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熱帶水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台灣熱帶水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姿婷,莊晛英寫的 來自土地的夢想事業:台灣食文化品牌創業紀錄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東海大學 食品科學系 閻立平所指導 楊豐毓的 利用乳酸菌發酵香蕉皮汁基質生產γ-胺基丁酸 (2012),提出台灣熱帶水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γ-胺基丁酸、乳酸菌、香蕉皮。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農園生產系所 柯立祥所指導 林德勝的 ‘台蕉五號’與‘台蕉六號’果實採收後品質及1-MCP香蕉保鮮效果之研究 (2008),提出因為有 香蕉、催熟、後熟品質、乙烯、1-MCP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熱帶水果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熱帶水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來自土地的夢想事業:台灣食文化品牌創業紀錄

為了解決台灣熱帶水果的問題,作者王姿婷,莊晛英 這樣論述:

  本書以「在地食材精緻呈現」為主題,介紹八個台灣在地創新案例,從商業發展的起始、創業者運用的創新行銷方式、創業者對既有產業產生的影響與轉型,以及創業者對於土地的情感與回饋,觀察並探析這些個案品牌持續創造價值的創新歷程與脈絡。八個精彩動人的在地品牌故事,透過創業者與眾不同的行為模式與思考精髓,傳達了台灣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在地價值。

台灣熱帶水果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夏天即將到來,代表各種熱帶水果的產季要來了,前陣子討論度非常高的鳳梨就是其中一種!台灣的鳳梨甜度高、果實大,且鳳梨的營養豐富,時常被拿賴做成料理,這次厭世甜點店就要教大家做好吃又健康的鳳梨派!

影片授權:@厭世甜點店 (https://youtu.be/LhKnSwNiGJA)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利用乳酸菌發酵香蕉皮汁基質生產γ-胺基丁酸

為了解決台灣熱帶水果的問題,作者楊豐毓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從香蕉皮中篩選出高GABA生產能力之乳酸菌分離株及研究此分離株利用香蕉皮汁生產GABA時最適生產條件。結果顯示,乳酸菌分離株s10-2具最高GABA生產能力(1338.82 mg/L),將此分離株利用API 50 CHL 套組鑑定後,91.6%機率為Lactobacillus brevis。乳酸菌分離株s10-2於基礎培養基(25% 香蕉皮汁含200mM麩胺酸)GABA生產條件為:最適氮源為牛肉萃取物(1.5% , w/v)、最適碳源為葡萄糖(1.5% , w/v)、最適起始pH值4.0、最適培養溫度30℃、生長因子corn steep liquor (0.3% , w/v)

及培養天數5天。利用反應曲面法可得牛肉萃取物添加濃度1.55% (w/v)、葡萄糖添加濃度1.68% (w/v)及起始pH4.37之組合,可得最高之GABA預測產量為17514mg/L。此預測產量與實驗產量(17366.53mg/L),並無顯著差異(p>0.05)。7L攪拌式發酵槽培養所得之GABA產量雖較試管培養者有所提升,從17366.53增加至18059.98 mg/L,但彼此間差異並不顯著。

‘台蕉五號’與‘台蕉六號’果實採收後品質及1-MCP香蕉保鮮效果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熱帶水果的問題,作者林德勝 這樣論述:

香蕉一向為我國最大宗的外銷水果,且以華蕉類(Giant Cavendish, AAA Group)‘北蕉’為主要的栽培品種。為永續台蕉產業之競爭力及品種多樣化,台灣香蕉研究所於民國96年分別命名 ‘台蕉5號’及‘台蕉6號’,商品名為‘玉山’及‘玉豐’之改良新品種供蕉農選用栽植。惟此兩新品種與‘北蕉’在採後生理特性、後熟行為及品質之差異,仍有待進一步暸解。因此,本研究乃針對新品種‘台蕉5號’、‘台蕉6號’與傳統 ‘北蕉’之果實採後呼吸及乙烯產生行為及後熟品質進行分析比較。期能對此二新品種之採後生理、後熟行為及品質差異,有進一步之暸解。結果顯示,比較貯藏期間更年前期(pre-climacteri

c period)之呼吸率及乙烯產生率,在15℃、20及25℃時,三品種香蕉之呼吸率及乙烯產生率均隨着貯藏溫度之提高而增加,三品種在15℃貯藏環境下之呼吸率約為14.6-16.3mgCO2kg-1‧hr-1左右,乙烯產生率約在0.10-0.18μlC2H4 kg-1‧hr-1之間。在20℃貯藏環境下之呼吸率約18.3-19.3mgCO2kg-1‧hr-1左右,乙烯產生率約在0.27-0.36μlC2H4 kg-1‧hr-1左右。在25℃貯藏環境下之呼吸率約為28.3-31.2 mgCO2 kg-1‧hr-1左右,乙烯產生率約在0.73-0.97μl C2H4 kg-1‧hr-1左右。在15℃-

25℃下,三品種香蕉呼吸率之Q10 值約在1.91-1.94之間。其乙烯大量產生之時間,一般比呼吸高峰產生早1-2天。香蕉達到呼吸高峰及乙烯大量產生之時間,亦隨著貯藏溫度之提高而提前,在15℃之呼吸高峰約在40-42天出現,在20℃貯藏約在33-42天出現,在25℃約在11-17天出現。一般而言,香蕉呼吸高峰以‘台蕉6號’出現的時間最早,而‘台蕉5號’ 及‘北蕉’較晚且其出現時間相近。香蕉轉色至7級時,就果重、果肉重及果皮重,‘台蕉6號’均顯著高於‘北蕉’及‘台蕉5號’。果指之肉/果皮比則三品種間均無顯著差異。果實及果肉硬度,以‘台蕉六號’之果實硬度(含果皮)顯著高於‘北蕉’及‘台蕉五號’,但

果肉(不含果皮)反以‘台蕉六號’之硬度顯著低於‘北蕉’及‘台蕉五號’,顯示‘台蕉六號’之果皮硬度顯著高於‘北蕉’及‘台蕉五號’,但果肉卻顯著較軟。就催熟後果皮顏色到達7級時之色彩亮度及濃度以‘台蕉5號’較其他二品種高,就可滴定酸及pH值之比較,北蕉之可滴定酸顯著較其他二品種高,而pH值,在三品種間並無顯著差異。就果實主要可溶性糖類,‘北蕉’、‘台蕉五號’及‘台蕉六號’均以蔗糖含量較高、葡萄糖次之、果糖較低。就果糖含量,三品種間並無顯著差異,葡萄糖及蔗糖含量,以北蕉含量較高。就轉色速率之比較,香蕉乙烯催熟後至轉色4級(果皮黃色多於綠色) ,以‘台蕉6號’轉色較快(3.2天),‘台蕉5號’(3.8

天)與‘北蕉’(3.9天)轉色時間相近。櫥架壽命以‘北蕉’(4.1天) 最長,‘台蕉五號’(3.9)次之,‘台蕉6號’最短(3.1天)。整體而言,在三個品種之同一果手不同位置(左、中、右)果指之品質、果指重、果肉重、果皮重、硬度(果指及果肉)、色澤(L值、θ值、C值)、總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糖酸比、pH值、糖類成分(果糖、葡萄糖、蔗糖)均無顯著差異。香蕉經1-MCP處理24小時後,於15℃、20℃、25℃貯藏環境下,定期(每5天)觀察其保鮮效果。再由上述三種不同溫控貯藏環境逢機取樣分切之果把(3果手,每果手3果指),並以乙烯催熟,觀察後熟轉色情形。試驗發現香蕉果實顏色轉黃程度,與貯藏溫度高

低成正相關。於15℃、20℃貯藏環境下,香蕉大致呈現轉色不完全現象。香蕉若於25℃下貯藏、經15天後再催熟,則能正常轉色。此種試驗結果顯示,如果此一香蕉保鮮後熟處理方式運用在香蕉滯銷或冷藏庫不敷使用時,可達延緩香蕉出貨,調節市場供需之功能,符合商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