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公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初中數學公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牛勝玉寫的 2012 Q--BOOK PASS:初中數學公式定律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中央大學 數學系 單維彰所指導 宋嘉寧的 中國大陸與臺灣中學教材之平面幾何與坐標幾何分析比較 (2021),提出初中數學公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國大陸、臺灣、中學數學教材、平面幾何、坐標幾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應用數學系所 蔡文榮所指導 陳穎立的 以放聲思考法探討國際文憑中學課程八年級學生的數學解題歷程與策略—以二次函數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放聲思考法、國際文憑中學課程、解題歷程與策略、二次函數的重點而找出了 初中數學公式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初中數學公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2012 Q--BOOK PASS:初中數學公式定律

為了解決初中數學公式的問題,作者牛勝玉 這樣論述:

初中數學公式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購買此 e-book (HK$199.00) 的連結︰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Herman_Yeung_Herman_Yeung_F_3_Maths_%E4%B8%AD%E4%B8%89%E6%95%B8%E5%AD%B8_Exercise?id=K6AREAAAQBAJ

部分教學影片︰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pOMLw0MItoo8uCoKpeHKMv

Herman Yeung F.3 Maths 中三數學 (Exercise 3C) (500題)
適合中三下學期至中三升中四暑期的同學學習
500 條題目,內容包括:
1. Probability 概率
2. Statistics 統計學
3. Polynomial 多項式
4. Quadratic Equation 二次方程式
5. Logarithmic Function 對數函數
的 "初中版"

中國大陸與臺灣中學教材之平面幾何與坐標幾何分析比較

為了解決初中數學公式的問題,作者宋嘉寧 這樣論述:

本論文通過分析比較中國大陸某一版本初、高中數學教材(簡稱中版)與臺灣國中、高中各一版本(簡稱臺版)數學教材之平面幾何與坐標幾何的內容,嘗試找出中學階段兩地教材的異同以及各自的特點,以期為兩地教材的編寫和使用提供彼此參考與借鑒的機會。(中國大陸與臺灣簡稱兩地。) 本研究主要應用文獻研究法、內容分析法及比較研究法,探討中版與臺版平面幾何與坐標幾何內容之編排順序、單元數、頁數、布題數和教學活動數、布題認知需求層次、概念引入方式,以及定理證明方法之差異。此外,並整理未完全對應的章節,也特別討論函數與圖形知識結構上的銜接之情形。通過比對研究,本論文有以下幾點發現。其一,在編排順序方面,中版章節間知識

編排較為分散,臺版章節間知識編排較為集中。且章節編排順序的不同將導致同一性質、公式之證明方法的不同。其二,在教材比重方面,在初中階段,中版的相關單元數和頁數之分布比例、相關內容的教學活動數,以及總教學活動數,都比臺版高,而平均每頁布題數則兩者相差不多。在高中階段,兩版相關單元數和頁數之分布比例相差不多,臺版的平均每頁布題數比中版多,中版的相關內容教學活動數、總教學活動數,以及相關分布比例均比臺版多。其三,在布題認知需求層次方面,兩版教材之布題皆集中在特定題型:不論從整體還是大部分內容類目來看,都集中在無聯繫的程序性問題。其四,針對本論文研究範圍內的課題,造成兩版教材之章節未完全對應的原因是:知

識點之設立與否不影響課程結構,或者相關知識點被安排於教材敘述或例題中,並未設立獨立的章節。其五,在概念引入的方式上,兩版教材對同一概念的定義敘述大致相同,但對同一概念的引入方式還是區別較大的。其中中版多以數學問題和溫故知新的方式引入,臺版則多直接引入概念。其六,在定理證明方面,定義的敘述不同和章節編排順序不同,都會導致章節內的性質、判定和公式的證明方法不同。其七,在函數與圖形知識結構的銜接方面,中版教材於「一次函數與直線知識結構的銜接性」相較於臺版略感不足,而兩版教材於「二次函數與拋物線知識結構上的銜接性」則各有千秋。 最後,基於兩版教材的差異和各自的特點,可以相互參考借鑒的建議如下。1.中

版教材可借鑒的做法:增強數學知識內在的完整性;增加例題量,注重知識形成的過程性;增加有聯繫的程序性問題和做數學的問題的習題設置,提高認知需求層次;注重幾何圖形的直觀性;重視資訊技術與教材的融合,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優化初高中數學教材知識結構銜接。2.臺版教材可借鑒的做法:增加例習題情景化設置,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加教學活動數,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增加有聯繫的程序性問題和做數學的問題的習題設置,提高認知需求層次。

以放聲思考法探討國際文憑中學課程八年級學生的數學解題歷程與策略—以二次函數為例

為了解決初中數學公式的問題,作者陳穎立 這樣論述:

本研究係以放聲思考法探討國際文憑中學課程教育體制下,八年級學生對於二次函數單元的解題歷程,並搭配事後晤談的方式來蒐集資料,探究不同數學成就的學生之解題歷程、解題策略與影響解題成敗相關因素。 本研究係以臺中市某中學之國際文憑中學課程八年級學生為對象,依照其七年級學年成績為依準,區分前27%為高數學成就組,中間46%為中間組,後27%為低數學成就組,並從三組學生中,各選出一男、一女,共選出六位學生。研究過程採取個別施測,以放聲思考的方式進行解題,而資料蒐集包含紙筆計算過程,並以手機進行錄影記錄六位學生解二次函數單元題目的解題歷程。研究結果如下:一、 解題歷程方面受試者的解題歷程分為閱讀題

目、分析題目、擬訂計畫、執行計畫與驗證檢查等五個階段。二、 解題策略方面受試者於解題時所使用的數學解題策略包含瞭解題意、憶取學習經驗、邏輯推理、應用代數式、工作回顧、製作圖表、配方法求極值等七種策略。三、 影響解題成敗因素方面(一) 解題知識方面1. 語意知識:能否瞭解題意、掌握題目關鍵訊息及題目分析。2. 基模知識:能否運用數學相關知識並連結舊經驗。3. 策略性知識:能否對應題目選用適合的解題策略。4. 程序性知識:能否正確使用配方法、利用二次函數相關性質與公式,且正確的運算解出答案。(二) 後設認知方面:能否於解題過程中進行自我評估、自我預測。(三) 情意態度方面:能否具

備足夠信心與耐心去面對不熟悉的題目。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對數學教學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