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年用電量統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109-020 號109 年12 月低碳永續綠能臺中 - 臺中市政府主計處也說明:主計處市政統計簡析 ... 一、 109 年1 至8 月本市用電量217.48 億度,較上年同期增9.85 億 ... 觀察歷年資料,本市108 年設備登記核准案件612 件,較102 年.

朝陽科技大學 建築系建築及都市設計碩士班 郭柏巖所指導 陳旻婕的 集合住宅能源計算基準與標示之研究 (2021),提出台灣歷年用電量統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集合住宅、單位面積耗電量、建築能源模擬、建築能效、建築碳排密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碩士班 陳大正所指導 林承翰的 應用物聯網與雲端技術於家庭能源管理服務平台之建構 (2021),提出因為有 物聯網、非侵入式負載監控、家庭能源管理系統、零碳排放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歷年用電量統計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灣電力公司_歷年行業別用電按月統計資料(100-111年)則補充:An unexpected error occurred. If you continue to receive this error please contact your Tableau Server Administrator.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歷年用電量統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集合住宅能源計算基準與標示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歷年用電量統計的問題,作者陳旻婕 這樣論述:

近年來社會大眾對於減碳議題及綠建築相關內容有所關注。2020年經濟部能源局統計我國住宅部門電力消費佔18.5%僅次於工業部門55.6%,顯示住宅部門耗電及節能對於台灣的重要性。歐盟在2002年率先實施建築能效標示制度(EPBD),而我國也為了推動建築能源效率認證,於2020年發展出台灣建築能效評估系統TBERS(Taiwan 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本研究在TBERS架構下之R-BERS系統(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做為住宅

類建築評估使用,對新建住宅制訂建築能效認證制度,可達到有效管理建築節約能源,並與世界各國的發展趨勢接軌。本研究因集合住宅設計多樣化,且評估案件面積規模不同,因應不同集合住宅評估案,量身制定該評估案之R-BERS評分尺度基準,所以必須擬出R-BERS照明及空調耗電密度基準,供不同集合住宅,住宅專用分區評估案使用,運用建築動態耗能分析eQUEST軟體,進行集合住宅住戶專用分區之全年耗能模擬,共進行45種不同參數設定之研究,其模擬成果與近年住宅耗能統計資料接近,具有一定之信賴度,也發現其模擬不同格局一房到五房之EUI分布皆呈現右偏分佈。最終選擇集合住宅三房型的空調與照明EUI基準,作為台灣R-BER

S評估法中的「非透天集合住宅」住戶專用分區之評量尺標。本研究挑選14個近年拿到綠建築標章及候選綠建築之集合住宅或社會住宅案例進行R-BERS評估,在這14個案例中R-BERS評估等級皆可達4級以上,並探討其建築規模與碳排總量關係,也為了了解目前建商提供住戶以毛胚屋形式的照明EL空調EAC皆=0.9時,公共區域照明及空調進行評估,可拿到評估1級的方式,以Case8為例原設計評估等級2級,設定15種不同方案之住宅及公共分區固定式設備進行評估,方案6配合住戶烹飪習慣以瓦斯爐台進行設定,先暫且不考量高層建築消防廚房防火區劃的問題,加上一般普遍建商提供的公共區域固定式設備,以瓦斯爐台1級、瓦斯熱水器2級

、有保溫材之熱水管設定、地下室採用有標章風機及使用動力回生的永磁馬達電梯,此時評估等級可達1級。而假使要提升評估等級到1+級,以現有的住戶照明、空調採毛胚屋形式是無法達成的,必須在住戶內提供能效等級佳的空調設備,才有機會拿到評估1+級。以上15個方案設定,主要是為了提升建築節能及減碳的效果,可供未來新建社會住宅與集合住宅評估時,政府單位或建商挑選相關設備挑選時有所參考。

應用物聯網與雲端技術於家庭能源管理服務平台之建構

為了解決台灣歷年用電量統計的問題,作者林承翰 這樣論述:

全球能源危機,世界各地缺電或大停電的新聞層出不窮,因產能原物料供不應求導致能源價格水漲船高,能源政策的重心從如何增加能源供給量,逐漸偏向如何改善現有的用電行為進而縮減能源的需求,因此,如何查看並監控能源的使用狀況成了節約能源的首要步驟。本研究將開發非侵入式負載監視設備作為用電資訊收集的裝置,實時回傳量測對象的用電現況,並建構家庭能源管理服務平台提供使用者即時監控家用電器的使用狀況。此外,每項電器個別用電歷史紀錄皆可查詢,使用者僅需登入平台就能查詢每項電器的用電紀錄,比對哪些家用電器為異常耗能,以此判斷是否需要維修或更新,亦或者作為用電行為的分析依據,改善自身用電習慣抑制電費的迅速攀升,同時,

使用者的用電歷史紀錄也會經過彙整並換算成碳排放量及當月份的預估電費。此系統簡單且易用,能提供一般使用者有用的用電資訊,透過比較與分析,改變用電行為進而達到節約能源與減少碳排放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