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吉他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台灣吉他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昱泓寫的 古典吉他名曲大全(二)附影音教學QR code及MP3音檔下載(三版) 和楊昱泓的 樂在吉他(四版/附影音教學QR code及MP3音檔下載)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書 和麥書所出版 。

實踐大學 音樂學系碩士班 陳惠湄所指導 陳樹信的 杜利納吉他獨奏曲《達雷加讚歌》的詮釋與分析 (2021),提出台灣吉他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杜利納、佛朗明哥、蓋洛殿、索利亞列斯。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音樂學系碩士班 方銘健所指導 曾玉玲的 台灣吉他圖像歷史 (2020),提出因為有 台灣吉他作曲家、胡樹琳、呂昭炫、陳永鑫、DANZA NO.2、楊柳、紅磚小教堂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吉他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吉他,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古典吉他名曲大全(二)附影音教學QR code及MP3音檔下載(三版)

為了解決台灣吉他的問題,作者楊昱泓 這樣論述:

本書特色   ✻ 收錄古典吉他世界經典名曲共16首   ✻ 五線譜、六線譜並列,完整吉他套譜   ✻ 詳盡音樂符號解說,古典吉他作曲、編曲家年表   ✻ 作曲家及曲目簡介,演奏技巧提示   ✻ 內附留法名師彈奏示範影片QR Code

台灣吉他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吉他演奏 : 邱昱蓉
Guitarist : Chiu Yu-Jung
畢業於馬德里皇家高級音樂院。現為Rosette吉他室內樂團音樂總監、台灣吉他學會理事。

歡迎追蹤分享 ~
Blog : https://higuitarchiu.pixnet.net/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yujungcguitar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yujungchiuCguitar/

杜利納吉他獨奏曲《達雷加讚歌》的詮釋與分析

為了解決台灣吉他的問題,作者陳樹信 這樣論述:

杜利納(Joaquin Turina 1882-1949)是一位近代西班牙民族主義(musical nationalism)音樂家,他為古典吉他所創作的樂曲數量雖然不多,只有五首,但都被視為現代古典吉他經典。在台灣,吉他演奏家不常公開表演《達雷加讚歌》(Homage a Tarrega: Garrotin y Soleares, op. 69),相關的詮釋研究更是付諸闕如。由於筆者專攻古典吉他演奏,對佛朗明哥音樂亦頗有心得,深受此曲吸引,因此想深入探討這首樂曲,希望透過這本論文,讓杜利那的吉他音樂在台灣能被廣泛聽見,也期望藉此拋磚引玉,引起大家對杜利那的吉他音樂的興趣。杜利納的《達雷加讚歌》

使用「佛朗明哥曲式」(palos)中的〈蓋洛殿〉(garrotin)和〈索利亞列斯〉(soleares)來命名,意味著杜利納創作《達雷加讚歌》時,在某種程度上使用了佛朗明哥元素,汲取其中的養分,譜出具有佛朗明哥風的古典吉他樂曲。本文旨在探討杜利納使用的佛朗明哥元素,以此作為基礎,來分析與詮釋杜利納的《達雷加讚歌》,並演譯樂曲中的佛朗明哥氛圍和「西班牙聲音」。本論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簡介研究動機和方法。第二章討論杜利納的生平,並介紹佛朗明哥的簡史與相關的佛朗明哥曲式。第三章分析杜利納的《達雷加讚歌》結構。第四章討論彈奏杜利納的《達雷加讚歌》所使用的吉他技巧。第五章結論,終結本文,並試圖說明

,揉合古典吉他與佛朗明哥吉他技巧去詮釋杜利納的《達雷加讚歌》,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樂在吉他(四版/附影音教學QR code及MP3音檔下載)

為了解決台灣吉他的問題,作者楊昱泓 這樣論述:

  「吉他」在一般人的印象,是很普遍的樂器,許多人總認為吉他只是彈彈唱唱用的樂器,難登大雅之堂。   吉他發展的歷史,遠比鋼琴、小提琴等樂器還要早,在文藝復興時期還是當時的主流樂器。但由於樂器本身的限制(音量較小),還有彈奏上的困難度,它的地位逐漸被鋼琴、小提琴等樂器取代。許多優秀的作曲家因為不會彈吉他,而無法為吉他寫曲子,也是造成吉他不被重視的原因。幸好還有許多出色的吉他音樂家默默在為吉他音樂不斷地貢獻,讓吉他發展成為重要的獨奏樂器。   古典吉他的確是極為困難學習的樂器,不像其他樂器較容易上手。後來衍生出許多也叫「吉他」的樂器,如民謠吉他、電吉他等,彈奏上較不會那麼

困難,也較為一般大眾所接受,但也因此造成古典吉他不被重視,甚至讓「吉他」變成只是一項不入流的樂器。   會「彈吉他」曾是許多人的夢想,但彈吉他必須有正確的觀念,從「古典吉他」入門是最重要的基礎。「學的是音樂,而不是只學彈吉他」更是重要。樂器只是幫助我們詮釋樂曲的工具,學會如何彈奏樂器,接下來更重要的是學習音樂的藝術,會彈吉他只能稱為吉他演奏者,懂得音樂藝術的吉他演奏者,才能稱為吉他音樂家。用學藝術的心態去學習,多看、多聽、多想,才能真正進入音樂的世界。   學習古典吉他從零開始,為初學者設計的教材。從入門學習古典吉他前的準備、預備基本彈奏法練習、基本樂理、大、小調音階和弦…。進階基本技巧練

習、分散和弦、圓滑奏練習…     本公司鑒於數位學習的靈活使用趨勢,取消隨書附加之影音學習光碟,改以QRCode 連結影音分享平台(麥書文化官方YouTube)。學習者可以利用行動裝置掃描書中QRCode,即可立即觀看所對應的彈奏示範。另外也可掃描右方QR Code,連結至教學影片之播放清單。 本書特色   學習古典吉他的第一本有聲影音書   學習者可以利用行動裝置掃描書中QRCode,即可立即觀看所對應的彈奏示範。   另外也可掃描右方QR Code,連結至教學影片之播放清單。   ●為初學者設計的教材,學習古典吉他從零開始   ●內附線上教學影音及示範音樂下載   ●詳盡的樂理、

音樂符號術語解說、吉他音樂家小故事、古典吉他作曲家年   ●特別收錄「阿罕布拉宮的回憶」、「愛的羅曼史」等古典吉他名曲   ●完整收錄「卡爾卡西二十五首」練習曲,並附詳細解說  

台灣吉他圖像歷史

為了解決台灣吉他的問題,作者曾玉玲 這樣論述:

在臺灣,吉他的學習,自始就是業餘愛好者的努力。相較於鋼琴、小提琴等西洋樂器,西洋的吉他與東方民俗傳統樂器:三弦、三味線、阮琴、月琴、琵琶,其實有著更直接的關聯。時代變遷,吉他透過社會教育被推廣,後來台灣第一代將吉他推進學院的老師們於70年代後半陸續出國,其背景類似,都是大專吉他社成員。經過一番努力,吉他教育進入正規學院教育體系。 本文回溯到1938年,以胡樹琳先生在台中教授吉他作為開始。並關聯,並於1956年獨立創辦了台灣第一份吉他刊物《吉他月刊》,為台灣吉他音樂史揭開序幕。呂昭炫老師,深耕於北部的吉他教學,不僅桃李滿天下,而且為台灣吉他音樂創作約150首吉他音樂,為吉他音樂界可敬之先驅

。加上近期,陳永鑫老師的新世紀古典吉他作品。這三位臺灣吉他音樂作曲家,都是以鄉土做為其創作的發想,其創作自然富涵台灣鄉土民情。 本文對台灣吉他音樂未來的發展提出以下建議:1.開拓台灣吉他音樂之新面向,鼓勵作曲家多創作富本土色彩的作 品,在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融匯各國藝術之菁華,並達到雅俗共賞的 境界。2.培養優秀的演奏家進軍國際樂壇,推展國人之作品。3.尋求國樂與西樂融合的可能性,以貢獻於國際樂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