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西漁港釣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大學 漁業科學研究所 李英周所指導 張惟哲的 以社區營造為基礎之休閒導向增殖放流研究 (2012),提出台西漁港釣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增殖放流、雙重標誌、社區營造、休閒導向、放流貢獻率。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西漁港釣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西漁港釣魚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好久好久沒來布袋第三漁港瞜~朋友都說這裡蠻龜的~身為一個釣魚人當然要
來挑戰挑戰瞜~希望今天不要太龜嘿~哈哈

武器:DAIWA 315U&BJ85
線組:母線1號PE,子線6號碳纖維,5號管付勾
餌:大白蝦

#釣魚 #理由伯 #瘋釣魚 #前打 #落入 #台湾釣り #대만 낚시 #Taiwan fishing# 前打ち #落とし込み #布袋三港 #布袋第三漁港

IG: crazy_fishing_leo_bo
WeChat:crazy-fishing-leo-bo
Facebook:理由伯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EO.BO.Crazy.Fishing/?modal=admin_todo_tour

廠商合作配合請連絡:
LINE:totoro003
E-MAIL:[email protected]

以社區營造為基礎之休閒導向增殖放流研究

為了解決台西漁港釣魚的問題,作者張惟哲 這樣論述:

近年來漁業資源衰退,傳統漁業紛紛轉型為休閒式漁業以提高經濟效益,並利用增殖放流企圖達到強化資源量的效果,若以休閒為導向發展增殖放流工作應可提升經濟及資源復育的效果。以台灣黑鯛增殖放流為例,其多年放流效益不明,主要是因為標誌、放流、評估方法不適當以及缺乏結合社區營造的有效方法來進行回收,導致回收再捕資料數據不足所致,因此如何找出合適的標誌、放流、有效回收及評估方法有其必要性。有鑒於近年黑鯛放流頻繁,然對於社會及環境的效益仍然不明,因此本研究先針對黑鯛魚苗找出合適的標誌方法,之後利用放流試驗並結合社區營造的方法,將所獲得的標誌再捕資料,估算其放流魚的資源尾數與變方、死亡率、成長率和體長體重關係式

,以了解放流魚在海域中的生存情形,再以放流貢獻率估值評估增殖放流對該海域黑鯛資源的貢獻成效,最後透過估算的服務產值與投資報酬率,比較初級漁業與休閒漁業間的效應差異。以建立社區營造為基礎之休閒導向增殖放流流程,以利於後續放流工作參考。本研究於2005年7月21日- 9月23日期間,利用飼料餵食四環黴素後噴發螢光粒子於魚體表層的雙重標誌法標誌了5.5-6.6公分的黑鯛魚苗約105,543尾後,放流於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漁港海域,隨後進行再捕回收。結果如下, 利用Petersen法估得2005-2008年間資源尾數估值介於 263,437 和 2,081,136尾之間 。放流貢獻率介於2.00

- 9.31% 之間,放流魚苗在海中三年後平均體長從約5.0 cm成長至30.6 cm,平均體重從約2.1 g成長至78.1 g。初級漁業的供給服務產值為1,069,200元,投資報酬率0.98倍。休閒漁業的文化服務產值為24,771,240元,投資報酬率44.87倍。綜合上述結果顯示四環黴素餵食加上螢光粒子噴發的雙重標誌是適合黑鯛魚苗的大量標誌法,利用雙重標誌試驗方法可成功獲得放流魚的存活率、資源量估值與變方、成長率、體長體重關係式、放流貢獻率以及放流效應,放流黑鯛魚苗在該海域可存活超過三年且穩定成長,以社區營造為基礎的增殖放流標誌試驗可獲得長期的回收再捕資料,若發展休閒導向的增殖放流將可提

升放流魚苗的服務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