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通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出生通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107年出生通報統計年報 和的 106年出生通報統計年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應用DWS 技術於台灣地區出生通報系統之研究也說明:本研究將建構台灣地區衛生體. 系出生通報資料之資料倉儲系統(data warehousing system),經由其後端平台衛生體系出生通報. 資料管理資訊系統,擷取相關欄位經轉換及整合等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所出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衛生福利研究所 李玉春所指導 徐逸齡的 「孕產婦全程照護醫療給付改善方案」對周產期結果之影響 (2021),提出出生通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產前檢查、產前教育、照護連續性。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醫學大學 藥學系碩士班 吳宗軒所指導 林昀儒的 評估懷孕期間患有高血壓的孕婦使用鈣離子阻斷劑與胎兒發生不良反應之風險 (2021),提出因為有 高血壓、鈣離子阻斷劑、胎兒發生不良反應、健保資料庫、孕婦的重點而找出了 出生通報的解答。

最後網站線上申辦下載MyData 出生通報資料流程則補充:線上申辦下載MyData 出生通報資料流程. (1)個人於線上申辦時,如勾選「尚未辦理出生登記」,系統會顯示詢問是否前往. MyData平台之選項,勾選「是」並「確認」跳轉連結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出生通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107年出生通報統計年報

為了解決出生通報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出生通報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PNN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PNN Justin.tv頻道 http://zh-tw.justin.tv/pnnpts

「孕產婦全程照護醫療給付改善方案」對周產期結果之影響

為了解決出生通報的問題,作者徐逸齡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及目的:周產期的相關死因(含胎兒及新生兒、產程及分娩併發症和胎兒生長相關疾患等) 占全死因的27.3%,為我國兒少前三大死因之一。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自104年起開辦「全民健康保險孕產婦全程照護醫療給付改善方案」,將「懷孕」至「生產」期間視為一完整療程以達全人照護,透過全程醫療照護諮詢管理模式,提供孕產婦在懷孕期間至產後1個月內24小時無間斷之優質醫療照護諮詢服務,期能提升孕產婦在同一醫療院所全程醫療照護之品質,並降低生產風險。因先前未有針對此介入對周產期結果影響之相關研究;爰此本研究目的在評估此計畫對孕期合併症及周產期照護結果成效,作為精進政策之參考。研究方法:A:本研究為回溯

性準實驗研究設計中之介入/控制組比較研究法,以Andersen之健康服務利用行為模式理論架構,使用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之健保資料庫進行次級資料分析,以懷孕婦女為分析單位,比較有/無接受參與「孕產婦全程照護醫療給付改善方案」之孕產婦照護結果。B:介入組為有接受孕產婦全程照護醫療給付改善方案之產婦,控制組為未曾接受該方案之產婦,利用年齡以1:1配對以降低選擇偏差,並以羅吉斯迴歸多變項分析,在控制傾向、使能、需要及產前檢查次數後,評估此政策對周產期結果的影響。C:孕期合併症包括妊娠期體重增加過多或不足、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子癇前症及子癇症,周產期不良結果包括早產、死產、自發性流產、低出生體重

及極低出生體重及出生體重過重等不良結果。研究結果:本研究在控制年齡、醫療院所層級、國籍、第一次產檢孕期、產檢次數及投保金額的影響後,發現與控制組比較,介入組發生孕期合併症的可能性較低 (OR=0.995)倍,但無統計上的顯著差異;介入組發生周產期不良結果的可能性顯著低17.6%(OR=0.824)。結論與限制:本研究發現「孕產婦全程照護醫療給付改善方案」,可顯著降低周產期不良結果,但對孕期合併症無顯著影響。建議健保可持續推動此計畫,並提升產檢次數到至少8次以上,以改善產婦照護品質;未來研究可合併出生通報資料庫以補健保資料庫之不足。本研究仍可能會有選擇偏差,因會定期去做產檢的孕婦,通常有較好的自

我控制,及改變行為的能力。但因早產個案有些可能產檢次數未滿8次,可能因此被列為控制組,故可能影響本研究效度。

106年出生通報統計年報

為了解決出生通報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評估懷孕期間患有高血壓的孕婦使用鈣離子阻斷劑與胎兒發生不良反應之風險

為了解決出生通報的問題,作者林昀儒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懷孕期間,高血壓疾病是導致孕婦與胎兒死亡主要的原因。臨床指引建議:若孕婦發生高血壓疾病應給予藥物治療。考量降血壓藥物時,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CCBs)能有效地下降孕婦血壓。然而,過去有研究發現孕期使用鈣離子通道阻斷劑會增加胎兒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但在其他研究中,也曾發現兩者無顯著相關。至今,鈣離子通道阻斷劑與胎兒發生不良反應之間相關性仍是未知。因此,本篇研究著重於建立孕婦於懷孕期間使用鈣離子通道阻斷劑與胎兒發生不良反應之間的相關性,其包含胎兒早產、先天性畸胎、小於妊娠年齡、低出生體重、極低出生體重、超低出生體重。研究目的本篇研究目的包

括:1.評估台灣患有高血壓疾病的孕婦在懷孕時使用鈣離子通道阻斷劑的盛行率及使用情況2.評估患有高血壓疾病的孕婦在懷孕時使用鈣離子通道阻斷劑與胎兒發生不良反應之間的相關性3.評估患有高血壓疾病的孕婦在懷孕時使用Nifedipine相較於使用Labetalol,與胎兒發生不良反應之間的相關性研究方法本研究為回溯性世代研究,資料來源為台灣衛生福利部之衛生福利資料科學中心的台灣全人口檔與出生通報檔。研究族群為18至49歲之孕婦,且於2009年至2017年有第一活產單胞胎之紀錄。第一研究目的納入於孕期間有高血壓疾病診斷的孕婦;第二研究目的為評估鈣離子通道阻斷劑與胎兒發生不良反應間的相關性,在孕前有過高血

壓診斷或使用過高血壓藥物會被排除。另外,孕期間轉換過不同鈣離子通道阻斷劑、使用注射型鈣離子通道阻斷劑、使用致畸胎藥物的人也會被排除。最後,為避免適應症干擾(Confounding by indication),第三研究目的使用活性對照組研究設計(Active comparator design)。第一個研究目的中,會呈現台灣孕婦於2009年至2017年使用鈣離子通道阻斷劑的盛行率;另外,也會探討在懷孕不同分期使用鈣離子通道阻斷劑的情況。第二個研究目的中,實驗組的定義為孕婦於孕期間有高血壓疾病且至少使用過一次口服的鈣離子通道阻斷劑;對照組則為孕婦於孕期間有高血壓疾病但沒有使用過任何鈣離子通道阻斷

劑。研究結果為胎兒的不良反應,包含胎兒早產、先天性畸胎、小於妊娠年齡、低出生體重、極低出生體重、超低出生體重。若胎兒出生一個月內有相關診斷,則視為不良反應發生。統計分析的部分,使用邏輯斯回歸分析(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來評估藥物與胎兒發生不良反應之間的相關性。使用傾向分數配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平衡兩組間的干擾因子。第三個研究目的中,使用活性對照組研究設計(Active comparator design)來消除適應症干擾(Confounding by indication)。實驗組為Nifedipine,對照組為Labe

talol,兩者分別為鈣離子通道阻斷劑與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中,第一線且最常使用於治療孕婦高血壓疾病之藥物。實驗組的定義為孕婦於孕期間有高血壓疾病且至少使用過一次口服的Nifedipine;對照組則為孕婦於孕期間有高血壓疾病且至少使用過一次口服的Labetalol。研究結果的定義與第二個研究目的相同。研究結果第一個研究目的中,共納入25,280位在2009年到2017年期間患有高血壓的孕婦。在2009年到2017年期間,孕婦使用鈣離子通道阻斷劑的盛行率約保持在24%到30%。在所有的鈣離子通道阻斷劑中,Nifedipine為最常開立的處方藥物。在懷孕不同分期,鈣離子通道阻斷劑最常使用於第三孕期。

此外,隨著孕期進展,Nifedipine處方有增加的趨勢。第二個研究目的中,使用傾向分數配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後,相較於沒有使用的孕婦,使用鈣離子通道阻斷劑的孕婦發生胎兒早產(adjusted odds ratio [aOR]: 1.4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21-1.79)、小於妊娠年齡(aOR: 1.24; 95% CI: 1.11-1.38)及低出生體重(aOR: 1.31; 95% CI: 1.15-1.48)的風險顯著較高。在次分析中,進一步探討使用Nifedipine與胎兒發生不良反應之間的相關性。

使用傾向分數配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後,相較於沒有使用的孕婦,使用Nifedipine的孕婦發生胎兒早產(aOR: 1.54; 95% CI: 1.25-1.90)、小於妊娠年齡(aOR: 1.27; 95% CI: 1.13-1.44)及低出生體重(aOR: 1.44; 95% CI: 1.23-1.67)的風險顯著較高。第三個研究目的中,比較孕婦使用Nifedipine與孕婦使用Labetalol,兩組胎兒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相較於使用Labetalol的孕婦,使用Nifedipine的孕婦發生胎兒早產、先天性畸胎、小於妊娠年齡、低出生體重、超低出生體重

的風險沒有顯著差異。 研究結論本研究發現孕婦使用鈣離子通道阻斷劑,會顯著增加胎兒發生早產、小於妊娠年齡與低出生體重的風險。若藥物治療為必要,應根據個人狀況選擇Nifedipine或Labetalol治療孕婦高血壓。當處方藥物時,醫療人員應小心監測孕期中的高血壓狀況與藥物使用情形,以避免胎兒發生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