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基投顧報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凱基投顧報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藤野英人寫的 比看財報更精準的選股指標:鑑識 6,500 位社長的基金經理人珍藏筆記, 挑股票、跟老闆,公司有沒有前途?先看這些領先指標 和C.WilliamPollard的 商業倫理之心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上半年留意台股修正風險!凱基投顧曝投資「轉積極」關鍵時間也說明:凱基投顧 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上半年獲利仍將面臨挑戰,需留意股市修正風險,建議等到基本面真正落底與評價面適度修正後,再轉為積極操作。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是文化 和博雅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法律學系一般生組 陳彥良所指導 黃建智的 私募股權基金之受任人義務建構-以有限合夥組織為中心 (2021),提出凱基投顧報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私募股權基金、有限合夥、有限合夥法、有限合夥契約、受任人義務。

而第二篇論文中信金融管理學院 企業管理學系金融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楊台寧所指導 鄭玲惠的 銀行對上市櫃境外公司融資決策關鍵因素之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KY公司、融資決策、德爾菲法、層級分析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凱基投顧報告的解答。

最後網站元大投顧報告則補充:以上報告內容之著作權屬元大投信所有,禁止任何形式之抄襲、引用或轉載。 大和證券, 齊曉亮. 高盛證券, 王歡. 摩根大通證券, 黃聖翔. 凱基投顧, 施志鴻.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凱基投顧報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比看財報更精準的選股指標:鑑識 6,500 位社長的基金經理人珍藏筆記, 挑股票、跟老闆,公司有沒有前途?先看這些領先指標

為了解決凱基投顧報告的問題,作者藤野英人 這樣論述:

  ◎這家公司的財報數字一直都很棒,怎麼會突然出現重大衰退?   ◎經營者經常上媒體接受訪問,很多名人政要朋友,這種公司是好標的嗎?   ◎為什麼老闆有自卑情結是好事,強勢發言反而要小心?   想知道一家公司的股票能不能買,除了一家一家看財報,還可以觀察什麼指標?   有沒有比讓人頭昏眼花的財報數字,更領先的判斷依據?   作者藤野英人是有30年以上資歷的基金經理人,還連續兩年獲得最佳基金獎,   他因職務之便,有機會訪問超過6,500位的大老闆,進行投資前的分析,   他將這些從未公開過的上市櫃公司老闆訪談,整理成:   「比看財報更精準的選股指標」。   這方法不

只能用來投資股票,   還可用來檢視自己公司,或有生意往來的客戶。   ◎飆股經營者都有這些特質:   .成功老闆都很會算、愛做筆記,對細節很龜毛:   「成本劊子手」日產汽車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就是靠強烈的成本概念提升利潤。   這種公司很少幫全體員工調薪。如果你也經常這樣抱怨自己的老闆,   應該快點買自家公司股票,就能替自己加薪。   .網站發文、致詞時總是「我、我們」,還有說不膩的經典臺詞:   每當有人在推特上對他提出意見或建議時,孫正義最常回答:「咱們做吧。」   馬達製造商日本電產執行長永守重信的名言是:「馬上做、做出成績。」   還有,「成功,高興一日就好」……,   

你投資的公司,或是你任職公司的經營者,也有經典臺詞嗎?   ◎如何辨識不適合投資(與任職)的壞企業?   .在社群網路上放與名人的合照或聚餐照片!   這種經營者多半想藉此「炫耀自己」,個性也不夠謹慎。   該怎麼觀察大老闆的社群?你要多看他寫的評論或面對困境如何自嘲。   孫正義在網路上的一句自虐梗,就獲得作者的高度評價。   .公司搬進奢華新大樓,之後往往走下坡:   搬新大樓能激勵員工士氣或吸引更有能力的人才?正好相反……。   此外,老闆自傳當禮物送、經營者開始對藝術投資情有獨鍾,都是警訊。   ◎別找鮭魚,要找金雞母,哪種新創企業會成功?   .鑑別新創企業時,不必太在意是

否達成數字目標:   新創企業因為還沒有實際成果,很難準確預測。   重點在於分析未達標的原因,並願意和投資人分享如何改進,就有成長的可能。   .股票一上市就馬上擴增組織、招募大量員工,這種公司要小心!   成功上市股票的經營者,往往會加足馬力,大肆招募員工、增聘新人。   但新職員第一年往往沒有產值,即便營收成長,可能也難支應增加的人事成本。   其他像是過於頻繁揭露資訊的公司、投資人關係的負責人突然離職、   公司網站沒有老闆照片……這些指標,都是你提前看出好或壞公司的依據。 名人推薦   《Smart雜誌》「財報診療室」專欄作家/股魚   「小樂:我的生存之道」臉書專頁版主/小

樂   知名財經部落客/阿斯匹靈   《投資最給力》主持人/阿格力   財經作家/Mr.Market市場先生 本書特色   鑑識 6,500 位社長的基金經理人珍藏筆記,   挑股票、跟老闆,公司有沒有前途?先看這些領先指標。

凱基投顧報告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受到股王大立光(3008)反應營收衰退而大跌的拖累之下,盤面上摔得最重的就是光電指數(TSE34),跌幅達到3.56%,iPhone6S/6SPlus拉貨力道趨緩幅度比預期大,致使大立光、可成去年12月營收大幅衰退,昨日牽動外資圈調降財務預估值,同時又傳出蘋果將下修iPhone銷售量,使得蘋概股成為台股昨天的重災區,將大立光合理股價預估值由2,600元調降至2,200元的麥格理資本證券大中華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張博凱指出,大立光12月營收表現低於外資圈預期,背後原因除了客戶成長動能趨緩外,還包括市佔率流失,尤其是低階500萬畫素產品。大立光昨天多次被打到跌停1900元,收盤大跌7.11%來到1960元失守2000元整數關卡,連帶可成(2474)也一度亮出綠燈,同步拖累和碩(4938)、鴻準(2354)、F-臻鼎(4958)、台郡(6269)、欣興(3037)都以大跌作收,其中和碩更跌破70元大關。組裝一哥鴻海(2317)最後則只小跌0.13%。
而非蘋陣營宏達電股價萬靈丹VR也在昨天失效。宏達電周二近午夜時發表新一代VR眼鏡原型機Vive Pre,透過前置相機讓使用者可以在虛擬與實境間自由轉換,被視為具高度突破性,但以往宏達電每每有VR新消息股價就有所反應的慣例,昨天仍不敵大盤不佳,股價下跌1.29%、收在76.8元。
另外人民幣續貶使得金融股(TSE28)也持續走跌,富邦金(2881)重挫3.42最弱%,國泰金(2882)、兆豐金(2886)、中信金(2891)以及開發金(2883)也下跌1%以上。
2016年短短3個交易日,人民幣出現兩波領跌,亞洲主要貨幣紛紛加入競貶大戰,台北股匯市昨日在外資竄逃下,演出股匯雙殺,新台幣(TPFI)重貶1.83角,收在33.453元,創近6年8個月(80個月)以來新低。市場人士推估,如果這波趨勢不變,不排除農曆年封關新台幣將貶破34元大關。
至於昨天台股盤面上表現相對強勢的則是航運股(TSE26),尤其期待已久的「陸客中轉」終於來了!帶動航空雙雄華航(2610)及長榮航(2618)股價逆勢上漲。法人對航空股也開始翻多,統一投顧昨晚最新報告將航空雙雄股價分別調升至華航13.5元丶長榮航21元,等到陸客中轉全面開放將再全面調升目標價。
節能當中的LED龍頭晶電(2448)抗跌收在平盤、億光(2393)也逆勢收小紅。另外趁著台股大跌之際,部分具有利基的族群也冒出頭來,散熱雙鴻(3324)因市場盛傳三星手機S7將導入散熱導體製程,並且元月就將展開拉貨,數量上看300萬支,由雙鴻囊括半數訂單,受到此利多帶動,雙鴻昨日不畏台股大跌,硬是拉出漲停,重新站穩40元整數關卡,成交量則明顯放大到8878張。PA功率放大器族群則以穩懋(3105)全新(2455)表現相對出色,生技股(TSE31)也有修正結束的態勢,指標股浩鼎(4174)、中裕(4147)止跌回穩。強勢個別股盛達電(3027)5日宣布與東南亞電信商合作,將赴當地建置戶外4G LTE CPE,幅員擴及先前沒有網路覆蓋的偏遠地區,由於此項計畫,將自2016年第1季正式展開並一直持續到年底,市場預期對今年業績有正面效益,昨日吸引買盤卡位,順利再攻漲停。台南(1473)轉投資自有品牌虧損減少,加上投入市場主流針織產品,去年前3季的獲利年增率高達30%,已扭轉近兩年獲利衰退的狀況,股價在經過兩個多月的整理後,去年底起發動攻勢,昨日又逆勢勁揚6.91%收在32.5元創波段新高,不到1個月漲幅高達近3成。F-美食(2723)受惠步入餐飲旺季、加上改裝店面推升營運與獲利,外資今年來連續買超3天,累計買超234張,昨日三大法人合計買超202張,股價逆勢收在240.5元、上漲11元漲幅4.79%,今年首家上櫃的高野飯店(2736)昨日以45元價位掛牌,盤中高點46元,但受櫃買指數拉回影響,收盤價44.4元跌破掛牌價。新股上市看到金屬沖壓件廠銘鈺(4545)昨日掛牌上市,以每股88.1元開出,盤中一度最高衝到96元,漲幅逼近一成,終場上漲3.41%,以91元收盤,成交量達3,882張。

每日觀盤重點,歡迎訂閱MoneyDJ TV的粉絲團哦!
https://www.facebook.com/moneydjtv

私募股權基金之受任人義務建構-以有限合夥組織為中心

為了解決凱基投顧報告的問題,作者黃建智 這樣論述:

2022年歷經COVID-19疫情籠罩全球已近3年,對於社會、經濟帶來衝擊,造成諸多產業、供應鏈遭受破壞,產生百業待興之局勢,此時則需仰賴高度且專業之資本投入,以精準的投資模式,使資金與需求能夠準確媒合,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即有此種特性,因此扮演著資本市場新秩序之關鍵角色,而私募股權基金欲茁壯成長,健全之法制乃根本要務,於立法設計上,應抱持興利防弊同時兼顧之思維,其中,經營與所有分離產生之代理成本(Agency Costs)問題,即如何要求經營者們善盡受任人義務(Fiduciary Duty),此尤應正視,以免導致市場投資意願降低、私募股權基金發展止步之弊端

。本文以私募股權基金組織型態上最常見之有限合夥制作為研究對象,本論文共分為六個章節,第一章說明本文研究動機、範圍、方法、論文架構,第二章先針對組織法層面,以有限合夥法受任人義務進行研究,介紹美國有限合夥法對於受任人義務規範之內容,以及相關案例,進而分析討論我國現行法下有限合夥中受任人義務之定位是否妥當,如果要真正落實其人合性,應有何種新樣貌。第三章介紹私募股權基金之定義、運作模式、具備之優勢與隱憂,在監理法制部分介紹美國、歐盟、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國相關制度,第四章進一步以受任人義務管制之問題深入探討,從私募股權基金內部有限合夥契約出發、組織法規如何管制、比較法上特別規範的情形,以及我國現階段的

問題,第五章則提出改善之處,以契約條款、法制建構為主軸,於前者,本文參考美國學理、實務界之建議,提供針對各契約條款可改善之方向,同時亦提出其他非法制層面之機制作為參考;後者,本文分別以受任人義務管制主體、行為態樣、防範程序等作為建構基礎,並歸納比較法制上之借鑑,提出未來完善我國立法之建議。結論上,第一層面作為組織法之有限合夥法,對於受任人義務之管制,本文提出未來應有之立法樣貌,第二層面,對於私募股權基金之領域,如何透過法制與非法制機制加以健全私募股權基金發展環境,以供我國未來思考。

商業倫理之心

為了解決凱基投顧報告的問題,作者C.WilliamPollard 這樣論述:

  有關商業倫理和公司改革的激烈公開辯論,缺乏了幾個關鍵要素,包括對商業和人類企業的真誠熱愛、對美國公司「值得拯救」所抱持的信心,以及「商業倫理」完全配得上我們最崇高的理想且值得我們全心投入的這種感受。   慶幸的是,以上這些缺乏的關鍵要素正是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馬克斯. 帝普雷(Max De Pree)、詹姆斯. 貝克(James Baker)、麥可.諾瓦克(Michael Novak)及其傑出同事在《商業倫理之心》這本書所提供給我們的。他們的貢獻是實質且及時的。幾年前,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與《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所做

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只有大約1 / 6 的人對美國商業深具信心,而有2 / 3 的美國人懷疑絕大多數公司領導人是不誠實的。   加拿大製作的紀錄片「公司」(The Corporation)所獲得的讚譽,適足以證明公司的聲譽有多低下。在這部紀錄片中,一位與聯邦調查局合作追捕精神病犯的精神科醫生宣布:「就很多方面來說,公司是典型的精神病患者。」   在最近的討論中,世人已經遺忘了商業和企業的可能性所散發出來的迷人氣味,那是由充分發揮自身能力運作的企業所體現、散發出來的。公司能為成千上萬的男女提供機會,讓他們探索和發揮自身天賦;公司能驅動創新;公司同樣也培養了無數的領導人,這些人後來形塑了政府、

學術界、慈善事業、公民生活的世界。   諾瓦克寫道:「致力於商業的生活,是種崇高的職業。」此時正是絕佳時機,讓我們認真看待這些話,並接受其所提供令人振奮的道德勸告,將其作為釋放個人、組織、整體社會巨大潛力的工具。   本書納入的文章深具分量和啟發性,但是對於如何填補啟發與現實之間的落差,我想補充一點個人的看法。人們對於商業倫理問題口惠而實不至,但實際上,如何才能建立具備以確實誠信、道德願景、透明度為特徵的組織?我發現關鍵是企業領袖要致力於樹立坦誠的文化,讓追隨者仍舊可以無所顧忌地對位高權重者說真話,而領導人也有足夠的勇氣聽取這些真話,並據此採取行動。   組織要想建立這樣的文化,第一步就

是直接審視自己的現有文化,不要再陷入定義優越性的迷思,那種優越性雖然能夠建立內部凝聚力,卻也會扼殺自我批判的能力。   另一個關鍵步驟是傾聽反對者的聲音。如果你身邊沒有這樣的人,就招募他們。這兩個步驟都是知易行難。人類的天性就是希望身邊圍繞著鼓勵者和縱容者,他們能提醒你,你有多麼聰明。   而真正的反對者通常會因為「不合群」遭到疏遠,被開除的可能性遠大於被獎勵的可能性;但他們是英明領袖的祕密寶藏。你可以選擇從領你薪水的下屬口中或是從歷史的評判中,聽到自己有多優秀。一切操之在你。   對於包括追隨者、副手、董事會成員在內的其他人來說,也有一個挑戰存在:要避免被組織最高領導人的「微光效應」所

蒙蔽。從歷史的第一道光開始,追隨者就已經把最高領導人「往好處想」,把他們的地位與英雄主義混為一談,並在這個過程中失去了所有視野。好的領導行為是種共同責任,而培養責任心最實際的地點,就是工作場所和董事會。   嘲諷現代商業組織這種所謂的反社會人格是種時尚。然而,貝克透過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方式,在作為結論的文章中指出:我們經濟體系的天才之處就在於,它如何將赤裸裸的利己主義轉化為造福人群的東西。這不是發生在某個浩瀚的理論海洋中,而是發生在各種規模、形式、色彩的有形人類組織中。由此產生的是一種協作之舞,一種賦予生命、並能為所有參與者帶來價值的運動。   我們應該感謝本論文集的貢獻

者,重新點燃了我們對可能性的美好憧憬。   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   南加州大學企業管理特聘教授  

銀行對上市櫃境外公司融資決策關鍵因素之探討

為了解決凱基投顧報告的問題,作者鄭玲惠 這樣論述:

我國經濟生產向來位階處於全球供應鏈的高階生產地位,無論是過去中國獨佔「世界工廠」地位時代,扮演關鍵零組件的供應者或進行中的「世界工廠」轉移的重要時刻,我國更是繼續承擔重要零組件的供應角色,現今「地球村」及「在地生產」趨勢的形成,設立海外的生產基地將成為各國供應商不可避免的生產方式,所以境外公司來臺申請上市籌資將成為我國未來資本市場成長的重要動力之一。企業向銀行申請授信是現代商業社會運行的重要部份,尤其是上市櫃境外公司(簡稱KY公司)向我國銀行申請融資額度可以活絡國內金融市場,擴大我國資本市場、促進國際貿易、提高就業率及增加國際經濟流動,故本研究透過文獻回顧及諮詢資深專職人員之結果,彙整出銀行

對KY公司融資決策關鍵因素的層級架構,並以德爾菲法及層級分析法二階段調查進行關鍵成功因素權重分析。問卷第一階段德爾菲法,調查對象為銀行授信審查資深主管及金融相關學者共5位,第二階段層級分析法,調查對象為銀行授信審查人員共15位,問卷皆全數回收。經過本研究的調查發現,歸納出結論包括:一、銀行對上市櫃境外公司融資決策關鍵成功因素之評估指標架構共有「生產」、「技術與競爭力」、「市場」、「企業內部治理及永續發展」及「銀行評估風險」等五大主準則及其十七個次準則。二、銀行對上市櫃境外公司融資決策評估準則的權重五大主準則排序分別為:銀行評估風險(0.3622)、技術與競爭力(0.1942)、市場(0.164

2)、企業內部治理及永續發展(0.1492)、生產(0.1303)。在次準則層級所得之權重值前五名依序為:資金用途與還款來源(0.1049)、技術在行業中的地位(0.1000)、經營者資信(0.1000)、核心競爭力(0.0941)、市場景氣(0.0929),故除了銀行評估風險及技術與競爭力下的次準則外,市場景氣因素也是銀行對KY公司融資決策關鍵成功因素考量的重點。三、本研究的實務貢獻為提供上市櫃境外公司參考,在申請融資額度時,對銀行融資決策關鍵成功因素有所了解,使融資更為順利,促進業務發展,吸引更多的境外企業來臺上市,活絡我國資本市場,並為我國銀行提供更多商業機會。