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21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台21線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程兆熊寫的 臺灣山地紀行 和審計部的 審計部專案審計報告:信義郷神木村聯外道路土石流災害復建工程執行情形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南投台21線風光盡收眼底,順遊景點,還能欣賞玉山美景 - 媽媽經也說明:這次上阿里山時走的是台18線的阿里山公路,因為決定到塔塔加睡一晚的關係,我們又是準備北返,所以,我們決定走台21線往南投水里前進~一邊北上,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夏出版有限公司 和監察院審計部所出版 。

國立嘉義大學 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研究所 詹明勳所指導 王嘉琪的 影響阿里山林業鐵路樹木風險逆境因子之研究 (2021),提出台21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環境逆境、適應生長、羅吉斯迴歸、風險因子。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地學研究所地理組 陳守泓所指導 李政賢的 南化水庫集水區崩塌潛勢分析與植生復育環境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集水區、潛勢分析、不安定指數法、羅吉斯迴歸、極端降雨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21線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21線社團貼紙(車隊、社團、車身貼紙、反光) | 蝦皮購物則補充:臉書搜尋(台21追焦分享EPFRiding ) 歡迎喜愛台21車友貼紙皆使用3M的601系列材質。裸字、防水、防曬、反光中英版一樣價格,一張70元***尺寸*** 中文版— 長18cm 寬2.5cm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21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山地紀行

為了解決台21線的問題,作者程兆熊 這樣論述:

  民國四十四年暑假,程兆熊教授率領教授團七人與學生四十五人,深入當時台中縣和平鄉、南投縣仁愛鄉、信義鄉山地調查園藝作物生長與分布情形,兼及一般地形、土壤、氣候及交通狀況。關於調查的科學研究成果,已於民國四十五年結集為《台灣中部山地園藝資源調查報告》(農復會特刊第十六號)。   本書則為程教授於學術研究之餘,以文學心靈與筆法,將山地踏查過程,依據時間順序與路程,一一記錄臺灣中部山地的人文印象。   尤為可貴的是,當時調查團隊在台中縣行經路線即為日後中部橫貫公路西段的路線;在南投縣仁愛鄉則為今日台14線及力行產業道路;在信義鄉則為台21線中段。在當時僅為山地保留區之部落間

道路,程教授文字間所保留的臺灣山林地景、原住民部落生活情形、人文經濟活動實況均為極難得的歷史紀錄,旁及調查過程的艱辛與個人內心感懷,使得全書內容活潑易讀。

台21線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01:21 台61線
17:09 台9線
25:15 台14線
33:12 台21線
40:03 台26線
#News金探號
--
主持人:王軍凱 楊智捷
電視首播頻道:非凡新聞台
每週日晚上:22:00-23:00

影響阿里山林業鐵路樹木風險逆境因子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21線的問題,作者王嘉琪 這樣論述:

樹木生長過程中基於樹種基因特性及物理環境的限制下發展不同生物力學特徵,然而持續變動或干擾的環境增加樹木逆境(stress),驅使發生適應反應。逆境引發的易感染性(predisposition)使損傷持續累積,降低對環境的承載能力、增加風險。本研究以阿里山林業鐵路周邊樹木為研究對象,利用目視評估法(visual tree assessment, VTA)、非破壞檢測(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檢查樹木外觀形態承載力,進行樹木風險等級分流,並建立羅吉斯迴歸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及勝算比(Odds Ratios)分析風險因子包含樹木本身

(樹種、胸高直徑、樹木活力、樹木狀況CTLA)、環境(養護工程、邊坡地形、生育地環境),探討造成樹木風險原因。2019-2020年間調查2779株樹木資料建立之羅吉斯迴歸模型經交叉驗證(Cross-validation)顯示模型預測正確率為96.6%,驗證生育地環境因子與造成樹木風險的原因相關,其中環境為驅動樹木適應反應,造成風險的原因。

審計部專案審計報告:信義郷神木村聯外道路土石流災害復建工程執行情形

為了解決台21線的問題,作者審計部 這樣論述:

  南投縣信義鄉神木村聯外道路北起台21線里程碑108K+600處,南至神木國小前神木大橋,總長度2,920公尺,該聯外道路為神木村居民往來台21線道路及神木國小之主要道路,98年8月莫拉克颱風及101年6月泰利颱風侵襲,造成和社溪及愛玉子溪水流過大且溪谷土石淤積,雨水及土石直接衝擊信義鄉神木村聯外道路或橋梁基礎,致路面及橋梁受損嚴重,南投縣政府為維持道路順暢,保障居民通行安全,爰規劃辦理該聯外道路災修復建工程。按國際最高審計機關組織於西元1977年利瑪宣言指出,政府審計為任何管理制度下不可或缺的一環,審計本身並非最終目的,而是為了及早發現違反法令規定,及財務管理未具經濟、

效率、效果性等情事,俾利及時督促採取改正行動、促使相關人員負責、督促研謀預防措施,或至少降低發生的可能性。本案聯外道路位於重複致災區,未妥適研擬分期、分階段因應措施,即投入經費辦理災修復建工程,致颱風侵襲再度毀損相關設施;聯外道路災修復建未考量已完成居民遷村安置及神木村居民已大幅減少,復未依據工程會審查意見辦理規劃及設計,徒增災修復建基本設計費不經濟支出;新建橋梁選址欠周延,且未檢討跨越土石流高潛勢溪流通洪斷面能否通過土石流流量,終至土石流淹沒橋台而終止契約;終止契約後,已付款之鋼橋材料未予施作,卻未積極謀求其他替代方案,致須覓地存放,增加場地租金負擔及保管責任,經審計機關促請南投縣政府檢討改

善,已獲該府具體回應,以年度開口契約方式辦理緊急搶通、搶險勞務採購,縮短災害後搶修時效,並將愛玉子橋閒置鋼材再利用於桐林橋新建工程,節省工程經費1,756萬餘元,發揮材料既有效能,解決居民交通問題。

南化水庫集水區崩塌潛勢分析與植生復育環境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21線的問題,作者李政賢 這樣論述:

臺灣受到板塊擠壓而成狹長島嶼,具有高山多及坡度陡的地形特徵,居民生活與山地環境的關係密不可分。由於全球暖化的影響,不只全球降雨的強度和頻率發生改變,進一步加速了侵蝕的過程,也使集水區的崩塌風險加劇,為維護與保育水土資源,將水庫集水區劃定為特定水土保持區,惟其劃定範圍與民眾的生活範圍重疊,使得區內的民生活動增加了對地層的擾動。在極端的降雨、劇烈的地表晃動,以及人為的交互作用下, 是造成坡地崩塌的主要因素。極端降雨最著名的例子即為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由於其主要降雨中心以嘉義與高屏山區為主,所帶來的降雨量超越了臺灣的年平均雨量,造成許多坡地災害,其中以臺南縣最為嚴重,位於臺南縣南化區的南化水庫

集水區,也因為其特殊地質特性與人為的土地使用,該颱風事件後造成水庫大量的淤積。政府為其訂定特別條例與編列集水區保育經費以提升水庫集水區設施與植生復育,惟其條例與經費分別結束於2016年和2015。因此,後續對其分析崩塌潛勢,有助於面對未來的天然災害。現今多以事件崩塌目錄評估集水區內崩塌潛勢區域,若能夠利用該地區未發生重大的災害事件下的崩塌地,分析並製作崩塌潛勢圖,詳細地瞭解該地區的基礎崩塌特性,並在天然災害發生之前提前準備,減少災害事件後的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為此本研究使用平日的崩塌目錄,以不安定指數法和羅吉斯迴歸分析南化水庫集水區內的基礎崩塌特性,於篩選後選定9項基礎地文因子(高程、坡度、坡

向、地質、地形粗糙度、地形濕度指數、NDVI、距水系距離、距道路距離),並增加促崩因子(0822豪雨事件與0611豪雨事件,2場降雨事件的總雨量因子)分析。經分析後,主要影響區內坡度穩定度的潛勢因子為坡度、NDVI與地形粗糙度,加入總雨量因子後,距道路距離因子上升幅度最為明顯。依據上述地文因子與促崩因子以不安定指數法與羅吉斯迴歸,製作區內1個獨立崩塌潛勢模型和2個事件型崩塌潛勢模型。於不安定指數法繪製的模型中,可發現加入降雨條件後,區內的崩塌門檻由潛勢值5至6降至潛勢值4至5的區段間,而羅吉斯迴歸所繪製的模型中,變化較為明顯地則是低潛勢區域與中低潛勢區域。以分類誤差矩陣和ROC曲線評估兩個方法

繪製的模型精度,預測崩塌的正確率皆達到50%以上,但模型總正確率則是以不安定指數繪製的模型精度較高,而ROC曲線下的面積(AUC面積)皆達到優良的鑑別力,代表可利用平日崩塌目錄評估區內的基礎崩塌特性,並用於預測南化水庫集水區的崩塌潛勢區域,也建議利用不安定指數法分析區內的潛勢區域,較能夠呈現出平日下的易崩塌區位。另為瞭解南化水庫集水區的植生復育成效,利用兩期分別是2009年與2019年衛星影像,以分析其上、中游的NDVI值,發現集水區經過10年後的NDVI值有顯著上升,顯見其植生復育的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