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低軌衛星產業聯誼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世新大學 行政管理學研究所(含博、碩專班) 郭昱瑩所指導 林冠豪的 捷運萬大線政策預評估:利害關係人觀點 (2011),提出台灣低軌衛星產業聯誼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台北捷運、政策預評估、利害關係人。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低軌衛星產業聯誼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捷運萬大線政策預評估:利害關係人觀點

為了解決台灣低軌衛星產業聯誼會的問題,作者林冠豪 這樣論述:

過去有關交通建設之公共政策評估,多是以成本效益分析等方式進行,主要重視運輸效率或經濟效益,而非從利害關係人的角度出發來評估政策,對於政治可行性、利害關係人觀點的討論較少,政策評估如果不能將利害關係人的意見納入,政策的執行與推動可能因而窒礙難行。本研究以捷運萬大線為例,採用利害關係人觀點,探討政策利害關係人對於捷運萬大線之看法與偏好,並以利害關係人(民眾)的角度對政策進行預評估。本研究採取深度訪談法與次級資料分析做為研究方法,並以Dunn提出的六項政策評估指標:效能(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充分(adequacy)、公平性(equity)、回應性(respo

nsiveness)與適切性(appropriateness),對捷運萬大線的預期成效加以評估。研究結果發現,捷運萬大線對於沿線地區,可能會有以下影響,包括:便利性提升、原有交通工具使用頻率改變、房地價增長、促進都市更新、增加產業發展機會...等,其中可能有幾項問題值得注意,包括:捷運對公車與汽機車使用的衝擊、萬華地區缺乏吸引人潮的誘因、捷運施工期間對於萬大路與果菜市場一帶的交通疏導措施、政府對於都更的主動介入、萬大線往返使用程度差異、心理因素對於汽機車使用程度的影響、非尖峰時段的捷運使用誘因、萬大線的最佳班距,以及民眾切身相關民生問題的優先性...等等。此外,對於萬華地區的發展問題,本研究認

為可能是外界對於當地負面的刻板印象所造成。本研究對萬大線造成的影響提出以下建議:(1) 研擬捷運萬大線興建期間完善的交通疏導計畫,(2) 審慎評估萬大線的最佳班距與票價,(3) 瞭解使用者對於捷運轉乘次數的接受度並使捷運轉乘更為明確,(4) 規劃使民眾有更高意願搭乘捷運的設施或場所,(5) 加強非尖峰時刻吸引民眾使用捷運的相關措施,(6) 依萬華地區的特色設置對民眾具有吸引力之場所,(7) 主動介入都市更新推動增加民眾都更意願(完善都更法令、完整提出地區發展規劃、依不同情況處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