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409號1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大直國防部新大樓地址也說明:國防部長嚴明表示,新大樓的啟用為國防部的未來奠定長久穩固大直福利分站臺北市中山區北安路409號(博愛樓地下1樓)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1段311號之1 ...

國立成功大學 都市計劃學系 林漢良所指導 李柔慧的 容積管制與開發型態的多樣性關係研究 (2019),提出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409號1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容積管制、都市型態、Spacemate、土地使用管制、高雄。

最後網站無題則補充:... 中山區","CNY":"","BARRIERFREE":"y","JPY":"","CITY":"台北市","CITY_SEQ":"01","BILL200":null,"QRCODE":"y","BILL100":"y","ADDRESS":"北安路409號","PEM":null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409號1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容積管制與開發型態的多樣性關係研究

為了解決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409號1樓的問題,作者李柔慧 這樣論述:

傳統土地使用管制(Conventional Zoning Code)主要強調土地使用管制項目和發展強度控制,試圖避免相斥的土地使用相鄰而產生外部效果。近年來國外興起形式管制(Form-Based Code,FBC)的規劃思維,認為無法單以傳統土地使用管制處理現代社會快速變遷的生活模式,FBC主張透過控制都市的物理形式來達成特定場域的都市風貌,以可預測的建成環境物理形式來創造整體都市空間。國內土地使用分區管制同樣普遍強調土地使用管制項目和發展強度控制,往往不是從形塑鄰里、地方、區域風貌的角度出發,僅以文字上的使用項目規範、數字上來控制發展,較難看出其影響下會形塑的建成環境樣態,使得規劃願景常與

土地使用管制項目脫節,造就各地的都市景觀、建築物和街廓紋理高度相似。其中容積管制的施行目的除了控制都市土地使用強度外,在實質環境方面期以利用容積率設計手法,增進建築空間及造型的變化性、創造公共空間等,改善以前受限於樓高、建蔽率規範的齊頭方形量體建築開發形式,以增進建成環境的多樣化型態。然而容積管制自1999年全國實施後,距今已逾20年,相似度高的建成環境仍是大眾現今對於台灣都市的印象。至今僅有少數研究報告以文字敘述說明實施後對於實施多樣化建成環境之成效,缺少量化數據檢視及說明建成環境的開發型態多樣化。本研究旨在以都市型態觀點探討容積管制是否有達成建成環境多樣化的開發型態—當初規劃容積制度的目標

之一。以都市型態量化指標分析建成環境的開發型態,首先以密度指標Spacemate解構建成環境的建築密度,以地塊、街廓作為密度分析的尺度,歸納原高雄市從「市中心—郊區」軸線上的鹽埕、三民後驛、新左營、楠梓右昌、楠梓後勁五單元的住宅區的開發型態。並以土地混合利用指標(MXI)、空間型構法則(Space Syntax)作為解釋各單元的開發型態於空間結構中之便捷性、以及土地混合利用程度,以了解各單元及型態的活動與發展潛力。歸納研究結果顯示,相同容積管制的住宅區開發型態在「市中心-郊區」軸線上存在差異:舊市區早期開發的單元開發型態多樣性低,近期開發的新市區單元如新左營,開發型態較具多樣性;但在容積管制實

施後才開發之單元,開發型態並無呈現相似程度的高多樣性,顯示雖然容積管制確實可實現開發型態的多樣化,但同時也受限其他因素影響;另一方面,發現建築基地面積普遍較大的單元開發型態多樣性相對較高,呈現較多高樓的開發型態,因此本研究認為若要更促進開發型態的多樣性,應該在土地使用管制中鼓勵較大的建築基地開發面積,以給予更多開放空間、建築型態的設計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