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用藥品使用手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動物用藥品使用手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志勳寫的 家禽常用動物用藥品使用手冊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動物科技研究所-資源分享也說明:2021-08-10, 豬隻飼養管理與安全用藥手冊. 2021-08-09, 豬隻常用動物用藥品使用手冊. 2013-12-05, 政策宣導廣告執行情形(至102年11月底. 2013-01-09, 產蛋雞飼養用藥 ...

國立嘉義大學 獸醫學系研究所 郭鴻志、吳青芬所指導 廖哲晟的 台灣中南部發病豬隻多殺性巴斯德桿菌血清型及多基因位點序列分型研究 (2020),提出動物用藥品使用手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多殺性巴斯德桿菌、分子生物血清分型、多基因位點序列分型、抗微生物藥物感受性試驗、floR基因。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獸醫學系研究所 郭鴻志、陳秋麟所指導 林娟后的 台灣發病雞隻鴨源雞桿菌分離率與奎諾酮類藥物感受性試驗 (2019),提出因為有 鴨源雞桿菌、奎諾酮類藥物抗藥性、輸出幫浦、奎諾酮類藥物抗藥性決定區域、質體媒介奎諾酮類抗藥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動物用藥品使用手冊的解答。

最後網站豬隻常用動物用藥品使用手冊| 劉朝鑫等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則補充:內容簡介本手冊內容主要為說明使用豬隻常用動物用藥品時應注意事項。所說明之藥品有抗菌劑類、抗寄生蟲劑類、疫苗、菌苗類及消毒劑等養豬場常用之動物用藥品。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動物用藥品使用手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家禽常用動物用藥品使用手冊

為了解決動物用藥品使用手冊的問題,作者林志勳 這樣論述:

  請專家學者針對家禽常用抗菌劑使用注意事項、家禽寄生蟲病常用抗寄生蟲劑使用注意事項、家禽常用疫苗使用注意事項、家禽常用消毒劑使用注意事項、飼料中藥物交叉污染管制、標籤仿單記載推薦用量之換算等單元進行資料蒐集及彙編,供、動物防疫人員、臨床獸醫師及養禽業者參考使用,期動物用藥品能經正確安全使用,而發揮其預期療效,確保動物健康及維護家禽產品衛生。

台灣中南部發病豬隻多殺性巴斯德桿菌血清型及多基因位點序列分型研究

為了解決動物用藥品使用手冊的問題,作者廖哲晟 這樣論述:

多殺性巴斯德桿菌 (Pasteurella multocida; PM),在豬隻主要造成漸進性萎縮性鼻炎及化膿性支氣管性肺炎,而造成農民莫大的經濟損失。本研究自2017年2月至2020年5月間,由送檢至台灣國立嘉義大學雲嘉南動物疾病診斷中心的發病豬隻中分離出179株PM,其中以D: L6血清型 (48.0%; 86/179) 為主,其次為A: L6 (27.9%; 50/179) 及A: L3 (20.1%; 36/179);而針對可能會造成豬隻漸進性萎縮性鼻炎 (progressive atrophic rhinitis) 之toxA基因進行檢測,結果共有26株PM (14.5%; 26/

179) 具有此基因,且大多數菌株屬於A: L6血清型 (84.6%; 22/26)。另外選取70株PM菌株進行多基因位點序列分型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共發現有5種序列型 (Sequence types; STs):multi-host ST3、multi-host ST10、multi-host ST11、multi-host ST119及multi-host ST134,其中以multi-host ST10 (47.1%; 33/70) 為主。本研究發現菌株的STs與其血清型具有顯著的相關性,multi-host ST10的菌株大多屬於A:

L6血清型 (93.9%; 31/33),綜合上述結果顯示台灣中南部發病豬隻所分離之PM菌株的基因型以A: L6: multi-host ST10為主。抗微生物藥物感受性試驗的結果顯示,cefazolin、ceftiofur、enrofloxacin、flumequine及ampicillin為高度感受性藥物,而florfenicol常用於預防或治療豬隻巴斯德桿菌症但於本研究中則顯示抗藥性比例偏高 (46.9%),進一步檢測floR基因,發現共有75株PM (41.9%; 75/179) 檢測為陽性,且具有此基因的菌株多屬於D: L6血清型 (64.0%; 48/75),亦發現相較於其他菌株

,當菌株帶有floR抗藥性基因時,具有顯著高抗藥性,尤其在florfenicol,顯示floR基因在florfenicol抗藥性菌株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台灣發病雞隻鴨源雞桿菌分離率與奎諾酮類藥物感受性試驗

為了解決動物用藥品使用手冊的問題,作者林娟后 這樣論述:

鴨源雞桿菌(Gallibacterium anatis; G. anatis)為家禽上呼吸道及生殖道常在菌叢,但在臨床上亦可引起死亡率上升及產蛋率下降等情形,於各國研究指出其盛行率的上升及多重抗藥性的問題,使鴨源雞桿菌愈趨受到重視。本研究收集2014年9月至2019年8月台灣之發病雞隻調查G. anatis分離情形,以了解目前G. anatis對於台灣家禽產業的影響,並探討其奎諾酮類藥物之抗藥性機制。結果於2014年度至2018年度分離率分別為21.36 %、12.62 %、13.27 %、23.58 % 及33.33 %,四季中以春季(3-5月)分離率最高,各禽種間分離率存在顯著差異(p

< 0.05),其中以蛋雞分離率最高。本研究針對五種奎諾酮類抗菌劑進行抗微生物藥物感受性試驗,發現對nalidixic acid、oxolinic acid及flumequine之抗藥性比例高達97 % 以上,對ciprofloxacin及enrofloxacin則分別為60.2 % 及81.6 %,另於抗微生物藥物感受性試驗中分別添加輸出幫浦抑制劑Phe-Arg-β-naphthylamide(PAβN)及reserpine,試驗結果對5種抗菌劑皆有部分菌株MIC值下降4倍以上,推測G. anatis分離株對奎諾酮類藥物之抗藥性為resistance-nodulation-cell divi

sion family(RND)及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MFS)輸出幫浦過度表現所導致。分析奎諾酮類抗藥性決定區域(quinolone resistance-determing resion; QRDR) gyrA基因主要可見S83F、S83V、S83I及D87A(S: serine; F: phenylalanine; V: valine; I: isoleucine; A: alanine);於parC基因可見T58I及E62G (T: threonine; I: isoleucine; E: glutamic acid; G: glycine)之突變

情形,GyrA發生兩位點突變相對於單一位點突變可造成較顯著之抗藥性(p < 0.05),而ParC不同突變位點數之間則無顯著差異(p > 0.05)。G. anatis分離株中檢測出oqxA及oqxB等質體媒介奎諾酮類抗藥性(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PMQR)基因,陽性率分別為13.27 % 及3.06 %,但帶有PMQR基因未對抗藥性造成顯著影響,此為台灣首次於家禽分離之細菌中發現此兩種PMQR基因。綜上說明台灣自2017年度起G. anatis分離率有上升趨勢,尤其蛋雞產業,3-5月期間應更加著重此細菌性疾病的防治,對奎諾酮類藥物之高比

例抗藥性主要與QRDR之GyrA突變、RND及MFS家族輸出幫浦過度表現相關,雖PMQR對抗藥性影響程度低,但仍需關注本菌之感染影響並防範可能對公共衛生帶來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