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分析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合金分析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柯賢文 寫的 表面與薄膜處理技術(第四版) 和李克駿,李克慧,李明逵的 半導體製程概論(第四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全華圖書 和全華圖書所出版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陳財榮所指導 陳蓬萊的 應用於印刷電路板之碳化鎢鑽頭高週波銲接參數研究 (2018),提出合金分析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PCB中大直徑鑽頭、電阻銲接、高週波銲接、銲接距離。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合金分析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表面與薄膜處理技術(第四版)

為了解決合金分析儀的問題,作者柯賢文  這樣論述:

  固體材料的表面問題既已發展成一非常多樣化的科技,很多出版的參考書籍以專題深入探討或以工具書出現,不易為初學者所接受,也不適宜當教材之用。因此作者就重要的問題分成十二章討論。這十二章的結構實際上可以看成五個部份,第一部份為基礎篇,這些都是乾式氣相表面處理最常面臨的技術。第二部份為氣相技術篇,乃常見的乾式氣相表面處理技術。第三部份為液相技術篇,亦即最傳統的表面處理技術,包括無極鍍、化成、取代及電鍍和電鑄,陽極處理實際上相等於電化學反應的化成作用。第四部份為薄膜篇,包括薄膜的成長及微結構、薄膜的特性及量測。第五部份為前瞻篇,它們已脫離常見表面技術的章節,其中有微機電系統、奈米技術及表面的物理

化學性質。本書適合大學、科大、技術學院機械工程、電機、電子材料、化學工程科系『薄膜技術』課程使用。    本書特色     1.固體材料的表面問題已發展成一非常多樣化的科技,本書內容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表達,使其成為最適宜的教材。   2.作者就重要問題分成十二章討論,共分為五大部分為;基礎篇、氣相技術篇、液相技術篇、薄膜篇與前瞻篇,內容精選,整理完善。   3.適合大學、科大、技術學院機械工程、電機、電子材料、化學工程科系『薄膜技術』課程使用。 

應用於印刷電路板之碳化鎢鑽頭高週波銲接參數研究

為了解決合金分析儀的問題,作者陳蓬萊 這樣論述:

近年來因為貴金屬價格逐年漲價,使PCB中大直徑鑽頭(1.2~3.2) mm整體式成本提高逐漸失去市場競爭力。由於鑽頭的鑽孔與夾持功能不同,若採用銲接式中大鑽頭不僅能夠滿足鑽孔條件需求以外,更可降低鑽頭生產成本。本文分別對刃部碳化鎢與柄部碳化鎢銲接及刃部碳化鎢與柄部不銹鋼銲接尋求銲接參數條件的規劃。使用高週波銲接依加熱時間分為兩種方式,分為先壓合再加熱及先加熱再壓合方式。並採用四種銲接參數條件配置參數水準,尋求最大平均抗扭矩力找出銲接間距條件。再以滿足鑽孔條件抗扭矩值的要求下,以縮短銲接時間提升生產效率,找出低耗能源的銲接參數條件。對刃部碳化鎢與柄部碳化鎢採用高效低耗能的銲接參數條件,為使用功

率2.16 kW、加熱時間1.8 s 、銲接能量3.89kJ 、壓合間距0.06mm,銲後抗扭矩值能達到3.0N-m。對刃部碳化鎢與柄部不銹鋼採用高效低耗的銲接參數條件,為使用功率2.04 kW、加熱時間1.8 s 、銲接能量3.67kJ 、壓合間距0.06mm,銲後抗扭矩值能達到4.1N-m,滿足鑽孔抗扭矩值要求。經由整體與銲接式碳化鎢鑽頭半成品做成本性價比分析,銲接式刃部碳化鎢與柄部碳化鎢比整體式鑽頭半成品成本低14 %,而銲接式刃部碳化鎢與柄部不銹鋼比整體碳化鎢鑽頭半成品成本低47 %。經由循環回收柄部碳化鎢的成本分析,回收柄部碳化鎢循環2次使用,比整支碳化鎢鑽頭半成品成本低42 %。而

銲接式刃部碳化鎢與柄部碳化鎢比整體式生產成本低33%左右。

半導體製程概論(第四版)

為了解決合金分析儀的問題,作者李克駿,李克慧,李明逵 這樣論述:

  全書分為五篇,第一篇(1~3章)探討半導體材料之基本特性,從矽半導體晶體結構開始,到半導體物理之物理概念與能帶做完整的解說。第二篇(4~9章)說明積體電路使用的基礎元件與先進奈米元件。第三篇(10~24章)說明積體電路的製程。第四篇(25~26章)說明積體電路的故障與檢測。第五篇(27~28章)說明積體電路製程潔淨控制與安全。全書通用於大專院校電子、電機科系「半導體製程」或「半導體製程技術」課程作為教材。 本書特色   1.深入淺出說明半導體元件物理和積體電路結構、原理及製程。   2.從矽導體之物理概念開始,一直到半導體結構、能帶作完整的解說,使讀者學習到全盤知識

。   3.圖片清晰,使讀者一目瞭然更容易理解。   4.適用於大學、科大電子、電機系「半導體製程」或「半導體製程技術」課程或相關業界人士及有興趣之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