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里鄰查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東海大學 社會學系 許甘霖所指導 林淳華的 東勢的創新小農:高接梨社區的社會誌 (2021),提出台南市里鄰查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接梨、小農經濟、地方社會、草根創新、客家。

而第二篇論文崑山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康銘顯、林清泉所指導 曾千千的 永鮮農甜展售館消費者回購因素之研究- 以永康區農會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標章驗證、品牌形象、購買意願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南市里鄰查詢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南市里鄰查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東勢的創新小農:高接梨社區的社會誌

為了解決台南市里鄰查詢的問題,作者林淳華 這樣論述:

關於小農的研究文獻中,缺乏創新能力似乎是小農的普遍特徵,但我們觀察到在東勢高接梨發展成重要經濟作物的過程中,具有創意的梨農開發的特用農具,是該產業興起、茁壯的重要條件。本文嘗試回答小農在高接梨的農具創新中所扮演的角色、創新的社會脈絡,以及這些創新與農業勞動力的交互作用。 本文發現:共同祭祀、崇尚讀書和勤儉原則等客家文化特色,以及隨著戰後工業化而興起的商業活動,都為小農的創新提供有利的條件。各種農具的開發不僅是解決了擴大生產規模和提升水果品質等經濟問題,同時是為了解決家庭關係、改善勞動條件等生活品質的問題。 此外,新農具的出現也對農業勞動力造成衝擊,而勞動力的改變也刺激農具

的創新:安全接刀發明之後,女工取代嫁接師傅;沾蠟機出現後,使得農業勞動可在夜間居家進行,進而形成以親屬網絡為基礎的勞動組織;套袋和噴槍的出現,則使得高齡人口重新納入農業勞動。 本文提出,東勢高接梨的創新受惠於三個歷史偶然性。第一個是1977年的戒嚴時期氛圍造就任務取向的果農研究班,該研究班的運作形式契合技術創新的重要條件;第二個是1980年代工廠外移,留鄉女工轉為梨園女工而成為產業因農具創新進入擴張期亟需的重要勞動力;第三個是本世紀初大量婚姻移民進入梨園工作,填補了本地農村女子外移都市所留下的農業勞動力缺口。這三個歷史偶然性,形塑了小農創新的特殊樣態。

永鮮農甜展售館消費者回購因素之研究- 以永康區農會為例

為了解決台南市里鄰查詢的問題,作者曾千千 這樣論述:

臺南市永康區農會展售館在民國108年12月15日開幕營業,本研究利用SWOT、五點量表記分法、次數分析、構面敘述統計分析、因素分析與內部一致性、信效度分析、T-檢定、相關分析、迴歸分析方法進行分析,研究對象為永鮮農甜展售館的消費者(包括108-111年108~111年經由營業廳銷售、永鮮農甜展售館、LINE群組銷售、員工配送、電商網頁等5種管道購買之消費,經統計約5,000人) ;在問卷發放上,採用紙本問卷及線上(Google docs)問卷兩種方式。本研究於3月初透過Google問卷表單發放問卷進行填寫,共回收有效問卷330份。實證結果發現: 永康會的標章驗證對品牌形象與購買意願有顯著正向

影響,品牌形象對購買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標章驗證透過品牌形象對購買意願有顯著間接正向影響,具部分中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