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服裝歷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台灣服裝歷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葉立誠寫的 台灣顏、施兩大家族成員服飾穿著現象與意涵之研究:以施素筠老師的生命史為例(1910-1960年代)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文化資產維護系 司馬品岳所指導 李宜蓁的 台灣女性的家:家務勞動作為戰時體制下的後援基地 (1937-1945) (2021),提出台灣服裝歷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戰時體制、女性、家事、治理、規訓。

而第二篇論文大同大學 設計科學研究所 賴志純所指導 張靖爾的 服裝在文化上的創新與永續設計 (2021),提出因為有 以人為本的設計、永續設計、服裝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服裝歷史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服裝歷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顏、施兩大家族成員服飾穿著現象與意涵之研究:以施素筠老師的生命史為例(1910-1960年代)

為了解決台灣服裝歷史的問題,作者葉立誠 這樣論述:

  一、本次以生命史的研究法則,來進行有關台灣服裝歷史與文化的研究,確實開拓出新的研究方向,並且也呈現出具體的成果。   二、本次研究中,由施素筠老師提供個人及家族大量珍藏的傳世老照片共計有1116張,經過考查後,準確地考證出302張,有具體背景、時間與人物,作為本研究主要論證的關鍵資料。   三、本次研究,嘗試以施素筠老師個人生命史為核心,將施素筠老師生命階段,分為四個時期階段,藉此瞭解施素筠老師個人;及施素筠老師所衍生出來周邊的親友,他們在穿著時的表現與背後所呈現出的服飾審美價值觀。   四、本次研究,不僅關心施素筠老師及其家族成員服裝穿著的外在現象,並將這些現象與大時代中的政治、經濟、社

會、文化等因素進行探討。 作者簡介 葉立誠 學歷  英國中央英格蘭大學(UCE)研究所藝術史及設計史碩士 現職  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專任講師兼出版組組長  實踐大學《今日生雜誌》總編輯  國立空中大學兼任講師;學科委員暨電視教學主講 出版心語 緒論第一節研究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 第 二 章文獻探討第一節生命史研究第二節口述歷史第三節台灣服裝相關研究 第 三 章研究的設計與實施第一節研究方法第二節研究架構第三節研究範圍第四節研究限制第五節研究流程第六節研究對象與研究者第七節研究倫理第八節研究檢核 第 四 章施素筠老師及其家族服裝穿著現象之論述 第 五 章施素筠老師及其家族服飾審美

價值特色之論述第一節施家成員服飾審美態度的特色第二節學生制服對服飾審美價值的建立第三節顏家成員服飾審美態度的特色第四節光復之後服飾審美價值的轉折 第 六 章施素筠老師及其家族服飾現象變遷因素之論述第一節日治前期的綏撫期(1910年至1919年)第二節日治中期的同化期(1919年至1937年)第三節日治後期的皇民化期(1937年至1945年)第四節光復之初的轉折期(1945年至1959年)第五節光復之後的發展期(1960年至1969年) 第 七 章結論參考文獻附 表 一1995年至2001年期間研究者擔任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學士論文指導老師,其中以台灣服裝為題所指導的論文一覽表附 表 二施素筠老

師個人事蹟年表(1923-1998)附圖附 錄 一1999年至2002年期間每月15日固定式與施素筠老師進行面對面實際的訪談訪談後整理的紀錄內容(不含照片說明與解釋)附 錄 二1910年代至1960年代302張傳世老照片的影像及說明附 錄 三台灣鹿港與施素筠老師本家之簡述附 錄 四基隆顏家家族之概述附 錄 五顏家親人關鍵人物小傳附 錄 六實踐大學教授施素筠服裝界國寶

台灣服裝歷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婚姻和家庭治療師 Stephanie Yates-Anyabwile 分析電影和電視中伴侶吵架的場景,包括《富家窮路》、《美麗心計》、《黑錢勝地》、《智勇急轉彎》、《戀夏500日》和《黑道家族》。

00:00 - Intro
00:52 - 《富家窮路》
04:27 - 《美麗心計》
08:48 - 《黑錢勝地》
13:08 - 《智勇急轉彎》
19:09 - 《戀夏500日》
23:30 - 《黑道家族》

#拆解經典電影 #戀夏500日

【 其他熱門主題】
讓喜歡的事變生活!Good Job! ► http://smarturl.it/r7si6s
芭蕾舞者們的血淚史 ► http://smarturl.it/uhot5l
唐綺陽12星座深入剖析 ► http://smarturl.it/in8eqp
美容編輯正芳隨你問 ► http://smarturl.it/zf5840
口音、服裝專家拆解經典電影 ► http://smarturl.it/zcbgmf
---------------------------------------------------------------
【追蹤 VOGUE TAIWAN】
★訂閱VOGUE TAIWAN Youtube:http://smarturl.it/xbtuuy
★VOGUE TAIWAN 官網:http://www.vogue.com.tw/live/
★VOGUE TAIW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VOGUE TAIWAN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VOGUE TAIWAN LINE:https://reurl.cc/V66qNn
★美人會不會 FB社團:http://hyperurl.co/rgfitl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smarturl.it/xbtuuy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跟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分享給大家,如果喜歡我們的頻道,請訂閱我們,我們將會持續努力帶來更多優質內容。

台灣女性的家:家務勞動作為戰時體制下的後援基地 (1937-1945)

為了解決台灣服裝歷史的問題,作者李宜蓁 這樣論述:

本文發現二戰時(1937-1945)臺灣的女性被鼓勵參與戰爭,成為可以保家衛國的存在。雖然當時的女性地位看似提升,卻仍無法脫離家庭的身份任務。本研究取徑於傅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的系譜學(genealogy)與治理術(governmentality),從大量檔案中建立國家訓練女性家事背後的權力關係,重新論述臺灣女性、家事與家三者在戰爭中的定位。本文發現「女性做家事」此現象,是國家治理國民生活刻意建構的性別分工意識型態,亦為戰時國家動員女性協助經濟統制的機制。國家也透過此機制掌握非戰場的民生物資資源,同時藉由女性的家事能力確保國民健康。「家」成為國家的戰時後

援基地供給人力資源,為日治時期住宅史與軍事動員研究提供另一種討論面向。

服裝在文化上的創新與永續設計

為了解決台灣服裝歷史的問題,作者張靖爾 這樣論述:

隨著西方服飾普及,傳統服裝日趨沒落,和近年來,服裝對環境所帶來的巨大污染,本研究思索傳統服裝永續傳承及當前服裝永續議題的重要性與急迫性,採用「以人為本的設計」理論,針對服裝的文化特色、色彩等和服裝永續設計探討大專校院學生對服裝的文化創新及藍染傳統技術應用的看法。目的是嘗試透過研究,了解服裝藉文化的創新、推展並融入環保原則擴大市場、提升產業值,使服裝邁向永續經營的可行性。本研究透過因素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對384名大學生及研究生進行考驗、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1. 參與者認同服裝可透過創新的設計吸引年輕的潛在消費者。2. 由於傳統藍染具天然可持續和色彩搭配變化豐富的特性

,參與者認同其有助於染色過程不使環境遭受破壞、認同其在使用上具有永續性。3. 在服裝永續設計方面,參與者認同服裝產品的永續性需求,同時也對減少廢棄服裝的數量表示支持。因此,整體設計過程以「人」為思考中心,參與者認同對於傳統服裝,可藉創新的設計,對於服裝環保議題,則可藉持續的關注與實踐,而達成服裝永續之目標。故「以人為本的設計」理論運用於服裝領域是有效的。研究最後建議,面對現今服裝永續的議題,唯有追求服裝在文化特色上能不斷創新、產品設計具可持續性、提升使用者滿意度和參與負責任的消費,多管齊下,方能促進服裝的永續發展。 故服裝在包含線條、配飾、色彩等方面的文化創新和服裝永續設計的相關研究結果

,驗證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論模型對服裝永續創新和可持續的貢獻;而對相關業者、服裝設計人員的產品開發,與消費者力行永續的消費也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