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額度不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分期額度不足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梁夢萍,馬銀春寫的 很庶民的經濟學:月底又要吃土?六堂課教會你日常經濟學,低薪不是存不了錢的藉口! 和霍爾.薛利、傑洛米.裴勒的 騙術與魔術:識破13種連財務專家都不易看穿的假報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無卡分期、有卡分期、零卡分期有什麼差別?一次搞懂!也說明:可預先申請分期額度(依評估還款條件2萬到20萬元不等),額度內可直接行動付款,免再次審核,擴充額度的機制也與信用卡類似,若覺得額度不夠高,線上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崧燁文化 和美商麥格羅‧希爾所出版 。

銘傳大學 犯罪防治學系兩岸與犯罪防治碩士在職專班 張平吾、黃麒然所指導 劉士豪的 ATM詐騙犯罪熱點特性之研究-以臺北市大安區為例 (2021),提出分期額度不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詐騙犯罪、犯罪熱點、環境特性、地理資訊系統。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王立達所指導 王信瀚的 以保險給付規避稅捐之研究 —以遺產及贈與稅為中心 (2020),提出因為有 保險、租稅規避、實質課稅原則、遺產稅、贈與稅、租稅公平的重點而找出了 分期額度不足的解答。

最後網站買黃金項鏈工行信用卡額度不夠則補充:本資訊是關於工商銀行:工行信用卡額度不夠用該怎麼辦,招商銀行信用卡額度不夠能不能分期付款買黃金飾品,如果購買的物品40000元信用卡額度不夠怎麼辦,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分期額度不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很庶民的經濟學:月底又要吃土?六堂課教會你日常經濟學,低薪不是存不了錢的藉口!

為了解決分期額度不足的問題,作者梁夢萍,馬銀春 這樣論述:

買一送一是真的比較划算嗎? 應該要買房,還是選擇租房? 銀行儲蓄是最好的理財方式?   ▎生活消費:你把車開進誰的加油站?   加油站降價促銷是競爭的結果,這樣的讓利行為以後仍將繼續存在。   企業通常在新品上市或產品滯銷時,採取一系列的通路促銷手段來加速產品物流速度,以附加利益來誘導店家,以低價提升銷量,形成店家之間價格競爭。那麼,如何走出價格競爭呢?   ►靠技術差異化走出價格競爭。   ►靠產品概念創新走出價格競爭。   ►靠品牌優勢不參與價格競爭。   ►靠服務特色規避價格競爭。   ►靠高標準控制上游供應商不打價格戰。   ►靠規模效益降低總成本,以價格優勢走出價格競爭。

  走出價格競爭的方式很多,組合使用其威力尤為明顯。企業間競爭的核心在於資源實力的較量,透過資源的分配可衍生出一系列競爭方式,而價格競爭僅是其中之一。   ▎投資理財:簽帳金融卡,還能理財?   正確使用簽帳金融卡,不僅能夠省錢,甚至還能錢生錢。   ►信用卡無須繳存備用金:   「先消費,後還款」,刷卡消費享受一定的折扣優惠,消費積分還可以換禮品,長期堅持也是一筆「意外之財」。   ►充分利用信用卡的免息分期:   一般來說信用卡都有免息分期,我們可以合理利用這一點讓銀行的錢為我們生錢,日常消費用信用卡,手頭的現金用來作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等流動性強的短期投資來獲取收益,幾張不同銀行的信用

卡循環使用效果更好。   ►常備的流動資金:   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急需用錢的突發情況,對於手頭沒有準備應急資金的人來講,信用卡相當於給我們一筆應急資金,不要小看這筆錢,現在很多銀行的信用卡透支額度最高有十萬多元,如果有幾張銀行信用卡,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流動資金呀!   ▎市場貿易:今天,有人打推銷電話給你嗎?   成功的電話行銷應該使電話雙方都能體會到電話行銷的價值。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重視商品的附加價值,而不僅僅關注商品的基本功能。比如該商品能否做到「服務好」、「安心、安全」、「節約時間」、「節約費用」等等,消費者要選擇那些對自己有意義、有價值的商品。另外隨著資訊化的發展,在電

視、電話、傳真、網路普及的同時,消費者們也漸漸學會如何從大量資訊中巧妙的取得所需要的資訊。這樣,消費者不必特意跑到很遠的地方,只需在自己家中透過電話、傳真、網路便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商品及資訊。 本書特色   本書以發生的新聞為切入點,引導讀者思考分析,從老百姓生活消費、投資理財、金融貨幣、經營管理等方面,簡單又深入的將繁複的經濟學理論,用最直接生活的話語呈現給讀者,讀起來通俗易懂,又與讀者平時的經濟生活息息相關,使讀者都能從中找到自己平時的影子。  

分期額度不足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跟大家分享我把興趣轉成主業所投資的設備資源
可能也有不少學生或上班族想玩音樂、但受限資金所以這份熱忱慢慢被消耗掉
若你跟我一樣,現階段信用卡額度不足、或帳戶存款暫時無法達到要購買的金額
可以評估中租零卡分期這樣的消費工具,提供高分期期數,再從期數評估每個月自己的能力去分期付款
在投資自己和生活開銷當中,消費壓力可以不用這麼緊繃,也能幫助你找到一個平衡點

另外市面上無卡分期的廠商很多,如果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建議選擇中租零卡分期這種進駐名聲大、信用良好的電商通路
除了影片提到momo、Yahoo,實體通路還有Samsung、特力屋等等,可以看通路介紹:https://0card.cc/attila_shop

提醒不管是要玩興趣還是要經營副業,都要量力而為,謹慎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喔!
希望今天影片介紹的中租零卡分期能夠幫助到大家!

影片中跟大家介紹的中租零卡分期在此:
APP下載:https://0card.cc/attila_download
官網註冊:https://0card.cc/attila_signup

#中租零卡分期 #0卡0年費‎ #最聰明的消費選擇 #這樣分更聰明

👍🏻你還可以看看這些熱門影片👍🏻:
➡️【居家改造】2.7坪房間變工作室.遊樂間.拍片片場:https://youtu.be/hjFX9eATe44
➡️【居家改造】整間房子打掉重新規劃吧! :https://youtu.be/4ylXOxBy5Og
➡️我養貓了,沒想到很幸運的遇到超黏人的貓! :https://youtu.be/vKlk_9O4-YQ
➡️養了第一隻貓就很容易再養一隻貓! :https://youtu.be/jKPUp7Bx3c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馬上訂閱【謝秉鈞Attila】►►https://goo.gl/AWpQWF
音樂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gDmPCLUFClMpp4Y2efFUQ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更了解我的話!追蹤我吧」⬇︎
「謝秉鈞Attila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attilalovesing/
「謝秉鈞Attila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ATii.musi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作邀約信箱」☛[email protected]

#謝秉鈞Attila

ATM詐騙犯罪熱點特性之研究-以臺北市大安區為例

為了解決分期額度不足的問題,作者劉士豪 這樣論述:

因經濟型態的改變、疫情的發生、網際網路普遍化及電子通訊發達等諸多因素影響,導致詐欺犯罪日益猖獗,且詐騙集團犯罪的分工及組織更為精緻化,車手取款不僅是整個詐騙手法的最終執行者,亦代表犯罪行為成功與否,期望藉由研究分析臺北市大安區境內ATM提款熱點環境特性,進而提供預防盜領機制,以降低車手提領不法所得之機會。本研究是藉由訪談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安分局各所隊詐欺案件承辦人,並蒐集分局轄區的詐騙集團車手提領地點及時間等官方數據資料,繪製成犯罪製圖再結合實地勘查,研究探討易成為車手用來提領犯罪所得的ATM周邊的環境特性,歸納出具體的防範建議及預防策略,進而有效減少案件之發生。研究結論顯示,該區交通便利,

擁有眾多超商及金融機構,且ATM設置密度高是受訪者認為車手選擇該區成為提領熱點的重要因素,車手若善用夜間時段及環境複雜性提領,再配合實地勘查所發現的環境脆弱面,可能增加警方於後續查緝之因難度;提領犯罪熱時時段為16時至21時,約佔總數58.9%,另外24-1時,約佔總數5.2%,詐騙集團受限於提款金額額度限制,故選擇於跨日凌晨時段提領;法律對於車手法律制裁強度不足及警察機關對車手的監控力度不彰,進而造成詐欺案件持續不斷的發生;警察機關及金融機構對於受害者並未特別重視關注,且無提供預防對策,僅將其視同一般民眾實施宣導。綜上研究結果,可作為公、私機關部門制定因應對策、查緝及宣導等參考依據。

騙術與魔術:識破13種連財務專家都不易看穿的假報表

為了解決分期額度不足的問題,作者霍爾.薛利、傑洛米.裴勒 這樣論述:

  有些公司喜歡在媒體上放消息,宣稱公司營收又創新高、今年預計發多少股利,甚至誇口說自己是零庫存管理。   這些利多消息已經夠讓股民心癢癢的了,如果再加上「美好的財務報表」,就成為世界無敵的吸金大法。   直到有一天,氣球吹破了,才知道這些全是高明的騙術。   回頭一看終於恍然大悟,寅吃卯糧的假營收、誤導性的假銷貨、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收購案,……其實早就隱藏在黑心報表中。   別擔心,鴨蛋再密也有縫,當黑心公司說了第一個謊,勢必會有第二個謊、第三個謊、第四個謊。   有會計界福爾摩斯之稱的霍爾.薛利,要教你逐步拆穿這些漫天大謊,在《騙術與魔術》書中,黑心公司的名字完全沒有馬賽克,保證大呼過癮。

作者簡介 霍爾.薛利 (Howard M. Schilit)博士   特許會計師(CPA)   財務騙術偵測集團公司(簡稱FSD)的創辦人兼執行長;這家公司的核心業務在於警告客戶當心財務騙術。在此之前,他還創辦了財務研究與分析中心(Center for Financial Research and Analysis)。《智富》(Smart Money)雜誌二度將他選為投資界「前30大重量級人士」(Power 30)之一。薛利博士現居佛羅里達必斯肯島及馬里蘭州洛克維爾。 傑洛米.裴勒(Jeremy Perler)   特許財務分析師(CFA)、特許會計師   風險指標集團(RiskMetrics

Group)會計犯罪研究計畫(財務研究與分析中心的前身)共同主持人;風險指標集團是風險管理、公司治理及財務研究服務方面的全球領導者。裴勒經常在產業大型會議及訓練研討會中發表專題演說,也在諸多媒體上發聲,如《巴倫週刊》(Barron’s)、《商業週刊》、《華爾街日報》以及CNBC電視台。 譯者簡介 吳書榆   台大經濟系、英國倫敦大學經濟所畢業,曾任職於公家機關、軟體業擔任研究、企畫與行銷相關工作,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譯有《50堂領導力必修課讓團隊成員甘願為你賣命》、《第35個故事》、《征服》、《看穿對手的商業戰術》、《征服領導》、《行銷不必再喊選我選我》、《變身成Google》等十多本書。

第一部:基礎的建立 恨在心裡口難開 修飾一下X光片 第二部:操弄盈餘騙術 騙術1:提前認列營收 簡單講就是寅吃卯糧,把後期營收拉到前期,黑心公司解決了眼前營收短缺,卻替未來製造出了大問題。 (識破假財報的方法:檢查以下是否異常,一、關帳日延後。二、認列的營收是否超過合約已經履行的金額。) 騙術2:認列造假的營收 先付1,500萬美元給經銷商,假裝收到經銷商1,000萬美元的訂單,產品則運到自家的秘密倉庫。 (識破假財報的方法:假營收會帶來有問題的應收帳款,黑心公司要用更多的謊圓第一個謊。) 騙術3:利用一次性或不長久的活動來提高收入 把電池製造部門賣給其他公司,同時再向被出售的單位購買電池

。交叉使用一次性交易與重複性交易,魚目混珠製造騙術。 (識破假財報的方法:一定要同時檢視交易雙方在出售業務時的揭露說明,才能了解葫蘆裡賣的是真藥還是假藥。) 騙術4:把目前發生的費用挪到後期 黑心公司費盡心力藏起資產負債表上的費用,假裝這些成本其實是資產。 (識破假財報的方法:現金流大幅減少,而且營業現金流同樣大幅下降。) 騙術5:運用其他技巧以藏匿費用及損失 銷售產品時就要認列未來保固成本的費用,這是會計規則要求的。但黑心公司會故意認列較低的額度,讓利潤飆高。 (識破假財報的方法:產品的銷售量增加,但保固費用或保固準備卻反而減少。) 騙術6:把現在的利潤挪到後期 黑心公司刻意把現在的意外之財

藏起來,不安好心地準備填補未來人為的大坑洞。 (識破假財報的方法:請注意資產負債表上的當期遞延營收或預收營收,意外之財就是躲在這裡。) 騙術7:把未來的費用挪到前期 為了誇大明天的利潤,新任執行長通常會拚命地提前認列費用。 (識破假財報的方法:一定要非常非常謹慎地看清楚報表中的「非常態」費用。) 第三部:現金流騙術 騙術1:將來自融資活動的現金流入挪到營業活動項下 偷偷摸摸地把應收帳款賣掉,讓你無法察覺黑心公司現金餘額不足、業績嚴重衰退的假象。 (識破假財報的方法:應收帳款揭露事項中,出現類似字眼:本公司在第四季做出決策,要將某些現有的分期應收帳款讓渡給第三方。) 騙術2:將一般營業現金流出挪

到投資項下 兩家黑心公司共謀詐騙,你買我的貨,我買你的貨。 (識破假財報的方法:揭露事項中出現類似字眼:這些客戶在本季度都簽署購買本公司5億美元的網路產能,而本公司在本季也承諾這些客戶要投入大量資本投資。) 騙術3:利用收購或處分膨脹營業現金流 黑心科技公司專門收購一些規模很小的公司,技巧性地視為「不重要」,因此選擇完全不揭露在報表中。 (識破假財報的方法:在收購後提報的營業現金流為正值,但在收購之後認列的自由現金流均為負值。) 騙術4:利用不持久的活動提高營業現金流 黑心公司施壓給供應商,延長付款的時間。 (識破假財報的方法:應付帳款相對於銷貨成本的比率出現成長。) 第四部:重要指標騙術 騙

術1:展現過度吹捧績效的誤導性指標 同店銷售額是分析零售業或餐飲業最重要的指標,不過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並沒有詳細的規範,讓黑心公司有機可乘。 (識破假財報的方法:同店銷售額加速成長,但店面平均營收卻急速下滑。) 騙術2:歪曲資產負債表上的指標,以避免展現公司情況惡化的跡象 企圖掩飾收款能力惡化的情況,黑心科技公司要求某些密切往來的客戶簽署文件,同意將應收帳款轉為本票或貸款。 (識破假財報的方法:當投資人看到應收帳款周轉天數大幅縮短時,應該就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第五部:彙整 複習各種騙術及相關建議 作者序   已有之事將再出現,已做之事將再發生;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傳道書》1:9(E

cclesiastes 1:9)   無疑地,上市櫃公司的資深管理階層都渴望能提報正面的消息和出色的財務績效,以討好投資人而後進一步推升股價。雖然多數企業在提報財務績效時都按照道德倫理行事,遵循會計規範,但有些卻會利用規則當中的灰色地帶(或者,會完全忽略這些規則),以誤導的方式來描述自家的財務績效。   企業財務醜聞存在的歷史,和企業及投資人的歷史一樣長久。不老實的管理階層一直都在剝削不會起疑的投資人,而且,他們不太可能金盆洗手。就像所羅門王(King Solomon)在《傳道書》中說過的:「已有之事將再出現,已做之事將再發生;太陽底下無新鮮事。」   因為這種想要討好投資人的需求永無停歇,對

管理接階層來說,透過財務騙術來誇大正面績效的誘惑也就永遠存在。對那些費盡千辛萬苦才能達成投資人期待,或追上競爭對手表現的公司而言,玩弄會計花招的誘惑尤其強烈。而且,隨著這些年來投資大眾愈來愈精於察覺這些招數,不老實的企業也不斷尋找新方法(或回頭使用舊方法)來愚弄投資人。   原文書第一版於1993 年出版,透過7 大操弄盈餘騙術的形式,為讀者介紹了一個企業巧取豪奪的詐騙世界。2002 年的第2 版(中文版為《識破財務騙局的第一本書》)以初版的架構為基礎繼續發展,揪出1990 年代的新招數以及最惡劣的犯行者。   因應過去10 年來這一波會計詐欺、重編財報以及其他財務報告方面的不當作為,這次推出

的第3 版,再找出許多企業用來誤導投資人的新技巧。本書擴充操弄盈餘騙術的討論,介紹了新類型的騙術(現金流騙術及重要指標騙術),並探究了遭受財務騙局衝擊的新產業(銀行業及保險公司)以及新地區(歐洲及亞洲)。   新版比前面兩版更進一步深入探究企業的巧計錦囊,以便讓讀者全面地看到現今到處流竄的各式各樣騙局花招。我們將這些財務報告騙術聚集後分成3 大類:   操弄盈餘騙術:揭露企業如何操弄損益表以提報更高的營收、膨脹的利潤,或是以不當手法調整後的平順營收模式。   現金流騙術:討論企業用來提報充滿誤導意味的亮麗現金流指標,包括營業現金流及自由現金流。   重要指標騙術:揭發企業如何操弄被認為是衡量企

業績效或體質健全度的重要指標,展現誤導的統計數字以愚弄投資人。   從失敗的財務報告中學得教訓   我們相信,針對編製、審計或評估財務報告的相關專業人士,最佳的訓練就是讓他們專心沉浸在案例研究當中,以從真實世界的失敗財務報告中學得教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執行處前任會計長羅伯.薩克就非常強調這一點,他建議應該像訓練醫學院學生從大體來了解健康史一樣,用同樣的方法來訓練會計師。他說:醫學解剖的目標,是要知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並判斷下次可以有哪些不同的作為。醫學專業人士試著從失敗中學習,以拓展答案的選項。不幸的是,財務報告流程有時候也會失敗……我們必須替會計師找到方法來善用這些失敗的財務報告,以拓展

我們的知識基礎。   本書採用的就是這種作法,從讓人震撼不已的騙局,及提報虛偽或誤導財務績效的企業身上獲得啟發。我們使用的案例範例,選自證交會執行的查核行動、證券集體訴訟以及財務研究與分析中心〔(Center for Financial Research and Analysis,現隸屬於風險指標集團(RiskMetrics Group)〕所做的會計犯罪學研究,呈現最相關、最有指標意義的企業祕辛,看他們如何借用財務騙術以隱藏業務惡化跡象。   這些小故事提供了寶貴的教訓,教會投資人偵測方法,在企業提報的結果無法代表經濟實質面時,得以窺見端倪。   哪些人可因閱讀本書受惠?   雖然我們在本書中

和讀者對話時經常都提到投資人,但我們認為有很多人也可以從這門嚴謹的課程中獲益。比方說,任何有相關經濟利益(例如商業銀行從業人員、債券持有人、保險承保人以及其他信貸供應商)的機構;他們需要能傳達基本經濟實質面的精準財報,才能針對特定企業做出周延的決策。   此外,獨立的審計人也必須了解管理階層使用的會計花招,才能針對財務報告的公平性表達合理的意見。董事會的成員若未謹慎搜尋財務騙術的徵兆,也就無法為投資人擔起有效的信託責任。而政府監理人員必須了解會計騙術花樣,也才能適切地施行規則。影響層面深遠的信用評等機構,在評估發行機構的財務報表時若不精準嚴密,則無法保障債券持有人以及其他利害關係人。至於企業高

階主管本身,他們必須監督自家公司以及競爭對手的表現,也會因本書的諸多教訓受益匪淺。   雖然多數企業都誠實對投資人提報營運績效,但也有為數甚多的公司使用會計或財務報告花招來隱瞞真相。投資人多半不清楚管理階層的誠信標準為何,因此,就財務報表來說,聰明的投資人要自求多福,抱持健康的懷疑態度,並進行嚴謹認真的實質審查(due diligence)。此外,每一個產業都會出現財務騙術,更沒有地理疆界的限制。因此,就算投資人追蹤的是總部位在中國的公司,也會從有興趣分析位在美國、巴西或任何其他國家企業的人身上獲益。   我們要傳遞且放諸四海皆準的訊息是──這種企業誇大正面消息、隱藏負面消息的不當需求永遠不會

消失;而只要有誘惑存在,騙術通常就會隨之而來。 奧斯卡最佳財務騙局得獎名單得獎者:泰科(Tyco)得獎理由:最厚顏無恥、巧取豪奪的資深高階主管從1999年到2002年,泰科買下超過700家公司,總金額將近290億美元。雖然部分被收購的公司是大企業,但是很多規模都很小,泰科根本懶得在財務報表上揭露這些交易。泰科或許真的看中被收購公司的業務,但除此之外,這家公司還樂於昭告投資人,讓大家都知道他們快步成長。然而說到收購,泰科最喜歡的,是這當中代表的會計帳務漏洞。經常收購讓泰科能夠展示手中龐大的現金流;雖然,這些都不過是會計漏洞造成的假象而已。確實,泰科愛死了收購專用的會計原則帶來的好處,因此,就算

是在完全未從事收購時,他們也把這一套拿來用。創意十足的會計花招來看看當泰科的子公司安達泰(ADT)買下新保全防盜業務時,在會計上如何計算支付出去的款項。泰科沒有雇用更多人員,而是決定聘用由不同業者組成的獨立網路,藉此招攬新客人。泰科鍾愛收購專用的會計原則,因此決定利用這套作法,把會計帳作成向這些代理人購買契約。這樣一來,因為沒有認列正確的費用,泰科因此得以膨脹利潤。而且,因為泰科在現金流量表上把這些付出去的款項認列在投資項下,泰科同時也膨脹了營業現金流。然而,泰科的葫蘆裡還賣更多藥。公司提高每一份契約中必須付給業者的費用,然後要求業者把多出來的款項返還公司,名目為從事本項業務的「連線費」。這樣

的安排顯然對於交易的基本面不會造成任何影響,但泰科卻做出不當的決定,把這項連線費認列為收入,透過人為手段拉高盈餘和營業現金流。如果你想像泰科是利用幾十萬份契約來耍弄這個手法,就明白這樣的拉抬確實能產生很大的效果。泰科騙局整體金額高達幾十億美元,當中有一部分就包括,證交會指控泰科以不當的會計原則認列子公司安達泰的購買契約,以詐欺手法創造出5.67 億美元的營業利潤,以及7.19 億美元的營業現金流。還有,證交會指稱泰科涉入不當使用收購會計操作原則,營業利潤至少因此膨脹5 億美元。這些作法包括低估收購來的資產,高估收購來的負債,並濫用提列及使用準備的相關會計原則。這些罪狀彷彿還不夠似的,還有人提起

訴訟,指控泰科以不當的手法提列及運用各項不同名目的準備,以強化、美化公開提報的績效,滿足華爾街的期待。利用收購或處分膨脹營業現金流的技術─在進行一般業務收購時接收營業現金流光是收購企業這項行動,就能讓營業現金流受惠。怎麼會有這種事?這一招其實很簡單,也很容易懂。假設你有一家公司,現正準備收購另一家公司。當你為了收購而付錢時,你這麼做並不會影響營業現金流。如果你用現金買下標的公司,你付出去的款項會認列為投資現金流出。反之,如果你的付款方式是提供股票,那當然沒有現金流出的問題。一旦你獲得標的公司的掌控權,被收購企業的所有現金流入和流出,就變成合併公司營運中的一部分。比方說,當被購入的公司完成一項銷

售交易時,你自然而然會在損益表上認列一筆營收。同樣的,當被購入的公司從客戶那裡收到款項時,你也會在你的現金流量表上記一筆營業現金流入。

以保險給付規避稅捐之研究 —以遺產及贈與稅為中心

為了解決分期額度不足的問題,作者王信瀚 這樣論述:

保險制度具有分散個人、家庭及企業等個別經濟單位之風險功能,使其經濟生活不因保險事故發生而造成經濟困境,進而達成整體社會達成經濟上安定。我國雖有全民健康保險、勞工保險、農民保險、公教人員保險、軍人保險、國民年金等社會保險及社會救助等社會安全制度,且社會上亦有相當多的社會福利機構從事於社會公益之活動。然而前述社會保險對於國人之經濟安全保障仍有不足,為彌補社會安全制度之不足,我國對於商業保險提供租稅優惠,如保險費可自所得總額中扣除。其中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9款亦規定,死亡保險給付經指定受益人者,可免計入遺產總額課稅。因遺產及贈與稅法對於死亡保險給付無免稅額度限制,而成為富人規劃租稅之熱門項目,

甚而利用躉繳保費、高齡、帶病、短期、鉅額、密集、舉債等異常投保方式以圖減少租稅負擔。然而此類異常投保案件亦常經稅捐機關以實質課稅原則方式加以納入遺產總額課稅,進而發生訟爭。又因一般租稅規避防制規定之法定要件過於抽象,而遭外界質疑租稅規避於認定上流於主觀。因此,縱我國稅捐稽徵法已明訂租稅規避之一般防制規定,此類爭議迄今未能徹底解決。從保險契約之法律關係及保險法相關規定來看,受益人取得保險給付係由保險契約取得之無償給付,而非繼承關係,其經濟實質類似於贈與。因此,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9款規定非屬租稅優惠規定,且遺產及贈與稅法存在法律漏洞,而使得被繼承人得利用此一法律漏洞規避租稅。另透過實務上以死

亡保險規避租稅案例之檢討,發現現行實務運用實質課稅原則將死亡保險給付納稅課稅之作法,因法規要件抽象造成審理程序複雜且亦爭議,亦無法遏止層出不窮的租稅規避案例。為落實租稅法之租稅公平原則及租稅法定原則並消弭徵納雙方之訟爭,本文建議就此類透過死亡保險規避租稅案例類型訂立特別防制規定,方能從根本解決將此類租稅規避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