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新人壽評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台新人壽評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家揚寫的 最強保險搭配法則:只要活用「社會保險及商業保險」,就能花小錢聰明打造CP值最高的 超級保單 和鄧文聰的 和解:籌設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一國兩治民主實驗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永豐SPORT卡,汗動健康,全面升級最高8%豐點回饋。也說明:不含富邦人壽(含原ING安泰人壽)保費、三商美邦人壽保費、特定行銷專案保費(包含但不限於法國巴黎/安聯…等特定專案保費)、永豐銀行代扣基金、公共事業費用、信用卡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財經傳訊 和商訊所出版 。

輔仁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張銀益所指導 黃志嚮的 以計劃行為理論探討使用者使用智能理財之研究 (2021),提出台新人壽評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智能理財、計劃行為理論、再平衡機制、企業形象、網路社群。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 莊俐昕所指導 吳素芬的 活躍老化方案之影響力-以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不老騎士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不老騎士、活躍老化、不老夢想、弘道基金會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新人壽評價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新金手擁190億元!持股彰銀降至5.16% 滿手現金將用在 ...則補充:台新 金控今日舉行線上法人說明會,總經理林維俊表示,原先持有的彰 ... 另一方面,去年併購保德信人壽後續衍生評價變動,以及啟動彰銀處分也產生相關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新人壽評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最強保險搭配法則:只要活用「社會保險及商業保險」,就能花小錢聰明打造CP值最高的 超級保單

為了解決台新人壽評價的問題,作者吳家揚 這樣論述:

  .假設A小姐在離職後一個月發現懷孕3個月,她可以申請勞保給付嗎?   .假設B先生在9月11日上班,但因為提供資料不齊,9月12日上午資料補齊後公司才郵寄勞保局,卻不幸在9月12日下午3點發生意外導致失能,他是否可以申請勞保給付?   .你知道勞工保險和國民年金保險有哪些保險給付嗎?   .你知道非因公生病住院4天以上,有無勞保給付?   如果你對現行社會保險沒有清楚的概念,就會非常非常容易把錢花在不該花的地方,而那筆錢你原來是可以用在投資上、或是提升生活品質。   人吃五穀雜糧,總是會有倒楣事發生,因此需要買保險,以轉嫁風險。風險的轉嫁不是無價,但是要如何把費用降到最低,免得因為

「保險」而產生財務「風險」?   一個最基礎的概念,就是商業保險要與社會保險妥善的搭配,用商業保險補社會保險的不足。很可惜,多數人上班多年,還是不太清楚自己的社會保險有哪些。反正出了事,去會問公司人事就好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談什麼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的搭配呢?   我國社會保險超強,提供以下左列的給付,不足之處則用相對應的商業保險(右列)來補足:   死亡給付              →人壽保險、投資型人壽保險   老年給付              →年金保險、投資型年金保險   失能給付、健保        →長期看護險、特定傷病險   生育和傷病給付 、健保 →醫療險,重大疾

病險、特定傷病險   重點是以社會保險為基礎,補不足之處。如果你擔心遇到重大的意外,「人沒有死」,但是失去工作能力,怕因此而拖累家人,所以你想買長期看護險、特定傷病險來消除風險,那你應知道在勞保的保險期間內,因故(不必是因公)「終身無工作能力」,你可以申請失能年金給付,日後死亡時,則得由其符合資格的遺屬選擇請領遺屬年金。   如果你確知你失能年金的給付金額是多少,不足之處,就用商業保險補足。這樣才可以把資金用在刀口上,更健全你的人生保障。如作者建議:「我認為的『最少』保障原則:癌症險住院日額1萬元,重大疾病100萬元,失能扶助險每月理賠4萬元。保障不夠的人,應逐漸將安全網買足。」   「

最基本的商業保險防護網為壽險主約附加意外險、意外醫療、實支實付、住院日額、癌症,有錢再逐漸加強到完整保障,才能享受高品質的醫療和退休後生活。如果體況或年紀已經無法買商業醫療險,只好多存一些錢來因應。」   把錢花在刀口上!投保商業保險為的是補足社會保險之不足,不要白白浪費一分錢。本書不但是收入有限的上班族必備,也是每位認真繳稅的國人保障自己權益必須知道的保險之道! 本書特色            ◆提供保險要訣,讓你少付多領   例如,如果你在職場生涯中,曾短期兼差,可能可以增加百萬以上的老年給付。以以下例子說明:   志明50年次,在甲公司專職工作40年,65歲請領勞保老年給付。近10

年工資都是36,000元,勞保投保薪資為36,300元,健保投保金額36,300元。先不考慮勞(就)健保費用的調整。   A:志明每月甲公司勞保負擔=36300×11.5%×20%=835元;健保負擔=36300×5.17%×0.3=563元。勞健保40年總負擔=(835+563)×12×40=671040元。如果志明領年金而非一次金,勞保年資40年,65歲退休開始請領,到85歲身故。   勞保B式=36300×40×1.55%=22506元(擇優給付)。   假設志明也同時在乙公司部分工時兼職5年,工資4,000元。勞保投保薪資為11,100元,健保投保金額24,000元。志明每月乙公

司勞保負擔=11100×11.5%×20%=255元;不需重複繳交健保費。勞健保5年總負擔=(255+0)×12×5=15318元。乙公司的型態可能是大賣場、清潔工、速食店、便利商店、保全等等行業。     兼職後的勞保投保薪資為上限45,800元(36300+11100>45800)。   勞保B式=45800×40×1.55%=28396元(擇優給付)。   有兼差的新制勞保老年給付每月多5,890元(=28396-22506),20年多領1,413,600元(=5890×12×20)。5年只要多繳15,318元,就可以達到多領1,399,620(=1413600-13980)元的

效果。   ◆圖文對照,快速掌握重點   許多抽象的事物,用敍述的方式讀者不易理解,本書用大量的圖例,讓你輕易了解複雜的觀念,內心不再糾結。   ◆大量案例,化抽象為具體   抽象的文字說明,有時讓人難以理解,但是一個實際的案例,就說明了一切。本書用大量的案例說明,讓你由新手變專家。如:   志明45年次,在53歲就離開職場,當年國保開辦不久,自然就被納入國保。57歲國保期間因意外死亡,國保年資有4年,同時還有勞保年資20年,退保前最後10年的月投保薪資都為43,900元,遺有1子滿26歲。57歲的志明申請勞保老年減給年金,才領幾個月就身故。志明身故後,兒子可以申請什麼給付?   勞保

退保當下,53歲的志明還不具請領勞保「一次請領老年給付」資格。57歲時,志明可以領取勞保老年年金減給給付=43900×20×1.55%×(1-3×4%)=11976元(以公式B擇優領取)到身故。   志明屬於勞保斷保族,除非後來再重新加入勞保,否則勞保權益就會中斷。若請領勞保年金其間死亡,遺屬只能依規定請領遺屬年金,不得改請領差額。因遺屬不符資格,所以也無法請領遺屬年金。   ◆參考資料、主管機關詳列   法規不時變動,你要如何跟上?本書詳列各內容主管機關的相關網址,讓你必要時可以查到最新的規範及案例。 重磅推薦   中華電視公司總經理 莊豐嘉   中央廣播電台新聞部經理 沈聰榮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 秦夢群   中鋼公司智財與檢測技術處專家室工程師 黃延真   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劉江彬

以計劃行為理論探討使用者使用智能理財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新人壽評價的問題,作者黃志嚮 這樣論述:

隨著資訊科技日益成熟,金融科技公司與金融機構瞄準投資顧問服務的潛在市場,研發AI智能理財機器人(Robot-Advisor)。根據台灣金融管理委員會統計從台灣機器人理財業務開辦至2020年1月,台灣投資人使用智能理財機器人進行投資僅新台幣7.1億與美國2018年統計已突破2000億美元相差甚遠(高敬原,2020)。由此可知,台灣智能理財機器人沒有形成一定的市場規模。因此,本研究針對台灣使用者探討智能理財機器人的特點、服務業者形象等因素對台灣投資人使用智能理財機器人的影響性。故本研究以台灣使用者使用理財機器人為出發點,探討台灣使用者選擇使用理財機器人之因素。本研究以計劃行為理論作為理論基礎,採

用網路問卷調查法,並從智能理財機器人特點及相關文獻整理出研究構面,包含:企業形象、網路社群、使用者態度、主觀規範、投資再平衡機制、知覺行為控制、使用意願等7個構面,提出6個假設,共57個問項。問卷調查對象為有儲蓄或理財經驗一般民眾。本研究問卷共回收636份有效問卷,並使用PLS統計軟體分析回收的數據,研究結果顯示,企業形象、網路社群、投資再平衡機制等構面,透過使用者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構面皆會正向影響使用者使用智能理財機器人之使用意願。

和解:籌設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一國兩治民主實驗區」

為了解決台新人壽評價的問題,作者鄧文聰 這樣論述:

作者簡介 鄧文聰 學歷:政治大學商學院碩士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博士班研究 現任:億大集團董事長臺灣幸福人壽保險公司董事長軒景集團董事長上海佰威大酒店董事長香港億大投資公司董事長國邦房地產開發公司董事長億大實業(煤炭)公司董事長中房聯合置業公司董事長上海市政協港澳台委員會台胞組成員中央日報社(網路報)副董事長上海台商協會副會長中華兩岸文經觀光協會理事長長鴻營造公司榮董事長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顧問中華港澳之友協會顧問人壽保險同業公會常務理事愛與和平基金會董事長 推薦序為民族立生命為兩岸謀和平  連戰民主才是最大的公約數  吳乃仁創造雙贏建構互信蘇進強兩岸同胞不存在根本利益的對立  俞可平心

繫兩岸和平 胸懷民族未來  余克禮 自序和解,是最好的策略鄧文聰 前言拋磚引玉 瞻望未來 壹、建構兩岸共治民主實驗區一、胡溫提出政改願景全球關心二、兩岸一中各表對民主卻缺乏交集三、民主是解決社會爭議的較佳方法四、將平潭經濟特區轉化為政治特區五、透過政策建議建構兩岸和平典範 貳、將平潭作為民主制度的試點一、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爭取台灣民眾認同二、海西為古代閩越國與台灣聯繫一向密切三、從海西平潭到深圳廈門打造一國兩治新典範 參、開放「平潭特區」由兩岸人民共同治理一、展現全新生命力讓台灣民眾耳目一新二、一國一制、兩國兩制、一國兩制?三、欲台灣接受一國兩制仍有長路要走四、陸主動開創全新的「兩治」特殊區位

肆、創造發展戰略讓海西、平潭得以突出一、兩岸產業有強烈對接互補需求二、平潭擁有獨特地理位置和先行先試身分三、應讓海西區有更大開大闔的格局 伍、讓兩岸和平發展概念透過制度設計實現一、掌握先行先試大旗讓試點效用極大化二、從台灣經驗去蕪存菁展現後發優勢三、讓台灣民眾享有大陸國民待遇還有與在台灣一樣的政治權利 陸、「政治特區」的建立與發展一、深圳廈門社經完善具建設政治特區優勢二、為大陸政治改革起步勾勒發展藍圖 柒、「一國兩治」民主實驗的新典範一、開展前所未有的對台新政策二、提供政治改革基礎及制度改革經驗三、穩定台海和平建構兩岸民主信心機制四、開創兩岸政治整合新路徑五、開創中華民族和平發展戰略機遇六、中

美伙伴合作中日攜手共進 捌、掌握和平發展機遇振興中華民族 附錄祝海峽兩岸共創和平  張榮恭愛與和平  高輝經改邁向政改人民當家作主  林志嘉樹立兩岸融合  劉國深把馬繫在太陽升起的扶桑  郭偉峰民主與和平沒有輸家獨裁與戰爭沒有贏家  張五岳平潭民主實驗區是指引中國民主化的明燈  童振源建構中國式民主理論理論與實踐雙管齊下  黃光國時時感到他赤子之心的灼熱與家國情懷  周志懷情牽中華心繫兩岸的積極探索  謝郁民主實驗區的意義與超越  李國政民主是創造性破壞  胡忠信從點的突破發揮槓桿作用  黃清龍 參考文獻愛與和平論壇照片 自序  「和解」,是最好的策略   我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認為中國須

要民主,一個穩定的民主,作為化解兩岸制度之爭的最可行之途徑,才能達成讓兩岸永久和平。   早在1986年,我即赴大陸經商,在上海長住20年。這段期間,我見證大陸成功地改革開放,從篳路藍縷到躋身世界經濟強國。但是,隨著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崛起,「中國威脅」的恐慌也在若干西方國家發酵;加之遽來的經濟發展成果如何維持?乃至做為下層建築的經改進行30年後,是否也應積極思索如何進行與其相配套的政治體制改革?凡此,不僅是讓我敬佩不已的溫家寶總理近年來一再的提示,也是讓一個致力於兩岸和平發展,謀求華人文化復興的台商長期思索的課題。   作為炎黃子孫,從中華民族復興的角度來看,我非常期待大陸改革開放成功及經濟強

盛。長期走訪國外,從先進國家經濟發展的軌跡來看,若要持續確保經濟發展的成果,一定要繼之以政治改革的配合。近年來大陸對兩岸統合問題日感迫切,而兩岸統合最大的關鍵取決於「制度」之爭,在制度上更以該走何種民主體制最受爭論。   兩岸既然擁有共同的歷史與文化,我相信這種制度差異的爭論應該可以進行進一步的交流與對話。由於中國大陸幅員龐大,各地方發展情況不一,在重大政策上不容有重大失誤,否則必將船大難調頭(文革就是個例證)。我仔細觀察1949年以來的中國大陸的領導人,不論是在進行經濟上的改革開放、政治上的村自治,乃至對台政策,都可以看出經常採取「局部試點」與「先行先試」的經驗法則。   改革開放之初,局勢

動盪不明,鄧小平「摸著石頭過河」,選定深圳做為經濟改革的實驗區,實驗成功後,再擴及範圍較大的珠三角、長三角、渤海灣,再到中西部。2011年列入「十二五規劃」的海西特區,也承襲了上述實驗性特區的精神。如今,經濟的實驗特區已看到成果,未來,若能以同樣的模式,在大陸境內擇一適合地點,籌設「民主實驗區」推動和緩的政改,並援經濟特區之例,由小至大,由沿海入內地,似乎是一個穩健且符合中國國情的漸進式做法。   我認為,若「民主實驗區」的構想得以實現,除了有「民主」這個效益豐厚且無可估價的好處外,嘗試民主的作為也將為中國大陸帶來國際上與兩岸間的政治利多。包括:   一、成為未來兩岸統合的民主機制之標竿,吸引

台灣人民真正的認同;  二、讓世人知道中國大陸確實有邁向民主的決心,讓世界對中國的民主有進一步了解;  三、若試驗成功,代表在民主之下,兩岸什麼都可以談,包含政治協商。   2006年,在我申請報考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班,提出論文的題目就是建議在大陸籌設「民主實驗區」的構想,院長倪世雄當時認為這個題目在當時的政治氛圍下過於敏感而未接受。   6年前,我預期台灣經濟勢在兩岸關係可望和緩的前景之下,將再度出現榮景,因而挺身號召百萬台商返鄉投資,並率先舉家回台投資。近些年來,台灣政經發展與兩岸關係大幅改善的趨勢,大致符合了我當初的預期。   赴大陸投資25年來,不管兩岸政經環境如何

消長變化,我一直秉持「愛與和平」的理念,以愛促進兩岸和平發展關係,致力於兩岸的公益活動,並進一步推動兩岸交流。除了善盡企業家在兩岸經營事業應有的社會責任外,我也一直本著應該「為兩岸做有意義的事」,作為我的座右銘,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理想。   在我為「兩岸和平」理念奔走的時候,很多人問過我:身為企業家,而非兩岸問題學者專家,怎麼會提出這樣的理念?又為了什麼這樣努力?   我的答案都是相同的。如果你現在問我,我也會不假思索立刻回答:「這是眾人的志業,也就是我的志業」,「我希望盡一己微薄之力,與兩岸各界的有志之士,攜手逐步化解兩岸制度之爭,為兩岸的和平發展與中華民族的復興,略盡綿薄之力,方不負此生」。

  回台6年來,為了事業我仍然四處奔忙,但心中的理想卻愈來愈濃。偶然的休假、或每個夜闌人靜的時分,我會拾起紙筆,描繪我腦中的「和平藍圖」,記錄諸多先進與學者專家的指教,思索知識激盪後沉澱出的心得,希望有一天讓我的理念成形。   經過不斷地努力,我完成了「籌設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一國兩治』民主實驗區」論文。並在由我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愛與和平基金會」主辦的「第一屆愛與和平論壇」中首次公開發表。我的論文主張,在平潭創設「民主實驗區」,希望拋磚引玉,讓兩岸各界廣泛探討,為未來實現兩岸和平發展貢獻一份心力。   寫「民主是個好東西」的大陸權威學者俞可平提出過「增量民主」的概念,而我提出在平潭創設「民

主實驗區」的想法,和俞教授的概念相當程度若合符節。   儘管平潭目前的各項規劃與建設內容,距離成為兩岸人民共同家園的目標有很大的落差,但誠如我在2011年4月14日給大陸中央提出的「平潭建言」所建議,北京應儘速改弦易轍,將政策與資金完全到位,並將平潭定位為「民主實驗區」,再架構為雙方共同建造的共同家園;一旦能將平潭形成民主機制的試點,相信兩岸未來選在平潭簽署50年和平協議,不是沒有可能。   在我提出這個想法後,有幸在海內外各界引起廣泛的討論與迴響,包括大陸國台辦、兩岸三地學者專家、台灣各黨派人士,惠予不少的評價與指正,德不孤,必有鄰,更加激勵我將論文彙編出書的勇氣。   第一屆愛與和平論壇的

廣邀貴賓,突破政黨藩籬,成為探討兩岸政治議題的跨黨派平台,我認為只要敞開心胸,以國家利益及人民福祉出發,意識形態的惡鬥終會消弭,愛與和平基金會非常願意扮演這樣的橋樑角色。   同樣的,我的新書經兩岸三地各界指正,廣納諸多先進的建言與高見,也在扮演著橋梁角色。因而我將本書取名為「和解」,希望由台灣各黨派初步的理解,進化至兩岸間的和解,再讓兩岸能攜手合作,創造永遠的和平。   出版這本新書,首先我要特別感謝家人的全力支持及體諒,過去我的周末假日常埋沒於書桌紙筆,陪伴兩岸學者度過,犧牲不少與家人共渡的美好時光。其次,我要謝謝兩岸三地黨政首長、各界先進惠賜的宏論或箴言,還有不吝評論指正、(革更)策及鼓

勵,為本書增光;我也要感謝基金會同仁及義工們的協助策劃、聯繫和校稿;最後,我要感謝中時集團商訊文化事業公司的協助出版,讓本書得以順利展現在讀者面前,為我理想的中國民主,創造更多可能。 推薦序 為民族立生命  為兩岸謀和平   基於作為知識分子經世致用的使命,本著為中華民族立生命、為台海兩岸謀和平的理念,本人在2005年關鍵的時刻訪問大陸,展開「和平之旅」,並與胡錦濤總書記達成了五項「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共識。在此共識基礎上,近幾年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不僅恢復兩岸協商,開啟了兩岸雙向的交流,也奠定了兩岸關係逐步邁向和平繁榮道路的基礎。   從1895年甲午戰爭至今,台灣與大陸分離已逾百年;自1

949年兩岸分治,也逾一甲子,兩岸關係雖然並非一蹴可幾,但回顧這短短幾年來的兩岸關係發展,更加促使本人深信,當代的有志之士只要秉持理念,正視世界潮流與時代的演進,充分發揮智慧,就能逐步解決歷史遺留的問題;即便現在的主客觀條件還不成熟,我們也必須先做好準備,提出想法──那怕只是出一本書、開一場會──只要是為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大家都應該一同努力。   本人長期努力的目標,就是期望能為人民謀福,讓人民能夠安居樂業,包括台灣兩千三百萬同胞,以及廣大的大陸同胞。而「和平之旅」的目的,就在於建構平台,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畢竟,有了和平,才能長治久安,為經濟發展奠定基礎,促進社會安和樂利,造福人民。  

 因此,看到鄧文聰董事長成立「愛與和平基金會」,宣揚「以愛促進和平」的理念,並廣邀兩岸學者專家,共同探討如何增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令人深刻感受到一個企業家對於兩岸和平的企盼。對於「和平之旅」能夠獲得企業家的積極響應,並以實際行動來宣揚理念,本人更深感欣慰。   事實上,解決兩岸政治上的分歧,並無快速良方,而需要兩岸人民長期持續交流,讓彼此之間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越來越接近,屆時,再大的爭議也都能迎刃而解。   「春風終解千層雪,海水猶連兩岸心」。本人堅信,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希望,也是台灣人民所認同的道路。我們應竭盡所能,一步一腳印,為兩岸人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共同促進民族的興盛。   連

戰 「民主」才是最大的公約數   對於台灣2300萬人民而言,「民主」不僅是國家體制的基礎,也是生活方式的選擇。長期以來,民主進步黨始終堅信,「民主」是超越族群、超越國界,是全球人民所共同追求的普世價值,因此,我們除了致力於推動台灣的民主改革外,也關注全世界的民主發展──其中當然包括了中國的民主化進程在內。   可以說,正是民主價值的選擇與實踐,突顯出了台灣與中國的不同之處。   從過去到現在,民主進步黨始終堅持,對於台灣與中國關係的發展,可以保持著開放的選項,但必須經由2300萬台灣民眾的同意,因為這正是台灣民主價值的彰顯。而我們也深信,民主將是解決爭議,共同追求和平與穩定、繁榮與發展的關鍵

基石。   鄧文聰董事長以一個企業家的身分,籌辦「財團法人愛與和平基金會」,對於海峽兩岸和平發展的用心,令人相當感佩;此次透過撰述《和解──籌設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一國兩治」民主實驗區》這本專書,具體勾勒其個人對於推動中國民主化的構想,更見其寓理念於實踐之中的遠見。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海峽兩岸發展的台商,鄧董事長以深厚的人文關懷和歷史關照,在本書中提出了中國應該朝向民主制度價值發展的具體主張,甚至更大聲疾呼,台灣應該提供過去民主發展的經驗與教訓,讓中國的民主改革更為順遂。鄧董事長前瞻而又務實的創見,突顯出了「民主」才是最大的公約數,頗值得雙方、乃至於全球關切中國民主化議題的有識之士深思。  

 推動中國的民主化,創造海峽兩岸的和平,不僅為國際所樂見,更是民主台灣應該承擔的國際責任。我們也再次呼籲中國政府,必須正視人民要求實施民主的聲音,啟動政治改革,朝向民主化發展。唯有民主,才是讓人民掌握幸福、讓社會真正和諧、讓雙方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   鄧董事長的創見,或許能夠在中國民主化的道路上,激盪出更多的火花,為中國的民主化論述,帶來不同的視野與想像。這本專論,不僅台灣與中國關心海峽兩岸未來的人士應該深入研究,相信國際社會也應慎重思考、面對其中發人省思的見解與建議。   吳乃仁

活躍老化方案之影響力-以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不老騎士為例

為了解決台新人壽評價的問題,作者吳素芬 這樣論述:

高齡化是全球趨勢,台灣推估亦將於 2026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世界各國莫不提出因應高齡趨勢之策略,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2007 年推動「不老騎士環台計畫」除帶動不老風潮外,其計畫執行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力為何?本研究從實際參與觀察及文獻資料,深入描繪「不老騎士環台計畫」從投入、活動、產出、結果, 各階段歷程找出方案成功關鍵因素及後續展現之社會影響力。 透過文獻整理發現不老騎士方案成功關鍵因素在於 1.依循老人需求及展現老人價值; 2.善用專業與志工人力; 3.多元串連各公私部門及在地相關單位; 4.多元募款規劃; 5.活動廣宣與社會教育並行; 6.紀錄片發揮影像影響力。在後續效應及影響力部分,則

帶動弘道基金會方案的多元發展與高度重視創新與外部合作,在外部方面, 不老騎士推動活躍老化的影響力包含: (1)在活躍老化的觀念上帶動銀髮健康促進與多元社會參與; (2)在友善環境推動上,帶動扭轉老年歧視與正向迎老與社會融合與敬老文化、帶動年輕人投入銀髮工作與青銀共創; (3)在社會政策推動上,推動中高齡就業與倡議、推動國家活躍老化銀髮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