定

義的正常和健康,如果符合,那就是真的。然而,在這樣的機制中,愛要在何處容身?如果我們能將真實視為既無開端,也永無終結的狀況,我們的人生是不是更有意義?唯有愛符合永恆的定義,世間其他的一切全都短暫無常,也因此,毫無意義。恐懼往往會扭曲我們的認知,讓我們弄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而愛是徹底的無所畏懼。愛沒有任何質疑,它原始的狀態就是無限的延伸和擴展,而非比較與計算。愛,就是真正有價值的一切,恐懼則因為什麼都不是,所以無法帶給我們任何好處。雖然愛是人人一直想要的,我們卻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很害怕愛的到來,因此很可能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愛的存在。然而,一旦幫助自己和他人放下恐懼,我們就能開始體驗自我的轉化

。我們將會開始超越過去那個由肉體定義出來的現實,進入一個清明的境界,在其中發現原來每個人的心靈是相連結的,所有人共享同一個自我,而內在的平靜與愛其實才是真的。有了愛作為我們唯一的實相,我們可以將內在的平靜視為健康和完整,而放下恐懼則是一種療癒。在愛裡,沒有恐懼。重播的過往經歷每個人都會製造出屬於自己的垃圾和雜音,它們唯一的作用就是干擾我們感受存在自己及他人之內的愛。這種加諸自身的干擾,導致我們被過去重複使用的信念系統所困,儘管這樣的信念無法為我們帶來想要的結果。我們可以將心智想成一卷卷記錄了我們過去經歷的電影膠捲。這些電影畫面不只彼此重疊,同時也覆蓋在我們看待當下的鏡頭上。因此,我們從來看不見

事情真正的模樣;我們看見的,只不過是透過無數我們自行加諸其上的扭曲記憶而呈現出來的當下片段。只要我們願意,便可以運用生動的想像力,更有效率地將過去那些老記憶抹去,只留下愛。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放下我們緊抓不放的那些過去的恐懼和罪惡感。

個性化全方位明星-論劉若英品牌價值之研究

為了解決吉他 每天練習的問題,作者陳韻竹 這樣論述:

演藝產業近年來受數位時代來臨之衝擊影響,導致目前臺灣明星制度必須走向多元化,不再只是培養單一性質藝人,而是發掘及培養多方發展之全方位藝人。然而明星的形象建立過程,主要是透過經紀公司的包裝與打造,通常包含明星品牌之定位、品牌特色及識別系統等等來凸顯該明星的符號特質,以傳達、擴張其品牌核心,替公司獲取更大的利潤。本研究主要採質性方法,採個案研究法、次級資料分析及深入訪談法進行資料蒐集。並針對相關研究對象進行歸納、分析及比較,掌握品牌的核心價值、符號指標及品牌精神。依據劉若英的風格定位,可將劉若英的品牌符號分為幾個部份:「演員」、「歌手」、「文字創作者」及「導演」等角色。隨著不同符號而呈現出劉若英

不同時期的成就代表。劉若英的成功,除靠著自身的努力以及專業團隊的幫助逐漸累積外,最重要的是,劉若英自出道以來一直保持著自己的初衷,不因時代的改變而迷失了自己的單純與想法,在每一個自己擅長的領域都找到一個定位價值,加上經過長時間的歷練,最終達成全方位明星之永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