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功率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彭曉領葛洪良王新慶寫的 磁性材料與磁測量 和林占江林放的 電子測量技術(第4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功率表 - 中文百科知識也說明:也叫瓦特表。一種測量電功率的儀器。電功率包括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和視在功率。未作特殊說明時,功率表一般是指測量有功功率的儀表。基本信息中文名:功率表其他外文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電子工業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競技運動學系碩士班 陳哲修所指導 向俊賢的 配戴口罩進行肌力訓練對肌力表現、呼吸舒適度、生理反應之立即性影響 (2021),提出功率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混合健身、肌力訓練、口罩、新型冠狀病毒。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許政行所指導 陳毓麟的 流場堵塞效應在陣列風機功率與尾流預測之影響 (2021),提出因為有 修正疊加方法、堵塞效應、CFD數值模擬、尾流預測、功率預測的重點而找出了 功率表的解答。

最後網站Other Meters-固緯電子-提供數位示波器、直流/交流電源供應器則補充:功率 計英文為 Power meter 或者 Digital Power meter。 固緯電子提供桌上型 GPM-8213 數位交直流功率計適用於電力相關測量、中階及基礎應用。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功率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磁性材料與磁測量

為了解決功率表的問題,作者彭曉領葛洪良王新慶 這樣論述:

《磁性材料與磁測量》主要包括磁性材料和磁測量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從磁場源出發介紹磁場的產生與遮罩,並根據物質對磁場的回應分析五種不同物質的磁性,重點探討軟磁材料和永磁材料兩類應用最為廣泛的磁性材料。第二部分從磁場及材料磁性測量的最基本的方法和原理出發,分別介紹了直流磁特性測量、交流磁特性測量與本征磁學量的測量。書中內容既包括應用廣泛的磁性材料,也包含科學研究和工業生產中非常重要的磁測量技術。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材料、物理等相關專業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從事磁性材料研發、生產和測量的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第1章 導論 1.1 基本磁學量 1 1.1.1 磁

矩和磁偶極矩 1 1.1.2 磁極化強度J 和磁化強度M 3 1.1.3 磁場強度H 和磁通密度B 3 1.1.4 磁化率和磁導率 4 1.1.5 磁能和退磁場能 6 1.2 基礎磁學理論 8 1.2.1 畢奧-薩伐爾定律 8 1.2.2 高斯定理 9 1.2.3 安培環路定理 10 1.2.4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11 1.2.5 磁路定理 12 1.3 磁性材料分類 14 1.3.1 物質的磁性分類 14 1.3.2 磁性材料分類 18 1.4 磁化曲線和磁滯回線 19 1.4.1 磁化曲線 19 1.4.2 磁滯回線 19 1.5 磁測量概述 21 1.5.1 磁測量歷史 21 1.5.

2 磁測量的物理基礎 22 1.5.3 磁測量的物件 22 1.5.4 磁測量的方法 23 1.5.5 測量誤差 23 1.6 單位制 24 1.6.1 CGS單位制 24 1.6.2 國際單位制 25 習題 27 第2章 磁場的產生與遮罩 2.1 永磁體 28 2.1.1 永磁體的工作點 28 2.1.2 永磁體的磁路設計 29 2.1.3 永磁體的充磁 31 2.2 磁場線圈 32 2.2.1 圓形線圈的磁場 32 2.2.2 組合線圈的磁場 35 2.2.3 水冷磁體 37 2.3 電磁鐵 38 2.3.1 電磁鐵類型 38 2.3.2 電磁鐵的磁路 40 2.4 超導磁體 41 2.

5 脈衝磁場 43 2.6 磁場遮罩 47 習題 49 第3章 物質的磁性 3.1 原子磁矩 50 3.1.1 電子軌道磁矩 50 3.1.2 電子自旋磁矩 52 3.1.3 原子磁矩 53 3.2 抗磁性 55 3.3 順磁性 57 3.4 鐵磁性 59 3.4.1 鐵磁性簡介 59 3.4.2 外斯分子場理論 60 3.4.3 海森堡交換相互作用模型 62 3.4.4 鐵磁性能帶理論 63 3.4.5 鐵磁性RKKY理論 64 3.5 反鐵磁性 64 3.5.1 反鐵磁性簡介 64 3.5.2 定域分子場理論 65 3.5.3 超交換作用模型 68 3.6 亞鐵磁性 69 3.6.1 亞

鐵磁性簡介 69 3.6.2 鐵氧體的晶體結構 70 3.6.3 亞鐵磁性的奈爾分子場理論 76 習題 80 第4章 軟磁材料 4.1 軟磁材料特性參數 81 4.1.1 起始磁導率 82 4.1.2 有效磁導率 82 4.1.3 矯頑力HC 83 4.1.4 飽和磁通密度BS 83 4.1.5 直流偏置特性 83 4.1.6 磁損耗 83 4.1.7 穩定性 86 4.2 金屬軟磁材料 86 4.2.1 電工純鐵 86 4.2.2 矽鋼 88 4.2.3 坡莫合金 89 4.2.4 其他傳統軟磁合金 92 4.2.5 非晶軟磁材料 94 4.2.6 納米晶軟磁材料 96 4.3 鐵氧體軟磁

材料 100 4.3.1 錳鋅鐵氧體 100 4.3.2 鎳鋅鐵氧體 102 4.3.3 平面六角晶系鐵氧體 104 4.3.4 鐵氧體軟磁材料的製備 106 4.4 軟磁複合材料 106 4.4.1 軟磁複合材料的分類 107 4.4.2 軟磁複合材料的製備 108 4.4.3 研究及應用現狀 111 習題 112 第5章 永磁材料 5.1 永磁材料特性參數 113 5.1.1 剩磁Br 113 5.1.2 矯頑力HC 114 5.1.3 最大磁能積(BH)max 116 5.1.4 穩定性 116 5.2 金屬永磁材料 117 5.2.1 金屬永磁材料分類 117 5.2.2 Al-Ni

-Co永磁合金 118 5.2.3 Fe-Cr-Co永磁合金 121 5.2.4 Fe-Pt永磁合金 122 5.2.5 Mn-Bi永磁合金 124 5.3 鐵氧體永磁材料 126 5.3.1 鐵氧體永磁材料的晶體結構 126 5.3.2 鐵氧體永磁材料的磁性能 127 5.3.3 鐵氧體永磁材料的製備 127 5.4 稀土永磁材料 128 5.4.1 稀土永磁材料概述 128 5.4.2 稀土鈷系永磁材料 130 5.4.3 Nd-Fe-B稀土永磁材料 135 5.4.4 雙相納米晶複合永磁材料 146 5.4.5 Sm-Fe-N系永磁材料 152 習題 154 第6章 磁測量方法及原理

6.1 磁力效應法 155 6.1.1 原理及分類 155 6.1.2 測量磁場 157 6.1.3 測量磁矩 157 6.2 電磁感應法 158 6.2.1 基本原理 158 6.2.2 衝擊檢流法 159 6.2.3 磁通計法 160 6.2.4 旋轉/振動線圈法 161 6.2.5 振動/提拉樣品法 162 6.2.6 梯度磁場感應線圈 164 6.3 霍爾效應法 165 6.4 磁電阻效應法 167 6.5 磁通門法 171 6.6 超導量子干涉儀(SQUID) 174 6.7 磁光效應法 177 6.8 磁共振法 179 6.8.1 磁共振原理 179 6.8.2 核磁共振法 180

6.8.3 順磁共振法 181 6.8.4 光泵磁共振法 182 習題 183 第7章 磁性材料直流磁特性的測量 7.1 磁疇結構 184 7.1.1 磁疇 184 7.1.2 疇壁 186 7.1.3 磁疇觀測 189 7.2 起始磁化曲線 193 7.3 直流磁化過程 195 7.3.1 疇壁位移磁化過程 195 7.3.2 磁疇轉動磁化過程 203 7.4 磁中性化 207 7.5 軟磁材料直流磁特性測量 208 7.5.1 H和B的測量 208 7.5.2 閉路樣品測量 209 7.5.3 開路樣品測量 210 7.5.4 軟磁直流測試實例 212 7.6 永磁材料直流磁特性測量

214 7.6.1 閉路測量 215 7.6.2 開路測量 217 7.6.3 工業快速測量 222 7.7 小尺寸磁體的磁性測量 222 習題 224 第8章 磁性材料交流磁特性的測量 8.1 交流磁化過程 226 8.2 交流磁參數 228 8.2.1 複數磁導率μ~ 228 8.2.2 磁譜和截止頻率 230 8.2.3 品質因數 231 8.2.4 損耗因數 232 8.2.5 μ'Q積 232 8.3 交流磁滯回線的測量 233 8.4 交流磁化曲線的測量 234 8.5 損耗測量 234 8.5.1 功率表法 234 8.5.2 有效值法 235 8.5.3 乘積法 236 8.

6 磁導率測量 237 8.6.1 起始磁導率 237 8.6.2 有效磁導率 238 8.6.3 複數磁導率 238 8.6.4 振幅磁導率 239 8.7 電工鋼的標準測量 239 8.7.1 愛潑斯坦方圈 239 8.7.2 單片測試儀 242 習題 243 第9章 磁性材料本征磁學量的測量 9.1 飽和磁化強度的測量 244 9.2 居裡溫度的測量 245 9.2.1 MS-T曲線法 245 9.2.2 感應法 246 9.2.3 μi-T曲線法 246 9.3 磁晶各向異性常數的測量 247 9.3.1 磁晶各向異性 247 9.3.2 磁晶各向異性的測量 251 9.4 磁致伸縮

係數的測量 254 9.4.1 磁致伸縮效應 254 9.4.2 磁致伸縮機理 256 9.4.3 磁彈性能 258 9.4.4 磁彈性耦合係數Kc和動態磁致伸縮係數d33 259 9.4.5 磁致伸縮係數的測量方法 259 習題 262 參考文獻 磁性材料是人類文明和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材料。我國磁性材料在很多領域的研究工作已處於國際先進水準,磁性材料產業也已發展為全球中心。磁性材料研發和生產過程都需要頻繁地對材料和產品進行磁性能測量。合適的磁測量方法與技術對測量結果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尤為關鍵。 本書主要包括磁性材料和磁測量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從磁場源出發介紹磁場的產生與

遮罩,並根據物質對磁場的回應分析五種不同物質的磁性,重點探討軟磁材料和永磁材料兩類應用最為廣泛的磁性材料。第二部分從磁場及材料磁性測量的最基本的方法和原理出發,分別介紹了直流磁特性測量、交流磁特性測量與本征磁學量的測量。書中內容既包括應用廣泛的磁性材料,也包含科學研究和工業生產中非常重要的磁測量技術。全書著重於基本概念的描述,儘量避免複雜的數學推導和過深的理論闡述,希望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都能夠比較容易地理解和接受。全書採用國際通用SI單位制,由於傳統的CGS電磁單位諸如高斯、奧斯特等至今仍有很多應用,本書提供了兩種單位制磁學量單位換算表和常用物理常數表,方便讀者查對。 在本書的

編著過程中,李靜博士、陶姍博士和楊豔婷博士參與了書稿編寫過程中的部分編輯和校訂工作,國家磁性材料及其製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浙江)的吳瓊、王子生、徐靖才,泮敏翔、鄒傑和雷國莉老師提供了部分測試資料,在此對他們的付出表示衷心感謝。本書參考了大量教材、論文、標準等文獻,在此向這些資料的作者表示感謝。 由於作者水準有限,本書難免會有疏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著者 2019年2月於杭州

功率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據國外媒體VGC報導,Digital Eclipse工作室負責人Mike Mika近期正在為《MARVEL VS. CAPCOM》重製計劃,積極向CAPCOM和Disney進行協商接洽。該公司今年才進行募款集資1000萬美元,主要推動一些遊戲的移植化或重製版,其中粉絲最期待的一款作品就是《MARVEL VS. CAPCOM 2:New Age of Heroes》的重製。

遊戲原本是2000年在街機與DC推出,後來也移植到PS2和PS3等平台,賣點就在於玩家可以選擇MARVEL英雄與CAPCOM遊戲角色進行3對3格鬥。

不過負責人也表示,如果要將這款遊戲重製的話,需要CAPCOM和Disney兩間公司認可授權,雖然已經在進行協商,但這兩間公司的規模非常大,而且有一些原因不准許遊戲移植重製,還請各位別太期待,但也會盡量爭取,透露出能獲得重製授權的成功率不怎麼高,真的就是先想想就好囉。

©CAPCOM
©Disney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網紅攝影棚」節目:https://tinyurl.com/y3hejwb5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配戴口罩進行肌力訓練對肌力表現、呼吸舒適度、生理反應之立即性影響

為了解決功率表的問題,作者向俊賢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有關配戴口罩進行肌力訓練對肌力及生理反應之研究仍缺乏。研究目的:探討配戴口罩進行肌力訓練對健康成年人肌力表現、呼吸舒適度、生理反應之影響。方法:本研究為隨機交叉設計,招募20人 (年齡24.10 ± 5.09歲,身高167.45 ± 7.80公分,體重76.48 ± 20.38公斤)。並以平衡次序進行配戴口罩或未配戴口罩介入,受試者在肌力訓練 (蹲舉、臥推及硬舉) 前、後須進行握力、垂直跳、呼吸舒適度、運動自覺量表、血氧濃度、心跳率、血壓等測試,並記錄肌力訓練功率值。結果:有、無配戴口罩執行肌力訓練,對肌力表現 (包括握力、垂直跳、功率) 無顯著影響,前後測亦無顯著差異(p > .

05) 。而呼吸舒適度方面呼吸阻力、悶熱感、緊繃、不服貼、疲勞、整體不舒適度,在訓練後無配戴口罩組顯著優於配戴口罩組。除氣味外,前測顯低於後測。生理反應 (包含運動自覺量表、血氧濃度、心跳率、血壓)兩組間無顯著差異(p > .05),前後測有顯著差異。結論:依據本研究結果顯示,雖然無配戴口罩之呼吸阻力、悶熱感、緊繃、不服貼、疲勞、整體不舒適低於配戴口罩,但是相較於未配戴口罩,配戴口罩進行肌力訓練後對肌力表現、生理反應無顯著差異情形。因此,建議運動教練及運動員進行肌力訓練時配戴口罩。

電子測量技術(第4版)

為了解決功率表的問題,作者林占江林放 這樣論述:

本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和“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本書系統地闡述電子測量的原理與方法,以及現代電子測量儀器的原理與應用。內容包括:緒論、誤差理論與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測量用信號發生器、類比測量方法、數位測量方法、時域測量、頻域測量、資料欄測量、調製域測量、阻抗域測量、非電量測量、電磁相容測量、智慧型儀器器、虛擬儀器及自動測試系統。 本書在選材上具有一定的先進性、系統性和實用性,內容豐富,使用面廣,可作為高等學校電子資訊類(非儀器製造)專業的教材或參考書,對於從事電子技術工作的科技人員也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林占江 教授,吉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要從事電子測量技術

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編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第一部分 通用基礎測量 第1章 緒論 1.1測量與計量的基本概念 1.2電子測量的內容與特點 1.3電子測量儀器的分類 1.4電子測量方法 1.5計量的基本內容 1.6太赫茲技術 習題 第2章 誤差理論與測量不確定度評定 2.1測量誤差的基本原理 2.1.1研究測量誤差的目的 2.1.2測量誤差的表示方法 2.1.3電子測量儀器誤差的表示方法 2.1.4一次直接測量時最大誤差的估計 2.2測量誤差的分類 2.2.1誤差的來源 2.2.2測量誤差的分類 2.2.3測量結果的評定 2.3隨機誤差的統計特性及其估算

方法 2.3.1測量值的數學期望與標準差 2.3.2貝塞爾公式及其應用 2.3.3均勻分佈情況下的標準差 2.3.4非等精密度測量 2.4系統誤差的特徵及其減小的方法 2.4.1系統誤差的特徵 2.4.2判斷系統誤差的方法 2.4.3減小系統誤差的方法 2.5疏失誤差及其判斷準則 2.5.1測量結果的置信概率 2.5.2壞值的剔除準則 2.6測量資料的處理 2.6.1資料舍入規則 2.6.2等精密度測量結果的處理步驟 2.6.3最小二乘法原理 2.7測量不確定度 2.7.1測量不確定度基本知識 2.7.2測量不確定度的分類及評定方法 2.7.3測量誤差與測量不確定度的主要差別 2.7.4測量不

確定度的評定步驟及產生原因 2.8誤差的合成與分配 2.8.1誤差傳遞公式 2.8.2常用函數的合成誤差 2.8.3系統誤差的合成 2.8.4按系統誤差相同的原則分配誤差 2.8.5按對總誤差影響相同的原則分配誤差 2.8.6微小誤差準則 2.9最佳測量條件的確定與測量方案的設計 2.9.1最佳測量條件的確定 2.9.2測量方案設計 習題 第3章 測量用信號發生器 3.1信號發生器的功能 3.2信號發生器的分類及工作特性 3.2.1信號發生器的分類 3.2.2信號發生器的工作特性 3.3函數信號發生器工作原理 3.3.1電路工作原理 3.3.2典型電路分析 3.4DDS數位式頻率合成信號發生

器 3.4.1DDS基本工作原理 3.4.2DDS的特點 3.4.3DDS的主要技術參數 3.5DDS晶片的應用 3.5.1AD9852的特性介紹 3.5.2DDS波形產生電路 習題 第4章 模擬測量方法 4.1電壓測量概述 4.2交流電壓的測量 4.2.1交流電壓的表徵 4.2.2交流電壓的測量方法 4.2.3平均值電壓的測量 4.2.4有效值電壓的測量 4.2.5峰值電壓的測量 4.2.6脈衝電壓的測量 4.3雜訊電壓的測量 4.3.1雜訊的基本特性 4.3.2用平均值表測量雜訊電壓 4.3.3器件和放大器雜訊的測量 4.4分貝的測量 4.4.1數學定義 4.4.2分貝值的測量 4.5失

真度的測量 4.5.1非線性失真的定義 4.5.2失真度測量儀基本工作原理 4.5.3有源陷波電路 4.5.4失真度測量儀舉例 4.6功率的測量 4.6.1音訊與較高頻信號功率的測量 4.6.2誤差分析 4.6.3功率表實例——射頻功率表 4.7Q值的測量 4.7.1Q表的工作原理 4.7.2用虛、實部分分離法測量阻抗 習題 第5章 數字測量方法 5.1電壓測量的數位化方法 5.1.1DVM的特點 5.1.2DVM的主要類型 5.1.3DVM的測量誤差 5.2直流數位電壓表 5.3多用型數位電壓表 5.4頻率的測量 5.4.1標準頻率源 5.4.2頻率計的基本概念 5.4.3數位頻率計的劃分

5.4.4通用計數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5.5通用計數器的主要測試功能 5.5.1頻率測量 5.5.2時間測量 5.5.3相關參數測量 5.6頻率計電路結構的分類 5.7頻率計數器典型電路分析 5.8頻率/功率計 5.9相位的測量 5.9.1脈衝計數法測相位 5.9.2數字相位計舉例 習題 第6章 時域測量 6.1示波器分類 6.2液晶顯示器 6.2.1概述 6.2.2液晶顯示器的工作原理 6.2.3液晶顯示器件的特點 6.2.4柔性顯示技術 6.3數位存儲示波器 6.3.1數位存儲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6.3.2主要性能指標 6.3.3數位存儲示波器中的關鍵器件 6.3.4數位存儲示波器中的

典型電路 6.4數位存儲示波器的測試功能 6.5示波器功能擴展舉例 6.6示波器的應用 6.7選型依據和使用要點 習題 第7章 頻域測量 7.1掃頻儀 7.1.1常用術語 7.1.2掃頻儀中的關鍵器件 7.2掃頻儀工作原理 7.2.1整機電路原理框圖 7.2.2單元電路工作原理 7.3頻標單元 7.4Y通道單元 7.5操作使用 7.6測試實例 7.7正確選用掃頻儀依據 7.8頻譜分析儀工作原理 7.8.1時域和頻域的關係 7.8.2頻譜分析儀的分類 7.8.3信號頻譜測量 7.8.4技術性能指標 7.8.5操作使用要點 習題 第8章 資料欄測量 8.1概述 8.2邏輯分析儀的特點 8.3邏

輯分析儀的分類 8.4邏輯分析儀的基本工作原理 8.5邏輯分析儀的主要電路 8.6邏輯分析儀的主要工作方式 8.7邏輯狀態分析儀 8.8邏輯分析儀的應用 8.9邏輯分析儀的選用原則和使用要點 習題 第9章 調製域測量 9.1概述 9.2調製方式的劃分 9.3調製信號測量的定義 9.4連續計數技術(ZDT) 9.5調製域分析儀的基本工作原理 9.6主要技術指標及應用 習題 第10章 阻抗域測量 10.1概述 10.2阻抗特性及表示方法 10.3集中參數元件(RCL)的基本阻抗特性 10.4集中參數元件(RCL)的等效電路與等效阻抗 10.5阻抗測量方法 10.5.1電阻的測量 10.5.2電

容、電感的測量 第11章 非電量測量 11.1非電量及其檢測的分類 11.2非電量測量的組成與基本工作原理 11.3感測器的分類 11.4感測器的特性 11.5非電量測量的應用 11.5.1溫度和濕度測量電路 11.5.2集成磁場測量電路 習題 第12章 電磁相容測量 12.1概述 12.2電磁相容測量的基本概念 12.3電磁干擾的分類 12.4電磁相容測量的基礎理論 12.5測量天線 12.6測量接收機 習題 第二部分 現代電子測量 第13章 智慧型儀器器 13.1智慧型儀器器的特點 13.2智慧型儀器器的結構及其作用 13.3智慧型儀器器設計 習題 第14章 虛擬儀器 14.1概

述 14.1.1傳統儀器與虛擬儀器簡介 14.1.2軟體的功能 14.2虛擬儀器的組成與分類 14.3虛擬儀器的系統構成 14.4虛擬儀器的特點與應用 14.4.1虛擬儀器的特點 14.4.2虛擬儀器的應用 14.5虛擬儀器匯流排 14.5.1VXI匯流排 14.5.2PXI匯流排 14.5.3IVI技術 14.6虛擬儀器程式設計環境 14.7ATE中的虛擬測量儀器 習題 第15章 自動測試系統 15.1概述 15.2自動測試系統發展簡介 15.3自動測試系統的結構 15.3.1自動測試設備(ATE) 15.3.2測試程式集(TPS) 15.3.3TPS軟體發展工具 15.4自動測試系統的硬

體組成 15.5自動測試系統舉例 15.6自動測試系統資料庫 15.6.1資料庫在自動測試系統中的作用 15.6.2資料庫的設計與實現 15.7自動測試系統常用匯流排及軟體發展環境簡介 15.8GPIB的自動測試系統 15.9LXI匯流排技術簡介 15.10USB儀器簡介 習題 參考文獻

流場堵塞效應在陣列風機功率與尾流預測之影響

為了解決功率表的問題,作者陳毓麟 這樣論述:

風機的堵塞效應在近年來被許多研究探討,但在目前廣泛使用的疊加方法中,並無法很好的表現出流場的堵塞現象,本研究針對NREL Phase VI風機的數值模擬結果進行擬合,將風機上游堵塞的下降趨勢以數學公式表達,並修正現今主流的線性疊加方法與平方和疊加方法,改善過去低估堵塞效應時的缺陷,以提升陣列風機流場與功率的預測效果。 本研究結果分為三部分進行驗證,前兩部分以兩組風洞數據作為比較對象,分別表現了單列風場與大型三列風場中,微型三葉片風機的尾流速度預測能力,結果顯示對線性疊加方法修正約5%的誤差,且將平方和疊加方法誤差修正至10%以內。 第三部分以NREL Phase VI雙葉

片風機作陣列的模擬,針對來自不同入流風速與間隔距離下的風機轉動情形以及速度輪廓圖進行討論,並進行尾流速度與風機功率的疊加方法比對。其中延長間距所能提升的流速與機械功率有限,6D的間距比較符合成本考量;功率計算誤差方面也因為堵塞效應的修正約從30%降至15%,有達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