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識及風險評估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危害辨識及風險評估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龔怡文,劉季宇,簡文郁,鍾立來,葉錦勳,張宜君,陳慈忻,陳淑惠,陳亮全,周偉賢,曾裕淇,林冠慧,林宗弘,林沛暘,邱聰智,李俊穎,寫的 巨震創生:九二一震災的風險分析與制度韌性 和何俊傑,楊芸蘋的 影視業職業災害預防指引 ILOSH111-T-176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高雄市政府職業安全衛生推動小組風險評估計畫也說明:辨識危害及後果. 依據附表一「危害類別」表列前述每項清查出之作業內潛在的危害類. 型。 危害辨識期間須將所有最低可能發生之危害列出,並須對不同狀況下進. 行考量:.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和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所出版 。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職業安全衛生系碩士在職專班 藍崇翰所指導 陳建仁的 某紡織廠之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及作業安全手冊之建置 (2021),提出危害辨識及風險評估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紡織廠製程、危害鑑別、風險評估、作業安全手冊。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建設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蘇昭銘所指導 賴效君的 鐵路號誌維修人員疲勞度調查與影響分析 (2021),提出因為有 輪班制度、工作疲勞、疲勞因素、人為疏失的重點而找出了 危害辨識及風險評估表的解答。

最後網站危害鑑別風險評估管理辦法(草案) - 樹德科技大學則補充:別、風險評估. 及風險控制之. 規劃」。 附表一. 危害鑑別與評. 估準則相關說. 明. 附表四. 「風險評估. 表」填表說明:. 附表二. 風險評估表. (簡易版). 作業辨識.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危害辨識及風險評估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巨震創生:九二一震災的風險分析與制度韌性

為了解決危害辨識及風險評估表的問題,作者龔怡文,劉季宇,簡文郁,鍾立來,葉錦勳,張宜君,陳慈忻,陳淑惠,陳亮全,周偉賢,曾裕淇,林冠慧,林宗弘,林沛暘,邱聰智,李俊穎, 這樣論述:

  九二一震災是臺灣災害科學發展與政策改革的里程碑,為什麼有些地方的災損較嚴重?為什麼有些受災社區能夠成功復興?本書為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國立臺灣大學與師範大學等學者合作的成果,回顧臺灣地震科學,特別是九二一地震之後的研究發展。   全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震災風險研究導論,介紹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解構震前風險,介紹危害度、暴露度與脆弱度等概念與其對九二一震災的分析結果,提出「樞紐城鎮」(nexus township)的概念,認為介於都會區與麓山帶之間的中小型交通樞紐城鎮,是社會脆弱之所在。第三部分介紹韌性的概念、探討九二一震災後的房屋重建、社區

重建、校園重建以及心理重建;第四部分「面對下一場巨震」探討臺灣防救災制度變遷,並提供未來改革建議。巨災不僅留下傷痛,也帶來公民參與改革的機會之窗,這是臺灣民主對抗災害風險的「制度韌性」優勢。

某紡織廠之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及作業安全手冊之建置

為了解決危害辨識及風險評估表的問題,作者陳建仁 這樣論述:

【目的】依據勞動檢查統計年報資料顯示,紡織及印染整理業之職業災害主要類型為捲夾、切割擦傷、跌倒等,其次有被撞、高低溫接觸、墜落滾落等,其他尚有衝撞、物體飛落、物體倒崩塌、踩踏、溺斃、有害物接觸、感電、火災爆炸、物體破裂等零星風險。台灣中小企業紡織廠所使用之機械設備,年限多半久遠,政府對紡織廠安全衛生實施檢查之頻率不高,導致紡織業之中小企業業者對安全衛生不很重視。因此本研究以某紡織廠之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進行探討,並依鑑別及評估結果針對高風險危害訂定作業安全手冊,使勞工對預防高風險危害具有一定程度的觀念。【方法】本研究針對紡織廠之入庫、加撚度、紋線、編織、網片巡捕、漂染、定型、打包及裝櫃等作業進

行探討,在整體製程流程劃分為各節點進行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將各點分別填入「風險評估表」,辨別目前已設置之防護措施,並推估其嚴重度與可能性,再藉由風險評估之分級基準表,將風險區分為5個等級,Class 1為「可接受風險」;Class 2及3為「暫時接受風險」;Class 4及5為「不可接受風險」,針對不可接受風險之作業依工程控制、人員管理及防護具等面向探討降低風險之控制方案。【結果】由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結果得知,紡織廠製程中之Class 1為26.62%; Class 2為20.14%;Class 3為53.24%;暫無「Class 4」及「Class 5」,危害類型統計前四項高風險依序為「被夾

被捲」16.55%、「感電」12.95%、「被撞」12.23%及「物體倒崩塌」9.35%等,前四項風險總計達51.08%,其餘為零散風險,針對上述高風險危害,依製程流程逐一進行與危害相關之作業說明、可能發生之危害、預防及安全防護控制措施之說明,使勞工瞭解作業場所中有何種高風險危害,確保勞工之安全及健康。【結論】本研究針對該廠機械、設備、器具之風險等級屬Class 3者,實施風控措施,改善前共74件,改善後共36件,改善率為48.64%,未來可依本研究之建議針對不同形式工廠及相關行業進行分析改善,將可建置更完整的紡織產業之風險管理資料,降低勞工可能遭遇危害之風險,提升勞工預防危害之意識。

影視業職業災害預防指引 ILOSH111-T-176

為了解決危害辨識及風險評估表的問題,作者何俊傑,楊芸蘋 這樣論述:

  本指引參考加拿大、美國、香港目前之作法及我國職業安全衛生法相關規定,考量產業特性需求,並進行影視業作業風險評估後編製,期望影視產業能重視從業人員之安全衛生,避免職業災害之發生。指引內容主要包括工作人員安全責任及義務、安全意識、風險評估、重體力作業、拍攝場地安全注意事項、個人防護具、惡劣或極端天氣環境、感電及墜落預防措施、通道規劃、急救和緊急應變等內容。   本指引提供影視業職業安全管理重點並提醒相關作業安全注意事項,為行政指導性質之指引。基於保護影視業從業人員之安全,建議相關事業單位及管理者,除可參考本指引之內容,並另可依照職業安全衛生法、勞動檢查法、勞動基準法及相關

規定,以有效落實安全衛生管理的工作。   影視業作業現場不像一般製造業及服務業等產業有較固定的作業模式,推動相關安全衛生工作確實較不容易,但為強化影視業拍攝作業安全,建構基本安全衛生管理機制仍有其必要性,為加速影視業者提升管理能力,在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與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共同合作下完成本指引,供產業組織管理參考。

鐵路號誌維修人員疲勞度調查與影響分析

為了解決危害辨識及風險評估表的問題,作者賴效君 這樣論述:

號誌系統在鐵路行車系統中屬於關鍵營運設備,妥善的維修作業是號誌維修人員確保列車運行的基本要件,維修人員同時也需肩負鐵道安全責任,因此本研究在探討鐵路公司號誌維修人員疲勞度調查與影響,作為鐵路公司管理階層對維修員疲勞風險之參考依據。本研究設計兩階段問卷,針對31位鐵路號誌維修人員進行調查,再以歷年人為疏失事件進行分析,研究結果指出:1.多數維修員容易入睡,但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且睡眠品質不佳,9成以上維修員認為睡眠品質好壞與時間長短會影響執勤疲勞度。2.維修人員輪班型態以夜班休假一天轉上早班疲勞度大於夜班休假一天轉上中班。3.影響號誌維修員工作疲勞因素,以「非計畫性的維修作業」、「維修排程作業數

量多寡」、「作業中發現設備異常」等是影響工作疲勞程度最高。4.生理疲勞因素中身體疲倦感以「打哈欠、眼皮重」、「感到疲勞」、「很想睡覺」是維修人員執勤前後較容易產生的症狀。5.工作職位區分維修技師、資深技師、維修督導,以維修督導在執勤前後疲勞顯著性最高。6.歷年疏失事件以年資1~5年及維修技師,以及夜班上班第1天容易發生疏失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