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序中子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原子序中子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喬.馬錢特寫的 人類大宇宙:抬頭望向天空尋找答案的人們,以及隱藏在星空中的歷史 和日本NewtonPress的 少年Galileo【觀念化學套書】:《3小時讀化學》+《週期表》+《元素與離子》+《基本粒子》(共四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人人出版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 梁正宏所指導 蔡長勳的 可燃毒物於球床型高溫氣冷式反應器爐心燃耗特性之影響研究 (2020),提出原子序中子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溫氣冷式反應器、球床型反應器、可燃毒物、一次通過、燃耗、釷燃料。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物理學系博士班 彭維鋒所指導 鄭世燕的 利用X光能譜技術研究螢光粉末Sr2SiO4: Eu3+之電子和原子結構 (2020),提出因為有 三價銪離子摻雜於矽酸鍶螢光粉末、X光吸收近邊結構、延伸X光吸收精細結構、X光發射光譜、光致發光光譜、X光繞射、一般結構分析系統的重點而找出了 原子序中子數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原子序中子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人類大宇宙:抬頭望向天空尋找答案的人們,以及隱藏在星空中的歷史

為了解決原子序中子數的問題,作者喬.馬錢特 這樣論述:

  「你可以不准我出聲,燒光我的書,不准我與任何人說話,不准我做任何事,但卻不能禁止我在夜間仰望星空。」──伽利略(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     人類與星辰的關係,塑造出文明與宇宙觀。   如今,我們看似跟宇宙關係密切,實則比兩萬年前的人類更為疏離……   你有多久沒抬頭仰望星空?   ▍ 羅馬皇帝奧理略曾說:「觀察星星的運動,彷彿自己與星星同行一般。這樣的想像能洗去世俗生活的汙穢。」     而「觀星」這行為,從來都是人類的本能。   至少從兩萬年前開始,人類就懂得仰望星空,讚頌夜空的壯麗與神祕。而這些觀察體驗更衍生出創造力,由於讀懂星辰的運行規則與自然法則,人類制定

了生息規律、社會制度、政治體系……科技更在近代蓬勃發展。   人類的科技發展出「切換視角」的能力,從站在地球表面仰望星辰,轉變為飛向太空,從太空看地球、太陽系、系外行星……可是,人類本能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如今卻日漸喪失。     ▍ 重新喚醒人類的本能,連結自遠古以來人類的智慧與情感火花。     透過《人類大宇宙》,馬錢特博士試圖喚起人類的本能。她帶領我們遊歷法國拉斯科洞窟中的公牛壁畫,再到愛爾蘭紐格萊奇那座五千多年歷史的古墓中體驗日光。跟隨她探索中世紀僧侶如何認識時間的本質,再隨著前往大溪地探險的水手以星星為指引航行。我們發現了光如何透露出太陽的化學組成,也跟著愛因斯坦的研究,看他領悟出

空間與時間實際上乃為一體;以及一顆四十億年歷史的隕石,如何激發外星生命的探索……     ▍ 人類只是行星上的化學渣滓?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曾說:「人類只是『化學渣滓』,存在於一個中等大小的星球表面,繞著一個沒什麼重要性的星球運行。」而如今的物理學家則採取了更為懷柔的語調:   「或許在這荒蕪而無意義的宇宙中,人類原本應該只是意外出現的過客,但我們仍應珍視自己的信仰、獨特的智力與自覺之窗。」     在無窮無盡的大宇宙之下,《人類大宇宙》邀請你重新定位自己,喚醒與宇宙同在、潛能無限的內在宇宙。   得獎紀錄   《人類大宇宙》榮獲:   ★2020年經濟學人雜誌年度最佳圖書   

★2020年史密森尼學會十大科學圖書   ★2020年美國全國公共廣播(NPR)年度最佳圖書   ★2020年美國圖書館期刊最佳科學與科技圖書   ★2020年新聞週刊逃避混亂必讀好書   ★書單網站(Booklist)星級特選評論   ★出版人週刊星級特選評論 名人推薦   【天文學界與占星學界齊聲推薦!】   王為豪(中研院天文所研究員)   黃崇源(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   顏鴻選(星天日和創辦人.天文攝影師)   占星之門安格斯   ◎誠摰推薦(依姓氏與機構筆劃順序排列)   黃崇源(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   從遠古到現代,在滿天星斗下凝望天空的人

類,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思索人生意義。     顏鴻選(星天日和創辦人)──   人類是星塵之子,原以為追溯歷史就是在探究宇宙;但在讀過《人類大宇宙》之後才發現,原來探究宇宙,更是在尋找靈魂。     占星之門安格斯──   星光雖無處不照,唯宿仰望者心中。星星的智慧之唇,永遠仁慈地為傾聽的耳朵敞開。     【各界人士讚譽】   「馬錢特抬起我們的視線望向天空,重新喚醒我們對人類的讚嘆,此時此刻,我們十分迫切需要這份情感。」──亞曼達.馬斯卡瑞利(Amanda Mascarelli),《人類大歷史》總編輯     「令人目眩神迷的文化論述,講解了我們和宇宙之間長久而變化不斷的關係,從洞窟壁畫和

巨石陣開始,馬錢特追溯著人類的這趟壯闊之旅。本書將會改變你觀看夜空的方式。」──曼吉特.庫瑪爾(Manjit Kumar),著有《量子》(Quantum)     「書中充滿了引人入勝的故事,喬.馬錢特將天文學與占星學交織在一起,數學物理學也和神祇與靈魂有所連結,讓我質疑起自己的現實,而澈底拜服在星星之下。──蓋雅.文斯(Gaia Vince),著有《人類世中的超越與冒險》(Transcendence and Adventures in the Anthropocene)     「《人類大宇宙》邀請我們一同踏上旅程,重新述說我們與頭頂那片天空之間的美好關係,而天空中的謎團如何不斷攫住並促進人

類的想像力,激發我們的創新。」──聖母大學人類學教授奧古斯汀.福恩特斯(Agustín Fuentes),著有《創意的火花》(The Creative Spark)     「《人類大宇宙》這本書內容豐富而有深度,最重要的是讀起來非常有趣。喬.馬錢特詳述了悠久的人類歷史,從我們最古老的文化根源講到最新近的科學發展,文章的洞見分明,讀來令人愉悅。天體蒼穹和人類歷史的發展軌道顯然就在此處相逢,而讀者接收到了這些資訊、投入其中,受到完全的啟蒙。」──伊隆大學物理學教授普拉納布.達斯博士(Dr. Pranab Das)     【媒體讚譽】   「這番檢視令人神思泉湧,讓我們看到人類對天空的奇思妙想如

何塑造出人類的文化,而且至今仍是如此。」──經濟學人,年度選書     「馬錢特筆下的故事規模浩瀚而迷人,其中包含了許多人類故事的細節……這樣的論述既具啟發性也很有說服力。如果人類已經躺在水溝底,至少我們當中還有些人可能仰望著星空。」──衛報     「馬錢特妙筆生花,她筆下的人物活靈活現、故事也流暢分明。她能夠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連結……經常都相當合理……提醒了我們,形塑人類的各種力量早在現代人出現之前就存在,而且在我們消失之後仍會存在良久。」──紐約時報     「人類一直都對星星十分著迷,但是為什麼這些天體如此吸引著我們?喬.馬錢特以優美的文筆講述關於神靈、數學家與物理學家的故事,揭露了這

段歷史悠久的關係……《人類大宇宙》不只讓人讀來心情愉悅,而且你會想跟每一位對天文學有興趣的好朋友分享。」──BBC科學焦點     「這本書經過豐富的研究並引人入勝……讀者能夠在《人類大宇宙》中發現許多新鮮而有趣的資訊……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英國天文學協會期刊     「馬錢特帶著有如旋風般強烈的好奇心以及扣人心弦的說故事能力,帶領我們踏上穿越時空的旅程,指出我們對天空的感知如何在文明進化的每一段進程中提供資訊。」──NPR圖書迎賓大廳     「馬錢特詳細描繪出人類著迷於夜空的歷史發展,並且探討星空是如何影響了藝術、信仰、科學及社會,以及現代社會與星空脫節後付出了什麼代價。」──今日美

國,「不可錯過的五大好書」     「科學報導作家馬錢特在這趟啟發人心又令人入迷的旅程中,探索了人類與天空之間的關係,遊歷過科學、信仰、文化以及之間的一切事物。」──新聞週刊,「2020年逃避混亂必讀的25本秋季小說及非小說」     「這本傑作堪可比擬哈拉瑞的《人類大歷史》,馬錢特認為我們需要體驗到毫無遮蔽的夜空所引發的奇觀,如此我們才能再一次感覺到自己和宇宙之間無可比擬的連結,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與地球生命的連結,這些生命既珍貴而脆弱,需要我們的關懷。」──書單星級特選評論     「探究人類對夜空是如何入迷,這樣令人神思泉湧的論述影響了千百年以來的信念……結合了科學、歷史、哲學與宗教,馬錢

特如史詩般的文字值得讀者細細品味。」──出版人週刊,星級特選評論     「這是一趟天空之旅,其重點不僅僅是在外太空,更多是在描述天空對我們內在的影響……對宇宙學中的認知層面有興趣的讀者會很喜歡馬錢特在這本書中的探究。」──柯克斯書評

原子序中子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先備知識:
1.原子是由電子、質子、中子構成的。

影片重點:
1.一般在寫一個元素符號時,左下角的數字代表「原子序」,即質子的數量;而左上角的數字代表「質量數」,即質子數+中子數。
2.要求中子數=質量數-原子序

更多教學影片在均一教育平台 http://www.junyiacademy.org/

可燃毒物於球床型高溫氣冷式反應器爐心燃耗特性之影響研究

為了解決原子序中子數的問題,作者蔡長勳 這樣論述:

本論文旨在探討添加可燃毒物 (burnable poison) 於球床型高溫氣冷式反應器 HTR-10 之可行性。HTR-10 為北京清華研究院建造的第四代反應器,係世界第三座模組式球床型高溫氣冷式反應器。球床型反應器擁有不停爐裝卸燃料 (online-refueling) 的特點,能大幅減少停爐時間,並藉由多次通過 (multi-pass) 燃料營運模式獲得高燃耗的用過燃料。然而,此營運方式需偵測卸載燃料球之燃耗值,以做為燃料球回填爐心的基準,為降低此程序之複雜性,因此,本論文改以一次通過 (Once Through Then Out, OTTO) 作為燃料營運,並試圖在爐心中添加可燃毒物

以抑制新加入燃料的過溢反應度 (excess reactivity)。本論文使用 MCNP6.1 以及 ENDF/B-VII 截面資料庫進行計算,爐心溫度定為 900 K,並為均勻分佈。可燃毒物添加方式使用三種幾何模型進行探討,分別為:可燃毒物放置於燃料球中心、於 TRISO (TRIstructural ISOtropic) 顆粒中加入一層可燃毒物殼層、以及將可燃毒物均勻混入內核。後續針對軸向功率分佈、軸向中子增殖因數與各項燃耗特性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可燃毒物的加入對爐心燃料區頂層增殖因數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可燃毒物放置於燃料球中心模型的抑制效果相較其餘兩種模型差。根據計算結果並考量到

燃料球在工程上的製造,將可燃毒物混入內核為較建議的方式。同時,本論文亦針對不同種類的可燃毒物以及混合式可燃毒物進行爐心與燃耗特性的分析與探討,根據燃耗及中子增殖因數分析,以 B 與 Gd2O3 混合之可燃毒物為最佳的可燃毒物組合。最後,本研究嘗試以 U-233 與 Th-232 替換 U-235 及 U-238 進行計算分析,其中,U-235 與 Th-232 燃料組成的燃料與緩速劑溫度係數皆為負值,此組合為安全上可行之燃料組成;而 U-233 與 Th-232 燃料組成其緩速劑溫度係數為正,在加入可燃毒物後由正值轉負值,運轉上更加安全。以 U-233 與 Th-232 做為燃料可有效降低錒系

元素的產生,在後續用過燃料處理上具有相當大的優勢,為可發展之燃料選擇,期待後人對 U-233 與 Th-232 燃料組成有更詳細的研究探討。

少年Galileo【觀念化學套書】:《3小時讀化學》+《週期表》+《元素與離子》+《基本粒子》(共四冊)

為了解決原子序中子數的問題,作者日本NewtonPress 這樣論述:

★日本牛頓40年專業科普經驗★ ★適合國中生輔助學習課程內容★ 80頁內容輕量化,減輕閱讀壓力! 少年伽利略主題多元,輕鬆選擇無負擔!   化學看似只出現在課本與實驗室,卻存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若能從這個面向認識,就能知道化學在現代社會的巨大貢獻,學起來更有趣。少年伽利略藉由日本牛頓創業40週年的深厚經驗,以精緻的全彩圖解,簡潔說明重要觀念,透過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好奇心,也滿足科學素養落實生活的需求,改變你對化學的認識!   《3小時讀化學》   本書濃縮國高中化學會學到的知識,解說原子結構、週期表的特色,以及各種令人驚奇的化學反應,並介紹對現代社會功不可沒的有機化學,可以快速理解

學習重點。日常生活中,不但手機會使用到許多珍貴的元素,塑膠袋、寶特瓶、衣服中的尼龍纖維,也都是人工製造出來的有機物。再利用AI開發尋找工業材料、藥物的化合物等等後,更開拓了無限的可能性,化學就是這樣支撐著現代社會。   《週期表》   雖然要背誦118個元素有點辛苦,但絕對不要苦苦死背!了解週期表的歸納方式後,就可以透過相同特性、不同性質,一起認識每個元素的特殊之處。再加上日本牛頓擅長的彩色圖解,使用圖像學習,理解記憶更加容易!   《元素與離子》   化學除了首要理解週期表上每個元素的特性外,再來就是認識元素彼此的關係了,餐桌上少不了的食鹽,就是由鈉離子(Na+)與氯離子(Cl-)結

合而成,而從手機電池到胃酸,若沒有離子的幫忙,就沒辦法發揮作用了,想要學好化學,更不能忽略離子與化學的關係。   《基本粒子》   當把原子核繼續切割,可以發現質子跟中子還可以再切割成夸克,也就是自然界最小的「基本粒子」。目前已發現的基本粒子有17種,有各自不同的作用,例如構成物質的夸克,傳遞自然界基本力的光子、膠子等等,了解基本粒子不但有助於我們更加理解自然基本力,也可幫助探索宇宙初始的樣貌。少年伽利略內容輕薄、圖解清晰,適合有點興趣,但又怕深入會太艱澀的讀者,不妨當作學習新知,延伸知識觸角吧! 系列特色   1. 日本牛頓出版社獨家授權。   2. 釐清脈絡,建立學習觀念。   3

. 一書一主題,範圍明確,知識更有系統,學習也更有效率。

利用X光能譜技術研究螢光粉末Sr2SiO4: Eu3+之電子和原子結構

為了解決原子序中子數的問題,作者鄭世燕 這樣論述:

採用溶膠凝膠法(Sol-gel Method)製備螢光粉末樣品Sr2SiO4: Eu3+ (SSO: xEu3+, x= 1.0, 2.0及5.0 %),研究其晶體結構、發光機製、電子/原子結構以及能隙性質並獲得這些性能間的關聯性。X光粉末繞射分析顯示SSO: xEu3+螢光粉末中皆含有斜方晶系結構α''-SSO與單斜晶系結構β-SSO混合相。當SSO: xEu3+螢光粉末受紫外光 (= 250 nm, ~4.96 eV)激發時,其可發出黃色 (~590 nm)、橙色 (~613 nm)及紅色 (~652 與 703 nm) 波段的可見光。這些可見光主要由 4f-4f 電子躍遷而產生,其涉及

基體晶格中活化劑Eu3+的多重激發5D0 7FJ (J= 1, 2, 3及4)能級躍遷。Sr K-edge及Eu L3-edge的X光吸收近邊結構(X-ray Absorption Near Edge Structure, XANES)/延伸X光吸收精細結構(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EXAFS),O K-edge XANES及K X光發射光譜(X-ray Emission Spectroscopy, XES)研究發現,樣品發光機製與 Eu3+-O2-耦合局域電子/原子結構以及基體晶格的能隙緊密相關。由於合成的SSO: xEu3+螢光粉

末的基體晶格間隙中形成類Eu2O3結構,其充當提供者(Donors)雜質,有利於電子從O 2p-Eu 4f /5d未佔據態(主要為O 2p-Eu 5d未佔據態)向第一激發態5D0發生非輻射遷移,之後再促使電子通過輻射躍遷從第一激發態5D0躍遷至基態7FJ,該電荷遷移過程是Eu3+離子摻雜濃度增加時樣品其光致發光光譜(Photoluminescence Spectroscopy, PL)強度增強的主要原因。通過以上研究顯示,SSO: xEu3+螢光粉對於近紫外晶片而言不失為一種優良的光轉換候選螢光粉,並可廣泛應用在基於紫外發光二極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