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區公所健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臺北市辦事處-服務資訊 -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也說明:主要服務轄區. 台北市北投區、士林區,內湖區、南港區、文山區、萬華區、大同區、中山區 ...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董祥開所指導 葉智豪的 政府推動區民活動中心政策困境及對策- 以IPA分析臺北市北投區為例 (2020),提出北投區公所健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區民活動中心、公共財、PZB模式、IPA分析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研究所 江慧珠所指導 何臻佩的 中西醫療信念及求醫行為之相關研究-以嘉義地區居民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醫療信念、中醫優勢信念、西醫優勢信念、求醫行為、求醫行為的重點而找出了 北投區公所健保的解答。

最後網站社會課承辦業務項目及人員分機表 - 臺北市北投區公所則補充:第五類低收入戶全民健保綜合業務; 辦理重陽敬老禮金致贈業務; 協助ICF業務(身障鑑定申請書表建檔); 其他臨時交辦事項. 02-2891-2105分機368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北投區公所健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政府推動區民活動中心政策困境及對策- 以IPA分析臺北市北投區為例

為了解決北投區公所健保的問題,作者葉智豪 這樣論述:

區民活動中心設置之政策目的,主要係提供地方民眾進行休閒活動及集會之場所,同時亦因應政府機構公務上之需求、里辦公處辦理里鄰活動,以及社區發展協會舉辦經市政府指定之活動等,具有公共財之特性,能因應各類動、靜態之活動需求,也因場地收費便宜的特性,近年來吸引許多民眾租借使用,大多數的場地使用率居高不下。但該政策實務運作下,區民活動中心該項政策因涉及許多利害關係人,遭遇到不少困境,場地收支不平衡、設備損壞率高造成民眾滿意度不佳、區公所承辦人員專業度不足、場地長期遭到特定地方團體占用等。本研究藉由問卷分析及深度訪談之方式,聚焦在臺北市北投區,主要探討造成北投區之區民活動中心目前在營運上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原

因,訪談臺北市區公所、臺北市政府之承辦人員,以及里長、臺北市議員,以PZB模式發展出本研究之問卷,蒐集北投區各區民活動中心使用者之意見回饋,並且透過IPA分析進行分析,希冀針對區民活動中心之困境能找出相關解決辦法,於文末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中西醫療信念及求醫行為之相關研究-以嘉義地區居民為例

為了解決北投區公所健保的問題,作者何臻佩 這樣論述:

背景與動機:臺灣民眾用以保健或治療疾病的醫療資源,主要為西醫與中醫專業醫療體系。醫療信念可能是影響求醫行為的因素。目的:了解中西醫療信念與求醫行為的關係以及可能的影響因素。方法:採橫斷式研究設計,以嘉義地區居民為研究對象,使用問卷收集人口學、中西醫療信念及求醫行為等資料,探討其之間的關係。結果:(1)315位研究對象平均年齡 58.4(±7.71)歲,近四成為年齡65歲以上的人。教育程度為國中含以下、無工作、每月平均收入二萬元以下者約占3成或3成以上。(2)中西醫療信念量表之「西醫優勢信念」次量表的平均總得分(72.97±8.91)較「中醫優勢信念」次量表的平均總得(66.75±8.07)略

高。(3)「西醫優勢信念」次量表中,以「西醫對急性病的治療比中醫好」的得分最高,「西醫的素質比中醫平均」的得分是最低的。「中醫優勢信念」次量表中,以「中藥的藥效比較溫和」得分最高,「中醫為主,西醫為輔」得分最低。(4)62.9%採複合式求醫的人,以為了診治肌肉骨骼系統問題及腦血管疾病為主要目的。34.9%只看西醫,目的在於處理急性病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 。只看中醫的人僅占2.2%,主要是為了治療肌肉骨骼系統方面的問題。(5)年齡、教育程度、婚姻、 工作 、每月平均收入、宗教與「 中醫優勢信念 」有顯著相關。年齡、教育程度與「 西醫優勢信念」有相關。(6)工作、每月平均收入與求醫行為有相

關。(7)邏輯斯迴歸,每月平均收入與「中醫優勢信念」可解釋求醫行為總變異量為 10.6%。 中醫優勢信念得分增加,只看西醫的勝算比1.806 (95%信賴區間: 1.904,2.981),西醫優勢信念得分增加,只看西醫的勝算比為0.787(95%信賴區間 :0.479, 1.294)。結論與建議:超過六成的研究對象採複合式求醫,每月平均收入與「中醫優勢信念」為預測求醫行為 的主要因子。未來宜將民眾求醫行為的原因及特徵,納入護理進階教育的課程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