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原生種 香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台灣 原生種 香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捷纓寫的 發現超級食物。鮮榨苦茶油2:78道蔬食料理絕配&正確用油知識 和花草遊戲編輯部的 花草遊戲No.74 居家變森林!清淨空氣健康身心的觀葉植物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原水 和麥浩斯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生命科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廖松淵所指導 何信賢的 檸檬香蜂草及甜羅勒藥用植物增殖系統之建立 (2012),提出台灣 原生種 香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檸檬香蜂草、甜羅勒、藥用植物、增殖系統。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森林暨自然資源研究所 李明仁所指導 謝宛倫的 西施花之杜鵑類菌根及其抗白蟻活性之研究 (2008),提出因為有 Acremonium sp.、Cladosporium sp.、Cryptosporiopsis sp.、Hymenoscyphus sp.、西施花、抗白蟻活性、杜鵑類菌根、木藜蘆、菌根合成、種子發芽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 原生種 香茅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 原生種 香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發現超級食物。鮮榨苦茶油2:78道蔬食料理絕配&正確用油知識

為了解決台灣 原生種 香茅的問題,作者黃捷纓 這樣論述:

第一本符合國人烹飪習慣、 被譽稱「東方橄欖油」、「超級食物」的茶油蔬食全書 本書包含78道蔬食料理&正確用油知識   ※本書適用奶蛋素   ◎在現代飲食的新危機中,少吃油,不如吃好油   茶油又稱「苦茶油」、「茶籽油」;日本稱作「椿油」;歐美叫做「茶花籽油」。   苦茶油在台灣早期是家庭廚房裡的常備油品之一,只是隨著沙拉油等精製油的崛起,使得天然又富含營養的苦茶油逐漸被取代,從廚房的一角消失了蹤影,直至今日食安用油問題浮現,才喚起人們對此傳統食用油的重新了解與認識。   保持健康的第一步就是使用正確的油來煮食三餐,因此應配合慣用的烹調習慣,選擇適合的油品,飲食健康,先從選擇「好油

」開始。   ◎為什麼要選擇苦茶油做為料理用油呢?   「2010年《康健》雜誌選出台灣18種「超級食物」中,油脂類只有「苦茶油」上榜!」   苦茶油除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78%以上,高於橄欖油外,發煙點更為各第一道初榨油之冠,烹調時不易產生對呼吸道及肺部有害油煙,加上來自天然植物種籽油壓榨製成所保留的獨特高雅香氣,適用涼拌、更適合東方人習於高溫烹調方式,可謂油中珍品。   苦茶油不但保護掌廚者不受油煙之害,享用者更可以安心享受健康好油!   ◎餐桌上的茶油香,78道茶油蔬食料理絕配   苦茶油除了用來拌麵線或青菜外,還可以學到哪些煎、煮、炒、炸的美味健康料理?本書除了正確用油知識,更教

您:   ●苦茶油等級、品種,如何分辨優質的苦茶油?   ●品質、風味、口感的差異,如何分辦好油、壞油。   ●苦茶油正確的烹調、保存的方法?(蒸、煮、炒、炸、滷、燉、燙)   ●傳授從茶油醬料、小菜、輕食、經典料理到點心等78道不敗茶油料理示範。   ◎對土地友善,零浪費的茶油生活妙用   茶油不僅適用涼拌、高溫烹調等料理用途,也能直接擦拭於皮膚上,具有最簡單天然的護膚效果,更能自製紫草膏、護唇膏、手工皂、天然乳液、髮妝水等保養品,是100%天然的護膚材料。   而榨油剩餘的茶籽渣精磨成細粉後,因富有天然皂素,還能用於清潔碗盤,是完全無任何化工原料的天然清潔劑,其剩餘殘渣還能再利用於植栽施

肥之用,是對土地友善、天然健康的台灣在地好食材。   ◎親近產地的執著與堅持   從一粒茶籽到一瓶油,精心彙整深耕茶油產業三十多年的農友,突破傳統榨油與加工技術,有區別於市面上大多以熔劑精煉(脫酸、脫色、脫臭、脫膠)油脂。完美呈現台灣在地美味與健康兼顧的苦茶油!詳細介紹油茶品種、生長栽培過程及營養保健特色,並且專章教導消費者如何選擇、分辨優質苦茶油產品,成為備受各界媒體、專家肯定,台灣好農安心的「好茶油」。   ◎當苦茶油遇上高纖瓜果蔬……將譜出更鮮甜的菜根香!   【五穀堅果類】胚芽米、糙米、小米、薏仁、松子、紅藜、核桃、腰果…等   【根莖類】西芹、山藥、米筍、紅蘿蔔、牛蒡、芋頭、馬鈴

薯、甜菜根…等   【瓜果類】番茄、秋葵、南瓜、甜椒、花椰菜、小黃瓜、節瓜、茄子…等   【葉菜類】地瓜葉、大白菜、冰花、綠捲鬚生菜、蘿蔓、苘蒿、青江菜…等   【菇&藻類】杏鮑菇、蘑菇、木耳、海藻、鴻禧菇、鮑魚菇、珊瑚藻…等   【豆&豆製類】甜豆、大蠶豆、豆腐、百葉豆腐、腐竹、豆皮、豆包…等   【辛香料類】九層塔、香椿、辣椒、薑、胡椒、紫蘇、迷迭香、香茅…等   【水果類】檸檬、蘋果、芒果、奇異果、火龍果、杮子、葡萄、鳳梨…等   讓每天餐桌呈現茶籽油香的天然風味,吃好的食材,為健康能量加分。

檸檬香蜂草及甜羅勒藥用植物增殖系統之建立

為了解決台灣 原生種 香茅的問題,作者何信賢 這樣論述:

本試驗利用微體繁殖方法,建立檸檬香蜂草及甜羅勒兩種藥用植物的增殖系統,過程包含建立無菌培植體、芽體誘導及發根。檸檬香蜂草之芽體誘導試驗係以生長調節劑BA/NAA=10/1的比例,濃度分別為BA 0.1 mg/L加NAA 0.01 mg/L、BA 0.2 mg/L加NAA 0.02 mg/L、BA 0.4 mg/L加NAA 0.04 mg/L、BA 0.6 mg/L加NAA 0.06 mg/L及BA 0.8 mg/L加NAA 0.08 mg/L的MS培養基作為試驗組;未添加任何生長調節劑的MS培養基作為對照組,結果顯示檸檬香蜂草培養於MS培養基添加BA 0.1 mg/L和NAA 0.01 mg

/L,可獲得最多芽數,但添加生長調節劑BA會抑制植物生長,植株高度較矮小;檸檬香蜂草發根試驗以MS、1/2 MS、1/2 MS加IBA 0.2 mg/L、1/2 MS加IBA 0.5 mg/L、1/2 MS加NAA 0.2 mg/L、1/2 MS加NAA 0.5 mg/L進行試驗,結果顯示1/2 MS培養基為最適合的發根培養基,培養一週發根率為100.0 %。甜羅勒芽體誘導試驗以生長調節劑BA/NAA=10/1的比例,濃度分別為BA 0.1 mg/L加NAA 0.01 mg/L、BA 0.2 mg/L加NAA 0.02 mg/L、BA 0.4 mg/L加NAA 0.04 mg/L、BA 0.6

mg/L加NAA 0.06 mg/L及BA 0.8 mg/L加NAA 0.08 mg/L的MS培養基作為試驗組;未添加任何生長調節劑的MS培養基作為對照組,結果顯示甜羅勒培養於MS培養基添加BA 0.1 mg/L和NAA 0.01 mg/L,可獲得最多芽數;甜羅勒發根試驗以MS、1/2 MS、1/2 MS加IBA 0.2 mg/L、1/2 MS加IBA 0.5 mg/L、1/2 MS加NAA 0.2 mg/L、1/2 MS加NAA 0.5 mg/L進行試驗,結果顯示以1/2 MS培養基為最適合的發根培養基,第一週發根率達到100.0 %。

花草遊戲No.74 居家變森林!清淨空氣健康身心的觀葉植物

為了解決台灣 原生種 香茅的問題,作者花草遊戲編輯部 這樣論述:

  夏日是觀葉植物長得最茂盛的季節,在起居生活空間裡擺設綠意盎然的觀葉植物,還具有調節溫度、濕度,淨化空氣的作用。而觀葉植物的葉色、葉型、斑紋變化為其觀賞重點,本期的〈封面故事〉就讓觀葉植物的達人帶領,走訪宜蘭觀葉植物的重鎮、清涼潔淨的室內水生植物農場,以及南台灣最大、品質精良具有獨到經營方式的「金獅園藝」,深入了解觀葉植物的培育栽種、生長週期、產銷流程,以及示範觀葉植物的佈置應用與居家照顧,並介紹本季適合的品種,讓炎炎夏日也能因為觀葉植物而增添幾分清涼感!並能針對空氣清淨、美化居家、照顧簡便……等需求,選擇最適合你的觀葉植物。   〈特別企劃〉中,讓新竹那羅香草產銷班,

為你介紹「純露」的生活妙用,除了一般做為外用的泡澡、濕敷保養、提振精神、鎮靜清涼,還能喝下舒緩身心不適的感受,運用植物的天然功效,達到涵養保健身體的目的。   時序入夏,跟著自然觀察家們的〈自然隨筆〉,一起體驗古人餐芳飲露的詩意心情,悠閒徜徉香草花園裡的閒情下午茶,栽種奧妙的多肉植物與奇趣種子;參訪荷蘭的綠色威尼斯—羊角村;尋訪北海岸的原生種台灣百合之美麗與堅韌;以及甜蜜浪漫的花藝手作,通通都在〈綠生活〉中;花園裡的季節工事與花木種植知識,也將透過達人親自示範講解的〈種植指南〉,作一個完整的總提醒。 本書特色   1.提供新鮮有創意的花草生活idea,有觀賞、有應用、有要領,豐富又精彩。

  2.對應時節,提供最實用到位的種植指南。   3.透過達人的觀察隨筆,看見自然脈動,享受天然生活。

西施花之杜鵑類菌根及其抗白蟻活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 原生種 香茅的問題,作者謝宛倫 這樣論述:

【摘要】 西施花 (Rhododendron ellipticum) 杜鵑科,杜鵑屬之植物,為台灣原生種。本研究旨在調查西施花生育地之土壤化學成分及菌根形態,並鑑定其菌根菌種類。本試驗採集根圈土壤進行養分分析,並觀察野生西施花根段之外觀形態及微細構造特徵,分離培養鑑定其菌根菌種類,並做全合成接種試驗。 研究結果顯示,西施花杜鵑林下之土壤屬於酸性,其pH為4.1,有效養分含量低:Ca2+:1.44±0.1 cmol (+) kg-1、K+:0.08±0.00 cmol (+) kg-1、Mg2+ cmol (+) kg-1:0.03±0.00,全氮量為1.23±0.02 %,有效磷

為16.39±0.20 (μg/g-1)。酚類化合物含量高為52.65±0.89 (μg/g-1),使得養分分解不易,造成土壤養分貧瘠,具有石南原之特徵。 野生根系經微細構造觀察,可發現根部皮層細胞內有被菌絲入侵形成菌絲圈之菌根結合體,菌落表面可觀察到分生孢子之構造;分離出之菌株以5.8S rDNA序列鑑定分別為不完全菌門的Cladosporium sp.、Acremonium sp.、及子囊菌類之Cryptosporiopsis sp.和Hymenoscyphus sp.。菌根合成試驗接種Cladosporium sp.、Acremonium sp.、 Cryptosporiopsis

sp.和Hymenoscyphus sp. 菌絲體之西施花苗木,其根部皮層細胞內形成許多菌絲圈之構造,證實西施花可與Cladosporium sp.、Acremonium sp.、 Cryptosporiopsis sp., 及Hymenoscyphus sp. 等菌株形成杜鵑類菌根 (ericoid mycorrhiza)。 西施花種子發芽率會隨光度及R/FR值增加而升高,在LED生長箱中以紅光處理之發芽率76.12±2.95 %高於藍光及遠紅光。西施花各部位甲醇抽出率以葉部24.16±0.3 %為最高。西施花之甲醇萃取液經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 (LC-MS/MS) 分析,證實含有木藜

蘆毒素,以葉部含量1.64 ng/g最高。 抗白蟻活性試驗結果顯示,以西施花葉部甲醇萃取液20,000 ppm處理時,其濾紙損失率最低,加上忌避性試驗的結果,顯示西施花甲醇萃取物對臺灣家白蟻有忌食性及忌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