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吉他製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台灣 吉他製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園田信博寫的 弦樂器養護調修:弦樂器最高規格待琴之道!從演奏家的日常保養到工藝大師的調修技術 和李歐那多‧洛斯朋那托的 電吉他&貝斯調修改製:徹底了解形式+功能+彈奏性+音色+風格原則,調整、維修、改裝、製造不走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易博士出版社 和易博士出版社所出版 。

世新大學 傳播管理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林富美所指導 潘瑞琴的 藝人 IP 品牌延展下消費者初探—以李吉他為例 (2019),提出台灣 吉他製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李宗盛、李吉他、品牌印象、購買意願。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數學系應用數學碩博士班 沈士育所指導 王凱霆的 吉他共振模型與模擬 (2017),提出因為有 吉他音色、傅立葉級數、共振模型、波方程式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 吉他製作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 吉他製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弦樂器養護調修:弦樂器最高規格待琴之道!從演奏家的日常保養到工藝大師的調修技術

為了解決台灣 吉他製作的問題,作者園田信博 這樣論述:

 樂器就是演奏家的化身! 只有保持在最佳狀態,發揮極限優美音色時, 才能讓演奏者酣暢淋漓地展現出不間斷練習的成果與天分。   *義大利史特拉底瓦里國際製琴大賽41年間唯一亞洲人金獎得主 *德國國家資格製琴師(Geigenbaumeister) *現任日本弦樂器製作者協會會長   提琴能發出動人的音色,具有令人沈醉的魅力,實際拆解提琴構造,會發現提琴可說是融合了多樣製造工序和力學的精密科學產物。除了每日濕度高低變化,不當收放的碰撞或摔落意外、日常演奏造成的零件耗損、各部位組合精密至1公釐的位置偏移,都會影響樂器的發聲狀態。演奏家在磨練精進自己的琴藝外,如何將這樣的精密樂器隨時調整好、保持

在容易彈奏、能夠發揮最佳音色的狀態,是一項不亞於琴藝的必備能力。 本書作者擁有「提琴界的奧斯卡獎」之稱的克雷莫納(Cremona)史特拉底瓦里國際小提琴製作大賽(CONCORSO  TRIENNALE)金獎的實力認證,憑藉著超過40年的專業製琴實務經驗和傑出技術,歸納出一套科學化檢證養護法則,針對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大提琴,從弦軸、指板、琴頸、音柱、琴橋、拉弦板、尾紐、面板、背板、側板、弓,逐一拆解各部位,從入門知識至進階要項,引領讀者判斷並解決各式各樣狀態不佳問題。  本書特色: ‧掌握全面保養基礎知識:透過長年累積的技術和經驗累積,建立所謂園田式方法論,以「將樂器保持在最佳狀況」的

概念為主軸,延伸何謂修理、調整等基礎保養觀念。 ‧日常養護程序,容易上手:季節演變、汗水體溫、灰塵污漬、意外等,改變樂器狀態因素無處不在,列舉11項日常隨手可處理的樂器保養法。 ‧大師級調修手法最專業:琴橋等零件篇╱面板背板側板篇╱弓篇,從材質、設計構造的實務知識,透過百張圖例說明,提供數十種狀態不佳案例解決對應。 ‧常見問題QA解答:16題弦樂器最相關、最直接的疑問,提供專家級最完整解釋。 ‧製作及維修工具,圖解最完整:刨刀、刮片、夾具、拉毛器、測量器等。 ‧實用書末附錄:樂器、琴弓各部位標準尺寸一覽表。 ※專業推薦 陳國華╱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    提琴製作專任教授 義大利

製琴協會(台灣)  

台灣 吉他製作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這次我來到Woolas Guitars,要來訂製我的手工吉他啦!
影片我也詢問了製琴師很多有關訂琴、選擇木頭的問題,想要訂製手工吉他,或是想暸解吉他木材選擇的朋友們,這部影片中有很多寶藏等著你去挖掘喔!

🌟ˊ製琴師教你如何調整弦距:https://youtu.be/3Whg2aTSRfE
🌟如果對於手工製琴師有興趣的,可以觀看之前介紹「手工製琴」的影片:
https://youtu.be/pNAjo2pv8Uc



影片段落:
00:00 開場,拜訪Woolas Guitars
00:19 為什麼Wen想要訂製手工吉他?
05:48 訂製手工吉他有哪些木頭可以選擇?
07:22 要怎麼選擇面板木材?
13:33 要怎麼選擇背板木材?
19:15 有哪些特別的木材?
22:39 鋼弦吉他的迷人之處!



🎸Woolas Guitars 的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oolasguitars
🎸Woolas Guitars 的官網
https://woolasguitars.com/

製琴師/Woolas
劇本/Wen
剪輯/Wen
合作請洽: [email protected]
個人網站: https://wenguitar01.co

#手工吉他 #訂製吉他 #woolas

藝人 IP 品牌延展下消費者初探—以李吉他為例

為了解決台灣 吉他製作的問題,作者潘瑞琴 這樣論述:

藝人創立品牌早已司空見慣,一般情況都是以藝人 IP 的影響力為基礎吸引消費者, 至今已創立的外國品牌有 2001 年拉丁天后 Jennifer Lopez 的 J.Lo、2004 年香港歌 手陳冠希的 CLOT 及 2016 年韓國天團 BIGBANG 的 GD 的 PEACEMINUSONE 等。而台灣的藝人也紛紛自立品牌,2006 年羅志祥的 STAGE、周杰倫的 PHANTAC、 2007 年五月天阿信的 STAYREAL、2014 年蕭亞軒的 CARRY ME 及 2019 年范瑋 琪的 GENQUO 等。以上這些都是因為藝人 IP 元素並結合潮牌的特點,激發出「聯 名合作」轟動話題

,進而帶動了鐵粉蜂擁支持的購買風氣。有「華語音樂教父」、「百萬製作人」之稱的李宗盛,其創作製作的音樂作品首首皆 為叫好叫座的經典,銘記了幾代華人的情感和生活。然而,李宗盛兒時的夢想其實 是當一位木匠,在 2002 年他實現了小時夢想,創立 Lee Guitars 手工吉他品牌,自 此開始了它的成長之路。李宗盛對音樂製作的嚴謹態度,以及對完美境界的要求而 其所累積的成績,並將這樣的態度,付諸於製琴過程上的每一個細節,將主要精力 放在吉他製作上。李宗盛曾說:「我不知道到底能做到什麼程度,但如果我不做這 件事,華人製琴師將在流行音樂史上缺席」。替創作人製一把好琴是李吉他品牌的夢想,更希望將李吉他所打

造的琴,交到一個 喜愛音樂人的手中,讓李吉他發揮最大的價值,就如同「李吉他」品牌的 SOLAGN 「自信而謙卑地與音樂人一起發聲」,意在傳承、與未來音樂對話,是李宗盛給予 這個品牌的精神理念。由於李吉他與其它藝人創立的潮牌大不相同,故本研究將焦點放在李宗盛「李吉 他」品牌核心價值之探索與「李吉他」消費慾望圖騰之解構。本研究透過深度訪談,探討(一)李宗盛藝人品牌;(二)消費者對李宗盛的名人 崇拜傾向;(三)消費者對「李吉他」的品牌印象;(四)李吉他的產品特色;(五) 消費者對「李吉他」的購買意願,以初探「李吉他」消費者行為。

電吉他&貝斯調修改製:徹底了解形式+功能+彈奏性+音色+風格原則,調整、維修、改裝、製造不走鐘!

為了解決台灣 吉他製作的問題,作者李歐那多‧洛斯朋那托 這樣論述:

傳承義大利精神與德國工藝! 歐洲當代前衛製琴師以 30 年實務與自創品牌經驗 詳細解說打造的「訂製琴」的內行門道, 協助樂手追求更高水準的音樂表現與獨特魅力。   一把百看不厭、順手好彈、音色悅耳的電吉他或貝斯,倚賴「美感」、「彈奏性」、「音色」 三大層面涵蓋各種要素的相互激盪與調和。樂手、維修技師、製琴師應該從使用者立場出發, 因應音樂屬性和演出體驗來排列優先順序,才可能選購、改造或做出適合的產品。除了至關重 要的木材之外,由於吉他所有部位都有其特定功能,又分別延伸出各種可能變數,因此極為講 究藝術、科學與技術的融合。 作者在訂製樂器領域歷練逾 30 年,對電吉他與貝斯的結構及表現有

如庖丁解牛般自信掌握。本 書以系統化方式歸結出電吉他與電貝斯的設計方法,指導藍圖、打樣到完成品等不同階段的關鍵 之處,逐一解說入門知識與進階要領,在實務工作中極具參考價值。   本書特色   • 百張圖例說明 吉他手、貝斯手、維修技師、製琴師都能迅速理解,派上用場 • 解構經典款式  拆解 Fender、Gibson 經典琴款 Stratocaster 與 Le Paul,揭示名琴典範 • 涵蓋完整面向  從形式和功能面探討構造、音樂類型,使用情境,展現縝密設計思考與實踐細節 • 多元客製方案  整合風格美學、人體工學、聲學,羅列最多可能性,滿足客製化需求 • 書末實用附錄  7 組歐美製琴

師訪談、22 種常見聲木特性表現、電路色碼與模板,應用最方便 如果你有這些問題…… 「琴是用來練習、表演,或者以上皆是?又是為了哪樣的表演?」 「貝斯琴頸好重,愈彈愈累,該怎麼改善?」 「爵士吉他的拾音器如何挑選?單線圈和雙線圈的差異在哪?」 打開本書,你將透過電吉他設計「三大黃金定律」,認識「好琴」的真正定義。    

吉他共振模型與模擬

為了解決台灣 吉他製作的問題,作者王凱霆 這樣論述:

吉他發出聲音的原理是透過讓弦振動並與面板共振。我的研究方法是利用多個離散的彈簧小模型加上讓聲音能量削弱的阻尼,以及一個分隔弦與面板用的假想的板子,組合成一個模擬吉他共振模式的大模型,然後藉由調整振動的強度、弦與面板的頻率以及各聲音削弱的幅度,並透過同為音樂人的自己與樂團團員們反覆聆聽與調整,讓製造出的聲音能夠盡量接近真實的吉他,期望能夠用程式製造出幾乎和吉他相同的音色,也找出改變吉他音色的因素,期許在未來能夠利用程式就創作出一首首真實而動聽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