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831醫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臺北市立大學 身心障礙者轉銜及休閒教育研究所 洪瑩慧所指導 陳玠均的 「浴」舞甦醒:舞蹈治療應用於國小資源班學生社會技巧課程之經驗敘說 (2021),提出北投831醫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身心障礙、舞蹈治療、拉邦動作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中山醫學大學 心理學系暨臨床心理學系 彭秀玲所指導 陳佳穗的 探索第二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心理社會因素 (2018),提出因為有 第二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壓力、憂鬱、糖尿病困擾、家庭支持的重點而找出了 北投831醫院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北投831醫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浴」舞甦醒:舞蹈治療應用於國小資源班學生社會技巧課程之經驗敘說

為了解決北投831醫院的問題,作者陳玠均 這樣論述:

在融合教育的堆動下,身心障礙學生多數安置於普通班,因此有學習無力感、自我貶低、情緒困擾或人際互動等等困擾,需要社會技巧課程的學習,國外已有不少將舞蹈治療應用於特殊學生的相關研究,而臺灣未有將舞蹈治療和社會技巧結合的研究,所以本研究目的探討舞蹈治療應用於資源班身心障礙學生社會技巧課程學生的改變及研究者在課程經驗中的教學策略,並重新建構自己對社會技巧教學的意涵。本研究採用敘說探究(narrative inquiry)為研究方法,以資源班五位學生,進行每週兩次、每次四十分鐘,共八次之課程,每次蒐集團體影音資料、教學省思日誌和專家意見等資料;以拉邦動作分析轉譯學生的動作心理意涵,運用「類別—內容」分

析與歸納入教學策略和社會技巧內涵中的處己、處人和處環境;以主線與支線故事圖分析出學生在研究中的轉變,形成出三個研究結論為:一、舞蹈治療提供一個從身體動作的視野,確實帶動資源班學生處己、處人和處環境的轉變;二、舞蹈治療在動作勁力的直接引導、視覺輔助、反覆練習、道具協助和創作性對話的教學策略協助下,確實可以應用於身心障礙學生的社會技巧課程;三、舞蹈治療應用可以鬆動教學者在社會技巧的教學角色、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固有的思維轉變,進而翻轉教室。最後本研究提出兩點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供給有興趣的研究者參酌之。

探索第二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心理社會因素

為了解決北投831醫院的問題,作者陳佳穗 這樣論述: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之壓力、憂鬱、糖尿病困擾、家庭支持與血糖控制之間的關係,並進一步以糖化血色素(HbA1c)作為血糖控制指標,了解壓力、憂鬱、糖尿病困擾與家庭支持的影響路徑。研究方法與資料:本研究採橫斷式設計,以問卷方式收集以下資料:個人基本與臨床資料、壓力知覺量表、病人健康狀況問卷、中文版糖尿病困擾量表、家庭支持量表。研究對象來源以中部某醫學中心的門診病人為主,受試者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齡為59.87歲,罹患糖尿病的時間平均為10.35年,BMI平均為26.05,回收有效樣本共366筆。以相關、階層迴歸及結構方程模式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結果顯示:(1)糖尿病

患者的血糖控制僅與憂鬱、糖尿病困擾有正相關,與壓力、家庭支持則無關;(2)糖尿病患者的憂鬱會影響血糖控制,糖尿病困擾在兩者之間扮演中介角色;(3)糖尿病患者的憂鬱會透過糖尿病困擾的完全中介影響其血糖控制。結論與建議:憂鬱與糖尿病困擾是影響第二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重要心理因素,糖尿病困擾更是憂鬱與血糖控制的中介角色。建議臨床人員在第二型糖尿病的照護上,須多加留意憂鬱與糖尿病困擾對血糖控制的影響,尤其是患者對於管理糖尿病的負向情緒。必要時針對患者的具體困擾事件提供支持與協助,藉此提升糖尿病困擾之血糖控制,進而有效促進糖尿病之健康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