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機構設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升降機構設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慧,馬正先,逄波寫的 工業機器人及零部件結構設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機電整合碩士班 陳正光所指導 朱明棈的 一種輪椅輔助轉位機構之構想設計 (2021),提出升降機構設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輪椅、機構設計、轉位、連桿組。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系碩士班在職專班 許源泉、陳立緯所指導 黃菘溥的 超低床體電動照護床之研發 (2021),提出因為有 照護床、電動床、居家照護、醫療床的重點而找出了 升降機構設計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升降機構設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工業機器人及零部件結構設計

為了解決升降機構設計的問題,作者李慧,馬正先,逄波 這樣論述:

本書從工業機器人設計及應用的角度出發,通過設計案例較為全面系統地剖析了工業機器人設計與結構之間的關系。對冷沖壓用機器人、熱沖壓用機器人、數控機床用機器人、裝配用機器人及模塊化工業機器人等多類工業機器人操作機進行研究與設計,特別對容易被忽視的部件連接與結構問題進行了闡述與比較,提出了機器人設計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相應的原則性解決方案。本書本着「理論設計應用」的寫作思路,共計6章。分別是:第1章導論;第2章工業機器人整體設計;第3章工業機器人的結構與驅動;第4章工業機器人控制裝置;第5章典型工業機器人結構設計;第6章工業機器人零部件結構設計。本書以設計案例為中心,以冷沖壓用機器人、熱沖壓用機器人

、數控機床用機器人、裝配用機器人及模塊化工業機器人等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其轉動機構、升降機構、手臂機構、手腕機構、夾持機構及其他機構的特征、運動及結構進行深入探討。采用工程圖形、列表與文字融合的表達方式對機器人進行簡明扼要的表達與闡述,力求使讀者在深入理解案例內部結構的同時全面了解機器人的共性與特殊性,為機器人設計或選用提供幫助。本書可作為工業機器人設計人員以及機械自動化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參考書。 第1章導論1.1工業機器人分類11.2工業機器人基本特性11.3工業機器人應用及前景21.4本書的主要內容與特點41.4.1主要內容41.4.2主要特點6第2章工業機器人整體設計

2.1機器人總體設計方案制定與設計流程72.1.1總體設計方案制定72.1.2機器人設計流程112.2工業機器人的基本參數122.2.1工業機器人的基本技術參數122.2.2工業機器人的基本特征參數132.3工業機器人的配置162.3.1機械結構162.3.2運動性能/運動協同/運動功能/運動監控162.3.3通信工具/工程工具/應用工具172.4機器人操作機結構與設計18第3章工業機器人的結構與驅動3.1工業機器人的通用部件203.1.1滾珠導軌及滾柱導軌203.1.2滾珠絲杠?螺母傳動及導軌213.2工業機器人的典型部件213.2.1操作機桿件回轉用電驅動裝置223.2.2帶差動齒輪減速器

的手腕傳動機構233.2.3手臂用齒輪減速器機構243.2.4帶機電驅動裝置的回轉機構263.2.5帶蝸桿蝸輪減速器的手臂回轉機構263.2.6帶諧波齒輪減速器的手臂回轉機構293.2.7電驅動的提升機構303.3工業機器人的裝置與驅動323.3.1工業機器人的電驅動裝置323.3.2工業機器人的液壓與氣動裝置35第4章工業機器人控制裝置4.1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簡介404.1.1典型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硬件結構404.1.2工業機器人伺服控制系統434.1.3機器人控制系統的功能及實現過程444.1.4機器人控制系統控制方式474.1.5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的基本要求504.2工業機器人過程控制裝

置524.2.1單片機系統534.2.2可編程控制器594.2.3IPC系統634.3機器人位置與位移傳感器684.3.1內傳感器694.3.2外傳感器75第5章典型工業機器人結構設計5.1工業機器人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則和設計流程795.1.1工業機器人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則795.1.2工業機器人設計流程的必要內容805.2冷沖壓用機器人結構設計815.2.1GY型冷沖壓用機器人特征要求815.2.2GY型冷沖壓用機器人方案制定與設計流程825.2.3GY型冷沖壓用機器人運動原理835.2.4GY型冷沖壓用機器人結構設計855.3熱沖壓用機器人結構設計875.3.1GR型熱沖壓用機器人特征要求87

5.3.2GR型熱沖壓用機器人方案制定與設計流程875.3.3GR型熱沖壓用機器人運動原理895.3.4GR型熱沖壓用機器人結構設計905.4數控機床用機器人結構設計925.4.1GJ型數控機床用機器人特征要求925.4.2GJ型數控機床用機器人方案制定與設計流程935.4.3GJ型數控機床用機器人運動原理955.4.4GJ型數控機床用機器人結構設計975.5裝配用機器人結構設計975.5.1GZ—Ⅱ型裝配用機器人特征要求985.5.2GZ—Ⅱ型裝配用機器人方案制定與設計流程985.5.3GZ—Ⅱ型裝配用機器人運動原理1005.5.4GZ—Ⅱ型裝配用機器人結構設計1015.6模塊化工業機器人結

構設計1035.6.1GS型模塊化工業機器人特征要求1045.6.2GS型模塊化工業機器人方案制定與設計流程1045.6.3GS型模塊化工業機器人運動原理1065.6.4GS型模塊化工業機器人結構設計109第6章工業機器人零部件結構設計6.1轉動機構1116.1.1轉動機構設計流程1116.1.2轉動機構原理1126.1.3轉動機構結構與分析1136.2升降機構1156.2.1升降機構設計流程1156.2.2升降機構原理1166.2.3升降機構結構與分析1176.3手臂機構1206.3.1手臂機構設計流程1206.3.2手臂機構原理1226.3.3手臂機構結構與分析1256.4手腕機構1266

.4.1手腕機構設計流程1266.4.2手腕機構原理1286.4.3手腕機構結構與分析1296.5夾持機構1326.5.1夾持機構設計流程1326.5.2夾持機構原理1346.5.3夾持機構結構與分析1356.6其他機構1376.6.1操作機水平移動機構1376.6.2滑板機構141參考文獻

升降機構設計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PMQ元創方Police Married Quarters,即已婚員警宿舍,為香港的一個創意中心,位於香港島上環荷李活道,總樓面面積達1.8萬平方米,設有5個門口,正門在其東面的鴨巴甸街35號。元創方的前身為於2010年11月10日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的荷李活道已婚員警宿舍,經過活化後成為創意中心,於2014年4月14日起局部開放,於同年6月21日正式開幕。2007年,政府將其納入《西營盤及上環分區計畫大綱圖》的住宅用地,並計畫拍賣,卻有民間團體提出反建議。其中中西區關注組認為,已婚員警宿舍承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並且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將用地改為公共休憩空間及政府、機構、社區用途。其後,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透過《2009至2010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提出將該處與中環另外7處歷史建築,列為「保育中環」措施的項目。發展局於2010年11月15日宣佈,荷李活道前已婚員警宿舍項目將由同心教育文化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聯同香港理工大學、香港設計中心和職業訓練局轄下的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活化成名為「PMQ元創方」的標誌性創意中心。PMQ元創方保留了荷李活道員警宿舍的兩座樓高7層的宿舍(A座及B座,分別以鄰近街名命名為Staunton及Hollywood)及少年警訊會所,另外在A座和B座間之中庭上興建一個600平方米的多用途會堂 QUBE,4樓平臺則設空中花園作為通道連接,並為PLATEAU。而地下對出的廣場空間前身為操場和停車場。活化後變身為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的Aberdeen Courtyard及Marketplace廣場,而連接兩座宿舍之間的天幕則採用特殊玻璃,可阻擋紫外光,方便市民在地面平臺乘涼。宿舍採用半開放式設計,原本的廚房設於單位外的走廊,現用作展示商戶的藝術品及貨品外,亦可作為閒座區,讓遊人隨意休息。而洗手間則設於各樓層左右兩端,另附設升降機方便上落。作為三級歷史建築,元創方保留多個歷史遺跡,包括前荷李活道已婚員警宿舍正門、中央書院的石級與石牆、前中區少年警訊會所、中央書院入口石柱及柱座等。在中央廣場下開闢了地下展示廊Glimpse PMQ,展示前中央書院兩段最長的花崗岩地基,及6件從遺跡中發掘出來的鋪地瓷磚及建築構件。
2017西港城(Western Market)是一座商場,前身是舊上環街市北座大樓,位於香港上環德輔道中323號。大樓建於1906年,於1990至1991年間進行全面修葺。西港城的前身是舊街市及海事處舊址北座大樓的擴充部分,當年海事處因地方狹窄,不足應付日益增多的船政管理,因而搬往中環新填海區,舊建築物拆卸,改建成上環街市北座。大樓建於1906年,採用英國愛德華式建築風格,以紅磚砌成,花崗石作地基,底層入口有大型圓拱,具有歷史價值。大樓最初是海事處總部舊址,後來才改建為街市。1983年上半年,街市南座因興建地鐵港島綫第2期建築工程而拆卸,原址興建上環市政大廈。自從上環市政大廈在1989年啟用後,街市各商販於8月起悉數遷入新大樓,街市北座於1989年9月起空置。1990年列為法定古蹟,同年6月由前土地發展公司(今市區重建局)修葺改建為西港城。西港城原本有上下2層,在修葺後加建了2層,成為共4層的建築,頂層開設了懷舊舞酒樓「大舞臺飯店」。

一種輪椅輔助轉位機構之構想設計

為了解決升降機構設計的問題,作者朱明棈 這樣論述:

隨著台灣人口逐漸老化以及少子化的衝擊,伴隨著使用輪椅者增加但是照護人力越發吃緊,因此若希望讓使用者自行操作上下輪椅,則輔助轉位裝置的需求也會增加。目前輪椅使用者若想於輪椅轉換位置到床或椅子上,一般都需要看護或家人的協助,因此本設計研究以讓使用者可自行進行轉位所需之機構設計為目標。本研究提出一種轉位輪椅的創新機構概念設計,其主要目的是讓使用者從輪椅轉移至椅子和床時,能方便使用此設備,達到自行換位且省力的效果。此設計包含三大部分:後輪後移機構、升降機構及收摺機構;三部分機構是以一個自由度的連桿組、螺旋機構設計以及剪式機構做設計,適合以手動操作,其結構簡單且輕便。本設計以SolidWorks軟體設

計繪製、進行運動模擬及分析,並製作模型進行操作測試,初步結果證實此設計的可行性。

超低床體電動照護床之研發

為了解決升降機構設計的問題,作者黃菘溥 這樣論述:

因近年來人口平均壽命不斷的延長,全世界都有人口逐漸邁入高齡化的趨勢,所以醫療器材和長照輔具等產業在國內外都很迅速蓬勃的發展,如何提供因病導致移動能力受限之人口適當的醫療器材,以提高其獨立活動之能力,減輕照護者之負擔,成了現代照護的重要課題。本論文將探討一款超低床體電動照護床並對其進行研發,此床不僅幫助病患於臥床期間可自行調整姿勢,且以符合人體工學之坐臥角度減輕身體負擔,並且有別於一般電動照護床,其優點為病患或照護者可將此床調整至非常接近地面之高度,以避免病患就寢時從床面摔落的風險,雖然不論此超低床體電動照護床或一般電動照護床皆被歸類在相對低風險的第一級醫療產品,但在其上市後仍會受到一連串監管

,其目的為避免因產品設計不良,危害使用者之人身安全,故一張電動照護床在上市之前,必須經過完整的風險評估和實際測試,以降低使用者在使用電動照護床時發生意外之可能性。本論文著重於依照國際標準〔EN60601-2-52〕進行實際測試,因為相較於其他傳統或高科技產業,醫療器材產業的特點在於攸關生命福祉,必須確實掌握產品品質、功效、安全及可靠性。本文研究從市場分析和確立研究目的後,將對照護床進行設計、製作及測試和改善,可提供日後對於其他人員欲研發照護床或相關法規時做為參考及借鑒。對於本研究所研發之超低床體電動照護床可達之目的總結如下:(1) 貼近地面的床體高度可減輕使用者於就寢時跌落床下造成之傷害。(

2) 床體傾斜升降之功能可使照護人員更容易進行協助翻身。(3) 背部和腿部的抬升功能不僅有符合人體工學的坐姿角度,更能降低褥瘡發生。(4) 可一鍵使床體產生坐姿功能,方便使用者進食和互動。(5) 無段調整升降高度,可降低使用者移位時發生跌倒之風險。(6) 有多款照護床之選配件,可符合使用者和照護者之各項需求。(7) 新穎之外觀設計,於居家使用時可增加和諧感。(8) 通過EN 60601-2-52之各項測試規範,於使用時無安全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