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門診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台大醫院門診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德宏消化醫學基金會寫的 你最想問的100個消化疾病問題 和王德宏教授消化醫學基金會作的 胃何不下嚥 : 淺談食道疾病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門診部 -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也說明:門診部,,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臺大醫院肇建於西元1895年,為國家級教學醫院,肩負教學、研究、服務三大任務。台大醫院網站提供醫療團隊、特色醫療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健康世界 和健康世界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表演藝術研究所 夏學理所指導 徐凱盈的 醫療院所表演藝術環境經營 ─以台大兒童醫院為例 (2014),提出台大醫院門診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表演藝術、醫療院所、環境經營管理、等待時間知覺。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高階公共管理組 郭瑞祥所指導 曾芬郁的 門診就診流程品質:臺大醫院總院內科部個案研究 (2008),提出因為有 門診就診流程品質、延遲開診、總看診時間、掛號人數、實際看診人數、每病人次看診時間、病人爽約率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大醫院門診部的解答。

最後網站門診相關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則補充: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臺大醫院肇建於西元1895年,為國家級教學醫院,肩負教學、研究、服務三大任務。台大醫院網站提供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大醫院門診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你最想問的100個消化疾病問題

為了解決台大醫院門診部的問題,作者王德宏消化醫學基金會 這樣論述:

  您最想詢問消化科醫師的100個問題,  內容涵蓋食道、胃、腸、肝、膽、胰六大器官,  最新的消化醫學新疾病、新技術及新治療介紹,  專科醫師淺顯易懂而且正確的答案,  為受消化性疾病困擾的民眾打開一扇資訊的窗戶,  更是臨床醫師回答民眾消化問題的小幫手。 作者簡介 王德宏   .民國十五年生,台北市人。  民國四十五年進入台大醫院擔任住院醫師,  民國六十七年起升任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民國八十六年榮退,並獲聘為台灣大學醫學院榮譽教授。   .曾任台大醫院門診部主任,中華民國消化醫學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消化系內視鏡學會理事長,  現任世界消化醫學會理事兼評議委員會委員。  為國內消

化醫學的領導者,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的拓荒者。

醫療院所表演藝術環境經營 ─以台大兒童醫院為例

為了解決台大醫院門診部的問題,作者徐凱盈 這樣論述:

根據表演藝術具療癒、舒壓、改善等待時間知覺等特性,假設醫療院所經營表演藝術環境:一、能改善病患滿意度,特別是長期獲平均最低分的「等待時間」此一評分項目,同時能減輕醫療人員之工作壓力;二、能使病患與家屬享有舒適的服務並獲得附加價值;三、對於表演藝術者本身,在服務社會的同時,累積個人經驗、增加靈感來源,更可以開發觀眾源。本論文採質性研究,以台大兒童醫院作為研究個案,進行資料分析、自然觀察並深度訪談研究個案之相關醫療人員、病患與家屬以及表演藝術工作者,共16位受訪者。根據研究結果:一、策劃之活動未來宜增加表演藝術的演出場次、互動趣味度及題材多元性等;二、病患滿意度易受等待時間與醫療工作人員態度兩大

因素之影響;三、民眾與醫療工作人員對於醫院表演藝術環境經營有所需求與期待;四、注意病患情緒與病人安全下可於門診候診區經營表演藝術環境,適合小型街頭式的表演;五、臺灣尚未健全的表演藝術市場,影響了表演藝術工作者與醫院之間的合作。針對研究發現的問題,分別給予醫療院所、政府、企業與表演藝術工作者適當的建議,期許臺灣未來有越來越多學者對於表演藝術環境經營的重視。

胃何不下嚥 : 淺談食道疾病

為了解決台大醫院門診部的問題,作者王德宏教授消化醫學基金會作 這樣論述:

  民以食為天,為了維持生命,人必須不時地進食,而在此過程中,食道即扮演承先啟後的工作。為了能順利達成其食物通道的任務,食道在解剖位置及生理作用上皆有特殊的調適。  基本上食道是由一條約長二十五公分管狀肌肉構造組成,上接咽部,承受經咀嚼後的食團;下達胃賁門,繼續傳送食團至胃腸,以利進一步的消化吸收。除了靠一連串的肌肉放鬆與收縮的波浪狀運動逐漸將食物推到胃內之外,在上下與咽喉及賁門交接處,還有類似柵門作用的括約肌,適時地開關,以防止食物的反流。一旦此協調性遭受破壞,造成通道失靈的後果,輕則吞嚥困難,重則食不下嚥,再多的美食,也只能望而興歎。  造成食道傷害的原因很多,有先天性的,也有後天性的

,前者如憩室及弛緩不張症,後者如各種異物,腐蝕物及微生物感染。更有甚者,一些全身性疾病也會有食道問題的顯現。眾所皆知國人肝硬化者不少,因此形成的食道靜脈曲張,宛如不定時炸彈,讓病人長期處於罹患大量出血及喪失生命的風險中。男外在一些愛滋病患者,他們出現了食道的症狀,特別是各種伺機性感染造成的食道炎,往往是提醒醫生及患者重要警訊。而隨著生活西化及抽煙人口的增加,食道反流疾病及食道癌的病例數也有水漲船高的現象。這些不一而足的原因所造成的多樣化食道疾病,改變了食道解剖構造或生理作用,讓其無法稱職扮演好食物通道的角色,除了影響生活品質外,有些甚或奪走寶貴的生命,吾人豈可不慎!  為了讓一般大眾對此看似平

凡的一條食物通道,其不尋常作用及疾病有進一步認識,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一些最基本及最常見的問題,並包括最新的一些藥物和非藥物療法,希望飲食文化博大精深的我們,人人都能在吃得好之外,也吃得順順利利,沒有後顧之憂。

門診就診流程品質:臺大醫院總院內科部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台大醫院門診部的問題,作者曾芬郁 這樣論述:

中央健康保險制度實施後,醫療產業競爭激烈,門診量有向大醫學中心集中的趨勢。本文以台大醫院總院內科部門診為個案研究,探討門診就診流程品質改進之道。 本研究由臺大醫院民國97年3月至8月之電腦資訊門診系統收集總院內科部門診各診次之開診時間、關診時間、掛號人數、實際看診人數等資料,計算並建立各診之延遲開診時間、總看診時間、平均每病人次看診時間、爽約人數、病人爽約率等流程變項資料庫,以卡方檢定及變異數分析探討醫師特質、門診時段對門診流程變項之影響,並探討各變項間彼此的相關。 分析結果顯示台大醫院總院內科部大部分醫師均準時或提前看診,僅有少數醫師延遲看診。內科部門診各變項的平

均值為:延遲開診時間-2.1±24.6分,總看診時間240.2 ±64.4分鐘,掛號人數39.7±22.3人,實際看診病人數35.9±21.1人,每病人次看診時間9.3±9.4分,病人爽約率10.7±8.9%。以專任主治醫師、兼任主治醫師、或住院醫師的診次區分,兼任主治醫師延遲開診的較多,而專任主治醫師的診次病人數最多、總看診時間較長、平均每病人次看診時間較短、病人爽約率較低。 在138 位專任主治醫師中,平均開診時間延遲15分鐘以上的只有3位 (2.2%);總看診時間超過240分的有64位 (46.4%);平均實際看診人數在50人以上的有33位 (23.9%);平均每病人次看診

時間小於3分鐘的有3位 (2.2%),介於3至5分鐘之間的有23位 (16.7%);病人爽約率在15%以上的有23位 (16.7%)。 醫師次專科別會影響門診流程變項。與男醫師比較,女醫師提早開診的多、總看診時間較長、每病人次看診時間也較長。不同週間日的診次,門診就診流程變項會有不同。上午的診次掛號人數較多,但病人爽約率較高,實際看診人數及總看診時間上下午並無明顯相差,但平均每病人次看診時間下午診較長。 本研究發現醫師特質及門診時段會影響門診流程變項。內科部大多數醫師準時或提前開診,但掛號人數多、總看診時間長。與國內其他報告相較,臺大醫院內科部的平均每病人次看診時間

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但某些醫師的掛號人數近百,而病人實際看診時間偏短。本研究顯示依據總看診時間之長短調整上下午診次安排,可以增加診間利用。內科部門診病人爽約率偏高的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謹建議台大醫院院方針對少數醫師延遲開診、長期過量的門診負荷是否帶給醫護人員壓力,以及如何建立適當的掛號及爽約管理模式等議題,持續追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