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區塗料工業同業公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中正大學 企業管理系研究所 莊世杰所指導 賴尚佐的 應用層級分析法探討兩類消費族群選擇環保水性塗料之關鍵因素 (2016),提出台灣區塗料工業同業公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層級分析法、水性塗料、品質構面。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張國雄所指導 邱宏政的 台灣塗料產業策略群組的共演化 (2011),提出因為有 塗料產業、策略群組、策略移動路徑、共演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區塗料工業同業公會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區塗料工業同業公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應用層級分析法探討兩類消費族群選擇環保水性塗料之關鍵因素

為了解決台灣區塗料工業同業公會的問題,作者賴尚佐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影響消費者選擇環保水性塗料之行為,並瞭解「加工族群」與「終端商品族群」選擇環保水性塗料之關鍵因素。第一階段的研究先調查搜尋相關重要趨勢文獻,整理出決策合作層級架構;第二階段透過業界專家訪談與問卷調查,確認「加工族群」與「終端商品族群」選擇水性塗料之決策因素。本研究以問卷衡量決策層級架構的因素權重。共蒐集149份有效問卷,來自「加工族群」37份與「終端商品族群」112份的問卷。本研究採用層級分析法Analysis Hierarchy Process (AHP),其用以計算兩類族群要素權重,因此能夠更合理解釋消費者選擇環保水性塗料之關鍵因素。研究結果發現5項對於「加工族群」選擇環

保水性塗料之關鍵性成功要素(KSFs)為「降低變形率」、「防發霉」、「表面硬度」、「無刺鼻臭味」、「防蟲害」;「終端商品族群」選擇環保水性塗料之關鍵性成功要素(KSFs)為「耐候度」、「人體危害疑慮」、「防發霉」、「自然氣味」、「防蟲害」。其中「味覺」與「防蟲害」兩項要素對於兩類族群的重要性層級是相同。藉由研究結果發現「加工族群」與「終端商品族群」的關鍵因素整體權重順序,結果有助於「加工族群」與「終端商品族群」,做出貼近彼此的交集點決策,產生正向循環動能,不僅於市場端有全面性參考依據,並能將過去學者研究成果,作出呼應對照,使學術與實務獲得最佳整合表現,真正達到產學合作之目的。關鍵字:層級分析法

水性塗料 品質構面

台灣塗料產業策略群組的共演化

為了解決台灣區塗料工業同業公會的問題,作者邱宏政 這樣論述: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統計2010年國內石化工業總產值達新台幣3兆元以上,佔製造業總值29%,塗料工業屬石化工業之下游產業,年總產值亦達新台幣600億元,塗料產品應用遍及各種產業,舉凡:建材、木器、塑膠、金屬、五金、汽車、船舶、機械、電子、電器、民生、家庭等,於國內製造業佔有相當關鍵的一環,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分析台灣塗料業者面對內部資源限制及外在環境變化,如何選擇策略應用,歸納出台灣塗料產業之「策略群組」模式,及其「共演化」現象,並延伸傳統策略群組與移動障礙的觀點,透過動態策略群組分析法探討我國塗料產業之進入與擴張,提出「策略移動路徑」的觀點,以呈現塗料廠商長期策略之發

展動態與歷程,研究結果發現:一、台灣塗料產業在進行自我演化的同時,確實會透過其互動主體、廠商之互動主體與制度環境進行跨層次、動態且雙向的共演化互動。二、台灣塗料產業自1954年發展以來,共可區分出四個演化階段,這顯示了傳統製造產業變動慢的特性。三、台灣塗料產業廠商的策略,可區分成四個主要群組,廠商會因為經營者的主觀判斷、公司援用資源限制及產業環境需求,採取不同類型的策略移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